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向其求助。西盘陀熟悉道路,欣然许诺。第二天夜里开始启程,走了五十多里,将近三更时分到了瓠瓜卢河,玉门关举目可望。为了躲避关吏的耳目,离玉门板十里多的瓠瓜卢河上游,西盘陀斩树搭桥而渡。过河之後,玄奘为顺利渡过这一关防心里感到非常轻松,便与西盘陀枕草而卧,刚睡下不久,西盘陀忽然抽刀而起,向玄奘渐渐走来,复又回头。玄奘见状,心情急剧紧张,但见西盘陀又犹豫不决,心想只有保持镇静才能除去西盘陀的疑虑。此时玄奘默默念着观世音菩萨,卧而不起。西盘陀徘徊了一阵後便躺下了。黎明,玄奘唤起西盘陀准备赶路。西盘陀忽对玄奘说:“前途险远,又无水草。唯五峰下有水,必须夜到,偷水而过。但一处被觉,即是死人,不如归还。”玄奘执意不肯。西盘陀用刀相逼。玄奘问他为何如此,西盘陀说出了他担心玄奘一旦被擒,供出他来, 一家老小的性命因此不保。玄奘向西盘陀发誓,若是被擒决不牵连于他,并将自己的坐骑赠舆西盘陀,孑身西去。
出玉门板, 一路之上还有五座峰火台,台上均有人把守,极难通过。玄奘走了八十多里,时近日暮,来到了第一座烽火台(今白墩子山,偷偷地潜入到烽火台下取水。忽然,一箭射来,几乎中了玄奘的膝盖。须臾之间又是一箭。玄奘知道自己已经被发现,便向守关人大呼:“我是僧人,从京师来,汝莫射我。”卫土引玄奘入关。守烽校尉王祥,为人厚道,笃信佛法,接待了玄奘,劝玄奘不要西行,西行道路险要,难以到达。王祥家乡在敦煌。敦煌有位法师张皎,德才兼备,在地方上很有威望。王祥要把玄奘送张皎处供养。玄奘对王祥说,国内名僧无不拜师从学,“然恨佛法经有不同,义有所缺。故无贪性命,不惮艰危,誓往西方,追求遗法。”如果一定要强留,宁受刑罚处置。王祥被玄奘的精神所感动,当夜就给玄奘准备粮草。第二天 王祥送玄奘上路,走了十多里,王样指点玄奘一条捷径,可以避开第二烽(今红柳园)和第三烽(今大泉)。第四烽(今马莲井子)守吏王伯陇是王祥的同宗兄弟,有王祥的介绍信决不会留难。
玄奘道别王祥,子夜间到达第四烽。为了不惊动戍吏,玄奘仍然潜至烽台下取水。差点又被飞箭伤害。守吏王伯陇得知王祥介绍,对玄奘熟情款待,持礼甚备。劝玄奘不要过第五烽(今星仙夹),因第五烽守吏性情暴戾,恐有不测。可以改取它道,行约百里有野马泉可取水。王伯陇又送玄奘一个盛水的大皮袋和一些干粮、马草。从此前去就是莫贺延碛大沙漠了。
莫贺延碛长八百余里,平沙茫茫, 一望无际。玄奘在风刀割面,沙石乱走的大沙漠里走了百余里,找不到野马泉。于是下马取盛水袋饮水,不慎将水袋趺破。千里之资竟毁于一旦。玄奘四顾茫茫,无奈只好继续前进。走了五日四夜,没有滴水入口,便昏倒在沙漠中。到第五天夜半,忽然一阵狂风把玄奘吹醒。玄奘睡了一会儿後,前进约十里,马忽然转向别道,玄奘不能制止,信马由缰,行不多久发现前有青草甘泉,人马因此得以苏息。玄奘在草池边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带上水草,继续走了两天,出了流沙,来到了伊吾(今新疆哈密县)。
