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威仪不缺」:修道戒律森严,循规蹈矩者,自然庄严威仪,甚至鬼神不敢侵犯。
「扫塔涂地」:是整理道场,使道场、佛殿、供具洁净。
「行众三昧」:三昧译为定,吾人修道必多闻多思,多闻者必得闻慧,多思者得思慧,由闻思而明正理正法,依法修持内心自能安祥,境界现前心不颠倒错乱,是为三昧,又为正受。
「断结」:结者系缚吾人之一切烦恼,断结者断诸烦恼。
「六通」:通者作用自在无碍。境界不同,通力不同,最高境界「佛」有六通,漏尽智证通,是谓断尽一切烦恼。神境智证通,能变现不可思议境界之通力,又有往来自在之通力,又谓神足通。天眼智证通,眼根照久无碍,又能透视色界诸天。天耳智证通,是耳根听闻无碍。他心智证通,知他人之心念无碍。宿命智证通,知自己及众生之宿世因缘无碍。后五通依有漏之禅定可得。故外道或仙人亦有。佛之境界才得漏尽通。
「念佛称名」:是为净土法门,净土者即佛摄持众生之净土。佛法深广,犹如广无边际之大海。众生研究佛法中犹如观海望洋兴叹,多数学佛者不得其门而入。人身难得,能在一世中深入经藏而修持得解脱者,实为难上难,尤其是末世众生,罪业深重,善根浅薄,寿命短促,一生得断惑证真,了生脱死更为希有之事。诸佛明察,而创净土世界摄持众生。众生只要相信,愿意往生,即能被所愿意往生之净土佛陀所摄受而往生。而本经所提倡为弥勒净土,当念弥勒尊佛。
尤其是念佛者,可消除历劫无量罪业,本经说:「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生死之罪」。能使藏识中诸业种子消除,达到净化身心之效果。
修行学佛,最苦恼者,该留留不住,该去去不掉,只要多闻、多思、早晚功课多礼佛、多忏悔、多持经、多念佛,到时善法该留留得住,恶法该去者自然灭掉。
初念佛时,皆有妄念,只要汝能觉察,心生起妄想时,能急速遏止,不随妄念转,久而久之妄念自灭。
念佛好处甚多,与佛结缘,受佛接引。调剂身心,免造恶业。净化藏识,清除污染。改变气质,庄严身心二相。当世消除罪障,免受罪报痛苦。将来往生净土,得不退转,免受生死轮回之苦。
大势至菩萨说:「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皈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卷五)
龙树菩萨说:「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阿鞞跋致﹄即不退转)。若人欲疾至,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执持称名号。」(十住毗婆沙论)
佛陀再说三品往生
【经文】
「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记。」
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罗伽等,是诸大众,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诃萨名者,闻已,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但闻是弥勒名者,命终亦不堕黑暗处、边地、邪见、诸恶律仪,恒生正见,眷属成就,不谤三宝。」
佛告优波离:「若善男子善女人,犯诸禁戒,造众恶业,闻是菩萨大悲名字,五体投地诚心忏悔,是诸恶业速得清净。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华、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华,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诸佛如来。」
【白话】
佛陀再叮咛说:下列所说诸法,众生可得往生兜率净土,以至未来净化藏识中诸业种子。行六事法,必定往生兜率天上,参见弥勒慈尊。当将来娑婆世界人寿五万六千岁时,随弥勒下生人间,在第一次龙华法会,听佛开示,未来世能遇到贤劫一切佛,在未来星宿劫,也能遇到诸佛世尊,在诸佛前受成佛之记别。
佛陀向优波离说:佛(佛陀自身)涅槃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人、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 罗伽等诸大众,如果听到大菩萨弥勒圣号,即欢喜恭敬礼拜。此人命终后,弹指间即得往生,和前面所说的没两样。就是听到弥勒圣号者,命终也不堕落黑暗处(三恶道),边地(蛮夷世界),邪见(邪异见解),种种不律仪之事。他常有正知见,眷属成就,而且不会毁谤三宝。
