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來藏學研究小史--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下)(杜正民)

  如來藏學研究小史--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下)

  

  杜正民

  

  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12期 (1997.12)

  pp. 37-63

  

  

  叁、日本如來藏學研究書目簡介

  

  (一)常盤大定--開啓日本當代如來藏學的先鋒

  

  日本學者常盤大定,早在1930年就有《佛性研究》一書的出版,此書以漢譯典籍爲主,對印度、中國、日本的佛性教義,有整體性的論述,是很好的概論性書籍。作者先從緒論「佛性問題概說」中,提出印度、中國及日本等佛教學派對佛性的論诤與問題所在。接著,從上篇「印度佛性問題」中,依漢譯經論討論《大般涅槃經》與《楞伽經》的一闡提思想,進而與《大般若經》、《華嚴經》與《勝鬘經》的四乘做比較,並就唯識學派的《瑜伽師地論》、《顯揚論》、《莊嚴論》、《成唯識論》與《佛地經論》等論典討論之。其次,在中篇「支那佛性問題」中,就中國古德的論點討論佛性問題,文中從竺道生的「一闡提成佛說」與六朝的佛性說開始談起,接者就隋淨影慧遠的「理心佛性說」、隋天臺智顗的「叁因佛性說」、隋嘉祥吉藏的「五種佛性說」、唐靈潤的「十四門義」、唐神泰對靈潤的反駁、新羅義榮對神泰的反駁、唐慈恩窺基的「理佛性說」、唐法寶的「一乘佛性究竟論」、唐慧沼的「能顯中邊慧日論」及唐賢首法藏的「約位五性說」等論點,討論中國的佛性觀。並在下篇「日本佛性問題」中,詳盡討論日本古德對「叁乘五性」、「一乘一性」等論題的看法,最後並就所提出的佛性問題依「一乘家」與「叁乘家」的論點做結論。從上述的介紹,可看出本書所涵蓋的範圍很廣,從印度如來藏的開展至中國對佛性的解說、日本的乘性論難,無不包含,所以本書可作爲入門的概論書。

  

  從常盤大定之後,日本有月輪賢隆、勝又俊教、宇井伯壽、中村瑞隆及小川一乘等學者,就Obermiller及Johnston所發行的如來藏資料作回應,並進行文獻比對與討論,從1936年至1966年間,就發行了多篇重要的論文,如〈究竟一乘寶性論就〉、〈如來藏思想發達就一考察〉、《寶性論研究》、《梵漢對照究竟一乘寶性論研究》等相當重要的如來藏參考文獻,(注25)對學界的貢獻很大。

  

  (二)高崎直道--集當代如來藏學研究之大成

  

  在前述幾位學者的鋪陳下,對如來藏學從事部分及片段的研究持續了一段時間。直到前東京大學高崎直道教授1966年的A Study on the Ratnagotravibhaga(注26)及1974年《如來藏思想形成:大乘佛教思想研究》(注27)的出版,才使得當代的如來藏學研究明朗化與體系化。尤其是後者《如來藏思想形成》一書,可說是如來藏學的集大成,書中對如來藏學有完整的研究與介紹,如「序文」所言,因爲本書是繼其A Study on the Ratnagotravibhaga而完成的,所以其章節之分法,並不太適合初學者閱讀,且本書厚達900余頁,不易從頭讀起,但此書又爲研究如來藏學之重要參考資料。因此,筆者試將《如來藏思想形成》重新排列,以適合初入門者閱讀:(注28)

  

  首先,從「序論」中了解作者對如來藏的「定義」,及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與研究「範圍」等有一概括性認識。接者,可跳至本書的「結論」,于此部分,作者除對如來藏思想的形成史有整體的介紹之外,並且對如來藏系經典的譯經史也有完整的解說。了解曆史背景之後,可繼續進入介紹思想層面的「如來藏諸概念的開展史」,以理解如來藏學的基本概念。于閱讀此文時,可同時對照 769頁所附的「如來藏系經論系統圖」,及780頁的附表「如來藏相關的漢譯經論」與「如來藏說關系諸概念展開表」。如果讀者對于參考書目有興趣,則可參閱其「如來藏思想關系‧研究文獻目錄」部分,高崎直道幾乎網羅了1974年之前有關如來藏研究的所有文獻資料。研究過上述這些資料,讀者對于如來藏學有一完整的體系架構之後,即可進入內文的閱讀。但是,爲了體會如來藏學開展的前後順序,建議先讀本書第二篇的「如來藏思想前史」,對如來藏思想形成之前的《般若經》、《法華經》及其他經品中關于菩薩、如來種性、法身、如來業、自性清淨心等相關教義有一體會之後,再回過頭來閱讀其第一篇「如來藏思想的形成」,先從《如來藏經》、《不增不減經》、《勝鬘經》的「如來藏系叁部經」做基本理解,其次從《央掘魔羅經》、《大法鼓經》、《大薩遮尼幹子所說經》等《涅槃經》系統以了解「如來藏與佛性」的教義,進而從《大雲經》、《大乘十法經》理解「如來藏與種性」,最後則從《金光明經分別叁身品》及《勝鬘經》以理解「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的關系。由以上的閱讀,可了解如來藏學的研究方法、研究範圍、研究目標及參考書目等,並將對如來藏學有較完整的掌握!

