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虽然不叫饿鬼,但实际上已经在感受饿鬼的果报了。
从前有一则寓言:两个小鬼要到人间投胎,阎罗王对两个小鬼说:“让你们去做人的话,一个要一生布施东西给别人,一个要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你们愿意做什么样的人?”
小鬼甲一听,赶紧跪下来说:“阎王老爷,我要做一生从别人那里获得东西的人。”小鬼乙则默默无言,静静听候阎罗王的安排。
阎罗王把抚尺一拍,判道:“令小鬼甲投胎到人间做乞丐,可以处处向人乞讨东西;小鬼乙投胎富裕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两个小鬼听后,愣了半天,无言以对。
这则寓言,也反映了“舍”与“得”的微妙关系:总是叫着“我要、我要”的人,往往什么都得不到,最后一贫如洗;而总是慷慨布施的人,有“舍”才有“得”,财富会自然而然涌现。
然而,不懂这个道理的人,纵然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死后也会非常可怜。《增一阿含经》里就讲了一个大富翁,他叫婆提,特别特别有钱,但因为没有子嗣继承,死后财产都被充公。为此,波斯匿王专门风尘仆仆地去拜见佛陀。佛陀问他发生了什么事,一大早就赶过来,国王说了婆提财产充公的事,并说:“我去没收财产时,发现不说其他的,单是纯金就有八万斤。但他生前吃的是粗陋饮食,穿的是污垢衣服,乘的是瘦弱老马。”佛陀告诉他:“这是因为婆提在世时,心被吝啬所控制,不知布施。”
波斯匿王就问:“那他命终后会转生何处?”佛陀回答:“他善根已断,现生于涕哭大地狱。”
波斯匿王又问:“难道他没有一点善根吗?”佛陀说:“没有。他这一世用尽了往昔的所有善根,却又未造新的,所以现在无有丝毫善根,只有在地狱中受苦。”
同样,现在有些人因为前世的福报,拥有一点钱财和快乐,但即生若没有积累福德资粮,后世也会像婆提一样,善根用尽后只有堕落。就像我们手机里的电,今天用的,是以前充的,这个一直用用用,到最后电全部没有了,再不充的话,明天就没办法打了。所以,我们为了来世的安乐,今生务必要积累资粮,否则,一点资粮都没有的话,佛陀也没办法救护你。
我有时候遇到一些人特别有钱,他们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却不知钱财就像水泡、就像夏天的彩虹,很快便会消失了。你今天有的,明天或许就没有了,而且就算你积累得再多,死时一针一线也带不走。
要知道,我们所有人终归一死,死期也是不定的。如果说你再过两三百年、五六百年才死,那为今生而盘算一点也可以,但实际上,我们的寿命甚至比不上一件衣服长,这脆弱的生命一旦终结,世上的一切都不会跟随自己,只有善业和恶业才如影相随。
因此,我们万万不要像婆提那样吝啬,而应尽己所能上供三宝福田、下施贫穷乞丐,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取出口中之食而作布施。”比如你在饭店吃饭时,旁边来了一些乞丐,对你竖着大拇指一直念“嗡玛呢巴美吽”、“南无阿弥陀佛”(藏地的乞丐是这样,但汉地的不念佛号),按照米拉日巴尊者的教诲,你就应该把盘里的部分食物分给他。
《摩诃迦叶度贫母经》亦云:“若能减身口,分铢以为施,长夜得解脱,后生得豪富。”意思是说,如果我们能减省自己的受用,分出一点点施给众生,以此善根,长远来说,自己可从轮回长夜中获得解脱;暂时而言,生生世世会成为富豪,不受贫穷之苦。
如今我们看到的乞丐或穷人,其实就是前世未造善根,才成了今天这个样子。所以,当我们稍微有点福报时,应该在自己享用的同时,分一些给其他可怜众生。否则,始终围绕着自私自利的心,受它控制,那即使一个人拥有整个南赡部洲的所有财富,也不会感到满足。
现在有不少这样的人,有了一千万就想:“上师三宝加持,等我赚到三千万,一定作供养、布施!”但真的赚了三千万,又想等到赚六千万再好好做功德。他们一直发愿却不见行持,不肯从腰包中拿出分文来上供下施,常常抱着“我以后得到更多财富时再作供施”的念头,这也可以说是许多吝啬者的通病。
● 出家人如何看待别人的供养
一般来讲,以财物作布施,主要是对在家菩萨而言的。《大智度论》[6]中也说:布施有法施和财施两种,出家人主要是法布施,在家人主要是财布施。当然,这也是就多数而言的,如果有些在家人没有钱,那也可以学习出家人,从法布施上入手。而作为出家人,唯一要修学知足少欲,住于深山静寺,历经苦行实修圣道三学。
但现在已经有了颠倒的迹象。有些出家人天天到处去化缘:“我要供养,我要做功德,求求大家一定要给我钱……”在这个过程中,经常发生一些不好的现象,因为他们完全不是在利益众生,好多掺有自私自利的心。而有些施主也特别笨,一直非常信任他,把自己所有的财产都给他不说,还劝其他人也纷纷解囊。直到有一天知道了真相,又开始为了钱把上师告上法庭,此时自己也特别烦恼和痛苦。
