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弥勒菩萨应化事迹▪P2

  ..续本文上一页佛法敬事天神。伽蓝十余所。僧徒八百余人。多学小乘教说一切有部。天祠五十余所。异道杂居。大城南四五里至小伽蓝。僧徒五十余人。

  

  昔瞿拿钵刺婆(德光)论师。于此作辩真等论。凡百余部。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毗婆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成小乘执着。又制俗书数十余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覃思佛经十数不决。研精虽久疑情未除。

  

  时有提婆犀那罗汉。往来睹史多天。德光愿见慈氏决疑请益。天军以神通力接上天宫。既见慈氏长揖不礼。

  

  天军谓曰。慈氏菩萨次绍佛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

  

  德光对曰。尊者此言诚为指悔。然我具戒苾刍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

  

  菩萨知其我慢心固非闻法器。往来三返不得决疑。更请天军重欲觐礼。天军恶其我慢蔑而不对。德光既不遂心。便起恚恨。即趣山林修发通定。我慢未除不证道果。

  

  

  

  

  菩萨示现造释迦像

  

  (大唐西域记卷八)

  

  菩提树东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下基面广二十余步。叠以青□涂以石灰。层龛皆有金像。四壁镂作奇制。或连珠形。或天仙像。上置金铜阿摩落迦果。东面接为重阁。檐宇特起三层。榱柱栋梁户扉寮牖。金银雕镂以饰之。珠玉厕错以填之。奥室邃宇洞户三重。外门左右各有龛室。左则观自在菩萨像。右则慈氏菩萨像。白银铸成。高十余尺。精舍故地。无忧王先建小精舍。后有婆罗门更广建焉。

  

  初有婆罗门不信佛法。事大自在天。传闻天神在雪山中。遂与其弟往求愿焉。

  

  天曰。凡诸愿求有福方果。非汝所祈。非我能遂。

  

  婆罗门曰。修何福可以遂心。

  

  天曰。欲植善种求胜福田。菩提树者证佛果处也。宜时速反往菩提树。建大精舍穿大水池。兴诸供养所愿当遂。

  

  婆罗门受天命。发大信心相率而返。兄建精舍弟凿水池。于是广修供养勤求心愿。后皆果遂。为王大臣。凡得禄赏皆入檀舍。

  

  精舍既成。招募工人欲图如来初成佛像。旷以岁月无人应召。久之有婆罗门来告众曰。我善图写如来妙相。

  

  众曰。今将造像。夫何所须。

  

  曰香泥耳。宜置精舍之中。并一灯照。我入已坚闭其户。六月后乃可开门。

  

  时诸僧众皆如其命。尚余四日未满六月。众咸骇异开以观之。见精舍内佛像俨然结加趺坐。右足居上。左手敛右手垂。东面而坐。肃然如在。座高四尺二寸。广丈二尺五寸。像高丈一尺五寸。两膝相去八尺八寸。两肩六尺二寸。相好具足慈颜若真。唯右乳上图莹未周。既不见人方验神鉴。众咸悲叹殷勤请知。

  

  有一沙门宿心淳质。乃感梦见往婆罗门而告曰。

  

  我是慈氏菩萨。恐工人之思不测圣容。故我躬来图写佛像。垂右手者。昔如来之将证佛果。天魔来娆地神告至。其一先出助佛降魔。

  

  如来告曰。汝勿忧怖。吾以忍力降彼必矣。

  

  魔王曰。谁为明证。

  

  如来乃垂手指地言。此有证。是时第二地神踊出作证。故今像手仿昔下垂。

  

  众知灵鉴莫不悲感。于是乳上未周填厕众宝。珠缨宝冠奇珍交饰。

  

  设赏迦王伐菩提树已欲毁此像。既视慈颜心不安忍。回驾将返命宰臣曰。宜除此佛像置大自在天形。

  

  宰臣受旨惧而叹曰。毁佛像则历劫招殃。违王命乃丧身灭族。进退若此何所宜行。

  

  乃召信心以为役使。遂于像前横叠□壁。心惭冥暗。又置明灯□壁之前。画自在天功成报命。王闻心惧。举身生疱肌肤擢裂。居未久之便丧没矣。宰臣驰返毁除障壁。时经多日灯犹不灭。

  

  像今尚在。神工不亏。既处奥室灯炬相继。欲睹慈颜莫由审察。必于晨朝持大明镜。引光内照乃睹灵相。夫有见者自增悲感。

  

  

  

  清辩论师

  

  (大唐西域记卷十)

  

  驮那羯磔迦国。周六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四十余里。土地膏腴稼穑殷盛。荒野多邑居少。气序温暑人貌厘黑。性猛烈好学艺。伽蓝鳞次荒芜已甚。存者二十余所。僧徒千余人。并多习学大众部法。天祠百余所。异道實多。

  

  城东据山有弗婆势罗僧伽蓝。城西据山有阿伐罗势罗僧伽蓝。此国先王为佛建焉。奠川通径疏崖峙阁。长廊步檐枕岩接岫。灵神警卫圣贤游息。自佛疾灭千年之内。每岁有千凡夫僧。同入安居。其解安居日皆证罗汉。以神通力凌虚而去。千年之后凡圣同居。自百余年无复僧侣。而山神易形。或作□狼。或为□狖。惊恐行人。以故空荒。□无僧众。

  

  城南不远有大山岩。婆毗吠伽论师。住阿素洛宫。待见慈氏菩萨成佛之处。

  

