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意识能偏缘一切法,意识了别的对象称法境,即皆具有轨持二义。作为意识的对象,如果没有自体,不能任持自相不失,就不能成其为对象了。作为意识对象,只有自相还不够,还必须具有共同的规范,亦即共相,始能生起人(物)认解。共相即寓于自相之中。离自相别无共相。一切事物及其本质,莫不具有自相共相,亦即轨持二义,因此概可称之为法。佛典中法字,即泛指一切物、事、理。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学艺术等等,无不具有自相共相,亦即轨持二义,因此皆可作为意识的对象,法境即是生活中的社会现象。我说对于书与人生,犹多处于朦胧状态。绝非谦词。生活中确有这样的怪事:有些物、事、理,自己能写得出、讲得出、却并不一定明白。如说,人有认识能力,我从不怀疑。因为我成天就在认识事物嘛。没有识,是没法生活的。但认识的本质是什么?在哪儿?我就从未亲见,问过一些人也语焉不详。又如把外部反映的零散材料,加工成为物的概念、事的概念。并把概念反复认真研究,即能发现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我亦从不怀疑。因为没有这些事实,就无法生活嘛。但工厂在哪儿?工人在哪儿?通过什么工序把外部反映的材料加工成为概念的?又通过什么高级加工成始发现本质?找出规律性的?这些,我亦能夸夸其谈,按照书本画葫芦,但实际上却是漆黑一团。虽能坦率发表意见,却也很希望得到帮助批评。特别是下面的这个问题,因牵涉面广,又不易说明白,不能不采取“对话”的方式。
为什么把色法摆在第三位?
“二所现影故”嘛。二、心及心所。十一色法,皆是心及心所所变现的影像,理应依次摆在第三位。
你不是说十一色法中前五根,是生活中的身;后六境,是生活中的世界吗?
是呀。
怎么能说生活中的身及世界,是心及心所所变现的影像呢?
为什么不能说?
即以身言:你身我身,皆明明白白地摆在面前,是眼可见、手可触的,实实在在的,怎么能说心及心所所变现的影像呐?
即以你身言:能明明白白摆在面前的,只是你现在的青年之身呀。你过去之身,你过去的儿童少年之身,是已渺无所有?还是明明白白摆在面前呢?请你给我一个准确的回答。你未来之身,你未来的中年老年之身,根本还未来,根本还没有呀!八字没见一撇、九字没见一勾,怎么就能说明明白白摆在你的面前呐?
身在呱呱坠地后,即逐渐成长为婴孩、为儿童、为少年、为青年、为壮年,再转而为中年、老年。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事实。你能否认这不是实实在在的事实么?
生活的事实是:离开了不断的运动变化,即别无所谓身。你现在的青年之身,就是由你过去的儿童少年之身不断的运动变化而来的;你未来的中年老年之身,现在还没有,还有待于你现在的青年之身不断的向前运动变化,才能实现。前灭后生、新陈代谢,这就是运动变化的特点。你过去儿童少年之身,还明明白白摆在你的面前吗?你未来的中年老年之身,已明明白白摆在你的面前了吗?身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中,过去已无、未来未有,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既然过去已无、未来未有,为什么一个人还能在世界上活上五六十岁、八九十岁呐?
人虽是身,我们现在辩论的是身,不是人。天下之身,莫不皆有其来龙去脉,决不会凭空而有,亦决不会凭空而无。身是至虚而至实、至暂而至久的。呱呱坠地后,即是在自然环境社会中不断地运动变化,是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互相牵涉互相影响的。身是能与其上下四方的气息相通的。割断时空联系,孤立的静止的看问题,固执有所谓实实在在的身,能在世界上活五六十岁、八九十岁,这只能说是迷信。除主观上的错误认识外,在客观实际是根本找不着的。
你答非所问。我问的是:既然过去已无、未来未有,我们为什么总还感觉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能在世上活五六十年、八九十年呐?
主要是由我们心目迟钝,看不见身在时间上运动变化的痕迹,也看不见身在空间上互相牵涉互相影响的痕迹,于是乎就认为有一个静止的孤立的所谓实实在在的身,并妄执此实实在在的身,为实实在在的我、实实在在的人。以身为我、以身为人的观点,是不是如此形成的?我亦未有真知灼见,不过姑妄言之。只是天下物事未有不能革新的。在今天的科学时代,以身为我、以身为人的旧观点,够不够科学?这是人类的切身问题。今天的学术思想界,是应该大胆地审一审、议一议的。
你总不能说我们的世界,也是心及心所所变现的影像吧?
