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王如意宝就曾自谦地说过:“我并不是列绕朗巴的转世,只不过受过尊者的加持,人们才称我是他的化身。”
另外,爷爷刚死就跑去做了县长,这绝无可能!凡是胎生的有情,必定有住胎期和成长期。牦牛也要住胎九月,然后才出生慢慢长成大牦牛。一个人刚死不久,马上就变成另一个地方的县长,这完全不符合逻辑。尽管华智仁波切在《前行》讲死亡无常时说:“死亡会突然降临,谁也无法确定明天会不会转生为头上长角的旁生。”但这是从湿生角度而言的,湿生的有情不需要住胎马上即可转生,可如果变成县长的话,这个逻辑不合理。
当然,死者若是诸佛菩萨的化身,这些显现也有可能。但如果不是这样,那瑜伽士的神通不准,不要到处去问!
问:弟子发了菩提心以后,行持时很困难,怎么办呢?
答:再次发愿!再再发愿!
问:《开启修心门扉》中说:“若没有以出离心、菩提心来摄持,所行的一切善法都是造恶业。”这是从哪个角度来讲的?
答:从严格的角度来讲的。严格地说,超离轮回才算真正的善业,其他一切善业都是有为法。仲敦巴曾请教阿底峡尊者:“如果以贪著今生的幸福安乐、恭敬利养而闻思修行,其后果将如何?”“仅仅获得此等后果。”“来世又将如何?”“深堕地狱、饿鬼、旁生三恶趣。”因此,若未以出离心、菩提心来摄持,所行一切并不是真正的善法。
问:如果害怕老鼠,要不要忏悔呢?
答:害怕老鼠不用忏悔,但是想害老鼠要忏悔!
问:自己在发心的过程中,如果无意间损坏了三宝物,应该怎么样处理?
答:照价赔偿好一点。
问:一个人没有受别解脱戒,但他证悟了空性,那他证悟的一刹那,是否具足别解脱戒的戒体?
答:看他证悟的境界如何。如果是一地菩萨的智慧,肯定具足。
问:开悟和证悟有什么区别?
答:可以说是一样的,只不过名称不同而已,二者都有从资粮道到佛地的次第差别。
问:在佛法弘扬方面,您对自己及弟子们有什么期待和展望?
答:我没有弟子,不过有很多金刚道友。我对自己没什么希求,但对道友们的弘法利生,的确有一些期待。
当今时代,法王如意宝弘法利生的发心与事业,完全体现了他老人家对浊世众生的眷顾。藏传佛教中,颇具名望的大德不胜枚举,不论是修行成就还是闻思智慧,他们都可谓极其超胜。但从讲经说法住持佛教,以及提倡放生饶益有情的方面来看,法王及其传承弟子的事业,无有能与之比肩者。这是事实,并非自夸之语!
法王教法的兴盛,在这个时代尚不明显。我已四十多岁,还能存世几年不得而知,所以,法王一脉相传的佛法能否兴盛于汉地,完全取决于你们这一代。在你们当中,可能会出现一批真正有能力的僧才。不管是男众、女众,这种潜质现在有些人还不明显,但是到了将来,也许他们会成为非常了不起的高僧大德。据我了解,现在有些道友到了汉地以后,在弘法利生方面还是起到了很大作用,而且这样的道友为数颇多。
再从学院在汉地的影响,及汉人对佛法的期待来看,时间成了佛法兴盛的唯一因缘。去年至今,我本人与汉地一些净土道场、禅宗道场、中国佛协等佛教界具有名望的高僧大德,经常进行一些谈话。在谈话期间,他们从内心中流露出对学院的赞叹。不论是佛法的造诣,还是一直以来讲经说法的传统,他们都给予了肯定和承认。另外,学院某些法师到了汉地寺院,由于他们的智慧和修行,也自然赢得四众弟子的恭敬。大家只要听说是“喇荣五明佛学院的修行人”,都会生起仰慕和信心,许多道场想让他们留下来,但师命难违,道友们只是作了短暂停留便回到学院。
由此可知,汉地非常需要僧才。只是由于历史的缘故,藏汉佛教界的交流尚未完全开放,许多佛学院及佛教徒只能默默地等待。据说从今年开始,政策有了新的突破,如果是这样,藏汉交流可能会越来越方便。因此,我们可以推测:一旦内因外缘全部具足,学院的显密教法将得以推广,对佛法兴盛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我作以上分析,并非没有依据。从目前的闻思状况来看,像学院这样再再闻思大经大论的道场,可谓绝无仅有;具缘道友们个个具有殊胜见解及向道之心,这也极其罕见。因此,只要是具明目者,都会做出同样的推测。
至于具体到每位道友的发展,恐怕谁都难以预料。我想,绝大多数道友需依靠自己的因缘而定。有些人前世有弘法宏愿,今世的利生事业也能顺利展开;有些人由于前世愿力欠缺,即使今生具足智慧、戒律清净、人品极佳,弘法事业也可能会出现夭折现象。
所以,我想再次强调:不管大家闻思修行能力如何,一定要再再发下弘法利生大愿。这一点极为切要!