其实不应该这样。佛教中的信心,必须以长期观察为前提。就像世间的孩子找老师,明智的父母绝不会草率,而会先打听好这个老师的德行怎样?教学质量如何?……我们依止上师也是如此,如果事先根本不作观察,仅凭一时冲动就供养了全部财物,以后见到上师的过失,若能不生后悔,安住在大圆满的境界中当然很好,但一般凡夫人肯定做不到。
不过,如今这种情况稍微好一些,不少人通过学习懂得了很多道理,也就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了。其实,现在汉地的这种状况,跟以前藏地有点像。当年阿底峡尊者来藏地之后,藏人很喜欢供养印度僧人,虽说藏地并不富裕,但从历史上看,应该比印度强。当时只要是来了个印度人,藏人就拿金子、粮食去供养,也不知道要观察上师,对此阿底峡尊者在不同论典中都呵斥过。
当然,真正的供养,还是非常有功德的。现在汉地许多人的信心很清净,为藏地学校和寺院做了不少帮济,这一点相当好。但也有人事后心生后悔,这方面我也听过一些“故事”。不过,就像我常说的,某些不如法的现象,不能归咎于藏传佛教,也不能归咎于汉传佛教,佛教本身是纯洁的,只不过极个别人的行为过分而已。
我曾在《藏密问答录》中也讲过,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原因应该有两方面:一、这个出家人自身的行为不如法;二、在家人欠缺智慧,不作观察就供养。尽管供养出家人本来很有功德,但你碰上的若是个假出家人,那供养得再多,对自他也无利。所以,大家需要学习佛法以懂得基本取舍,否则,作了布施却没有意义的话,这是非常遗憾的。
现在有些出家人,放弃本该行持的善法,整天周旋于经商、务农等俗事中,通过欺骗的手段和方式赚钱,然后再去上供下施。他们自以为是在做功德、修善法,但实际上,发心不是为了利益众生的话,这种做法没有任何实义。
尤其是打着佛教旗号,把佛法当成买卖品,这只能造下万劫不复的恶业。单巴仁波切也说:“若不如法而行法,正法反成恶趣因。”这是我们最要谨慎的地方!比如一个人化缘修佛塔,目的并不是想修塔,而是想以此名义借机敛财,这就特别可怕了。这种人在居士中有,出家人中也有。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也许是不了解佛教,也许是了解一点但不在乎因果,甚至刚强难化的人觉得什么都无所谓,下地狱就下地狱吧,谁也拿他没办法。这样一来,由于没有智慧、不知辨别,正法便成了自己堕落的因。
其实,人们造业无非为了点财产,但这些世间财产即使堆聚如山,也还是无常的,为什么要为它而造这样的恶业呢?诚如《正法念处经》所云:“世间财如山,一切皆无常,云何为财物,如是作恶业?”所以,以三宝为对境所得到的财物,一定要谨慎取舍,切莫随心所欲。比如有些信众供养的财物,必须要专款专用,不能想什么就做什么。如果是发心印经书的,就一定要用于印经书;如果是修佛塔的,就一定要用于修佛塔……不然,你把修佛塔的钱拿去建房子,即生也许没有马上现前果报,但来世乃至生生世世,肯定要用自己的血肉偿还的,这方面的果报特别可怕。
总之,作为一个出家人,最大的功德就是知足少欲、闻思修行,有能力就去作法布施,用自己所得到的佛法利益众生。而不要天天化缘募捐,见别人一句佛法也不讲,张口闭口就是“人民币”,来一个要钱,再来一个还是要钱,这样对佛教有极大危害。对很多人来说,一见面就提钱的话,想弘扬佛法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我们多年来的经验。虽然用钱做功德的地方是有,但在家居士供养应出于自愿,最好不要有吝啬心。有些人也不应该强迫别人:“你非要捐啊!拿来拿来,全部拿来我去供养……”哪有这样的!每个人应该用自己的心去掂量,即便是行善,也要给人家自主的空间。所以,现在很多不如法的行为,一定要改过来!
◎ 广大布施
广大布施,是指将自己拥有的骏马、大象或轿车、飞机,以及儿女等最为爱执之人、珍贵稀有之物施予他众。
这种布施,佛陀在因地时经常行持,像义成王子的公案中就讲了很多。
不过,有些经典里也说,要布施儿女的话,除非有特殊密意,否则一定要儿女愿意,这样才可以进行布施。
◎ 极大布施
极大布施,是指布施自己的身体、生命、四肢、头目脑髓等。比如,大勇王子将自己的身体布施给母虎、龙猛菩萨将头布施给乐行王子、蔓德贤公主将身体施给母虎等等。
(这种布施,《入行论》说是一地菩萨以上的境界,我们凡夫人很难做到。不过现在的器官捐献,也算是一种极大布施。)
大勇王子,是释迦牟尼佛的一个因地。他舍身饲虎的故事,在《白莲花论》、《贤愚经》、《菩萨本生鬘论》中都有宣说。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一天,释迦牟尼佛来到一座森林中,对众眷属说:“你们是否想见我因地苦行时的稀有舍利?”眷属们说:“想见。”佛陀就…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五节课》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