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简论觉囊派的判教思想(何杰锋)

  简论觉囊派的判教思想

  何杰锋

  中央民族大学藏学研究院 何杰锋

  内容提要 藏传佛教觉囊派以中观“他空见”的佛性论为指导,以《解深秘经》中的“三转*轮”构建了自己的判教思想,并经由多布巴和多罗那他的努力使这一判教思想得以成熟。觉囊派的判教思想对于论证该派教义思想为佛说,反驳其他教派的批判,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觉囊派 教义思想 判教

  藏传佛教后宏期,随着佛教经论的进一步译出及不同印度佛教传承传人藏地,在各割据地方势力的支持下,出现了诸多与地方势力相结合的佛教教派。各教派由于传承不同,修行上各有侧重,从而导致他们对所共许的印度佛教四大学派即有部、经部、唯识、中观,特别是对中观思想,有了不同的理解。为了表明自己的立场,回击批判,判教应运而生、因此判教既是对自己所崇教义思想的系统论证,又是回击其他教派批判的理性反应。觉囊派是以“他空见”的佛性论思想为指导而构建出其显密统一的教义思想体系的。这其中,域摩·弥觉多杰(yu-mo-mi-bskyod-rdo-rje)是“他空见”思想第一位提出者,而后经由多布巴·喜饶坚赞(dol-bu-pashes-rab-rgval-mtshang)(1292-1361)和多罗那他(tamnatha)(1575-1635)用“三转*轮”的判教方式对该派的教义思想进行了缜密论证,最终使该派在教义思想和判教理论上都达到了成熟,而这一判教思想的成熟对于反驳其他教派关于“他空见”思想的批判具有重要意义;

  一

  觉囊派在藏地的创始人为域摩·弥觉多吉,其为后藏冈底斯山人,本姓“阿木”(rnam),出家后得法名弥觉多吉,年轻时云游前后藏,先后师从于蒙古族学者都增茨程(adul-adsin-tshul-khrims)、喇嘛卓敦南孜(sgro-ston-gnam-brtsegs)等学习显密教法,从中证悟出了密宗“他空义”。作为在藏地第一个提出“他空见”的人,藏族史书中对其多有论及,如在觉囊派僧人阿旺罗哲扎巴所着的《觉囊派教法史》中有说:“大成就师域摩·弥觉多吉,他虽然没有得到法缘师长,依止周顿上师五年,学到了其所有的灌顶、续部、口诀等全部密法。后住伍由的嘉乃地方,着书甚丰,开密乘他空宗之轨辙。”[1]格鲁派高僧土观所着的《土观宗派源流》中也载道,“他空见”来源于裕莫·木局多吉(域摩·弥觉多吉),他在修“时轮六加行”寸,见到空色的天身之相由内显现,便作为错谬的依据,又引用了不了义经及一类本派续经文,只如言取义,说他空胜义谛常恒不变,周遍一切情器世界,与如来藏同一意义,在因位时即已本有,由修习《六加行》瑜伽次第现证果位法身,这种矛盾的复合物,现于分别之上,则名为他空见,以此见又掺人《时轮》的引导,成为隐秘宣说之法。[2]《青史》在记载时轮传承时也有对裕莫的记载:“如是,裕莫在班智达座前求法时,班智达也拿出一个包袱来对裕莫说:“你将这包袱送到尼泊尔去,以后再给你传法。”也是经友伴商议后,而到卓敦座前求法。卓敦将《续释》教授及《明灯论》教授等完全传授给裕莫。继后,裕莫去到邬裕精修,获得成就。”[3]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域摩对“他空”的认识是通过密法的修行而得到的一种真实体验。因此,他对佛教的基本教义“空性”的认识,主要是得于他实修密法的结果,当时不见得有多少理论的吸收和阐释。不过,他对密宗“他空见”思想的提出,并以此把自己所传教法和修行法门与其它藏传佛教教派分开,对于觉囊派的建宗意义是相当重大的。

  域摩·弥觉多吉后,觉囊派的教法经南喀俄色(nam-mkha-aod-zer)、拉杰觉奔木(1ha-rie-jo-abum)、喜饶俄色(shes-rab-aod-zer)、更钦曲杰俄色(kun-mkhyen-chos-rje-aod-zer)、邦钦·突结尊追(kun-spons-thugs-真ie-brson-grus)、嘉哇益希(ygah-ba-ye-shes)、克尊云丹嘉措(mkhas-btsun-yon-tan-ygya-mtabo)等的传承,并以13世纪更邦钦波·突结尊追在觉摩囊地方建觉囊寺为该派正式成立的标志,不过从他们先后所编着的《光曼》、《续部心要》、《时轮摄续心要》等着作来看,这些着作多是一些通过密法修行来证“他空见”思想的具体阐述。在教法上的推崇密法修行,使得这一时期的觉囊派在教理及判教思想上没有更多的发挥,这一现象直至多布巴时才得以改变。

