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金刚乘的善巧方便。把这个地方创造成净土。这个国家不是受到空间和方位限制的普通国家,而是净土,是极乐世界,超乎笔墨所能形容。总而言之,这个地方不是你所看到的样子,不是一个凡俗之地。
很不幸的,现在你们必须听以下这些话:此刻在传授这个法教的老师,不是普通人,而是普贤王如来。听闻法教的人,包括你自己,也不是凡夫俗子。你们不是悲惨的、没出息的、深怀内疚的人,〈笑〉而是持明〈vidyadhara〉。持明意指「智慧之主」或「智慧者」,你们都是圣者、成就者,是十地菩萨,已经成佛。不只你自己如此,坐在你旁边的人也不再是臭气薰天的怪胎〈笑〉,而是佛,或菩萨,像观世音一样伟大的菩萨,具备四只手臂等等。你旁边的友人是度母或妙音菩萨,是个证悟者。
这个法教也不受字句、文法、词汇、梵文、藏文或题目的限制,它是个不中断的教授,你要如此观想。
以下这段话非常重要。帕楚仁波切说,当你们观想这个地方是净土,上师是普贤王如来、莲师或金刚萨埵,我们全都是菩萨或持明。这种观想不是说我们原本不是菩萨或持明,却想像自己是菩萨或持明,不是这样的。我们不是把原本不是的事物想像成是。帕楚仁波切说,在实相上,我们所看到的事物,例如这幢建筑物,是错觉。它的实相是极乐净土。受到时间、空间、形色、性别所限制的传法老师,是你的错觉。事实上,这位老师的实相是普贤王如来、莲师等等。而你,在座的听众,认为自己多么悲惨、多么窝囊的想法,也是自己的错觉。你的实相是佛。因此,这种想法没有什么不对。事实上,当你认为自己是平庸之辈、认为这个地方是旧金山,才是错误的。这是帕楚仁波切强调的。这种观想让金刚乘成为一个非常迅捷的修行法门。这是一般的乘所没有的。我稍早提及即使在听闻法教的时候,也要运用金刚乘的善巧方便。光是如此,就能积聚资粮。举例来说,如果你来此听闻法教的动机与发心非常非常有限,只是出於对法教或对老师的好奇心,所能积聚的资粮就不多了。你或许会学到一些东西,或许学不到东西,可以积聚某种程度的资粮,但是不多。但是如果你用金刚乘的善巧方便来观想老师、传法的场所和听众,那么你就能更快更强烈地积聚十亿倍的功德。这是金刚乘的善巧方便。
以上是三个重点。从明天开始,讲授这个法教。如果我们的耐性,以及我们的寿命和体力许可的话,我希望能够投入四、五年的时间来讲这个法教。今年或许可以把这个法教的一部分讲完,如果讲不完,至少可以涵盖一些前行的思想和态度,以及四共加行。然後,我们会广泛地解释「皈依」,以及「皈依」的概念。对於那些想要受皈依的人,或许明年可以举行一个皈依仪式。皈依之後,要讲「金刚萨埵」。我们会逐步地遵循这个修行之道来讲授。如我稍早所说的,今天的讲授已经结束了。想要接受口传的人,可以坐一下。不想接受口传的人就可以离开了。我们休息一下。
普贤上师言教
开示辑要之四
开示:宗萨钦哲仁波切
翻译:项慧龄
校稿:杨忆祖
有关破除和拆解的能力,拆解这个迷妄之结的能力,我们必须拥有正见。当我们谈论「见」的时候,我们谈的是「正见」和「邪见」。「正见」可以说是由清明的心所感知的见解。这个清明的心是了无偏见,没有被各种迷妄所遮蔽的。基本上,这个心是清晰而理智的,不是疯狂荒唐的。由这种理智明晰的心所发觉、了悟或建构出来的见地,就称之为「正见」。显而易见,我们在能够拥有这种正见之前,总会拥有邪见。伴随著邪见而来的,就有了邪思维。伴随著邪思维而来的,就有了各种恶行。
一如我们昨天所举的例子,如果我们的心被焦虑、不安、惊恐所支配,那么这个心所发觉了悟的道理往往是邪见。接著,基於这些邪见,我们就有了各种邪思维、邪念。我在这里使用「邪」和「正」这些字眼,跟道德倒是没有多大关联,这里跟对境有关,到底是由一个理智清明的心来观察还是由疯狂荒唐的心来观察有关。就好像一个酒醉或嗑药的人,不管看到什么,例如看到这杯水,或许就会把它看成是一杯酒。在正常的世界中,我们把这种见解当成是邪见。为什么?因为那人的心神状态不正常,他喝醉了,他的心无法拥有正确的见解,去看到那是一杯水。这个例子很容易了解。在此我们可以应用相同的逻辑。
