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往生的殊胜利益,此种利益只有佛和佛才有那样的智慧得以了解。这是二乘非所测,何况是我们凡夫,所以印光大师说不可思议。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把此种不可思议的功德法门,尽量方便传授。尤其是对方将要临终的时候,去开示、助念,助他往生极乐世界,此即是「用力少,得效速;下手易,成功高」。因为此时我们去助念,辛苦不过几个小时,但是他若往生极乐世界,那样的价值则无法形容。
劝人念佛合生净土
9.劝人念佛合生净土。
这件故事在《念佛感应录》第一集212页。内容是说唐朝时代有一个人忽然间断气,到了阎罗王殿,阎罗王对他非常礼遇,且告诉他:「根据你的生死簿,曾劝人往生极乐世界,所以你凭这个福报也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因此特来通知。」这个人答说:「往生极乐世界固然很好,但是我在世时曾发愿要诵《金刚经》一万部、并且朝礼五台山,这两个心愿若圆满我才要往生。」阎罗王告诉他:「诵经和朝山都是好事,但是总不如你往生极乐世界更好。」但这个人不了解往生福报的殊胜,所以当下不想往生,不得已阎罗王只好让他回阳继续诵经和朝山。
但是我们知道往生比诵经、朝山、拜忏,甚至比还阳再去出家重要和殊胜,因为往生极乐世界就能成佛,成佛就可以讲经,何况诵经呢?可以显化一个灵山圣地给人朝山,更何况出家朝山呢?可以救度千千万万的众生,何况再去修行呢?所以念佛可以往生,而劝人念佛,对方若因此而往生,我们也可以因之往生;时候到了,对方也会跟随阿弥陀佛来迎接我们。所以自己往生极乐,劝人往生极乐,这些都是非常非常的有价值,也是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的目的。
佛陀三次劝愿即常劝
10.《小经》之中 ── 佛三次劝愿。
三劝即是常劝、无量劝。
《阿弥陀经》里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三次劝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第一次是在: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释迦牟尼佛介绍极乐世界净土庄严以及阿弥陀佛的伟大之后,引起众生的欣慕想要往生,所以佛陀顺此情形劝导十方众生,若是听闻极乐世界的庄严、阿弥陀佛的伟大之后,理当发愿,愿生极乐世界。这是第一次的劝愿。
第二次,释迦牟尼佛说,往生极乐世界非常容易,大家都能做到,只要「执持名号,一心不乱。」既然如此容易,理所当然,听了即应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所以释迦牟尼佛顺口说:
我见是利,故说此言。
若有众生,闻是说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第三次是在释迦牟尼佛说「念佛必定往生极乐世界」之后,十方诸佛立即现身作证,证明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真实不虚,大家应该要相信;而且,凡是念佛愿生极乐世界的人,诸佛皆欢喜主动的赞叹而且加以护持、护念。此时释迦牟尼佛紧接着说:
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
这就是三次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劝我们娑婆众生,无论如何都要愿生极乐世界。一而再,再而三,即是表示无量次,时时的劝我们,时时希望我们往生极乐世界。所以愿生极乐世界,即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本愿,也是阿弥陀佛的本愿,也是我们人生的目的、最高的愿望。
正因是纯正、正确、主要、必定的因
11.正因 ── 纯正、正确、主要、必定。
已经讲了这么多,还未讲到《阿弥陀经》的三段文,现在正式开始。三段文的第一段,「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即是说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可以少善根,也不可以少福德。少善根、少福德则不能往生。必须要多善根、多福德才可以往生。到底怎么是多善根、多福德呢?什么是往生的正因?