  多布巴·喜饶坚赞,阿里多布地方的班仓家族,家族信仰宁玛派,“多布巴”是地方名,本名是喜饶坚赞。早年他依宁玛派僧人杰顿巴(skyi-ston-pa)学习了藏文诵读及宁玛派密法,十七岁后依萨迦派高僧杰顿嘉木央札巴坚参(shyi-ston-ajan-dbyans-ogrags-pa-yagal-mtshan)学习了《三菩萨释》及《现观庄严沦》、《人中论》、《俱舍论》、《量决定论》等显教四部大论,三十岁时改信觉囊派,师从觉囊派高僧克尊云丹嘉措学习觉囊派教法,后主持觉囊寺。他主持觉囊寺期间,突破了由域摩·弥觉多吉开创的以密法“六支瑜伽”修持来证“他空”的认识,形成了显宗方面以经典学习,密宗方面以“六支瑜伽”修行相互结合来证“他空见”的修证体系。在其着的《了义山法海论》中,他首次用佛陀的“三转*轮”思想重点构建起了觉囊派在显宗方面的判教体系,并通过在理论上的全面解读,使觉囊派思想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在显宗方面以“他空见,,为指导的“三转*轮”判教体系的基本建立,也使觉囊派判教思想的整体性突显出来。这时,随着萨迦地方政权的衰弱及拉堆绛首领南杰扎桑、法王饶丹帕巴等地方势力对觉囊派的支持,该派出现了创宗以来的第一次兴盛局面。觉囊派的教派思想也开始在后藏得到广泛传播,并走出藏地中心区域,远传至康青等边远藏区,使得这时的觉囊派一跃成为当时藏传佛教界中有较大影响的几个大派之一。

  ; 多布巴·喜饶坚赞后,其教法先后经秀勒南杰(phyogs-legs-unam-ugyal)、娘温贡噶贝(na-dbon-kun-dga-dgal)、珠钦贡噶罗追(grub-chen-kun-dga-bio-gros)、嘉央贡却桑波(-Jum-dbyans-dkon-;mchog-bzan-po)、南喀曲窘(gnam-mkha-chos-skyon)、南喀巴桑(nam-mkh。-dpal-bzan),之后,传于多罗那他,最终使觉囊派的教义及判教思想在这一时期得以成熟。

  多罗那他,前后藏交界外的喀热琼增地方人,四岁时被认定为更噶周却的转世而入主觉囊寺,其先后跟随觉囊派僧人更噶巴桑(kun-dga-dpal-bzan)、隆热嘉措(1un-rigs-rgyal-mtsho)等学习了觉囊派经典及密宗教授,并拜萨迦派多让更噶坚参(rdoo-rin-kun-dga-rgyal-mtshan)学习了萨迦派的“道果法”教授,从噶举派拉旺扎巴活佛学习了噶举派的“大手印”教授。他的良好学识,以及受到羊卓万户长丹增米居旺杰、拉堆绛首领仁增阿格旺布、藏巴第斯噶玛丹迥旺布等多个地方势力的资助和支持,使他在觉囊派教法受到其他教派责难时,主动的利用判教的方法先后论写了《中观他空思想要论》和《金刚乘密法概沦》两篇着作阐述了觉囊派的抉择,论证了自派的正确性,最终使觉囊派判教理论及教法思想体系在这个时期得以成熟。多罗那他之后,由于格鲁派在政治上的崛起,对觉囊派进行打击,使得觉囊派最终在西藏灭绝。至今,觉囊派仍在川青等边远藏区仍有流传,并在当地还有着一定的影响,但这只是维持其教法不坠,在教义及判教思想上却没有了发展。

  二

  藏传佛教各派佛学思想的展开都以对“空性”的认识为核心的。由于后宏期各派师承不同,修法各异,使他们在对“空性”思想的认识上也有了不同的看法。觉囊派是以“中观”、“空性”和““如来藏佛性”融为一体的“中观他空见”为自己的“空性”见,这与后宏期的其他教派,特别是和持中观应成见的格鲁派有着巨大分歧。

  在觉囊派中,该派将“空性”分成自性空、非有空性、本性空性、他法空性、胜义空性、胜义圣智大空、他空、缘起空性、究竟空性等二十种空的论述,进而又把“空性”归分为“自空”和“他空”两种,并进行了抉择。觉囊派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真实体性,这个体性是常恒的、绝对的。但是,由于人们在思维活动中的错误认识,把本来存在的事物说成空,否定其独立的实体。因此,性空只能是由错误认识加在真实本体上的虚妄分别“空”,这种虚妄分别“空”是“他空”,事物体性本身不能是“自空”,而是“胜义有”,“自空”的认识是错误的。对此,多布巴说:“二十种空为自空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胜义谛、自性种、法身功德之诸法、自性、无体自性、他法空性等虽皆为空性,但全非自空。法的住性有多种异名,其正边者,佛的色身于世出现亦可,不出出亦可,诸补特伽罗亦可,不了悟亦可,见亦可,不见亦可,恒常不灭,不可舍弃;空性不变,前后无变化,恒常无等伦,遍行遍住,这才是自性不空之义。”[4]而对“空”的认识应该是“佛如虚空,虚空无性相;佛如虚空,虚空无性相故生。佛如虚空,虚空五色;诸法如虚空,善逝如来是法身;智慧如虚空,善逝如来是智慧身,无执无触。解脱如虚空,虚空无性相,解脱佛善逝如来无任何空”。[5]其实这也就是觉囊派认为“他空…

《简论觉囊派的判教思想(何杰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