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怀业时语略释•日月星▪P4

  ..续本文上一页财。”又云:“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为此苦,毁圣及善人。”倘若自己不懂经论祖语,没有依教证理证抉择的能力,最好对佛法的高低贤劣不加评论,唯以此舌根精进诵经、持咒即可。

  4、了知毁谤持法大德之过患

  自古以来,在佛教中,无论印度大乘二大车轨的开创者、小乘十八部的论师,还是藏汉两地诸宗的祖师,他们都是不可思议的成就者,如果对其毁谤过患无边,因佛曾说末法时代我以善知识的形相度化众生,持法大德为了度化众生在幻化游舞之中方便示现,究其密意何在以凡夫分别心实难测度,所以对于各宗大德、持法之士切勿妄加评论,否则易造毁谤的深重罪业。

  以下引经论说明毁谤持法大德的过患。《入行论》说:若对已发菩提心的凡夫菩萨生嗔恨心,其心生几刹那,便当于几劫中堕落地狱。《三摩地王经》说:若毁谤菩萨较杀南赡部洲一切众生,其罪尤重。《大方广总持经》云:“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阿逸多!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堕于恶道。况复毁余菩萨等。”又云:“尔时达摩以其恶心谤持法者,身坏命终,堕于地狱,经七十劫,具受众苦。满七十劫已,堕畜牲中,过六十劫后,值遇香宝光佛,于彼法中发菩提心。于九万世犹生畜牲中,过九万世已,得生人中,于六万世贫穷下贱,恒无舌根。”《法华经》中广说了毁谤法师的严重过患,如谤常不轻菩萨者,千劫之中在阿鼻地狱受大苦恼。依此类推,凡具佛法功德者如皈依三宝、受持净戒、听闻读诵、思维法义、禅观实修、讲经说法、证悟成就等,若对其一毁谤则罪过无量。关于受报的情况,大小乘经论及历代感应录中广有说明。身为凡夫,我们根本不具辨别谁凡谁圣、谁有德谁无德的能力,所以切勿以不清净的恶心观察他人的过失,更不可恶口对他人抨击、嘲讽、挖苦、毁谤,而应时刻反省自己的身心言行,发惭愧心,观别人都是佛菩萨,唯有自己是业障凡夫。六祖大师云:“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常自见己过,与道即相当。”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过,但自却非心,打除烦恼破。”

  再者,如果在僧团中互相恶言相诤,则会毁灭佛法。《萨婆多毗尼毗婆沙》云:“比丘喜斗争,共相骂詈,彼此诤言,口如刀剑,互求长短,是为疾灭正法。”《本事经》中也说,若僧众和合则佛法大兴,若不和合则损坏佛法。在五明佛学院,团结和合是全体道友必须遵守的纪律,在法王如意宝讲《百业经》时四众弟子都共同发愿:道友间不说恶语,不作毁谤。因此我们应树立正见,以正念守护三门,切勿违背上师、佛陀的教言。

  5、以正确的态度看待不同的佛法

  我们受皈依时,皈依处是十方虚空界的一切尊法。以教法来说,除娑婆世界现在宏传的一切显密法要之外,过去、未来以及他方国土所宣之法,我们同样须要皈依,而且不仅化身佛所传之法,报身佛法身佛所传的法也要皈依。因此,对于浩瀚如海的诸佛教法我们不能有半点舍弃,必须全部信受。在四弘誓愿中,大乘佛子必须“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都反复念过,应该时时反观自己是否违背这条誓言。再以证法来说,大小显密诸乘修行者相续中所摄的一切戒定慧功德都是我们必须皈依的对境。既然如此,为何对具足三学功德的高僧大德不行恭敬反生毁谤、舍弃之心呢?加之他们是大乘僧或小乘僧,也是我们必须皈依的对境。

  明代莲池大师云:“析理不得不严为辨别,入道不得不务有专门。然而执己为是,概他为非,又不可也。此在昔已然,于今尤甚。执一家者,则天台而外无一人可其意,而执简便者,又复诋天台为支离穿凿非佛本旨。执理性者,则呵念佛为著相。而执净业者,又复但不念佛人便目之曰外道。乃至执方山者,病清凉分裂全经。执持咒者,疑显教出后人口。如斯之类,种种未易悉数。矛盾水火,互相角立,坚壁固守,牢不可转,吾深慨焉。奉劝诸仁者,曷若各舍其执,各虚其心,且自研穷至理,以悟为则。大悟之后,徐而议之未晚也。”

  有人见祖师大德也常互相辩论破立,甚至显现说呵毁不敬之语,于是草率随学,岂知画虎不成反类犬,东施效颦唯现丑态,因为祖师大德安住在如梦如幻的境界中大作梦中佛事,外现虽似出语不敬,或将不了义说为了义、了义说为不了义,但其内在本无自相嗔心,也并非不具有抉择了不了义的智慧,实因为了度化各种根机的众生,有必要作如是的方便显现。相比之下,凡夫如果立自破他,则可断定大多难免生起自相的贪嗔,而颠倒了不了义也全是愚痴薄慧所致,这样在没有方便智慧摄持的情况下,妄加破斥他宗的大德与法门极易造下毁谤罪业。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大弟子堪布根华说:“为了增上智慧可以学习祖师大德之间的辩论,此外如对大德妄加破斥则会产生无穷的过患,连同那些盲目无知的追随者也因加入毁谤的行列而造下谤法、谤大德的罪业。”法王如意宝说:时值末法的如今,佛法异常衰微,各宗各派应该互相帮助,携手共进,不应互相排斥打击,如此则佛法会兴盛,否则只能加速佛法的灭亡。因此为了平等护持三乘佛法,为了一切有情的暂时究竟安乐,为了自己今生来世的前途,我们应当舍弃门户之见,平息宗派纷诤,彼此赞叹,互相帮助,在根本上应当了知一切佛法都是修行的教授,悉皆圆融无碍、毫不相违。如此则一切教法现为修行教授、通达一切圣教无违、易于获得圣者密意、自然消灭极大谤法罪业的四种殊胜自然具足。

