..续本文上一页下脱落攀缘妄想。那么,这样的人,不需要持戒,也自然不犯戒;不需要精进,也自然不懈怠;不需要苦行,也自然不会贪着享乐啊。
——这样的人,就叫做见性成佛,他们心常在道,不离如如法身。
否则的话,如果不曾顿悟即心是佛,反而向外面追求各种功夫和神通能力,这样的人,纵然能够自在地出入于水火当中,纵然能够刀枪不入,乃至于能够行持十二头陀的苦行,等等,达摩大师说了,“尽是外道有为法”呀。因为,心外求佛的缘故。
接着,达摩大师,继续给咱总结传佛心印之妙法:
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汝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
“如果能够当下认出,自己平时各种作为和运动当中的灵觉之性,那么,你才会知道,你自己的灵觉之性,就是一切诸佛之本来心呀。”
“前面的佛也罢,后面的佛也罢,只是标明以心传心,此外,再也没有其它法了。”
“如果能够认出这个以心传心之法,这个人纵然是凡夫,纵然连一个字都不认识,他也是佛。”
“如果不认识自己的灵觉之性,即使他能够把身体弄破,破碎得如同微尘一样,到里面去寻找佛,终究也是找不到的呀。”
哎,达摩大师都给咱说透了,咱就老老实实地去观察和认识,咱自己的灵觉之性吧。虽然咱大家是凡夫,这没关系;虽然咱大家没有多大学问,这也没关系;虽然咱大家还有许多习气毛病,哎,这还是没关系。
只要呢,只要您一念回光返照,认出自己的灵明觉性,莫管它什么五识、六识、七识、八识,难道,谁还会有七、八个心吗?不会的,究其根源,就是一个灵觉之性,在在处处都是它,只要咱当下不攀缘,不胡思乱想,不陷入自我执着,哎,就在此时此刻,自性又不曾死去,那,不就是灵觉之性么。
——那也就是马鸣菩萨《起信论》所说的“心体离念”,乃至于“离念相者,等虚空界,无所不遍”,它“即是如来平等法身”啊。
——哎,说来说去,莲花生大师总结得妙:“不论安它什么美妙的名称,实际就是当下的那一点灵知而已”呀。
下面,达摩大师继续为咱总结传佛心印之法: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
“所谓的佛,也叫做法身,也叫做本心,这个心没有形相,没有因缘果报,没有筋骨血肉,就好像虚空一样,终究不可得。”
“它不同于有质碍的事物,也不同于外道所谓的梵我,或者断灭空。”
“这个心,除了如来一人能够明白,其余的一切众生,都是迷惑之人,他们尚未明了。”
哎,实际上,达摩大师是在重复并总结前文,法身也罢,本心也罢,它既是平平常常的,又是不可思议的。它没有形质,所以,不属于“有”;它不会断灭,不会消亡,所以,也不属于“无”。它也不同于外道所说的“梵我”,并不存在那样一个清净不变的大我,因为,它可以随缘现起一切法,而终究不可得;它也不同于断灭空,因为,它本来不曾产生,终究也不会灭亡,它的作用,更是无处不在。
甚至于,就算是因果业报,也无法束缚它,实际上,假如把它比喻为大海的话,那么,因果业报,乃至于一切生死轮回,都好比大海里的浪花。各位兄弟姐妹,咱的本来心如此广大而包容,咱却不认识,这实在是太可惜了,也太冤枉了。
这个本心,只有如来完全明了,达摩大师就是这样的见性成佛之如来,哎,为了帮助咱认识本来佛心,大师继续给咱开导:
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身是无性,因何运动。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
“这个本心,不曾离开四大所组成的色身,色身也不曾离开本心;如果色身离开这个本心的话,就没有种种的运动能力了。”
“这个色身本来没有知觉,就如同草木、瓦块、石头一样;色身是没有灵性的,怎么会运动呢。”
“如果自己的心动了,色身才会动;因此,一切语言及色身的一切作为和运动,包括见闻觉知在内,都是本心在动,以及本心动了以后的作用。”
哎,咱大家色身的物质成分,来自于各种食物和水,也都间接地来自于土壤,其成分呢,土壤里面都有。但是,土壤不会运动,也不会见闻觉知,更不会思考,咱的色身却会动,会跑,会见闻觉知,大脑甚至会思考,这是为啥呢?
