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小經》叁段文兩重因果▪P3

  ..續本文上一頁往生的殊勝利益,此種利益只有佛和佛才有那樣的智慧得以了解。這是二乘非所測,何況是我們凡夫,所以印光大師說不可思議。

   既然如此,我們就應把此種不可思議的功德法門,盡量方便傳授。尤其是對方將要臨終的時候,去開示、助念,助他往生極樂世界,此即是「用力少,得效速;下手易,成功高」。因爲此時我們去助念,辛苦不過幾個小時,但是他若往生極樂世界,那樣的價值則無法形容。

  勸人念佛合生淨土

   9.勸人念佛合生淨土。

   這件故事在《念佛感應錄》第一集212頁。內容是說唐朝時代有一個人忽然間斷氣,到了閻羅王殿,閻羅王對他非常禮遇,且告訴他:「根據你的生死簿,曾勸人往生極樂世界,所以你憑這個福報也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因此特來通知。」這個人答說:「往生極樂世界固然很好,但是我在世時曾發願要誦《金剛經》一萬部、並且朝禮五臺山,這兩個心願若圓滿我才要往生。」閻羅王告訴他:「誦經和朝山都是好事,但是總不如你往生極樂世界更好。」但這個人不了解往生福報的殊勝,所以當下不想往生,不得已閻羅王只好讓他回陽繼續誦經和朝山。

   但是我們知道往生比誦經、朝山、拜忏,甚至比還陽再去出家重要和殊勝,因爲往生極樂世界就能成佛,成佛就可以講經,何況誦經呢?可以顯化一個靈山聖地給人朝山,更何況出家朝山呢?可以救度千千萬萬的衆生,何況再去修行呢?所以念佛可以往生,而勸人念佛,對方若因此而往生,我們也可以因之往生;時候到了,對方也會跟隨阿彌陀佛來迎接我們。所以自己往生極樂,勸人往生極樂,這些都是非常非常的有價值,也是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的目的。

  佛陀叁次勸願即常勸

   10.《小經》之中 ── 佛叁次勸願。

   叁勸即是常勸、無量勸。

   《阿彌陀經》裏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叁次勸我們往生極樂世界。第一次是在:

   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釋迦牟尼佛介紹極樂世界淨土莊嚴以及阿彌陀佛的偉大之後,引起衆生的欣慕想要往生,所以佛陀順此情形勸導十方衆生,若是聽聞極樂世界的莊嚴、阿彌陀佛的偉大之後,理當發願,願生極樂世界。這是第一次的勸願。

   第二次,釋迦牟尼佛說,往生極樂世界非常容易,大家都能做到,只要「執持名號,一心不亂。」既然如此容易,理所當然,聽了即應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所以釋迦牟尼佛順口說:

  我見是利,故說此言。

  若有衆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第叁次是在釋迦牟尼佛說「念佛必定往生極樂世界」之後,十方諸佛立即現身作證,證明釋迦牟尼佛金口所說,真實不虛,大家應該要相信;而且,凡是念佛願生極樂世界的人,諸佛皆歡喜主動的贊歎而且加以護持、護念。此時釋迦牟尼佛緊接著說:

   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就是叁次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勸我們娑婆衆生,無論如何都要願生極樂世界。一而再,再而叁,即是表示無量次,時時的勸我們,時時希望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願生極樂世界,即是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本願,也是阿彌陀佛的本願,也是我們人生的目的、最高的願望。

  正因是純正、正確、主要、必定的因

   11.正因 ── 純正、正確、主要、必定。

   已經講了這麼多,還未講到《阿彌陀經》的叁段文,現在正式開始。叁段文的第一段,「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即是說要往生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也不可以少福德。少善根、少福德則不能往生。必須要多善根、多福德才可以往生。到底怎麼是多善根、多福德呢?什麼是往生的正因?