在无量世界海中,我犹微渺之蠡,何能测知其际。虽然,既然是人,总不能没有自己的看法,亦不妨姑妄言之。且先问你:我们的世界,是板结的、硬化的、僵死的?抑或是具有活力、不断的运动变化的?
当然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三个名词,就是人类用以标志运动变化的,标志运动变化之不同的阶段的。
你能不能说得具体一点?
过去,在标志物质通过运动变化,已经消失了、没有了,转化成了现在新的物质了。世间物事,决不会凭空而有,亦决不会凭空而无。没有过去,是绝对不会有现在的。
如此说来:没有现在,亦决不会有未来?
对。
未来犹未来,还根本没有?
未来,孕育在现在之中。没有现在,是不会有未来的。人生最珍贵的,莫如未来。没有未来,人类就将没有理想,没有希望。未来,是人类根据现有的条件,可以自由创造的。新生活、新世界。没有未来,人类字典中,即将无“新”字,即将无法充分发挥创造力。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大家都明白,这在人类是一个具有爆炸性的问题。我国解放时期,还只有四亿七千万人口,不到三十三年,就会增加到十亿多人口,翻一番还有多的。据科学家推测,到2000年,世界人口即将增加到一百二十亿;第二个三十三年,即将增加到二百四十亿;第三个三十三年,即将增加到四百八十亿。这就是说,到2100年,世界人口即将增加到四百八十亿。想想吧,冷静地想想吧,人类受得住这种压力吗!何况时光如流,百年弹指,到2200年怎么办?到2300年怎么办?三百年的时光,飞快、飞快,一瞬就会到的。这是挂在人类眉睫下的大问题。不解决是不行的。更何况战火早在人类身上燃烧,人类自己创造的核威胁犹无力解除,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即使复苏,又能繁荣几许时?这些是困就人类的严重问题。设不幸人口问题,又与这些问题纠缠一起,人类实在太危险了。难道真个只有战争才解决人口膨胀的问题吗?这是人类不能不深思熟虑的。人类未来的命运,当然还是掌握在现在人类的自己的手里。节制生育,已渐引起全世界的重视。有远见的科学家,正在为人口问题绞脑滤血,预为之备。但人口问题,是全局性的问题,关系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大问题,必须使天涯海角、穷乡僻壤皆能深知人口膨胀的危险性,才能自觉地共同解决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很不容易解决的。同时,想到人生、人生——生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如此强烈要求生?这本身似乎就是一个问题。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能不能作为一个科学项目研究呢?联系人类有许多矛盾,似乎皆离不了“我”与“生”。“我”与“生”既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随时皆在起作用,不研究行吗?
现在的青少年,是人类的未来、人类的希望。但据近几年报刊反映,青少年的吸毒率、犯罪率、自杀率,皆有增无减,这应该是能够震撼人类的心灵的一个大问题。理由很简单:天真无邪的青少年是无罪的,这完完全全是由人类社会风气污染所造成的恶果。默观人类社会风气日益破坏、人类社会秩序日益紊乱、人类社会日益堕落,人皆犹然囿于“以身为我”的旧观点,片面强调个人的权利、个人的自由,奢糜淫乱,习以为常,毒品充斥,盗匪横行。平等、博爱的词汇,在生活中早已绝迹。所谓自由,实际是“放纵”的同义语。政治商品化,聚欲大量金钱,何望真心实意为人民。人类的精神污染,不能来一个彻底大扫除,树立社会新风气,人类很可能将会一代不如一代。万幸我国在坚持“五讲四美”运动,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这是人类历史上的新纪元。必须坚持不懈,始能触动国际社会引起壮澜波阔,这是十分艰巨的事业。中国人外国人,皆有思想认识,能明辩真美善嘛。有感情,能陶醉欣赏真美善嘛;有欲望,能追求真美善嘛;有意志,能把真美善的理想变成现实的生活嘛。这是人类生活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只要中国人民能把“五讲四美”运动坚持二十年、三十年,人类是会出现万紫千红的春天的,人类是会出现风和日丽、万古常新的春天的。