所谓「正因」,即是纯正、正确、主要、必定的因。「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即是将不是正因的先说出来。
多善福在念佛
12.先简非因。非因者何?有多少?没讲,很多。
若将正因提出,即知除此是正因,余皆非正因。
13.经中明言「多善福在念佛」,
此外不言,不言三学六度是多善福。
释迦牟尼佛说: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不过释迦牟尼佛没说到底什么是少善根、少福德?少善根、少福德到底是有多少?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说,但是释迦牟尼佛将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的往生正因说出来。既然将正因说出来,不就知道除了多善根、多福德这个正因以外,其他皆是少善根、少福德。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是一个问题,则什么是多善根、多福德的正因的答案,就在下面那段经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
这段经文即是往生的正因,即是多善根、多福德。除了这个往生极乐世界的正因以外,其他所有的八万四千佛法,以往生来讲,皆不是正因,皆不是多善根、多福德,而是少善根、少福德。
所以诵《阿弥陀经》诵到这句经文的时候,若误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以为要多善根福德,就是要以种种法门的功德来回向,才算是多善根福德,那就惨了,将会使我们退失信心,带来苦恼,因为任何人都不敢说他已经累积那一方面的多善根、多福德的所有功德。其实一检讨即知,如果所有的功德是多善根、多福德的话,这样是做不到的。比如说受五戒,一戒我们也无法清净;五戒都不得清净了,何况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或者说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菩提心发不来,因果又不甚了解,如何深信。所以若以修持种种的法门谓之多善根、多福德,我们就不行了。
所以若无正确的了解就会苦恼、不安,若有正确的了解,我们就会喜悦、安心,知道原来将所有念佛以外的功德回向往生极乐世界,这对往生极乐世界这件事来说,是少善根、少福德,不是多善根、多福德。比如五戒若是清净,也只不过是做人而已;十善清净只不过是生天而已;即使是四圣谛成就,也不过是证阿罗汉果而已;十二因缘成就也只不过是缘觉的果位而已,都不是往生的正因。往生的正因── 多善根、多福德,原来就是「执持名号」。所以释迦牟尼佛在《阿弥陀经》亲口说,「执持名号」即是多善根、多福德,其他的皆不提。
称名善根,入涅槃界
14.梵文《阿弥陀经》说:
「众生不因此世,所作善行,得生彼国。」
15.《大悲经》说:
「一称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穷尽。」
梵文本《阿弥陀经》中提到,众生并非因为在世间所作的善事而往生净土,而是以称名,以此种称名善根才可以进入极乐净土涅槃界。极乐世界就是清净无为的涅槃界,我们所说的涅槃就是佛的境界,即是不生不灭、没有人为的造作,不会起贪瞋痴的妄想烦恼,这就是涅槃界。极乐世界是涅槃界,而且不只是涅槃境界,还可以和阿弥陀佛一样具足四十八大愿救度十方众生。所以进入涅槃界还有剩余(台语。绰绰有余的意思)的善根、福德--就是专一持名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又有剩余呢?我们看第十六段。
诸佛之王,光中极尊
16.《大阿弥陀经》说:「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极尊也。」
十方世界、大宇宙中,皆有十方诸佛在说法度众生,但是唯有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诸佛中之王,是诸佛光明之中最为极尊。如此说来,若以一个国家来说,地位最高的是国王,而且国王只有一位,除了国王以外,其他皆是国王的部下、此国的百姓而已。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地方说「阿弥陀佛是诸佛之王」,由此可见今日我们信净土法门,专一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的名号,岂不是非常的殊胜、高贵呢?我们所称念、依靠的不只是佛,而且是佛中之王。
同时佛皆有光明,人也会发光,甚至连动物身体也会发光,善心有善的光明,念佛的心有念佛的光明,起了怎样的心念就有怎样的光明,虽然我们肉眼看不到,但是诸佛菩萨鬼神都能看到,如果他念佛,心中自然会放佛的光明。
念佛会放光,在我所编的《念佛感应录》中有一篇「念佛放光」的实例。即是不管这个人是否有信仰,信仰的是佛教、天主教或者基督教、一贯道、民间的信仰,甚至是毁谤佛教、心中全无信仰,他只要念佛身上就会放光,不管他是虔诚念佛或者边唱歌仔戏念佛,或者无意中念佛,或者生气的说:「啊!你这个人真是阿弥陀佛哦!」照样在他的身上也会放光。好比将开关打开,电灯就会亮,不管是男生或女生开的,懂或不懂电的原理,只要开,电灯就会亮。因为「念佛放光」是天性之自然,自自然然,不需经过任何的造作,也不可能被阻碍的。阿弥陀佛的光明是十方诸佛光明之中最极最尊、最大最盛,最可以救度众生,所以说「光明中之极尊」。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17.《大经》说:「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形容阿弥陀佛的光明说: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弥陀佛之「威神」是指慈悲、智慧、愿力、神通、辩才、救度众生的能力,这就是「威…
《慧净法师讲演集一 《小经》三段文两重因果》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