从一个圣者、证悟者的观点来看,我们总是受到各种情绪烦恼、各种期望、希望和恐惧的毒害。这正是为什么,每当我们做一个决定、立定一个见解的时候,这个见解总是一个邪见。因为这个见解的产生,源自於惊恐、焦虑等等。接著很自然地,我们会做出各种错误的行为,例如瞋恚的行为、占有欲的行为等等。这些行为总是带来痛苦的结果。这种永无止境地深陷於邪见、邪思维、邪行的状况,就是我们所谓的「轮回」。这是我们必须要终止的,或至少要加以减少。这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可以藉由许许多多的方法来达到这个目标。
《普贤上师言教》是一个方法。这个是你决定去依循的一条道路。 . 看来你们还有兴趣,至少还有一点兴趣来追寻正见,因为你们已经为了这个目标而牺牲了一个美好的周末。因此,你现在已经有一点点追寻正见的动机了。这个动机甚或只是驱使你前来此地的灵光一闪,都是你该感到十分庆幸的事情。这样的动机源自於大量的功德。在过去,你必定累积了广大的功德。基於这种功德,你今天突然灵光一现而前来此地。你甚至可能是出於好奇心才来。然而,这种好奇心和灵光一现肯定不会持久,它终将消失殆尽。因为,你知道,我们是如此习惯於邪见,可以说是安住在邪见之中,不想离开。但是问题在於,不论我们多么习惯於邪见,邪见最终必然为我们带来痛苦。我们多少都明白这一点,但是由於积习之故,我们总是又回到了邪见的怀抱。
这有点像抽菸或酗酒。每次人们告诉你,抽菸有害健康、酗酒有害健康的时候,你就想要戒烟戒酒。但是当你看到人们嘴上叼了一根菸的时候,即使你已经戒菸戒了十年,你或许仍然会有想要拥抱邪见、邪思维、邪行的冲动,就像这样。维持正见真的、真的很难。即使是维持那昙花一现的好奇心也很难。知道吗?这正是为什么如帕楚仁波切这般伟大的上师在教导我们修行的正道之前,总是鼓励我们先把基础打好。
昨天,我们谈到帕楚仁波切传授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基础:发心和 善巧方便。我们昨天所谈到的发心,它不只像是一把开启你个人修道之门的钥匙,它也是大乘的发心,像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来修行的发心。这种发心就像是一种能让你不断在修行道路上前进的发心,或是一种能让你在成佛之前都一直保持好奇心的那种发心。就连这点好奇心,这些微的兴趣,这点发心,都会发挥它的作用。而且到了最後,这个发心也不会让你感到失望。因为这种发心是不带期望的。我们会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提这种发心,一再地讨论这种发心。
当我们谈到大乘的发心,这种发心是不带期望的。因为不带期望,就没有期望的元素,因为没有期望的元素,就不会有失望的结果。是故,帕楚仁波切强调正确发心的重要。像帕楚仁波切这样伟大的上师明白,这是一个堕落的时代,我们是堕落的众生。现在是二十世纪,几乎要到二十一世纪了,对吧?人们没有时间,没有体力,没有那种坚毅不懈的热忱。帕楚仁波切很清楚这点,诸佛菩萨也很清楚这点。这是为什么一讲完发心,接下来就要讲善巧方便了。於是你应用金刚乘的善巧方便。寻找正见是一条漫长、无趣,充满危险的道路,不是吗?这是一条漫长、永无止境的道路,路上困难重重,充满挑战。
如我们稍早所说的,你虽然已经戒菸,但是你正和一个抽各种牌子香菸的老菸枪坐在一起或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笑〉,让你很难保持戒菸的勇气。而金刚乘的善巧方便不但能够让你的修道之路充满力量,而且又快速便捷。昨天我们也谈到这一点。
现在,我们既有了这种动机或发心,又有了将这种善巧方便加以运用的动机,那就应该聆听这些教法,实践修行之道。在我们开始谈论实修的详细方法之前,我们要先谈一谈该如何聆听这些教法。正确的发心和善巧方便是你要加以应用的。除此之外,在聆听教法的时候,你还必须要有正确的行为。
