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之禅波罗蜜(下)▪P3

  ..续本文上一页禅实相即是五盖。菩萨如是能知五欲及五盖,禅定及支一相,无所依入禅定58,是为禅波罗蜜。

  8、五度助成(大正25,189b28-c1)(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37]p.72)

  复次,若菩萨行禅波罗蜜时,五波罗蜜和合助成,是名禅波罗蜜。

  9、以禅发通,一念遍供十方佛(大正25,189c1-3)(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37]p.72)

  复次,菩萨以禅波罗蜜力得神通,一念之顷,不起于定,能供养十方诸佛,华香、珍宝种种供养。

  10、遍入五道,变身三乘化生(大正25,189c3-4)(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37]p.72)

  复次,菩萨以禅波罗蜜力,变身无数,遍入五道,以三乘法教化众生。

  11、入禅、行悲、除罪、得实相智(大正25,189c4-9)(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37]p.72)

  复次,菩萨入禅波罗蜜中,除诸恶不善法入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其心调柔,一一禅中行大慈大悲;以慈悲因缘,拔无量劫中罪;得诸法实相智故,为十方诸佛及大菩萨所念。59

  12、发通见众生苦,起大悲心(大正25,189c9-18)(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37]p.72)

  复次,菩萨入禅波罗蜜中,以天眼观十方五道中众生:

  (1)见生色界中者,受禅定乐味,还堕禽兽中受种种苦。

  (2)复见欲界诸天,七宝池中华香自娱,后堕咸沸屎地狱中。

  (3)见人中多闻、世智辩聪,不得道故,还堕猪羊畜兽中,无所别知。

  如是等种种失大乐、得大苦,失大利、得大衰,失尊贵、得卑贱。于此众生生悲心,渐渐增广,得成大悲;不惜身命,为众生故,勤行精进,以求佛道。

  13、不乱不味故60(大正25,189c18-27)(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37]p.72)

  复次,不乱、不味故,名禅波罗蜜。如佛告舍利弗:“菩萨般若波罗蜜中住,具足禅波罗蜜,不乱、不味故。”

  (1)释禅乱

  问曰:云何名乱?

  答曰:乱有二种:一者、微,二者、粗。

  “微”者,有三种:一、爱多,二、慢多,三、见多。

  云何爱多?得禅定乐,其心乐着爱味。

  云何慢多?得禅定时,自谓难事已得,而以自高。

  云何见多?以我见等入禅定,分别取相,是实,余妄语。

  是三,名为微细乱。

  从是因缘,于禅定退,起三毒,是为粗乱。

  (2)释禅味

  味者,初得禅定,一心爱着,是为味。

  九、菩萨于空法中能起禅定

  《大智度论》卷20(大正25,208b16-c7):

  问曰:是般若波罗蜜论议中,但说诸法相空,菩萨云何于空法中能起禅定?

  答曰:

  (一)知空

  着,以禅相化众生(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37],p.73)

  菩萨知诸五欲及五盖,从因缘生无自性,空无所有,舍之甚易。众生颠倒因缘故,着此少弊乐,而离禅中深妙乐。

  菩萨为是众生故,起大悲心,修行禅定,系心缘中,离五欲,除五盖,入大喜初禅;灭觉观,摄心深入内清净,得微妙喜,入第二禅;以深喜散定故,离一切喜,得遍满乐,入第三禅;离一切苦乐,除一切忧喜,及出入息,以清净微妙舍而自庄严,入第四禅。

  是菩萨虽知诸法空无相,以众生不知故,以禅相教化众生。若实有诸法空,是不名为空,亦不应舍五欲而得禅;无舍无得故,今诸法空相亦不可得,不应作是难言:若诸法空,云何能得禅!

  (二)慈悲

  禅,以细妄治粗妄(导师《大智度论笔记》[A037],p.73)

  复次,是菩萨不以取相爱着故行禅;如人服药,欲以除病,不以美也。为戒清净、智慧成就故行禅。菩萨于一一禅中,行大慈观空,于禅无所依止;以五欲粗诳颠倒故,以细微妙虚妄法治。譬如有毒,能治诸毒。

  十、行禅波罗蜜如何摄余五波罗蜜?

  (一)《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4〈15 辩才品(富楼那品)〉(大正8,245c29-246a18):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定心布施,不令心乱,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檀那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持戒,禅定力故,破戒诸法不令得入,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尸罗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慈悲定故,忍诸恼害,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羼提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禅不味不着,常求增进,从一禅至一禅,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毗梨耶波罗蜜。

  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应萨婆若心,于一切法无所依止,亦不随禅生,是名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般若波罗蜜。

  如是,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禅那波罗蜜时摄诸波罗蜜。61

  (二)《大智度论》卷81〈68释六度品〉(大正25,632a15-27):

  菩萨入禅定,慈悲心力故,施一切众生无畏;或禅定力故,变化宝物如须弥山充满一切,雨众华香等供养诸佛,及施贫穷众生衣服、饮食等;或入禅定中为十方众生说法,是名檀波罗蜜。

