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妙心的乳海中流出,也是从利他的慈悲菩提心中流出,故说是净心乳海中流出。上师在《忠言心之明点》中说:即性自然流露而造论是宁玛巴大圆满瑜伽士独具的风采。所以此教言极具加持,完全符合胜论的标准,具有改造、救护的作用,因为教言中开示了修佛子行、积资净障、净观他宗、修持本尊、发大悲心及善心等法要,尤其是为救护无边有情而展开怀业广度众生往生极乐。教言以短短数语直接点出歧途,指明正道,果能依之而行,必离坑坎而入坦道,所以有缘者切勿束之高阁而应时时研习,不期然中当获大利益。尤其作为法王如意宝的法子,我们更应把上师教言铭记于心,依此为准则,在五浊渐深的今日亦能展开成办自他二利的大业。否则若对上师的心语置若罔闻不加珍惜,不守弟子之规,岂有弟子之名?
甲二、中善论体分五:一、教诲行佛子行积资净障;二、教诲净观他宗专修自宗;三、教诲作苦海众生的商主;四、教诲护持高尚善规;五、教诲修持怀业引导众生往生极乐
乙一、教诲行佛子行积资净障
我等善业愿歌所招引,聚于清凉雪山之圣地,
师徒不离趋入佛子行,积资净障修行我心语。
在善业愿歌的招引下,我等师徒今日相聚于清凉雪山喇荣圣地,值此胜缘,切莫无义空耗,相聚时应同发菩提心趋入佛子行,珍惜寸阴精进积资、猛厉忏罪,唯一实修显密法要。诸道友,这是大恩老父我的心语,请铭刻于心切莫忘记。
1、法王的善业愿歌
当往昔善业愿力的歌声响起时,安住净土的上师、数百大菩萨以及五湖四海的道友,如百川归海般云集于喇荣圣地。大持明者具力金刚曾授记:“色达地方法鼓之声震天动地,悦耳动听的妙音引来四面八方的蜜蜂云集此处。”法不孤起,仗缘方生,今日能与古佛再来的怙主法王、三百地上大菩萨以及千万僧众云集一处,岂非往昔的善根、因缘、愿力成熟所感?
以上师而言,无量劫前早已圆满二资现前佛果。授记中明显记载法王是文殊化身,而文殊菩萨过去为龙种上尊王佛,现在北方世界成等正觉,号欢喜藏摩尼宝积佛,未来也会示现成佛。由此可知,上师往昔即已发无上普贤大愿并精进积资,圆满一切戒门、定门、慧门、波罗蜜门、愿门、方便门、力门等。虽然穷尽一切功德海,然因愍念痴迷众生复发无尽大愿,遍游二资大海,此从文殊菩萨所发十大愿中可知。应知上师往昔发无尽大愿积无边资粮,一切都是为了救度我们,多少生以来是上师如影随形般地方便引导,才使我们萌发善根生起信愿,今日终于善根愿力成熟,感得师徒聚会共享法乐。
功德大海虽久已盈满,然仍示同异生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积累二资、忏悔二障、勤学苦修。正如法王赞颂全知麦彭仁波切“无数劫前虽已成佛然勤二资道”那样,上师今生自幼即精进观修本尊、诵咒、持名、修生圆次第,尤其精修光明大圆满,一一皆穷尽法蕴、现前成就之相。上师内证功德难测难量,高如虚空深似大海,而外在显现却谨慎取舍微细因果,圆修戒定慧,经常上供下施,无有厌足地积累二资。上师现身说法,若论其见高如虚空,若观其行细如粉齑,如是都是为了方便引导我们,《华严经》中说若自不修梵行欲令他人修梵行者,无有是处。上师于佛法皆能圆满行持,故以此教诲我们如法修行。
上师本自因地发宏誓愿,历经多生深修力行,即从此大愿海中任运现前利生的大业。在上师的著作中我们随处可见他老人家所发的伟大誓愿,如道歌《瀑布妙音》中云:“为度困苦众生传深法,誓同文殊勇士伟大心。”《文殊童子欢喜笑音》中云:“众生乃至虚空尽,具足无量功德行,等同妙音文殊尊。”又发愿“我愿今起生生世世中,上师殊胜本尊以摄受,三学功德海藏能自在,易成宏法度众广大义。”尤其在《愿海精髓》中,上师的愿心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由此可知,上师善业愿力的歌声不仅飘扬在喇荣山谷,十方三世的一切国土中都飘扬着上师美妙动听的善愿歌声,是此愿歌把无量众生招引到安乐的解脱地。
2、弟子的善业愿歌与雪域喇荣圣地
以我等而言,勤修福慧、积累善根、广发大愿此三者极为重要。若非往昔修福慧,今日怎能至于喇荣净土得见上师法王、听受显密法藏呢?诸多经论再再宣说无善根者纵然千佛出世也无法救度,他们无缘值遇三宝发菩提心修菩萨道。《涅槃经》说众生必须有善根因缘佛才能度化,否则以佛的智悲力也无可奈何,经中比喻如人堕入深厕,沉溺于粪秽中,仅有一发露出,亲友可牵此一发救拔令出。同样,四生慈父的佛陀度化溺于轮回深厕烦恼粪秽中的众生时,众生若有毫许善根亦可救拔令出,而无善根的阐提 佛也无法救度。因此我们必须首先发大愿培植自己的善根。