如我所说的,我们这一次所要讲授的是一本巨著。除了地狱有几道等几个主题之外,大部分的重点我都决定要详加阐释,因为有些重点似乎只适用於西藏人。如果你用一点点的善巧来阅读──其实善巧是很重要的──如果你用一点点不同的发心和善巧来阅读的话,那么这里的每一个讯息都相当重要。通常这些部分正是包括我在内的大多数学生,都略过不读的〈笑〉。这是小学生〈初级的〉看的东西。〈笑〉我们通常都去读那些关於「心」的部分。然而,我现在必须要有耐心。其实,我像你们一样非常脆弱。因为做为一个心灵的表演艺人〈笑〉,我必须确定你们听我讲话的时候不会去梦周公。我必须让事情充满乐趣。但是我认为,这种动机不会让我们有多大的进步。所以这一次,我要把眼睛闭起来,就算你们觉得枯燥乏味,我还是要硬著头皮把这些重点讲完。
现在我们谈到「行为」,在听教法的时候,必须舍弃三种「行为」上的过患。我们要避免三种行为。在听闻教法的时候,必须专注,因为如果你心思散漫,那就好像一只上下颠倒过来的壶,不论向它灌入多少甘露,它都无法,或是说你都无法成为盛装任何教法的容器。这是你必须要了解的过患。这很容易了解。接下来在听法上还有另一种过患。不过我认为这个问题比较常发生在西藏人身上,西方人倒比较少有这类问题,尤其是这第一个过患:缺乏珍惜和感激之情。我不认为你们会有这类问题,因为你们不是被迫来到这里。你们大部分人需要付出时间和体力,预留休假和金钱,还要隐瞒那位信奉基督教的丈夫,才能来到这里〈笑〉。你在这里,因此你非仔细听不可,所以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常会发生在你们身上。话虽如此,但这个问题却通常会发生在那些做为仁波切侍者的学生身上,发生在那些亲近仁波切、跟著仁波切到处旅行、领受了许多教法的人身上。因为他们听闻了这么多次教法,就变成有点弹性疲乏的修行者,而不会仔细聆听,因为他们心想:「喔,反正我将来还会在旧金山听到这个法。如果我今年错过了,我还可以在洛杉矶听到,反正这个仁波切还会在洛杉矶再传一次。」诸如此类的情况,但时光随之流逝。有些人喜欢假装成为某个仁波切的侍者,或成为某个佛法中心的老大,这些人通常都会有这类的问题,你不觉得吗?确实有一点这种问题。但是你们大多数人不辞千里而来,有些人还怀孕了等等,因此我相信你们会仔细听,除非你们前一天晚上玩疯了,导致今天有点迟钝〈笑〉,那又另当别论了。
第二个过患肯定发生在西藏人身上,但也发生在你们身上。这个过患是:那只壶有破洞,也就是说,你只是听闻教法,但却不能记住你所听闻或了解的内容。我注意到,在西方有一项传统,人们基於某种兴趣而去上学。我认为,因为你们仔细听上课内容,并且做笔记和录音,所以你们比较少有这个问题。但是,话说回来,你们或许做了笔记和录音,但是却从不阅读那些笔记,教法的精神和口诀,全都被遗忘掉了。你现在做笔记,但是往後二十年你都不去温习,那么它就荒废了。你录下这些教法,却从不去听,这是一种额外的耗费。
这个问题会发生在你们身上,肯定也会发生在像我、寺院的学生和僧众这样的人身上。因为他们甚至连听都不会去听了,就算去听,也不会努力记住教法。我说的是一般的情况。所以,这是一个过患,我们应该避免的过患。聚精会神地听法,然後深入思考,把它铭记於心。努力去记住教授的内容。我相信你们还有一个问题:「我无法记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关於这个问题,我们稍後再谈。
现在是第三个过患,啊,这可能会发生在你们身上,所以要小心这第三个过患:那只壶含有毒药。这种过患是会发生的,因此注意不要变成那样。小心避免这种过患。当你听闻教法的时候,如果你怀抱著错误的心态,像是想要提高知名度,或是因此得到写论文的构想等等我们昨天提到的不正发心,那就失去了法的效益。因为法的效益是要能够深深进入你的心,破除迷妄的网。现在起不了这个作用,因为你没有运用佛法来摧毁迷妄之网。事实上,佛法反而成为一条线,将这张网绑得更加牢固。因此,在听闻教法的时候,要留意这第三个过患。
《《普贤上师言教》开示辑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