  此中随禅定行身、口善业,及离声闻、辟支佛心,是名尸罗波罗蜜。

  菩萨入禅定得清净柔软乐,能不着禅味;禅定力故能深入诸法空,能忍受是法,心不疑悔,是名羼提波罗蜜。

  菩萨忍辱时,欲起诸三昧,超越三昧,师子奋迅三昧等,无量诸菩萨三昧,不休不息,是名精进波罗蜜。

  菩萨禅定力故,心清净不动,能入诸法实相,诸法实相即是般若波罗蜜。

  --------------------------------------------------------------------------------

  11(1)人有三事胜诸天:忆念胜,梵行胜,勤勇胜。(《成佛之道(增注本)》p.48)

  (2)《大毗婆沙论》卷172:“契经说:人有三事胜于诸天:一、勇猛,二、忆念,三、梵行。勇猛者,谓不见当果而能修诸苦行。忆念者,谓能忆念久时所作,所说等事分明了了。梵行者,谓能初种顺解脱分、顺决择分等殊胜善根,及能受持别解脱戒。由此因缘故名人趣。”(大正27,867c19-25)

  (3)《大智度论》卷65:“如经说:阎浮提人以三因缘胜诸天及郁单曰人:一者、能断淫欲,二者、强识念力,三者、能精勤勇猛。”(大正25,516a6-9)

  12八难:地狱、畜生、饿鬼,生长寿天,生于佛前佛后,生在边地,六根不具,生邪见家。(《成佛之道(增注本)》p.46-p.47)

  13印顺导师《成佛之道》(增注本)p.93 ~ p.94:

  色界天,略分为四禅天,细分为十八天。初禅有三天──梵众,梵辅,大梵。这虽没有男女的差别,但还有君臣人民的国家形态。二禅有三天──少光,无量光,光音;三禅有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禅有九天──无云,福生,广果,无想,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天。二禅以上,都是离群独居的;世界就是自己的宫殿,不像人间有一共同的器世界。此上是“无色界”:这是连物质(色)的身体与住处都没有,仅有心识,众生就为这心心法而系着。由于没有物质,不占空间,所以不能说在那里。

  14洋金:熔化的金属。洋,通“烊”。(《汉语大词典(五)》,p.1181)

  15参见《杂阿含经》卷50(1338经)(大正2,369a9-b16):

  时有异比丘,在拘萨罗人间,止一林中。时彼比丘有眼患,受师教,应嗅钵昙摩花。时彼比丘受师教已,往至钵昙摩池侧,于池岸边迎风而坐,随风嗅香。时有天神主此池者,语比丘言:“何以盗华?汝今便是盗香贼也”。尔时、比丘说偈答言:“不坏亦不夺,远住随嗅香,汝今何故言,我是盗香贼”?

  尔时、天神复说偈言:“不求而不舍,世间名为贼。汝今人不与,而自一向取,是则名世间,真实盗香贼”。

  时有一士夫,取彼藕根,重负而去。尔时,比丘为彼天神而说偈言:“如今彼士夫,断截分陀利,拔根重负去,便是奸狡人,汝何故不遮,而言我盗香”?

  时彼天神说偈答言:“狂乱奸狡人,犹如乳母衣,何足加其言,且堪与汝语。袈裟污不现,黑衣墨不污,奸狡凶恶人,世间不与语。蝇脚污素帛,明者小过现;如墨点珂贝,虽小悉皆现。常从彼求净,无结离烦恼,如毛发之恶,人见如泰山。”

  时彼比丘复说偈言:“善哉!善哉说!以义安慰我,汝可常为我,数数说斯偈。”

  时彼天神复说偈言:“我非汝买奴,亦非人与汝,何为常随汝,数数相告语?汝今自当知,彼彼饶益事。”

  时彼天子说是偈已,彼比丘闻其所说,欢喜随喜,从座起去。独一静处,专精思惟,断诸烦恼,得阿罗汉。

  16四情:四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

  17无由:没有门径,没有办法。

  18渊(ㄩㄢ):回水,回旋之水。深潭。(《汉语大词典(五)》,p.1484)

  19府:聚集之处。(《汉语大词典(三)》,p.1213)

  20斫(ㄓㄨㄛˊ):1、斧刃。2、用刀斧等砍或削。(《汉语大词典(六)》,p.1057)

  21并:并。同时,兼有。

  22计:计虑,考虑。(《汉语大词典(十一)》,p.12)

  23《长阿含经》卷9〈十上经〉:“云何九退法?谓九恼法:有人已侵恼我,今侵恼我,当侵恼我;我所爱者,已侵恼,今侵恼,当侵恼;我所憎者,已爱敬,今爱敬,当爱敬。”(大正1,56b11-14)

  24《阿毗昙八犍度论》卷3:“云何为掉?答曰:心不息、不休,掉心炽盛,是谓掉。”(大正26,782b15-16)

  《舍利弗阿毗昙论》卷23:“何谓悔?若可作…

《《大智度论》之禅波罗蜜(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自利 利他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