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来藏学研究小史--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上)(杜正民)▪P7

  ..续本文上一页 Brown《胜鬘经》、《宝性论》、《楞伽经》与《成唯识论》的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研究等,可看出如来藏学的研究范围已从《宝性论》扩大到各相关的经论,及各种与如来藏学有关的论题研讨等,至此西方如来藏学的研究范围已扩大许多!

   美国近代如来藏学书目分类简介

  今就搜集美国近代如来藏学的资料,分两大类简介:一、以如来藏相关「经论」为研究对象,二、以教义思想与区域佛教等「专题」为研究主题。对于「经论」类的研究,又可分为以《胜鬘经》、《不增不减经》、《无上依经》、《如来藏经》、《大般涅槃经》等如来藏经系列的研究,及《宝性论》、《佛性论》等与如来藏有关的论典之研究二种。「专题」的教义思想类,则包含1. 如来藏/佛性专题讨论;2. 如来藏思想与其他教义的交涉;及3. 如来藏与其他思想的交涉三类。而「专题」的区域佛教类中,则细分为1. 中国佛教;2. 日本佛教;与3. 藏传佛教三项目进行之。依此分类,读者当可了解近代美国如来藏学研究的趋势及研究方针。

   美国近代如来藏学书目分类简介(※原文书目与中文简介请参照注释)

  一、经论研究

  (一)经的部分

  1. 《胜鬘经》

  (1) 1974年Alex Wayman的《胜鬘经》研究。

  (2) 1974年Diana Paul的《胜鬘经》论文。(注11)

  2. 《大般涅槃经》

  1982年Liu Ming-wood《大般涅槃经》佛性教义及一阐提的研究。(注12)

  3. 《如来藏经》

  1995 William Grosnick 《如来藏经》的研究。(注13)

  4. 多本经论的研究

  (1) 1981年Sallie King《佛性论》、《不增不减经》、《无上依经》如来藏三经论

  的研究。(注14)

  (2) 1991年 Brian Brown的《胜鬘经》、《宝性论》、《楞伽经》与《成唯识论》等

  经论的比对研究。(注15)

  (二)论的部分

  1. 《宝性论》

  (1) 1979年K. Holmes的《宝性论》研究。

  (2) 1988年Thrangu Rimpoche的《宝性论》研究。

  (3) 1991年Hookham, S. K. 的《宝性论空观之诠释》。(注16)

  2. 《大乘玄论》

  1977年Aaron Koseki的吉藏《大乘玄论》佛性研究。(注17)

  二、专题研究:

  (一)如来藏/佛性专题讨论

  1. 1981 Minoru Kiyota的〈如来藏思想〉一文。

  2. 1982 Whalen Lai的〈佛性思想〉研究。

  3. 1990 Paul Griffiths 与John Keenan编的《佛性》专辑。

  4. 1994 Alexander Piatigorsky的〈如来藏的一些论题〉专文。(注18)

  (二)如来藏思想与其他教义的交涉

  1. 1978 Alex Wayman的〈大众部与如来藏〉。

  2. 1981 William Grosnick的〈早期如来藏文献的非缘起与涅槃观〉及1983的〈宝性

   论的心性与非如理作意〉之研究。

  3. 1988 Shih Heng-ching 〈如来藏与空性〉的探讨。

  4. 1991 Brain E. Brown 《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注19)

  (三)如来藏与其他思想的交涉

  1. 1989 Sallie King 〈佛性与人的概念〉。

  2. 1991 Lai Whalen. 〈佛性与人性〉。

  3. 1980 Diana Paul 〈佛教的女性观念:胜鬘夫人与如来藏〉。(注20)

  (四)区域佛教

  1. 中国佛教

  (1) 1976 Robert Gimello的〈地论师、摄论师的如来藏思想〉。

  (2) 1981 Jan Yun-hua〈禅宗的佛性观〉。

  (3) 1981 Peter Gregory〈华严圆顿教与如来藏〉。

  (4) 1984 Liu Ming-wood 〈大般涅槃经的一阐提问题〉探讨。

  (5) 1989 Liu Ming-wood〈中国早期的佛性文献〉。

  (6) 1990 Shih Heng-ching〈天台智顗的佛性观〉。

  (7) 1990 S. Heine 〈公案有佛性吗﹖〉。(注21)

