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义,在因位时即已本有,由修习《六加行》瑜伽次第现证果位法性身,这种矛盾的复合物,现于分别之上,则名为他空见。” “言他空者,彼说世谛法为自空、断空、灭空、少分空等,是求解脱者所应弃舍。胜义谛实有不空。经言胜义空者,谓于胜义谛中无世俗性,非胜义空者,谓于胜义谛中无世俗性,非胜义谛自体可空,即可名他空。世俗谛假有不实,乃可名自空,即真有俗空之见也。”[6]
五、胜义有
遍计、依他生灭无体,此二空后所依之根即圆成实。圆成实就是胜义有、自体有、自性光明、自性俱生智、自性清净、自性而住、自性无成。它是法身、法界、真如性。
法性不变始名法身,具备佛的一切功德,乃佛本具,非由修来。法身若修,则有变异,非无为法。法界是诸法之界,诸法虽无自体,但有所依之本,即依存之处,否则成为断灭,则不能维持诸法之连续性。法界是万有所依之处。
宇宙万有刹那生灭变化,无自体,万有空了剩下来空不了的就是真如法性。这个法性胜义,无论说空说有或说真如自性,万有都必须要有个统一体作为归属之处,这统一体一定要是不生不灭、无变化、无为、真实存在之体,这真实存在体,就是胜义有,自体不空而是他空。真性是不动的,不能随万有变化而变化。人们就是为摆脱所有的生灭变化规律和因果的支配,才追求不生不灭的真性,若无此真性则学佛何用?
觉囊派承认有空性,那空性只能是因缘生法,是虚妄。真实之法是胜义,胜义即圆成实性,无生灭来去,作为诸法之法性。笃补巴说,胜义圆成实,不管佛出世与不出世,法性和诸法所依之界皆是常在,决不可说空。
那么所谓万法之根的圆成实性是什么?就是自觉自证之智,即本体法性,明觉自明之相,不二智,从本以来则为诸法之本性,来自元成。自觉自明之智即吾人之灵性,灵明妙觉,它为无明二取实执所垢污,起种种虚妄分别,轮流生死。垢污去后灵明现前,自证自明。灵明觉性,就是佛性。承不承认众生有佛性,就是承不承认有真常本性的问题。
觉囊派所说之胜义有,具体指自心本性如来藏。如来藏的圆成实具有三相:光明、自觉(自证)、离戏。光明有时说“空色光明”。自觉指自心本性。离戏指本来清净,远离言思戏论。在密乘中还加“大乐”。此性贯彻始终,恒常不变,为诸法之法性。如来藏是法性、觉性、佛性,佛与众生同具,它名为因时果时无有分别之见,此为胜义法性。
觉囊派说如来藏如虚空,非任何所成,常不思议,本自元成,虽说如虚空,然非空空洞洞之空,如来藏之法身,有自觉智,“遍”一切情器,是界觉无别之光明觉性,此人人本具,非缘生法。若因缘生法则有断灭,故如来藏智慧为甚深之空性,乃真常之自性。
如来藏又是万有之所依或根,在染为染根,在净为净根,染净均是如来藏一根,此根名为元始之根。在染时之根名阿赖耶识,为无明种子、习气杂染之依托处,是烦恼根。阿赖耶为有为法,随万有生灭转变,故转识或智,妄识自空,作为万有所依之根本则为无为法,不变不动恢复本面。所谓阿赖耶有识智之分,转识之根,称为净根,染净都是一根,又名为根中根,实际上仅是一如来藏分位所空是假名,所以并没有有为转为无为的问题。
如来藏自性为自觉智,即众生之觉性。佛与众生仅是迷悟之差,故说二取空后之根,非无所有,不然谁知证了空性,所以不是顽空、断空,而有自觉智,此颇符合诸大续部之旨趣。能所二取,是虚妄分别,是客尘,有生灭之法,属自空,而剩下的即此自觉智,属本具,真常自性,是为如来藏脱去所裹秽衣,离去世俗之染即为胜义如来藏。如来藏之自觉智即为佛性,是由悟得来的,不是由修来的。
觉囊派认为他们是不堕二边的真正中观见。他们说,世俗所现不加省减,不堕断边;胜义实相,离诸戏论,不堕常边,此为中观因之二谛双融。又说承认遍计、依他因缘生法,不堕常边;圆成实是无为法,非因缘生,不堕断边。
故此派言胜义有是说,圆成实佛性是本有、实有,而世俗妄心是性空、始有。这个真实体性本身是胜义有,不能说是性空,由于人们的虚妄分别而添加到真实体性上的遍计执性和依他起性这些世俗法才能说是空。笃补巴说:“应了知胜义之心是于本性有之心,世俗之心是于本性没有之心。……他空胜义谛常恒不变,周遍一切情器世界,与如来藏同一意义,在因位时即已本有。……世俗诸分,乃是自空、断空、灭空、少分空,从本即无。”[7]
笃补巴说此见在《如来藏经》、《法鼓经》、《智光庄严藏经》、《胜鬘狮子吼经》、《无增无减经》、《涅槃经》、《华严经》、《宝积经》、《央掘摩罗经》、《金光明经》等中都曾明白宣说。又引《宝性论》、《中观赞》、《法界赞》、《楞伽经》、《时轮》等显密经论广为抉择。[8]