  总之,由于宿世的因缘愿力、串习深浅,形成了今生自己学法的根机意乐,无量的法门对自己来说会有缘深缘浅、相不相应的差别,所以择一最有缘的法门修学自宗、一门深入非常重要,而对一切他宗法门应当一律观想清净,这样才能不造谤法舍法的罪业,对于佛法以及自他都有极大利益而无任何损害。

  乙三、教诲作苦海众生的商主:

  三界众生皆为父母亲,当以大慈大悲平等护,

  勿执自族亲友他怨敌,成苦众生商主我心语。

  三界众生都作过我们的父母,对于父母理应以大慈大悲平等护持,切莫执著这是自族亲友、那是他方怨敌,你们应当成为一切苦难众生的商主,这是老父我的心语。

  此偈初句开示知母的修法,次句明示既已了知三界有情都是父母亲,所以应以大慈大悲心平等地救护,第三句开示应当舍弃贪亲嗔怨之心,第四句教诲弟子应当作为引导众生的商主。

  常人只要稍具良知,对于养育自己的大恩父母,谁能忍心损害呢?但是众生盲无慧眼,不知宿世无量生之事,他们只认今生一世的父母,对于过去世的生身父母——有情众生却当面不识,因而仅是为了一点蜗角功名、蝇头小利也不惜使用种种手段损害众生。试看当今世界茫茫人海之中,为了谋生养家、求名逐利,有几人不作打杀伤害众生的恶行、不说谩骂诋毁众生的恶语、不生轻辱嫉妒众生的恶心?而这些遭受伤害、身心受苦的众生尽是前世孕育抚养我们的母亲。与今世母亲一样,为了生养我们,她们曾经付出过多少辛劳、遭遇过多少苦难,甚至不惜造作恶业。在成长的过程中,是母亲慈悲欢喜地关照我们,以充满关爱的话语教诲我们,以温暖的双手慈护我们,在这个世界只有母亲才能给予我们如此的厚爱。然而今天对母亲的回报,竟然只有狠毒恶心、粗暴言行,如此恩将仇报多么不近情理!

  知母之后,应当不断忆念父母对自己的恩德,再再思惟,使感恩心强烈生起,与此同时,对以往无知造恶的忏悔心、对母亲的报恩心也会自然产生,此后见到众生受贫穷、疾病及三大苦的折磨时,心中会生起难忍的悲愍,进而会想方设法救护他们,当老母有情对我们作种种损恼时,不象以往那样生报复心,而能安忍顺受,想起往昔养育我们时,母亲曾经付出那么多的心血,如今他们虽为业障所蔽不识自己的子女反而倍加损害,但在知母报恩的心态中,我们会甘心忍受,满足他们的一切所愿。同时眼见母亲被烦恼控制得没有半点自在,也让我们由衷生起拔苦的大悲。因为无量母亲此时正沉沦于生死大海中,相续中充满烦恼业障,连续不断地感受种种的痛苦,如果我们不去救度,又有谁能救度他们?所以我们更应发大精进广积二资,修持禅定,证悟实相般若,最终成就无上佛果,任运普降利乐之雨,解除无量母亲的生死痛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众生,不论怨亲都要心量广大,以大慈大悲平等爱护,千万不要偏执这是属于自方的亲属,那是属于他方的怨敌。法王的金刚上师托嘎如意宝非常反对分别僧团的行为,每次听到有人分别这是某某地方、那是某某教派的僧人,或者见僧人之间有彼此排斥的现象,他老人家都会严厉呵责。法王自己也是怀着平等的大慈悲心,不分国家、民族、地域,没有自他亲怨的偏袒,所以才能在这个世界、这个时代广泛摄受众生。如果有怨亲分别,自然会滋生贪嗔烦恼,由此以恶心轻视嫉妒其它僧团、教派、民族,为了维护亲方利益而作排斥打击,这样就会激起僧团、教派、民族之间的重重矛盾,从而彼此都卷入无休止的是非斗争中,如是只能给佛法的弘扬及自他的安乐带来极大的障碍与损害。并且这样做有违于沙门四法、损坏佛教徒的清净形象,还有失坏菩萨戒等过失,因此必须断然舍弃。

  我们本是沉沦生死苦海的可怜众生,因为上师的慈悲摄受,今生有幸值遇三宝,能够闻思佛法,熏修戒定慧,已有破无明、消业障、得解脱的机会,在具足这样胜缘的时候,我们不应忘记在这个世间还有千千万万的众生正沉沦苦海而不知自返,其中,色界无色界的众生耽著禅定,不离行苦变苦,欲界人天耽著有漏欲乐,不离苦苦坏苦,三恶道众生则常在苦苦之中。轮回众生无一例外,相续中都充满无量的业障种子,不自在地沉溺在忧悔的苦海中,在出世间解脱方面,善法资财一尘…

《怀业时语略释•日月星》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