玄奘至伊吾正逢高昌(今新疆吐鲁番西雅尔湖附近的雅尔城)国使。高昌国使回禀高昌王曲文泰。曲文泰派特使迎玄奘于伊吾。玄奘原想从天山北麓避开高昌到焉耆。由于高昌国特使的殷勤邀请,无法推辞。因此与特使取道南碛,经过了六天的跋涉到达高昌国界的自力城(今新疆鄯善县)。少憩,换马启程,半夜赶到高昌都城。高昌国王曲文泰与王母、姬属、文武百官执蜡殿前迎候。曲文泰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因此,对玄奘百般恭维,礼敬备至,意欲挽留常住高昌。给予极高的荣誉和地位,遭到玄奘拒绝。曲文泰见利诱不奏效,便以遣送玄奘回唐王朝来要挟。玄奘绝食三日,以死表志,执意西行。曲文泰无奈,最後提出要和玄奘结为异姓兄弟,并讲《仁王般若经》一个月才允许出境。玄奘满足了曲文泰的要求。启程之日,曲文泰为玄奘准备了二十年往返的资用,马三十匹,工役二十五人,沙弥四人作侍伴。并且写了二十四封给沿途二十四国国主的介绍信,请求给予方便。玄奘上表答谢曲文泰的盛情厚意。曲文泰送玄奘出境,洒泪道别。此是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高昌王曲文泰延寿六年,玄奘二十九岁事。
玄奘得到了高昌王的资助,顺利地通过了无半城、笃进城,进入了焉耆国界。在阿师父泉宿了一夜,次日继续前进。度银山时遇到一群强盗。高昌王送给玄奘的资粮、马匹被一抢而空。玄奘一行信道速行,抵阿耆尼国王城(今新疆焉耆)。阿耆尼国国王群臣出城迎接,请入供养。因阿耆尼国与高昌国有隙,不肯提供马匹。玄奘一行停留一宿,便启程屈支国(今新疆库车)。
屈支国东西有一千多里、南北六百多里。国内多信佛教,主要研习小乘说一切有部,境内有寺庙一百多座。屈支都城西北有座阿奢理贰寺。寺内有位高僧木叉毱多。此僧游学印度二十多年,主攻小乘经论,受到王臣国民的崇敬。玄奘抵屈支後住阿奢理贰寺。木叉毱多劝玄奘说:“此处《杂心》、《俱舍》、《毗婆沙》等,一切皆有。学之足得,不须西涉受艰辛也。”意欲留玄奘于寺中。玄奘问道:“此有《瑜伽论》否?《婆沙》。《俱舍》本国已有,恨其理疏言浅,非究竟说,故来欲学《大乘瑜伽论》耳。”接着玄奘又连连发问,木叉毱多折服。由於凌山大雪封路,停了六十多天始得启程。
玄奘西行六百里到达跋禄迦国(今新疆阿克苏),又向西北走了三百里来到了凌山脚下(今木苏尔岭的天山隘口),用了七天的时间翻过凌山, 一出山就是热海(即大清池,今苏联吉尔吉斯的伊塞克湖)。玄奘沿热海向西北走了五百多里,至碎叶城,西突厥统护叶叮汗正巧巡狩到此,见到玄奘非常高兴,命达官答摩支,引送玄奘回城安置。三日後,统护叶可汗畋游而归,在宫中款待玄奘数日,派人护送玄奘至迦毕试国。
玄奘继续跋涉于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大沙漠,又沿着土耳其斯坦山脉的北麓向西北至飒秣国。向西南登上帕米尔高原,翻过了三百里山路,穿越古代中亚通南欧的交通要道——铁门。南下来到缚喝国(今阿富汗的巴尔壳)。在缚喝国与般若羯罗研究《毗婆沙论》一个多月。後般若羯罗与玄奘一起翻大雪山、度黑山到迦毕试国(今阿富汗的卡菲里斯坦)。国王和僧众出城迎接。诸僧相争,邀玄奘同住。玄奘考虑殷若羯罗习小乘教,不愿住大乘寺庙,就在一座小乘寺院沙落迦挂单。迦毕试国王唯重大乘,推崇大乘经论。因此请玄奘和般若羯罗去一大乘寺说法。该寺有当地最有学问的三位高僧。玄奘说法五天,大小乘各家论师云集於此,向玄奘提出各种疑难。玄奘根据他们各自所学一一给予解答,众人听後无不叹服。不久般若羯罗被本国召回。