——嘿嘿,因为,咱的本来心,和色身在一起,不曾离开啊。色身所有的语言和运动,以及见闻觉知,等等,其实,都是咱的本心在动,它一动,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作用。
那么,咱的本心,和种种运动以及作用之间,是啥关系呢?或者说,咱大家,如何才能够从日常生活当中,观察到本心呢?对此,达摩大师继续给咱开示:
动是心动,动即其用。
“所有的运动,都是本心在动;这些运动,也就是本心的作用。”
——因此,咱大家不可以离开运动与见闻觉知,另外去找本心。
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
“在各种运动和见闻觉知等作用之外,没有另外的本心了;在本心之外呢,也不可能有运动和作用。”
——因此,咱大家需要认清楚,色身的运动,心的见闻觉知,等等,和本心是同在的,相互交融的。
动不是心,心不是动。
“各种运动状况,不是本心;因为,本心是没有动相的。”
——接着前面,虽然同在,虽然相互交融,但是,运动有相,而本心无相,所以,本心不等于运动,它们是不会混淆的。
动本无心,心本无动。
“各种运动本身,里面没有本心;而本心呢,是从来就不动的。”
——这就意味着,所有的运动,都是虚妄的,而本心,并非虚妄;本心当中,没有任何虚妄的动相。
动不离心,心不离动。
“但是,所有的运动,都不曾离开本心;本心呢,也不曾离开运动。”
——这是说,运动虽然虚妄,却不在本心之外;本心虽然无相,却不妨借着运动而显现幻相。
动无心离,心无动离。
“一切运动,都不会被本心所离弃;本心,也不会被运动所离弃。”
——因此呢,所有的运动,所有的见闻觉知,等等,当体就是本心。它们,互融互摄。
动是心用,用是心动。
“各种运动,都是本心的作用;各种作用,也都是本心动念之相。”
——就好比,波是水波;所有的波澜起伏,无非都是水的涌动而已。需要注意的是,那些“涌动之相”,并不是水呀。
同理,一切运动和见闻觉知,都是本心之心念功用;这些功用,都源于本心的动念。但是,那些“动念之相”,并不是本心呀。
动即心用,用即心动。
“只要运动,就说明本心在作用;只要作用,就说明本心在动念。”
——哎,现象界的一切,都源于无相本心的“念动”;于是,本心本无相,随念而纷然万象了。不过,嘿嘿,纷然万象,终非本心;然而,也不离开本心,真是奇哉、妙哉。
不动不用,用体本空。
“既不运动,也不作用的时候,那个动用之体,也就是本心,当体本空。”
——这就是返本还源之路,各位兄弟姐妹,您不造作的时候,不攀缘的时候,不贪着见闻觉知的时候,就在此时此刻,本心空无形相,却是自知自明,为啥,就不认识呢。
空本无动,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本空之中,本来没有运动和作用;所有的运动和作用,与本心都是同体的;然而,本心,却本来就没有动相。”
——啥叫本空?眼不见心外之色,则色本空;耳不闻心外之声,则声本空;鼻不嗅心外之香,则香本空;舌不尝心外之味,则味本空;身不觉心外之触,则触本空;意不知心外之法,则法本空。
若能如此,才知道六尘本空,而不需要灭掉六尘;世界本空,而不需要等到世界毁灭;法界本空,而不需要推理论证呀。
此时,一切运动和身心作用,统统如幻;而这如幻的一切万象,与本心从来就同体不二;虽然同体不二,本心,却从来不曾动过,它如如。
到这里,达摩大师已将传佛心印之法,淋漓尽致地给咱小结完毕,后面,大师引用经文,作为证明:
《达摩大师《血脉论》浅读 之十七》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