  论师亚雅量弘远至德深邃。外示僧佉之服。内弘龙猛之学。闻摩揭陀国护法菩萨宣扬法教学徒数千。有怀谈议杖锡而往。至波咤厘城。知护法菩萨在菩提树。论师乃命门人曰。汝行诣菩提树护法菩萨所。如我辞曰。菩萨宣扬遗教导诱迷徒。仰德虚心为日已久。然以宿愿未果遂乖礼谒。菩提树者。誓不空见见当有证称天人师。

  

  护法菩萨谓其使曰。人世如幻身命若浮。渴日勤诚未遑谈议。人信往复竟不会见。

  

  论师既还本土。静而思曰。非慈氏成佛谁决我疑。于观自在菩萨像前诵随心陀罗尼。绝粒饮水时历三岁。

  

  观自在菩萨乃现妙色身。谓论师曰。何所志乎。

  

  对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

  

  观自在菩萨曰。人命危脆世间浮幻。宜修胜善愿生睹史多天。于斯礼觐尚速待见。

  

  论师曰。志不可夺心不可贰。

  

  菩萨曰。若然者宜往驮那羯砾迦国城南山岩执金刚神所。至诚诵持执金刚陀罗尼者当遂此愿。

  

  论师于是往而诵焉。三岁之后神乃谓曰。伊何所愿若此勤励。

  

  论师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观自在菩萨指遣来请。成我愿者其在神乎神乃授秘方。

  

  而谓之曰此岩石内有阿素洛宫。如法行请石壁常开。开即入中可以待见。

  

  论师曰。幽居无睹讵知佛兴。

  

  执金刚曰。慈氏出世我当相报。论师受命专精诵持。复历三岁初无异想。咒芥子以击石岩壁豁而洞开。

  

  是时百千万众观睹忘返。论师跨其户而告众曰。吾久祈请待见慈氏。圣灵警佑大愿斯遂。宜可入此同见佛兴。闻者怖骇莫敢履户。谓是毒蛇之窟。恐丧身命。再三告语唯有六人从入。论师顾谢时众从容而入。入之既已石壁还合。众皆怨嗟恨前言之过也。

  

  

  

  

  嗢怛啰阿罗汉

  

  (大唐西域记卷十)

  

  珠利耶国。周二千四五百里。国大都城周十余里。土野空旷薮泽荒芜。居户寡少群盗公行。气序温暑风俗奸宄。人性犷烈崇信外道。伽蓝颓毁粗有僧徒。天祠数十所。多露形外道也。

  

  城东南不远有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如来在昔曾于此处现大神通说深妙法摧伏外道度诸天人。

  

  城西不远有故伽蓝。提婆菩萨与罗汉论议之处。

  

  初提婆菩萨闻此伽蓝有嗢呾罗阿罗汉得六神通具八解脱。遂来远寻观其风范。既至伽蓝投罗汉宿。罗汉少欲知足。唯置一床。提婆既至无以为席。乃聚落叶指令就坐。

  

  罗汉入定夜分方出。提婆于是陈疑请决。罗汉随难为释。提婆寻声重质第七转已。杜口不酬。窃运神通力往睹史多天。请问慈氏。

  

  慈氏为释。因而告曰。彼提婆者。旷劫修行。贤劫之中当绍佛位。非尔所知。宜深礼敬。

  

  如弹指顷还复本座。乃复抑扬妙义剖析微言。

  

  提婆谓曰。此慈氏菩萨圣智之释也。岂仁者所能详究哉。

  

  罗汉曰。然如来旨。于是避席礼谢深加敬叹。

  

  

  

  

  陀历国弥勒木像

  

  (高僧法显传)

  

  度岭已到北天竺。始入其境。有一小国名陀历。亦有众僧皆小乘学。

  

  其国昔有罗汉。以神足力将一巧匠。上兜率天观弥勒菩萨长短色貌。还下刻作木像。前后三上观。然后乃成像。长八丈足趺八尺。斋日常有光明。诸国王竞兴供养。今故现在于此。

  

  

  

  佛驮跋陀罗

  

  (高僧传卷二)

  

  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甘露饭王之苗裔也。祖父达摩提婆。此云法天。尝商旅于北天竺。因而居焉。父达摩修耶利。此云法日。少亡。

  

  贤三岁孤与母居。五岁复丧母为外氏所养。从祖鸠婆利。闻其聪敏。兼悼其孤露。乃迎还度为沙弥。至年十七与同学数人俱以习诵为业。众皆一月。贤一日诵毕。其师叹曰。贤一日敌三十夫也。

  

  及受具戒修业精勤。博学群经多所通达。少以禅律驰名。常与同学僧伽达多共游罽宾。同处积载。达多虽伏其才明。而未测其人也。

  

  后于密室闭户坐禅忽见贤来惊问何来。

  

  答云。暂至兜率致敬弥勒。言讫便隐。达多知是圣人未测深浅。后屡见贤神变乃敬心祈问。方知得不还果。

  

  常欲游方弘化备观风俗。会有秦沙门智严。西至罽宾。睹法众清胜。乃慨然东顾曰。我诸同辈斯有道志。而不遇真匠发悟莫由。即谘讯国众。孰能流化东土。佥云有佛驮跋陀者。出生天竺那呵利城。族姓相承世遵道学。其童龀出家已通解经论。少受业于大禅师佛大先。

  

  先时亦在罽宾。乃谓严曰。可以振维僧徒宣授禅法者佛驮跋陀其人也。严既要请苦至。贤遂愍而许焉。于是舍众辞师裹粮东逝。步骤三载绵历寒暑。既度葱岭路经六国。国主矜其远化。并倾心资奉。至交趾…

《弥勒菩萨应化事迹》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