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离智慧,何以故?除智慧,不可以余法度脱众生故。”《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1,《大正藏》册8,页369b。
[28] 《华严经》卷20,《大正藏》册10,页107a。
[29]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陀罗尼三昧仪》,《大正藏》册46,页971c。
[30] 《维摩诘所说经》卷中〈文殊师利问疾品〉,《大正藏》册14,页505a。
[31] 《梵网经》,《大正藏》册24,页1005b。
[32] “一切缘障皆由宿因,过去、今生与诸有情何恶不造,罪累既积,世世相逢为冤为亲,为障为恼,若不忏悔,无由解脱,道法不成。”《千手眼大悲心行法》,《大正藏》册46,页976c。
[33] 参考《金园集》卷中〈放生慈济法门〉,《卍续藏》册101,页233b。
[34] 《金园集》卷中〈放生慈济法门〉,《卍续藏》册101,页234b。
[35] 自北宋之前,纯为他道众生忏悔之具体记载有唐
不空译的《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是为饿鬼众生施食之仪轨。(《大正藏》册21,页470b-472b。)
[36] 如南宋
志磐着有《水陆道场仪轨》盛行于世(《卍续藏》册129,页527。);元照集有《兰盆献供仪》一卷(《卍续藏》册130,页178。);到了明末,云栖袾宏重修《瑜伽集要施食坛仪》(《卍续藏》册104,页792。)等等。
[37] 《释门正统》卷4,《卍续藏》册130,页799a。
[38] 引自周绍贤着《列子要义》〈说符篇〉(台北:中华书局,1983),页172。
[39] 《梵网经》,《大正藏》册24,页1006b。
[40] “太建十三年,四十四岁,讲金光明经,渔人舍扈梁立放生池。”《国清百录》卷4,《大正藏》册46,页823b。
[41] “唐肃宗乾元二年,诏天下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颜真卿为碑)。本朝(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复天下放生池,沿江淮州郡上下水五里,并禁采捕(二事详见通塞志)。慈云奏西湖为放生池,以四月八日会郡人纵鱼鸟。法智于南湖以佛生日放鱼鸟,祝圣人寿。枢密刘均奉敕撰碑。此皆放生之梗概也。”《佛祖统纪》卷33,《大正藏》册49,页322c。
[42] 据〈放生慈济法门〉所载,宝胜如曾发愿:若有众生临命终时,闻我名者,即得往生三十三天乃至成佛。因此,为广利众生,而以称念宝胜如来名号为主。参考《金园集》卷中〈放生慈济法门〉,《卍续藏》册101,页234a。
[43] 《金园集》卷中〈放生慈济法门〉,《卍续藏》册101,页235b。
[44] 引自周绍贤着《列子要义》〈说符篇〉(台北:中华书局,1983),页172。
[45] “杭俗好以酒肴会葬,师为说佛事之胜,卒变荤为斋。”《佛祖统纪》卷10,《大正藏》册49,页207c。
[46] 《法句譬喻经》卷1〈慈仁品〉,《大正藏》册4,页581b。
[47] 《大乘入楞伽经》卷6,《大正藏》册16,页624a。
[48] 《梵网经》,《大正藏》册24,页1005b。
[49] 引自刘真编《四书读本》(台南:综合出版社,1974年),页238。
[50] 《广弘明集》卷26,《大正藏》册52,页293b-294a。
[51] 《广弘明集》卷26,《大正藏》册52,页294b。
[52] 《金园集》卷中〈诫酒肉慈慧法门〉,《卍续藏》册101,页241a。
[53] 《金园集》卷下〈诫五辛篇〉,《卍续藏》册101,页245a。
[54] 《大佛顶首楞伽经》,《大正藏》册19,页141c。
[55] 《梵网经》,《大正藏》册24,页1005b。
[56] 《佛祖统纪》卷10,《大正藏》册49,页207c。
[57] 《释门正统》卷4,《卍续藏》册130,页801 b。
[58] 《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大正藏》册21,页464c。
[59] 请参考《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大正藏》册21,页468c-472b。
[60] 《金园集》卷中〈施食法〉,《卍续藏》册101,页237b。
[61] 《金园集》卷中〈施食观想
答崔育材职方所问〉,《卍续藏》册101,页238b。
[62] 《金园集》卷中〈施食观想
答崔育材职方所问〉,《卍续藏》册101,页239a。
[63] “食者,名为法食,法随食入,如服良药能差重病,身康受乐。《经》云:舍饿鬼身得生天上。即此意也。”《金园集》卷中〈施食观想
答崔育材职方所问〉,《卍续藏》册101,页239b。
[64] 在《瑜伽集要救阿难陀罗尼焰口仪轨经》中的施食行法次第依序为:一、破地狱真言;二、召饿鬼真言;三、召罪真言;四、摧罪真言;五、定业真言;六、忏悔真言;七、施食真言;八、开咽喉真言;九、七如来名;十、发菩提心真言;十一、三昧耶戒真言;十二、施食真言;十三、乳海真言;十四、普供养真言;十五、奉送真言。《大正藏》册21,页470b-472b。
[65] “宋代诸师对于施食一法是不够了解的。在遵式《金园集》中有施食正名、施食法、施食文、施食观想诸篇。其法并非密教仪轨,只是取经中真言,附以台宗观想而已。”间接引自《中华佛教百科全书》册7,页4370a。台北:中华佛教百科文献基金会,1994年。
[66] 《大宝积经》卷106〈阿阇世王子会〉,《大正藏》册11,页594c。
《从“天台教观”论“代众生忏悔”之思想与实践──以遵式大师为主(释大拙)》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