  2. 日本佛教

  (1) 1981William Grosnick的《道元的佛性观》博士论文。

  (2) 1990 Joan Stambaugh的《无常即佛性:道元的无常观》。(注22)

  3. 藏传佛教

  (1) 1988 Thrangu Rimpoche 的《佛性》,与1989年的《宝性论注疏》。(注23)

  (2) 1989 William Albert Magee《西藏的如来藏学》等著作。(注24)

  从表列的书目分类中,读者当可了解对近代美国学界的如来藏研究,亦可掌握如来藏学研究的脉动,并能体会美国学者研究的多样性与变化,及其影响。

  (下期待续)

  

  【附注】

  注1:现代学人研究文献常受『时空限制』无法寻得资料之苦。亦即,时间过久,无

    法寻得原文,或知道资料出处,但无法就近取得,这往往是研究者最大的困扰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图书资讯的发达,已慢慢的突破此困境,有所进展

    。如台大佛学研究中心的『佛学网路资料库』(http://ccbs.ntu.edu.​tw/),

    就提供了数百篇的早期佛学英文论文与当代中文论文与全文文章,及八万多笔

    的中外佛学书目,并为学者提供很方便的网路检索工具。

  注2:有关如来藏学的汉译经论与书目部分,可参考:

    (1) 释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1981,页3-8。

     导师对各如来藏经有简明的介绍,此部分可作为如来藏学的入门篇,读者

     可经常查阅研读。

    (2) 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形成:大乘佛教思想研究》,东京:春

     秋社,1974。

    (3) 平川彰编;高崎直道等着,《讲座大乘佛教. 6:如来藏思想》,东京都:

     春秋社,1982。

    (4) David Seyfort Ruegg的《如来藏与种性理论》 (La theorie du

     Tathagatagarbha et du Gotra, Paris : Ecole Franxaise

     d”Extreme Orient, no.70, 1969.)此书对于藏传如来藏资料有详细的介

     绍,可参考。

  注3:释印顺,《如来藏之研究》,台北:正闻,1981,「自序」及页1。

  注4:《出三藏记集》卷六,大正藏 卷五十五。

  注5:如来藏经目,按汉译年代排序:

    西晋竺法护(Dharmaraksa)译《如来兴显经》三卷,大正藏 卷十 No.291。

    西晋竺法护译《大哀经》八卷,大正藏 卷十三 No.398。

    东晋佛陀跋陀罗(Buddhabhadra)译《大方等如来藏经》,大正藏 卷十六 No.

     666。

    东晋佛陀跋陀罗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宝王如来性起品第32>,大正藏 卷九

     No.278(32)。

    东晋法显译《大般泥洹经》六卷,大正藏 卷十二 No.376。

    北凉昙无谶译《大方等大集经》<璎珞品>,大正藏 卷十三 No.397(1)。

    北凉昙无谶译《大集经》<陀罗尼自在王品>,大正藏 卷十三 No.397(2)。

    北凉昙无谶译《大云经》,现存《大方等无想经》六卷,大正藏 卷十二 No.

     387。

    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四十卷(北本),大正藏 卷十二 No.374。

    刘宋求那跋陀罗(Gunabhadra)译《大法鼓经》二卷,大正藏 卷九 No.270。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央掘魔罗经》四卷,大正藏 卷二 No.120。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四卷,大正藏 卷十六 No.670。

    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二卷,大正藏 卷十二 No.

     353。

    元魏昙摩流支(Dharmaruci)译《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

     大正藏 卷十二 No.357。

    梁僧伽婆罗(Samghabara)译《度一切诸佛境界智严经》一卷,大正藏 卷十二

     No.358。

    元魏菩提流支(Bodhiruci)译《大宝积经》<胜鬘夫人会>,大正藏 卷十二

     No.310(48)。

    元魏菩提流支译《入楞伽经》十卷,大正藏 卷十六 No.671。

    元魏菩提流支译《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十卷,大正藏 卷九 No.272。

    元魏菩提流支译《不增不减经》,一卷,大正藏 卷十六 No.668。

    梁陈真谛(Para…

《如来藏学研究小史--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上)(杜正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