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来藏学研究小史--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下)(杜正民)

  如来藏学研究小史--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下)

  

  杜正民

  

  佛教图书馆馆讯

  第12期 (1997.12)

  pp. 37-63

  

  

  三、日本如来藏学研究书目简介

  

  (一)常盘大定--开启日本当代如来藏学的先锋

  

  日本学者常盘大定,早在1930年就有《佛性研究》一书的出版,此书以汉译典籍为主,对印度、中国、日本的佛性教义,有整体性的论述,是很好的概论性书籍。作者先从绪论「佛性问题概说」中,提出印度、中国及日本等佛教学派对佛性的论诤与问题所在。接着,从上篇「印度佛性问题」中,依汉译经论讨论《大般涅槃经》与《楞伽经》的一阐提思想,进而与《大般若经》、《华严经》与《胜鬘经》的四乘做比较,并就唯识学派的《瑜伽师地论》、《显扬论》、《庄严论》、《成唯识论》与《佛地经论》等论典讨论之。其次,在中篇「支那佛性问题」中,就中国古德的论点讨论佛性问题,文中从竺道生的「一阐提成佛说」与六朝的佛性说开始谈起,接者就隋净影慧远的「理心佛性说」、隋天台智顗的「三因佛性说」、隋嘉祥吉藏的「五种佛性说」、唐灵润的「十四门义」、唐神泰对灵润的反驳、新罗义荣对神泰的反驳、唐慈恩窥基的「理佛性说」、唐法宝的「一乘佛性究竟论」、唐慧沼的「能显中边慧日论」及唐贤首法藏的「约位五性说」等论点,讨论中国的佛性观。并在下篇「日本佛性问题」中,详尽讨论日本古德对「三乘五性」、「一乘一性」等论题的看法,最后并就所提出的佛性问题依「一乘家」与「三乘家」的论点做结论。从上述的介绍,可看出本书所涵盖的范围很广,从印度如来藏的开展至中国对佛性的解说、日本的乘性论难,无不包含,所以本书可作为入门的概论书。

  

  从常盘大定之后,日本有月轮贤隆、胜又俊教、宇井伯寿、中村瑞隆及小川一乘等学者,就Obermiller及Johnston所发行的如来藏资料作回应,并进行文献比对与讨论,从1936年至1966年间,就发行了多篇重要的论文,如〈究竟一乘宝性论就〉、〈如来藏思想发达就一考察〉、《宝性论研究》、《梵汉对照究竟一乘宝性论研究》等相当重要的如来藏参考文献,(注25)对学界的贡献很大。

  

  (二)高崎直道--集当代如来藏学研究之大成

  

  在前述几位学者的铺陈下,对如来藏学从事部分及片段的研究持续了一段时间。直到前东京大学高崎直道教授1966年的A Study on the Ratnagotravibhaga(注26)及1974年《如来藏思想形成:大乘佛教思想研究》(注27)的出版,才使得当代的如来藏学研究明朗化与体系化。尤其是后者《如来藏思想形成》一书,可说是如来藏学的集大成,书中对如来藏学有完整的研究与介绍,如「序文」所言,因为本书是继其A Study on the Ratnagotravibhaga而完成的,所以其章节之分法,并不太适合初学者阅读,且本书厚达900余页,不易从头读起,但此书又为研究如来藏学之重要参考资料。因此,笔者试将《如来藏思想形成》重新排列,以适合初入门者阅读:(注28)

  

  首先,从「序论」中了解作者对如来藏的「定义」,及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围」等有一概括性认识。接者,可跳至本书的「结论」,于此部分,作者除对如来藏思想的形成史有整体的介绍之外,并且对如来藏系经典的译经史也有完整的解说。了解历史背景之后,可继续进入介绍思想层面的「如来藏诸概念的开展史」,以理解如来藏学的基本概念。于阅读此文时,可同时对照 769页所附的「如来藏系经论系统图」,及780页的附表「如来藏相关的汉译经论」与「如来藏说关系诸概念展开表」。如果读者对于参考书目有兴趣,则可参阅其「如来藏思想关系‧研究文献目录」部分,高崎直道几乎网罗了1974年之前有关如来藏研究的所有文献资料。研究过上述这些资料,读者对于如来藏学有一完整的体系架构之后,即可进入内文的阅读。但是,为了体会如来藏学开展的前后顺序,建议先读本书第二篇的「如来藏思想前史」,对如来藏思想形成之前的《般若经》、《法华经》及其他经品中关于菩萨、如来种性、法身、如来业、自性清净心等相关教义有一体会之后,再回过头来阅读其第一篇「如来藏思想的形成」,先从《如来藏经》、《不增不减经》、《胜鬘经》的「如来藏系三部经」做基本理解,其次从《央掘魔罗经》、《大法鼓经》、《大萨遮尼干子所说经》等《涅槃经》系统以了解「如来藏与佛性」的教义,进而从《大云经》、《大乘十法经》理解「如来藏与种性」,最后则从《金光明经分别三身品》及《胜鬘经》以理解「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的关系。由以上的阅读,可了解如来藏学的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目标及参考书目等,并将对如来藏学有较完整的掌握!

