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萨迦派概要(刘立千)▪P3

  ..续本文上一页,那个是轮回,那个是涅磐。真妄轮涅都是一个相续心,悟即涅磐,不悟即轮回。明空之见,要顿悟,但萨迦说法,为适应三机,关於修心也是要通过小乘、大乘、中观、唯识之见来逐步认识空有的一心实相。所以在修明空见上,他们也分显教修和密乘修。把明空分开先悟空,即先悟空,後悟明,即先悟空,後悟有。悟空方面,主要采取龙树的教授,先悟空理,即悟到诸法缘起性空之理。悟空方面还要分三种根机。初为下机人只求修善去恶,能得人身生善趣,不求出离轮回,即只讲缘起因果,不说空性。次为中机人欲出轮回,破我法二执【100】,证人法皆空而求寂灭,才说无自性空理。後为上机人彻底解脱轮回,不但说缘起性空理,还要了悟本有真性才能彻断实执戏论【101】。

  初机只是一般世法,属人天法,不全是佛法。证无我空性,属佛教小乘,证二取【102】戏论空破实执是大乘唯识,证离戏空性才是究竟大乘,在萨迦派来说就是以证道果为最彻底之见,即明空离戏之见。

  只破五蕴实有,能悟缘起性空,断除实执,一切法皆自然解脱归於无实,於此安住,成为寂止,若生起观慧(空性慧),即是止观双运。断实执後证空性悟全无所得,离一切相,离一切戏论,但此亦仅是到世俗谛空,依中观应成派见,证缘起性空,了悟一切诸法皆是唯名安立,名下并无实有可得,则成毕竟空。在萨迦派看来此仅属普通中观之理,非彻底的中观,因为实相是离戏的,是非空非有的,要不堕空边也不随有边,才是中道,若执毕竟空则堕於空的一边了,非离戏之见。龙树之见称为空宗,只悟心的空分。所以还要修慈氏见,即有宗的明分。

  又依慈氏见认识「有」的道理,首先要认识诸法之根本(本体),是非空非有。但它又非是空空如也全无可得,所以从慈氏见要了知本性是胜义有【103】或称妙有。

  认识根本,应先认识本性光明,又名因位时之智慧勇识【104】,它是明空双融。明空并不神秘,就在日常生活的心中出现,这就是轮回涅磐二者的根本。众生由於不认识它,被能所二取迷现,起惑造业,流转生死。这迷乱的根本即名为俱生无明【105】。所以要转俱生有成俱生智能彻见本源,法界【106】融通。此本源则为妙有。

  断能所二取迷乱又分为二。(1)断所取迷乱(境)。把断所取迷乱,又配合显教的加行四位【107】,分段断除,断所执配合加行前三位。初暖位,双离能所二取之心,自性光明,明而又无分别妄想,此乃心之本具,是有。由於执境是实,受其蒙蔽,故首先应明了境是心之所现。破离心实有外境,生起明相,是谓「明」。次顶位明分增大,生三摩地是谓「增」。三忍位制止所取迷相乱行,明乐增盛,此时外所取境之迷乱已完全遣除,内能执之心上之迷相虽未完全遣除,然对外稍分起实有之感,此则名为「得」 【108】。(2)断能取迷乱(心)。如上修习,内能取之心完全消除迷乱,自心光明愈来愈大,此时俱生无明乱行大半清净,只有根子还未除尽。光明心中初生见道【109】之智,明、增、得现行皆旧沉没,此则名为世第一法。如此经历十地各断一分能障光明之无明到十地【110】即证到圆满光明而成佛。故空有二者必须结合,始为中道,而且三乘人欲求真谛则皆须通达空性,这些方面龙树,无著本皆相合。萨迦为了照顾初业行人先悟空後悟有,先空去小乘之执五蕴,大乘中观之空,大乘唯识之执有,最後离去一切空、有、断、常各走一边之执着,即所谓破一切见,成为空有双运离戏之见。由於显乘把空、有二宗分开,所以初修,亦个别修习。然到究竟二者必须统一,此乃大乘不共之见,本派则提出空有无别离戏之见。即轮回涅磐无别之见,为密乘最高之见。

  密乘之见。此分共同开示和不共开示。

  共同开示,即指示内心实相,本是明空双运。先摄心内观寻觅,此妄心之体,观其在於何处,是何色形状,如是寻觅,了不可得,但仅在世俗的概念上认识此心是唯明、唯觉、唯动,清清楚楚觉知感受而已。说是无心,又觉从内现起自生之相,此则名为「明」,乃心之法相,是证悟心德三分之一。若更推求,则感觉到内心离生、住、灭,自体本空,此则名为「空」,乃心之本性,是证悟心德三分之二。空非全无所有,如虚空之断空,而是唯明、唯觉,一切无不明了显现;若注视此体,则又了无可得,由此可以决定其自体为明空。此如明空虽二,但非各自孤立,即心体性虽空,而寻觅空者所有动分其相则为明,此明分即用。即明之时即空,即空之时又明,则决定此为自然生起之明空双运。若真实生起觉验,则所现皆转成为轮回涅磐不二之妙用。悟此本分天真【111】之明空双运,则是证悟心德之全分了,如此则心不为迷乱所走失,所现皆成为智慧之妙用,纵有迷现,若猛力忆念正见,迷相消除,一切皆可转为智慧之相【112】。