由此可见此派之特别处,不仅在认为胜义谛为本有,而且为实有,即承认有一个最终的真实,为一切万有依托之处。在觉囊派看来,若胜义只是空性,即仅成佛法身而无报、化身,佛性亦成断灭。故法身之空名为一切种相之大空,可见非毕竟空,乃真空之妙有。所以他们认为应成派一切皆空乃是无遮顽空、断空,其根断了。他派说佛只证寂灭,则成佛只证空性,胜义世俗一齐空,成毕竟空,把如来藏也空了。世俗万有失去依托之处,前后世业力谁来负荷?佛性归空,即成断灭,无智无德成佛何用?求出离解脱,契证佛果,皆成无有意义之事。故如来藏为万有之根,绝不可空,如来藏遍情器,但它是无为法,不参加有为法的造作,故如来藏对万有,也不是本体与现象的关系。
但这些说法,若在他派,尤其是格鲁派之中观应成见看来,则大有问题。此稍后详述。
六、此派之教证
其与萨迦派较为相近,乃依因、道、果而建立。除在见解上是依他空见解释外,其显密修法与其它诸派无大差别。
对一切法及解脱理趣之组织,他们把宇宙万有世出世法归纳为二十五法,此出自《大般涅槃经》、《大法鼓经》、《央掘罗魔经》等。二十五法中二十四法为世俗法,属有为法,为能依;余一法为胜义法,属无为法,为所依。他们又说一切法都可以总归为蕴界处三科。蕴中之色蕴、处中之心意、十八界中之内法界,概括起来则万法总不出色、心及不相应行三法之外。二十五法之建立,主要在通过蕴、界、处和心、意、识等人、法两方面的分析观察来抉择人法仅是假名安立,全无人我、法我可得,实际存在的仅是由蕴界和合之产物,并无实体。换言之,客观物理影响主观生理和心理相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现象或作用,并无实有可得。所谓人法之我皆假名安立,于是可以悟到人法二种无我,去除二障,证二空智。在此基础上可以彻见万法之所依,自觉自明自然智,现证胜义法性本无之实相和光明智慧之法性。
他们认为只修显教的止观,观蕴界处等皆是假名无实,可以证得人法二空境界。但即此空,仅是自空境界,尚未获见明空乐空不二智的他空境界,佛的身智德相未能显发;若无身智功德,则即身不能成佛,因此尚须结合修密教的果乘,即显发佛的身智法门。又说自空,不是了知即空,自然而空,若无密乘的风脉修法,执着束缚之无始薰习不能断除,故须修圆满次第风脉修法才能断除。
密法的首要就是要承认众生是佛,众生皆有如来藏,如来藏的功德、光明、大乐、离戏、不二等在众生因位,不易显发,因为这些是瑜伽者及佛所行境界,因此要显密结合。觉囊派说他空见与密乘见极为契合,承认此见是融通显密之大见。他们说要通过密宗修法才能证明他空见之是否正确,这是指证得佛的功德都是本具,是胜义实有。“佛在身中住,其他处即无”,身有无余大智慧,此智为超出声闻、独觉之最殊胜智慧。佛的功德为众生本具,此指佛之一切智慧德相,如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等,皆为本具,并引大量密续而为证成。引《密集胜曼续》证明:“五蕴即五佛,五大即五佛母,认众生之身即是智慧本尊佛。”十处、十八界均为天身,甚至连“本尊、坛城、种子宗、印契等均认为是自心本见,什么胜义三宝,百部天尊,共一意趣。”
他们求证的就是如来藏的实相本来双运智,即不二智,或谓证空色大手印、空色光明、离戏光明等。
他空见具体贯彻在密乘中即修不二智与空性,修明空双运与大乐和合,此称为乐空双运,或称为密乘之他空大中观见,指出“一切诸法之本性即心性光明,空去一切戏论及形相,自己本体法性妙觉,具有自觉之性,是本自元成。”认为此为密乘中甚深中观见,故须修明空双运,或轮回涅槃无别见。这时,境成现空双运,心成明空双运,从定起时仍不离佛慢,此为有相瑜伽。还应修无相圆满次第,在此境中可以阻止自空之分别戏论。然此尚未亲证自觉智,还须修空色大手印、乐空双运,亲证如来藏之实相光明大乐,则本来真性及佛所见之智慧德相皆可全部显着出来。
此派的特法——《时轮六支行》之修法主要是修色空大手印。
七、与他派之比较
觉囊派承认“胜义者”,即承认有真常本性,这一点与宁玛、噶举、萨迦相同,但宁玛、噶举、萨迦所承认之真常本性,是无相寂灭,非空非有,则既不可说空,也不可说有,非断非常,不断亦不常之意,更无有自空他空的词语。但觉囊派所说之胜义有,说得太实,可能就有问题。他们与格鲁应成派主张胜义、世俗皆是缘起性空的“毕竟空”见成为针锋相对的见敌。这是空有之争在藏传佛教中的继续。
1,宁玛派大圆满心部所说的心,是从体、相、用三方面来认识的,即体本净、性(相)光明、用周遍,本派常有三句法语:“心体本净,自性元成,大悲周遍。”真心是本来清净、本性光明、心量周遍。如此真心,一切众生无量劫来,本来刹那未离,特众生不自认知耳…
《略述藏传佛教觉囊派之他空见(刘鹿鸣)》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