  

  至于如來藏開展史,除了本書外,由高崎直道主編的《如來藏思想》,(注29)也是一本很好的入門書。本書由多位日本學者合作撰寫而成,不但有印度的如來藏學,也有中國及藏傳的如來藏學資料。本書由「如來藏思想的曆史與文獻」的介紹開始,對如來藏的思想背景與經典發展做基礎介紹,接著是《寶性論》的概觀與如來藏體系簡介,然後是各家就如來藏思想形成的重要概念分別討論,如「佛性與一闡提」、「如來藏與信」、「如來藏與阿賴耶識」等論題的研究,最後,介紹西藏的如來藏思想,與討論中國對如來藏的融受及其影響等專章。

  

  爲文至此,(注30)讀者對于當代如來藏學研究應有一簡單的理解--從文獻的發現出土、勘正校訂、版本比對、語文應用及至教史探討、思想背景、經典開展、教理诠釋等,無一不是研究的對象與方法。也就是說,讀者對如來藏學的簡史、研究如來藏學的目的、如來藏學的範圍等現代佛學研究方法應已有些概念。

  

  (叁)日文如來藏學書目

  

  (由于有關如來藏學的日文資料很多,今只依年度列出較具代表性的著作)

  

  1. 常盤大定,《佛性研究》,東京:丙午出版社,1930。

  2. 月輪賢隆,〈究竟一乘寶性論就〉,《日本佛教學協會年報》第七年,1936

   ,頁121-139。

  3. 山口益,〈如來藏思想〉,《般若思想史》,京都:法藏館,1951,頁84-125。

  4. 勝又俊教,〈如來藏思想發達就一考察〉,《宇井博士還曆紀念論文集

   》,1951,頁143-161。

  5. 佛教文化研究所編,《漢藏叁譯對照如來藏經》,京都:佛教文化研究所,

   1958。

  6. 宇井伯壽,《寶性論研究》,東京:岩波書店,1979(1959)。

  7. 中村瑞隆,《梵漢對照究竟一乘寶性論研究》,東京:山喜房,1961。

  8. 中村瑞隆,《梵和對照究竟一乘寶性論研究》,東京:鈴木學術財團,1967。

  9. 小川一乘,《大乘佛教如來藏、佛性研究》,京都:文榮堂,

   1969。

  10. 常盤大定,《佛性研究》,東京:國書刊行會,再刊,1973。

  11. 高崎直道,《如來藏思想形成:大乘佛教思想研究》,東京:春秋社,

  1974。

  12. 高崎直道,《大乘佛典. 12:如來藏系經典》,東京:中央公論社,1975。

  13. 武邑尚邦,《佛性論研究》,京都:百華苑,1977。

  14. 長尾雅人,山雄一監修,《如來藏系經典》,東京:中央公論社,1980。

  15. 小川一乘,《佛性思想》,京都:文榮堂,1982。

  16. 平川彰等編,《講座大乘佛教. 6:如來藏思想》,東京:春秋社,1982。

  17. 久下升,《一乘佛性權實論研究. 上》,東京:隆文館,1985。

  18. 高崎直道,《佛性何》,京都:法藏館,1985。

  19. 吉津宜英,《華嚴思想史的研究》,東京:大東,1985。

  20. 內山興正,《佛性味:正法眼藏》,東京:柏樹社,1987。

  21. 富貴原章信,《中國日本佛性思想史》,東京:國書刊行會,1988。

  22. 望月良晃,《大乘涅槃經研究》,東京:春秋社,1988。

  23. 橫超慧日,《涅槃經:如來常住悉有佛性》,京都:平樂寺書店,1988。

  24. 高崎直道,《如來藏思想. I》,京都:法藏館,1988。

  25. 高崎直道,《如來藏思想. Ⅱ》,京都:法藏館,1989。

  26. 高崎直道,《寶性論》,東京:講談社,1989。

  27. 平川彰編,《如來藏ɸ…

《如來藏學研究小史--如來藏學書目簡介與導讀(下)(杜正民)》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