  

  至于如来藏开展史,除了本书外,由高崎直道主编的《如来藏思想》,(注29)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门书。本书由多位日本学者合作撰写而成,不但有印度的如来藏学,也有中国及藏传的如来藏学资料。本书由「如来藏思想的历史与文献」的介绍开始,对如来藏的思想背景与经典发展做基础介绍,接着是《宝性论》的概观与如来藏体系简介,然后是各家就如来藏思想形成的重要概念分别讨论,如「佛性与一阐提」、「如来藏与信」、「如来藏与阿赖耶识」等论题的研究,最后,介绍西藏的如来藏思想,与讨论中国对如来藏的融受及其影响等专章。

  

  为文至此,(注30)读者对于当代如来藏学研究应有一简单的理解--从文献的发现出土、勘正校订、版本比对、语文应用及至教史探讨、思想背景、经典开展、教理诠释等,无一不是研究的对象与方法。也就是说,读者对如来藏学的简史、研究如来藏学的目的、如来藏学的范围等现代佛学研究方法应已有些概念。

  

  (三)日文如来藏学书目

  

  (由于有关如来藏学的日文资料很多,今只依年度列出较具代表性的著作)

  

  1. 常盘大定,《佛性研究》,东京:丙午出版社,1930。

  2. 月轮贤隆,〈究竟一乘宝性论就〉,《日本佛教学协会年报》第七年,1936

   ,页121-139。

  3. 山口益,〈如来藏思想〉,《般若思想史》,京都:法藏馆,1951,页84-125。

  4. 胜又俊教,〈如来藏思想发达就一考察〉,《宇井博士还历纪念论文集

   》,1951,页143-161。

  5. 佛教文化研究所编,《汉藏三译对照如来藏经》,京都:佛教文化研究所,

   1958。

  6. 宇井伯寿,《宝性论研究》,东京:岩波书店,1979(1959)。

  7. 中村瑞隆,《梵汉对照究竟一乘宝性论研究》,东京:山喜房,1961。

  8. 中村瑞隆,《梵和对照究竟一乘宝性论研究》,东京:铃木学术财团,1967。

  9. 小川一乘,《大乘佛教如来藏、佛性研究》,京都:文荣堂,

   1969。

  10. 常盘大定,《佛性研究》,东京:国书刊行会,再刊,1973。

  11. 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形成:大乘佛教思想研究》,东京:春秋社,

  1974。

  12. 高崎直道,《大乘佛典. 12:如来藏系经典》,东京:中央公论社,1975。

  13. 武邑尚邦,《佛性论研究》,京都:百华苑,1977。

  14. 长尾雅人,山雄一监修,《如来藏系经典》,东京:中央公论社,1980。

  15. 小川一乘,《佛性思想》,京都:文荣堂,1982。

  16. 平川彰等编,《讲座大乘佛教. 6:如来藏思想》,东京:春秋社,1982。

  17. 久下升,《一乘佛性权实论研究. 上》,东京:隆文馆,1985。

  18. 高崎直道,《佛性何》,京都:法藏馆,1985。

  19. 吉津宜英,《华严思想史的研究》,东京:大东,1985。

  20. 内山兴正,《佛性味:正法眼藏》,东京:柏树社,1987。

  21. 富贵原章信,《中国日本佛性思想史》,东京:国书刊行会,1988。

  22. 望月良晃,《大乘涅槃经研究》,东京:春秋社,1988。

  23. 横超慧日,《涅槃经:如来常住悉有佛性》,京都:平乐寺书店,1988。

  24. 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 I》,京都:法藏馆,1988。

  25. 高崎直道,《如来藏思想. Ⅱ》,京都:法藏馆,1989。

  26. 高崎直道,《宝性论》,东京:讲谈社,1989。

  27. 平川彰编,《如来藏ɸ…

《如来藏学研究小史--如来藏学书目简介与导读(下)(杜正民)》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