藏地是大悲怙主观世音菩萨的化土,千百年来有无数圣者应化其中,显密教法在此弘扬兴盛,无量众生在此修行成就,因此这片土地堪称诸佛菩萨常游的乐园、孕育圣贤的母亲、出生善法功德的吉祥圣地。它被称作是雪域,这里不仅有甘洌的净水解除身体的干渴,更有清凉的佛法甘露化解相续的热恼。看看外面的世界,人们时时被心中的烦恼、外在的酷热逼恼得痛苦不堪。相比之下,雪域圣地更显得清凉殊胜。在广阔的雪域高原,色达喇荣恰似宝冠顶上的一颗明珠,在法王杲日般慧光的朗照下显得格外生辉,令人瞩目。喇荣圣地宛如绽放的莲花,山沟呈月牙形,周围环绕诸多雪山,每座山都有特殊形状,表示不同的功德。同时,它是敦珠仁波切与八大菩萨为主的十三大虹身成就者作过加持的圣地,空行护法云聚、上师本尊恒时加持护念,在此神山修习息增怀诛任一事业都可成就,其中尤以修习怀业最为殊胜。
3、发菩提心的功德
一切大乘的修行都以发心为首,所以此处上师根据自己的修行经验和诸多大乘经论首先劝请我们发菩提心、行菩萨行。因为菩提心是世出世法的根本,大乘佛道的核心,趋入究竟佛地的坦途,总持佛法功德的陀罗尼,出生自他安乐的如意宝,超越罪过毒海的津梁。此菩提心有则一切皆具,无则一切皆失,具此一法即能远离恶趣,摆脱恶友控制,速得无上菩提。依此菩提心大船救度众生越过三有大海,脱离轮回的一切怖畏,具无垢菩提心则能远离八无暇获得暇满,依菩提心能摧犯别解脱戒、十不善及五无间罪。又若具有行菩提心不但身语意行善时有功德,纵然在无记、昏睡、放逸状态中功德亦会如泉涌般地增上。以菩提心摄持的善根,乃至菩提之间非但不会空耗且能不断出生安乐的果报。关于菩提心的功德,佛经论典宣说甚广,有志于大乘者应当闻思了知。总之如全知无垢光尊者所说:“菩提心之福德云,不可思议无有量,如来功德极稀有,广如法界无边际。”
菩提心的福德为何如是广大无量呢?因为菩提心所缘的是十方三世的一切众生及无上无等的佛果,它竖穷三际,横遍十方,周遍轮涅,量等太虚,无边无际,故其功德自然也就无穷无尽。菩提心具有如此巨大的福德,如能以之摄持而修六度万行则可直趋佛果,此诚为大象所游之道,狐兔焉能行之,因此大悲慈父法王首先导引我们趋入菩萨的大行。
4、行菩萨行的要诀与策励进修
发起菩提心后为了圆满菩提就要力行上求下化的菩萨事业,而要得到任运度生的能力只有成就万德圆满的佛果,欲成佛果必须广积福慧二资,否则无法现前色法二身无别的果位,因此积累福慧资粮便成为大乘修行的中心内容。对初学者来说,精进修善是积累福德资粮,闻思般若是积累智慧资粮。若般若见已得坚固,则出定时以此见摄持,不住色声香味触法而行布施等六度,入定时则安住于无所住的大空性中。如此福慧双修最终定能成就二足尊的佛果。否则,若偏于修福而不学般若,则堕为人天有漏善法不成解脱资粮;若堕空边不起菩提大愿,则落于小乘偏空或无色界禅定天中。因此福慧必须双修并行,任何一者都不可偏废。
虽然发菩提心积资非常殊胜,但如果往昔所造的罪业未能清净,被此罪业障蔽,信心、出离心、菩提心、精进心、戒定慧等功德依然难以生起。相反,邪见烦恼充满相续,若遇恶缘极易堕落,千生万劫无有出期,因此上师又教诫我们在积资的同时忏悔业障非常重要,务必牢记于心。大乘佛子所应行持的即是六度万行,法王把它归纳为积资净障,这是无上窍诀,其密意即以积资万善之因花庄严一乘无上之佛果,或以忏悔之擦布去除二障污垢,显发自心佛性明镜的光明。米拉日巴尊者说集资净障摄尽一切修法,此外别无修法。全知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云:“依止四力 对治净罪恶,尽力以十法行 积二资。”
人身难得,上师难遇,法缘难值,如今这一切都圆满了,正是决定永苦永乐的关键之时,所以应倍加珍惜,精进修持,把握住此殊胜的因缘,即此一生永别轮回,直趋无离的大乐洲。大法王无垢光尊者在《窍诀宝藏论》中警策说:“暇满人身虽欲恒不离,长久留世然却定死亡;贤善上师虽欲恒不离,听受正法然却定别离;善良道友虽欲恒不离,和睦相处然却定分离。今起该披精进之铠甲,诣至无离大乐之宝洲。”
乙二、教诲净观他宗专修自宗
切莫偏袒执著各宗派,造下毁坏自他舍法业,
修持有缘本尊之法门,净观一切他宗我心语。
善缘的弟子们,你们切莫以偏袒心狭隘地分别自他,执著自己的宗派,这样很容易造下毁坏自他的舍法大恶业,但愿你们一心修持与自己有缘的本尊法门,同时以清净心观一切他宗法门,请谨记老父我的这句忠言心语!
随着五浊洪流的日益汹涌,众生福报的日益衰减,在这个世界,能明辨善恶、是非、了不了义的大德智者已寥若晨星,邪魔外道世智辩聪者纷纷出世,于是乎邪说横行、黑白颠倒。如斯之徒,将法说为非法,非法说为法,正法甚为模糊,而无知愚夫竞相追逐大兴谤业,真可谓是群魔乱舞!再看佛教内部,忠实的佛弟子中亦多缺乏闻思智慧,不明佛陀教法的了不了…
《怀业时语略释•日月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