问:上师经常教导我们要担当弘法利生的重任。如果我们具备弘法利生的能力,那时主要弘扬宁玛巴自宗的教法,还是弘扬汉传佛教呢?
答:先应观察所调化对境的因缘。假如他们不接受宁玛巴的教法,那讲《金刚经》、《心经》来利益众生实际上是一样的。
如果他们对藏传密法有信心,则应先用他们能接受的佛法来打基础,然后再深入一些密宗教言。当然,这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问:可不可以说“念佛法门就是闻解脱”?
答:可以,实际也是这样!
问:密宗是纯正的佛法,当我们身处不信密法的人群中,该如何护持密乘戒?
答:自己默默守护就可以,对别人不会有丝毫影响。守护密乘戒并不需要当众唱歌、跳舞,也不需要公布于众嘛!
问:如果寺院住持或当家师反对密法,发现我们供养密宗上师或本尊像,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
答:不要紧!我们修学密法,不舍弃上师是最根本的誓言,所以应当时时供养,再再祈祷。在一些显宗道场,公开供养自己的密宗上师或本尊不太方便,则可将上师或本尊像夹在书里面,默默地行持意幻供养。实在不得已的话,也可将世尊像与上师或本尊像合在一起,纵然被人发现,只要对方是佛教徒,决不会把佛像撕烂。
再说,伴随显密教法的普及,过去排斥过密法的人,也都渐渐有所改变。去年我去了杭州的几个寺院,虽然他们对密法不感兴趣,但来过学院的道友在寮房里公开供养密宗佛像,也无人过问。我们都知道,上师如意宝是藏汉公认的大德,即使有政治地位的人,也对法王非常恭敬。在学院受过灌顶的许多道友,经常在汉地公开供养法王如意宝的像。其实,我们供养莲花生大师、无垢光尊者、麦彭仁波切以及法王如意宝,就像汉地供养自己的历代宗师一样合理合法。
除了供佛像之外,我们也不应舍弃自己的修持,恒时默默地持诵咒语。这样的供养和念诵又会影响谁呢?不论在汉地何处,令我们舍弃上师、舍弃密法的理由是不存在的。以前“文革”期间,手拿念珠或供养佛像者会马上遭到严厉惩罚,那个年代的修行人,恒时为气氛所笼罩,即就是在那种可怕的环境中,仍有许多密宗行人默默念诵修持,最终获得了殊胜成就。现在处于开明时代的我们,就算公开修持密法有些不便,但在房中默默供养、心中默默行持,应该不会有什么妨碍。
所以,以后不管住在哪个寺院,修持密法都不会与任何人发生大的矛盾。但如果自己心中有障碍,那就不好说了。
问:普贤王如来、五方佛、释迦牟尼佛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答:普贤王如来、五方佛、释迦牟尼佛三者一味一体,并非别别他体,他们仅是观待不同有情而分别作的安立。
普贤王如来乃心的实相本体,是法身佛,他并无报身、化身那样的刹土,是五方佛面前所显现的境界,并非凡夫六根识的所缘,冠以“普贤王如来”的名号,只是在我们分别心面前进行表示而已。五方佛是登地菩萨的境界,是报身佛。而释迦牟尼佛住持不清净刹土,显现于凡夫面前,是化身佛。
普贤王如来是无上密法的来源,对于他的本体,虽以言语无法诠释,但并不等于虚无,他是甚深离戏、超离言思的真实存在。
问:释迦牟尼佛是一个化身吗?
答:对!释尊是以化身佛的形象来度化我们。
问:伴随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藏传佛教是否会受到其他宗教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答:自古以来,藏传佛教始终保持着纯洁的传统,并保留了许多古老道场,但这一切是否会受到冲击,一方面看来很难说,因为在当今时代,西方文化已遍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在强调文化多样性的此时,藏传佛教很有可能受到冲击并卷入其中。现在国家拨巨款支持西部开发、发展旅游景点,所及之处必然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由于众生业力日趋深重,佛教受到冲击也是正常现象。
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其他宗教的殿堂或场所,在藏地几乎从未真正形成过。为什么密法在藏地可以长盛不衰?首先源于密法本身的威力所致。自莲花生大师入藏降伏外道及魔众开始,密法被弘扬至雪域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土地都获得了加持。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一些不同宗教进入并发展,也不会有真正的市场撼动藏传佛教的稳固根基。更何况,藏传佛教以自身的优越性,对未来发展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其次,以藏族人的特性来看,天生就不喜欢接受外来宗教。藏人对佛教尤其是密法的信仰根深蒂固,可以说百分之九十信仰佛教。他们从小就念诵观音心咒、懂得转绕与祈祷,除了对佛陀的虔诚信仰以外,几乎不可能信仰其他宗教。尽管现在也有年轻人去汉地和国外,但据我个人所知,没有一个纯粹的藏族人后来改信了道教或基督教。只不过唯物论的影响还是比较严重,但唯物论并非真正的外道,虽然它的见解类似于裸体外道,但不能算作真正的外道。
因此,其他宗教或文化要在藏人心中扎根,一段时间内恐怕相当困难。当然,未来的漫长岁月中,藏人将变成什么样子?我作为一个凡夫人,也是很难预测的。
问:学院的师父们何时能…
《闲谈问答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