  不共开示,即直指本元俱生智【113】,此智非识和妄念,即因位时之明空。此心在显密经中很多名称,或名清净心、如来藏、本性光明、真如【114】、法性等等,亦名为含藏因续。迷时则为俱生无明,起轮回客尘,悟时则为本元智,无明与智本是一根,无何差别,故说轮回涅磐无别。先认识此本具之明空双运则名为因位时之轮涅无别。在修证时远离能所二取,和无明烦恼,住於明空双运之中,则名位道位上之轮涅无别。总之轮回涅磐都是一心,是此本元俱生心【115】。悟此心又有三个要点:成境为心、成心为幻、成幻为无自性。成境为心就是认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外境皆是识的迷现,故外境实无,只有自心的明分。成心为幻,就是内心外境所现均是识之迷现,识所幻化、全无可得,则於空分得其决定。成幻无自性,就是一切诸幻,待缘而起,全无实成,幻而成空。若修中证验到这点亦仅同於显乘中观之空见,还须悟到空而能幻之离言法性即胜义有,此空还要与本元俱生之心明空共同双运才行。因为仅了知缘起如幻,则偏着於空,幻而成空,幻从何来?空而又生幻,空何所据?尚应了解离言的道理,正如《圆觉经》中说「一切众生种种幻化,皆生如来圆觉妙心,犹如空华,从空而有,空华虽灭,空性不坏」(经46)。又说「幻灭灭故,非幻不灭,譬如磨镜,垢净明现」(经70)。这空性不灭,非幻不灭,这些不灭的是什麽,它就是幻所依处,即此体,离此体,即此用,离此用,以其不可言说,故名离言。所以成幻为空,不仅依缘起道理悟空分,还要离言之门悟到有分,此空有双运,始名为明空双运之见。

  再进而观察此离言法性,不仅是非空非有,而且是不生不灭的,它从最初就未曾生,因此其生因空;中间而无所住,因此其住性空;最後又不灭,因此其灭果空。即此虽无自性可得之时,然自现之各种妙用又不灭而明现,即现之时,又无任何自性可得。从本以来则未曾「有」过,从本以来未曾「空」过,从本以来未曾离过之性相明现,此三从本以来未曾分离过,此即不生亦不灭之义。自显而明朗,自空而寂然,自觉而赤露。此情,仅为各个自证智【116】之所觉受,在胜义上无实体可得,不能以心思量,不能以言语表达,为除世间迷昧,故就世俗名言上立名离戏,或名为不二、双运、无修等等,这就是自心本相。如此实相,遍於轮回涅磐一切诸法。自己的本体自己不能认识,则名为轮回,若能认识则名为涅磐,轮回涅磐仅是就悟不悟之上而个别安名,实相本面,轮回虽恶,又别无可断,涅磐虽善,亦别无可成,若能善自通达即名为轮回涅磐无别见。总之,此觉性明空无执,永远未曾散乱【117】,亦无可修习,不须功用,自然而住。

  此因位时之法身,心性无修本分天真;道位时之法身,心性无作任运保任;果位时之法身,即明现赤露无修之心性,此即安名为佛。实际,除心以外别无佛可成,息灭戏论之相所显妙智,则名为佛。就胜义言实无佛可得,一切见、修、行只是随着行人的根器不同而个别安立之名言而已。综上所述:决定一切境相为心,心亦是仅现故如幻,幻亦是由缘起而生,缘起无自性,故是空,空非完事,断空顽空,空而又能幻现,幻成空,空而又幻,此幻又以本元心而为依据,本元心既不可认知,又离言说,说空说有皆不成,皆是边执【118】,故名离言,此唯有凭佛语师教可以得知。

  又萨迦认为密宗还有不共之见,即由灌顶和修生圆二次第所生无过妙智,方能拨出无始以鼓动妄想之业风,此则名为道位上之明空无别见,认为此见是最高、最超越之见,实即指引生乐空俱生智【119】之见,显教之见未拔无明种子之毒,故为有毒之见。据萨迦派看法,乐空之见才是拨毒之见,彻底解决生死流转【120】的问题。

  三、萨迦派的特点

  萨迦派是最早的新译密咒派,它的创立正是阿底峡入藏噶当派的兴盛时期。萨迦的衮乔杰布就依止阿底峡的大弟子桂.枯巴拉孜学习显教。他的儿子衮噶宁布依止噶当派僧丈底.达玛宁布等学习龙树的中观和慈氏的诸论,所以受噶当派的影响很大。後来住持萨迦教法的高僧如雅楚.桑结白和绒敦.玛畏僧格都是游学阿底峡及门俄敦.桑浦之门【121】。所以萨迦教法的特点,就是融有噶当的教授从显入密,本派有名要门《道果》就是以显教打基础,以密法为究竟的法门。根据众生的根器说法,极重修道的次第。在见上先以小乘的出离,大乘的唯识中观之见,然後再导入密乘的最高之见--轮回涅磐无别见;在修法上也是先修显教的修心和止观法门,然後是入密法的生圆二次第。在行持上极重律戒也是从小到大。《三律仪辨别论》就是萨班提出来的。

  关於萨迦之见,他们也承认格鲁派的应成派见,认为一切诸法皆是缘起性空,但他们又同觉囊派一样,不承认只是毕竟空,认为胜义世俗均应有根,作为依据,所以承认胜义有即如来藏作为万有之依。承认如来藏是胜义…

《萨迦派概要(刘立千)》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