佛陀再向优波离说:如有善男子、善女人,过去常常犯戒造恶业,但是听到弥勒慈尊大悲圣号,常在慈尊面前,五体投地,诚心忏悔,他所造的一切恶业很快就得清净。
末法时代中的众生,听到弥勒菩萨大慈悲圣号,能够发心造立形像,用香、花、衣服、缯盖、幢、幡供养,时常礼佛,心口系念。此人命终时,弥勒菩萨即放眉间白毫相光,和诸天子散曼陀罗华,来迎接此人,此人须臾间即得往生兜率天上,当他遇到弥勒时,以头面礼敬,头尚未举起,即得闻法,在无上道得不退转,甚至在未来世,能遇到如恒河沙那么多的诸佛如来。
【释义】
「六事法」:即六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行全修高分者,得上品上生。修而多分者,得上品中生。修而少分者,得上品下生。修六事法,须量力而精进。
「第一闻法」:根据下生经说:弥勒下生人间,「住世六万年,初会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行六事者无论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皆得第一次闻法证道。
「受菩提记」:即受记作佛。「受记」有二种法义。无余记,即记别何时成佛,佛国土名称,成佛圣号。有余记,即记别何时遇何佛陀,再为你授无余记。如本经人物「跋陀婆罗」,受过去佛「迦叶佛」授有余记说:未来世有佛,号释迦牟尼,祂会为你授记作佛。
「闻名」:即闻弥勒圣号,及其度世之种种因缘。说法者必把经中所记述的详细说明,才能使闻法者,欢喜恭敬礼拜,信心不移,以至将来命终即得往生。闻名后恭敬礼拜,往生为中品上生,闻名后欢喜礼拜往生中品中生。闻名后无动于衷,不感到怎么样者,将来不堕恶道,常为善法所摄受。
「犯禁戒,造恶业」:经典说:犯五戒之人,即无资格为人,将来必堕三恶道。造诸恶业之众生,只要有人宣说,弥勒尊佛之度世因缘,闻法后在弥勒菩萨前,五体投地,诚心忏悔,痛改前非者,罪业速得清净,是诸众生再以下列十种供养功德回向净土,是人命终受弥勒菩萨及诸天子接引。因何同受接引,是人浪子回头难能可贵,所以同受弥勒慈光摄受,由忏悔心之不同表现,加十种供养之心力,而得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
「造立形像」:塑造弥勒尊佛形像,供众生瞻仰、礼拜。有形像必有道场施设(是硬件建设)。
「香、华、衣服、缯盖、幢、幡」:此为庄严道场及成就供养功德,必有庄严之供具设施(是软件设备)。
「礼拜、系念」:为法事。有道场、供具之各种设备,必要带动众生共修,包括皈依弥勒尊佛,礼拜、闻法、忏悔、修持、读诵大乘经典,系念弥勒圣号,说戒,持八关斋戒及一切法事。因此,我们必要为弥勒净土法门努力。以至诚心共同创设专为弘扬弥勒法门之道场。尽心尽力将弥勒法门传布于天下,使大地每一众生同受弥勒慈光。大地有家家弥勒院,人人净土心之景像。能依上述而发心者,其人临命终,弥勒菩萨至床前放光灭其累劫罪业,其人罪业速得清净。事后弥勒与诸天子在其身上散曼陀罗华,再迎接此人,此人即得往生。
「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无上道即佛道。被接引而往生之人,能于无上道得不退转。由这点看来,兜率与西方不尽相同。
西方净土:
上品中生者,经一小劫得无生忍。
上品下生者,经三小劫住欢喜地。
中品中生者,经半劫成阿罗汉。
中品下生者,经一小劫成阿罗汉。
下品上生者,经十小劫入初地。
下品中生者,满六劫发无上道心。
下品下生者,满十二大劫发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
可是吾人居住「娑婆世界」与阿弥陀佛国土,时间不尽相同,娑婆世界一劫,等于西方世界一日一夜,西方一劫,等于袈裟幢世界一日一夜。(佛说佛名经卷第七)
就此比较,可看出兜率净土殊胜,往生者即得闻大乘法音,证大乘不退转地。下文佛陀再证实,见佛光明即得授记作佛无疑。
普劝众生皈依弥勒
【经文】佛告优波离:「汝今谛听;是弥勒菩萨,于未来世,当为众生作大归依处,若有归依弥勒菩萨者,当知是人于无上道得不退转,弥勒菩萨成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时,如此行人,见佛光明即得授记。」
【白话】
佛陀再向优波离说:你们再仔细听,这位弥勒菩萨,是未来世界中,作为众生的大归依圣者。如果皈依弥勒菩萨者,当知道这个人,在无上佛道上,绝对得到不退转。将来龙华三会完成,弥勒菩萨圆满福慧,成就如来时,这些皈依的众生,见到佛光即得授记作未来佛。
【释义】
「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多陀阿伽度译为「如来」。阿罗诃译为「应供…
《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讲释(常照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