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以手压地,大地六种震动后,涌出一座七宝佛塔。佛陀起身作礼右绕宝塔,并让阿难开启塔门,取出一个七宝函,函中有洁白的舍利。佛陀将舍利拿给眷属看,并说偈云:“菩萨胜功德,勤修六度行,勇猛求菩提,大舍心无倦。”
眷属们问:“佛陀您胜出三界,为何右绕此舍利?”佛陀回答:“这次因地的行持,对我成佛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为了感念其恩德,所以右绕致礼。”之后,僧众祈请佛陀宣讲因地的故事。佛陀说:
在无量世以前,有一位国王生有三个王子。一天,三个王子到森林中游玩,见到一只饥饿难耐的母虎。大王子说:“这只母虎因守护七只小虎,不能寻觅饮食,已经奄奄一息,会不会吃掉小虎?”二王子说:“母虎很快就要死了,怎么能救它一命呢?”这时小王子萌生舍身饲虎之念,便对二位王子说:“兄长们请先去,我随后便到。”
送走两位兄长以后,小王子以悲愿力增益其心,脱去衣服挂到树上,躺到母虎旁边,把自己的身体喂给它吃。但母虎因饥饿过度,根本没有吃的力气。于是王子用干竹刺破自己脖颈上的血管,让母虎舔血以恢复体力。这时大地六种震动,天上降下种种妙花及妙香。母虎喝过血后力气稍长,将王子身上的肉吃光了。两位王子返身寻找小王子时,那里只留一堆遗骨,身肉已经布施干净了。
佛陀说:“那位小王子大勇菩萨,就是我的前世;两位兄长,一位是弥勒菩萨,一位是文殊菩萨。”
佛陀舍身饲虎之地在尼泊尔,现在叫“老虎洞”。以前我随上师如意宝到过那里,在佛塔旁边,老人家的觉性智慧中,流露出一些偈颂和教言,我亲自记录了下来。内容不多,但加持力非常大,我本想翻译出来,但一直没有机会。如今二十年都过去了,有时候人生过得特别快。
大勇王子舍身的地方,就在佛塔的附近,洞里有一些壁画。你们以后若去尼泊尔朝拜,也应该去那里看看。记得从加德满都的夏绒卡秀大塔到那里,只要三个多小时的车程。以前还是土路,弯弯曲曲不好走,但听说现在已有了水泥路。从“老虎洞”直接可以到洋列秀的阿斯 山洞,也就是莲花生大士闭关、法王如意宝取金刚橛伏藏的地方;回来的路上,还可以看到一座山,那是当年王子皇宫的所在地。
这段历史是在久远劫之前发生的,也是释迦牟尼佛因地的真实故事。据历史记载,大勇菩萨当年的遗骨,被烧成骨灰之后,一部分造了现在的佛塔,一部分就是释迦牟尼佛后来给众人看的舍利。
试想,佛陀在因地时看见动物快饿死了,就把身体布施给它,而我们有些大乘行人,竟然对一些可怜之人又恨又打,这实在是难以想象。对比佛陀因地的感人故事,我们作为后学者、作为大乘修行人,确实应该感到惭愧。
上师如意宝在1986年曾讲过《贤愚经》,里面的这则公案,给大家的感受最深。当时我默默发愿,希望以后能到佛陀舍身饲虎的圣地,后来果真如愿以偿了。这个地方,只是森林中的一个山洞,现在它已成为历史,并作为圣地为后人所铭记。听说噶mb的上师创古仁波切,在那儿附近建了一座庄严的寺庙。以后你们去尼泊尔,一定要去“老虎洞”。三个多小时的车费,对朝拜印度的人来讲,应该没问题。世间人常爱去皇宫、博物馆参观文物,对于这些,我们佛教徒不见得有兴趣,而佛陀亲自加持过的地方,去朝拜是非常有意义的。
以上广讲了释迦牟尼佛因地时的极大布施。龙猛菩萨施头颅给乐行王子、蔓德贤公主施身给母虎的公案,在《入行论》的讲记中都有,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当然,这些行为除了得地菩萨之外,凡夫人一般不能直接行持。但我们现在可以在心里观想:将身体性命及一切受用,无有贪执地施给众生。尤其在生病时,可以观想将身体、善根等一切,只要众生需要,自己全部布施,并念诵古萨里的偈颂来修持。这对我们而言,也算是一种身体布施。
同时,我们还应该尽量发愿:“现在我不能布施身体,以后一旦有足够的修行,我也要像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弥勒菩萨、龙猛菩萨那样,将身体直接布施给众生,毫无贪求与执著。”以如此方式修行,是《入行论》中所强调的。
但不管怎样,我们就算没有获得上述境界,也不能为了自己而杀害众生,这不是佛教徒的行为,大家至少要明白这一点。然后尽量地不杀害众生、不损害众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众生。
帮助众生,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修行。我们不应该高高在上,认为“我是修行人,我是上师,不能做这些”,其实佛菩萨的真正行为,就是视众生无有高低之别,平等地给予帮助。比如你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年人,他实在走不动了,你就应该去扶一把。这时候不要找一些理由:“我是什么身份!出家人怎么能扶在家人?”其实我们最恰当的身份,就是“众生的仆人”,是真正的仆人,不是口头上或名义上的。当然,这种帮助也不是做给人看的,如果上师看见、管家看见、别人看见,我能得到表扬,就去帮一帮;如果谁都看不见,我才不愿意去做,不能这样。只要对众生有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也要去做,这才是大乘菩萨的行为!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1] 《三十五佛忏悔文》:出自于《大宝积经(90卷)》。经中告诫佛子应如何在三十五佛面前,对所造的罪业不隐瞒、不覆藏,全部发露一一忏悔。
[2] 经中原文是“大畏报”,但结合前后文来看,似乎应为“大果报”,请读者详察。
[3] 陀罗尼:总持,执持。以持久不忘诸法词义的念力和神验莫测的智力为其体性,以受持善法、遮止不法为其功用。
[4] 素烟、荤烟:焦烟,旧俗布施给一切“中有”鬼物的糌粑火烟。焦烟分为素烟与荤烟二种:素烟,即混有乳、酥三素的糌粑火烟;荤烟,即混有血、肉、脂三荤的糌粑火烟。
[5] 《佛说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云:“由称多宝如来名号加持故,能破一切诸鬼多生已来悭吝恶业,即得福德圆满;由称妙色身如来名号加持故,能破诸鬼丑陋恶形,即得色相具足;由称广博身如来名号加持故,能令诸鬼咽喉宽大,所施之食恣意充饱;由称离怖畏如来名号加持故,能令诸鬼一切恐怖悉皆除灭,离饿鬼趣。”
[6]《大智度论》云:“闻佛法有二种施:法施、财施。出家人多应法施,在家者多应财施。”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一百零五节课》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