玄奘单身从迦毕试国启程进入北印度境滥波国(今阿富汗拉格曼),游历了健陀罗国(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咀叉尸罗国(今巴基斯坦的哈桑阿卜杜勒)等六个国家,沿途参学、礼拜释迦牟尼佛遗迹。行程三千五百多里。于贞观二年(公元六二八年)岁暮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
玄奘一到迦湿弥罗境内,迦湿弥罗国王闻讯,派其弟前来迎接。将近都城,国王和群臣出城恭候。玄奘骑着大象,王臣前簇後拥,缓缓入城。百姓夹道欢迎,上下雀跃,视玄奘作菩萨莅临。国王将玄奘安置在阇耶因陀罗寺。第二天,国王叫来了当地最有学问的高僧十多名,在宫中宴请玄奘。饭後五请玄奘说法,令诸高僧与玄奘论辩,诸僧折服,国王大喜。当即命令收集国内梵本,派二十名书家为玄奘抄写经本。另外又派了五人供玄奘使唤,所有资用都由国王提供。阇耶因陀罗寺经论极其丰富。论藏有《邬波提铄论》(又称优婆提舍)十万颂,《毗奈耶毗婆沙论》十万颂和R阿昆达磨够十万颂,共计三十万颂,九十六万言。二十名书家日夜替玄奘转抄经论。
阁耶因陀罗寺有位高僧叫称法师,擅长俱舍,致心因明,精通梵文,在国内无与伦比。时年七十,由于体弱,已多年没有登坛说法。玄奘的到来,称法师激动万分,决心重升法座,为东土菩萨开演佛法。称法师极其器重玄奘,上午讲《俱舍论》,下午讲《顺正理门论》、晚上教玄奘学习梵文,玄奘从春至夏,天天如此跟称法师学习,每日都有长进。由于这段时间的学习,为其日後周游五印度和回国译经奠定了基础。称法师高度赞扬了玄奘,对大家说:“此支那僧,智力宏胆,顾此众中,无能出者。以其明懿,足以继世亲昆季之风。”
冬季到来的时候,玄奘带着转抄的梵文经本和资粮,告别了阇耶因陀寺和称法师,匆匆地又上路了。玄奘从克什米尔的西北印度出发,沿着恒河向中印度进发,进入了达磔迦国境(今巴基斯坦旁遮普),在一片森林地带,一伙强盗挡住了去路。玄奘席地跏跌而坐,对强盗头领说:“钱财拿去吧,佛经留下。”众强盗见玄奘长得眉清目秀,仪表堂皇,拟以杀之祭神。正当众盗动手加害之时,气候忽变,天空乌云滚滚,阴翳漫布。众盗为之大怖,询及同行的人,方才得知是大唐帝国的高僧远来求法。诸盗以为是神下凡,赶快伏地,表示悔过,请求宽恕。玄奘施与钱财,又匆匆地上了路。
玄奘遇盗脱险後,来到了大庵罗林中,碰到一位老婆罗门。自称是龙猛弟子,年七百岁。玄奘从其学《百论》、《广百论》、以及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奥义书》一个月。
玄奘继续沿恒河东下,经那仆底国(今印度费罗兹普尔),从毗腻鉢腊婆学习《对法论》、《显宗论》四个月,入中印度窣禄勒那国(今印度罗塔尔以北地区),从阇耶毱多学习《经部毗婆沙》。在秣底补罗国(今印度罗希尔坎德的曼达洼),用四个月的时间从密多斯那学习《辨真论》、《随发智论》,之後又来到曲女城(今印度恒河西岸的卡脑季)。
曲女城是当时称霸五…
《玄奘法师传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