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从近代物理学观念的演变谈佛法与科学(本竹)▪P2

  ..续本文上一页以有情为中心的,一切法都是从有精神活动者(即有情)开始说起,因而佛法对于心识的阐明发挥得极为精密,它认为在认识的过程中,所有复杂的心理作用,都是由心与心所(心所即「心所有法」,心所生起者,系属于心而为心所有的)统摄完成的,一切认识作用都是依根据缘境而发识的,当根境和合时,心即反应而起惊动(此即「心所」中「作意」的作用),才发为「了别」的认识,这个过程是极迅速而难于分别先前与内外的。「空间」也就是这能感知了别的心识与所感的一切事物间的刹那作用,而反应出来的一种知觉概念,离开了这个意识作用,「空间」本身即无存在之可能。在六祖坛经里有一段公案,可引为说明之用:当印宗法师正在讲述涅槃经的时候,一阵风把插在地面上的幡旗吹动了,一个和尚看见了说这是风在动,另一个则说是旗在动,方争论不已时,六租慧能大师进来了说道:这不是风动,也不是旗动,而是你们的心动。这则公案可说是相对论空间观念的一个最好的说明,它是一个人间觉者体验宇宙实相后的方便说法,也是相对论的一个实证境界。

  不但空间如是,相对论也把绝对的时间观念一道抛弃了。爱氏认为时间亦不过是事件发生的一种顺序,除了藉此顺序来度量它之外,别无独立之存在。所以时间也是知觉作用产生的一种概念,而不是上帝所归划给人们的不变量。依佛法而言,「有情」为身心相依的共存体,其心理活动,自无始以来,即由外而内(即从「识」到「心」),又由内而外(即从「意」到「识」,不断地交流。此「心」此「识」,乃是「有情」自无始以来即具有的,若不悟时间的幻惑、相对性,而图推断「始有」的创世时间,那无异于缘木求鱼,必定毫无所获。量子论告诉我们:物质的基本微粒之行为与我们在粗糙世界中所见大粒子不同;同样地,相对论也证明我们不能根据见到事物的迟钝行动,来判断速度较高的现象。根据相对论原理,爱氏预言:一个人如果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进行,他的心跳、呼吸等一切生理作用,都会一齐相对地慢下来。由于速度的限制,这个预告至今尚未能被直接地证实;然而照佛家的宗教体验,藉禅定的修养功夫,使心注一境,无妄念之波动起伏,一切生理作用都跟着减缓,这已是一项摆在眼前的事实。经由时间相对性的短暂留驻(或称永恒的现在),替代物体的高速度进行(实际上两者在物理上的意义是相同的),佛未能已经从精神领域里,证实了相对论在物理上所预测的时间观。

  五、四度空间的契入

  在相对论里,时间和空间两者之间也是想对的,把宇宙当作一个由三个空间度加上一个时间度的四度空间时空连绩区,被视为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四度时空连绩区的说法,是整个相对论宇宙观的基础,要想客观地了解宇宙,时空二者便不得分开,四度时空和时间一旦分开,如「时空连绩区数学」的首创者,德国数学家民考斯基(H.Mingkowski)所说的:「空间和时间一旦分开,一切将顿成无形幻影,只有二者作某种适当的结合,才能保持多少真实。」佛法对整个时空的体认亦是「因色故有无色处,无色处名虚相,」并且也是「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的。申言之,其义乃为无物质色法之存在即无空间相所得,而时间也是因事物之存变而起的;所以离开时间因素想象某物之存在相是不合于真相的,存在之真相既不可得,那空间相又如何可得呢?所以时空是不可分割的,唯有时空一体时,一切法的真相才能显现出来,这是佛法的时空认识,它也是一个四度空间的连绩观念。同时佛未能更进一步地指出:由于人的主观经验,一直是以空分裂的观点去认识人生宇宙的,因而产生了错觉的主观世间相,它本身具有很大的惯性作用,因此即使人们知道了一切法相对存在的道理,他还是无法立刻破除这根深蒂固的感觉,必须经过一段训练以后,才能把这错觉纠汇过来,敝到「以智化情」、「以智导行」,一切随顺于法、体见于法,达到四度空间的契入,亲证人生宇宙的实相。

  六、三大真理的「殊胜」与两大理论的沟通

  在妙法莲华经上,佛阐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理有三,即: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与湼盘寂减。此三者名之为三法印,是佛陀从因果法则上体验得来的三大真理。诸行无常这一真理说明一切万法都在不息的流变中,从这息息流变中所呈现出来的,乃是幻现的诸行而不是实有的常存。这个真理已从量子论的发展而得到一个最好的说明,依量子学的观点我们不难领会到「本性空寂」「无有常性」的真义。诸法无我,这一真理则指出:所有外现的事物都不过是身心依存、因缘合和而戍的假相,也就是五蕴(色受想行识)结合产生的物质与精神现象的协调作用;身体是「色」情绪上的苦乐感觉是「受」,认识事物的形相是「想」,意志上所起的欲求造作是「行」,了别统摄一切心理活动是「识」,离此五种活动外,要想找到一个实体的自我是不可能的。正如从相对论的时空观念所体认到的,时空中任何个体之存在,只不过是吾人(色身)意念「受想行识」中的一个意识结构,离开此一结构,实际上即毫无存在可言。两者所得到的结论是一致的,故从相对论原理之认识,亦不难领悟此一真理奥义之所在。如对「诸行无常」、「诸法无我」这两大真理能予参悟,当必能从存在的现象上去把握本性为空的原则,同时从毕竟空的实相中去了解现象界的缘起法则,进而在这动乱万千的人生生死流转里,体验到一切归于平等寂静的湼盘境界,亦印龙树菩萨在中观学中所说的:「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无相,无相不着故即是寂减湼盘。」由此可见,佛法中的三大真理,确是统摄人生宇宙诸法最赅要、最圆满、最究竟的义理。物理学和佛法一样,以了解自然,解决人生问题为依归,爱因斯坦后半生亦倾其全力于统一理论的建立,企图在量子论与相对论之间建立起一道桥梁,以便打通大小宇宙之间的悬隔,以一驭万,统一起人类对宇宙的信念。这一理想的实现,在物理意义与哲学意义的路程上均还有一大段距离;而佛法则已从精神领域裹捷足先登,踏上这片科学尚无法驾驭的境界;因此,我们可以肯定的说,佛法确是一个建立在「般若」智慧上的「殊胜科学」。

  近代物理学上的两大理论,已给佛法带来了时代性、科学性的说明,成了沟通佛法与科学的桥梁。科学的立场是客观的,佛法的立场也是绝对排除主观执着的。科学是理智的产物,旨在破除人类在物理上的谬见;佛法也是智慧的澄澈,旨在彻底破除人类心理上的迷执。他们的共同目标是追求真理,真理成了两者的交汇点。在佛法与科学的相辅相成、相互发扬之下,必能以佛法补科学之偏、救科学之弊,促进人类精神文明与物质的均衡发展,引导人类迈向一个更和谐、更幸福的境地。同时在科学的辅弼之下,佛法当更易呈现出它既有的开阔领域,使得更多人能够获得正知、产生正信,达到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境界。深信科学光芒朗照之下,往日人们心目中,被喻作一叶摆渡江洋孤舟的佛法,将展现为一艘划破阁闱宇宙长空的时代巨轮,这浩瀚无边的慈航普渡过程中,必得加速前进,早日抵达彼岸。

  

《从近代物理学观念的演变谈佛法与科学(本竹)》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