整个世界,浩渺无际,我何能状其形、扶其奥。虽然,亦勿仿以喻大,以近喻远,姑竭微蠡之妄知。地球,宏观世界一个细小零件,亦是物质,亦是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亦无法超越“过去已无,未来未有”的规律,使无四十多亿年以前新成立地球,使此新成立地球不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能有今天运行不息的地球吗?未来五十多亿年的地球,未来地球上的世界、未来的地球殒灭,毕竟皆还在未来,说得确切一点,皆还孕育在现在运行不息的地球之中。是耶?非耶?愿以质诸人类的新具科学——未来学的研究工作者。过去已无、未来未有,人类能凭自己创造的科学文化,测知地球有一百亿年的寿命。我不能不惊呼人的神异、人的伟大。人类的健者,能将自己的生命与天下后世的命运紧密联系,奋发创造人间美好的天堂。人类有如此奇异而伟大的人,如此奇异而伟大的生命,我们还不理解,或很不理解,是应该作为典型研究的。总之人类还年轻得很,地球还有几十多亿年的寿命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已为人类开辟了光明的前景。人类已能利用科学积累的经验,发明创造了航天飞机,在太空设立了航空站,培养了能在太空工作两百多天的宇宙飞行员,这是群星都会翩翩起舞的大喜事。人民能真正当家作主,就能把扩充军备、从事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部移用航天事业可能不要一亿年,人类向其他天体的移民事业,就能圆满成功。世间的“奇才异能”之士,能放眼未来,不以剥削人、奴役人、杀害人为乐为雄,未来还是一张白纸,人类是能在上面题上最新最美的诗、绘上最新最美的画的。
第四无不相应行法,略有二十四种,云何名不相应?谓与心法、色法、心所法的性质,俱不相同,不能分别纳入前三类中,故名不相应。行,有为法。又不能纳入第五无为法中,必须别为一类。百法中的第一类心法,第二类心所有法,皆是人的精神;色法中的前五根,是人的身;后六境,是人的世界。在实际生活中,每一个人皆是一切人的世界。同时,一切人又皆是每一个人的世界。人人皆是世界。人人皆是世界的主人。本论以世界作为主人的具体内容,在今天的人民时代,更能闪射其灿烂的光辉。
人又是有生命的高级生物,有运动变化的,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运动变化的。生命、运动、时间、空间,等等,既不是物,又不是精神,更非是理性,故必须别立一类以摄纳之。为什么把二十四法摆在第四位?“三位差别故。”系依前三位假立,又与前三位的性质的有差别嘛。前四位共九十四法,皆有为法,为人生的现象,何名有为?人缘生灭,假有相用。在空间上是互相联结互相影响的,在时间上是前灭后生,流注不息的。此中实无有孤立、静止的物,无有孤立、静止的事,无有孤立、静止的理。执有孤立、静止的物事理,即法执。妄执有孤立、静止的法而又执为自我,即是我执。更是错上加错。无为法,只是在指斥主观上的我执法执,是空无所有,与客观实际是不相应的。这只是一种判断、一种理。这种理,不是主观臆造的,只能反映客观实际,贯彻于一切法的。理,是事物本具,不是什么人创造出来的,故言无为。无为非离有为别有,亦即人生的本质。
第五无为法,略有六种,主要为第六真如无为,前五无为,皆是陪衬真如无为的。真,真实不虚;如,不变不异。谓我空法。空的理论,能反映客观实际,是真实不虚的。在任何时间任何空间,皆找不着孤立、静止的物事理,更找不到以孤立、静止的物事理为我的那个我。这种理论,是经得起实践检验不变不异的。作为佛教徒说,即不应于社会、国家、世界外别觅自我,别觅佛法,适应时代的机感,实践四摄六度,以宏传佛学,利乐人民,使社会、国家、世界日臻完美。这当然很不容易做到,却是我们佛教徒——特别是以大乘自命的佛教徒,共同努力的一个方向。六祖大师说得多么明白:“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慧思大师说得多么明白:“道源不远,性海非遥,但向已求,莫从他觅;觅即不得,得亦非真。”《心经》说得多么精炼:“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爱、想、行、识,亦复如是。”《中论·观涅槃品》说得多么透辟:“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皆是同本论一个鼻孔出气的,皆是把壳壳剥干净了,亲将荔枝肉喂到了我们嘴里。时代迫切需要和平、民主。这是佛教徒要报酬佛祖深思的时候了。为什么把六无为摆在末位? “四所显示故。”是前四有为显示的佛法之光。离开了前四有为法,是找不到佛法、找不到无为的。现以表简示五位百法概括了人生的具体内容。
《《大乘百法明门论》的启发》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