   所謂「正因」,即是純正、正確、主要、必定的因。「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即是將不是正因的先說出來。

  多善福在念佛

  12.先簡非因。非因者何?有多少?沒講,很多。

  若將正因提出,即知除此是正因,余皆非正因。

  13.經中明言「多善福在念佛」,

  此外不言,不言叁學六度是多善福。

   釋迦牟尼佛說: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不過釋迦牟尼佛沒說到底什麼是少善根、少福德?少善根、少福德到底是有多少?釋迦牟尼佛並沒有說,但是釋迦牟尼佛將什麼是多善根、多福德的往生正因說出來。既然將正因說出來,不就知道除了多善根、多福德這個正因以外,其他皆是少善根、少福德。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是一個問題,則什麼是多善根、多福德的正因的答案,就在下面那段經文: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叁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

   這段經文即是往生的正因,即是多善根、多福德。除了這個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以外,其他所有的八萬四千佛法,以往生來講,皆不是正因,皆不是多善根、多福德,而是少善根、少福德。

   所以誦《阿彌陀經》誦到這句經文的時候,若誤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以爲要多善根福德,就是要以種種法門的功德來回向,才算是多善根福德,那就慘了,將會使我們退失信心,帶來苦惱,因爲任何人都不敢說他已經累積那一方面的多善根、多福德的所有功德。其實一檢討即知,如果所有的功德是多善根、多福德的話,這樣是做不到的。比如說受五戒,一戒我們也無法清淨;五戒都不得清淨了,何況受持叁皈具足衆戒;或者說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菩提心發不來,因果又不甚了解,如何深信。所以若以修持種種的法門謂之多善根、多福德,我們就不行了。

   所以若無正確的了解就會苦惱、不安,若有正確的了解,我們就會喜悅、安心,知道原來將所有念佛以外的功德回向往生極樂世界,這對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來說,是少善根、少福德,不是多善根、多福德。比如五戒若是清淨,也只不過是做人而已;十善清淨只不過是生天而已;即使是四聖谛成就,也不過是證阿羅漢果而已;十二因緣成就也只不過是緣覺的果位而已,都不是往生的正因。往生的正因── 多善根、多福德,原來就是「執持名號」。所以釋迦牟尼佛在《阿彌陀經》親口說,「執持名號」即是多善根、多福德,其他的皆不提。

  稱名善根,入涅槃界

  14.梵文《阿彌陀經》說:

  「衆生不因此世,所作善行,得生彼國。」

  15.《大悲經》說:

  「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

   梵文本《阿彌陀經》中提到,衆生並非因爲在世間所作的善事而往生淨土,而是以稱名,以此種稱名善根才可以進入極樂淨土涅槃界。極樂世界就是清淨無爲的涅槃界,我們所說的涅槃就是佛的境界,即是不生不滅、沒有人爲的造作,不會起貪瞋癡的妄想煩惱,這就是涅槃界。極樂世界是涅槃界,而且不只是涅槃境界,還可以和阿彌陀佛一樣具足四十八大願救度十方衆生。所以進入涅槃界還有剩余(臺語。綽綽有余的意思)的善根、福德--就是專一持名念阿彌陀佛。爲什麼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又有剩余呢?我們看第十六段。

  諸佛之王,光中極尊

  16.《大阿彌陀經》說:「諸佛中之王也,光明中之極尊也。」

   十方世界、大宇宙中,皆有十方諸佛在說法度衆生,但是唯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是諸佛中之王,是諸佛光明之中最爲極尊。如此說來,若以一個國家來說,地位最高的是國王,而且國王只有一位,除了國王以外,其他皆是國王的部下、此國的百姓而已。釋迦牟尼佛在這個地方說「阿彌陀佛是諸佛之王」,由此可見今日我們信淨土法門,專一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名號,豈不是非常的殊勝、高貴呢?我們所稱念、依靠的不只是佛,而且是佛中之王。

   同時佛皆有光明,人也會發光,甚至連動物身體也會發光,善心有善的光明,念佛的心有念佛的光明,起了怎樣的心念就有怎樣的光明,雖然我們肉眼看不到,但是諸佛菩薩鬼神都能看到,如果他念佛,心中自然會放佛的光明。

   念佛會放光,在我所編的《念佛感應錄》中有一篇「念佛放光」的實例。即是不管這個人是否有信仰,信仰的是佛教、天主教或者基督教、一貫道、民間的信仰,甚至是毀謗佛教、心中全無信仰,他只要念佛身上就會放光,不管他是虔誠念佛或者邊唱歌仔戲念佛,或者無意中念佛,或者生氣的說:「啊!你這個人真是阿彌陀佛哦!」照樣在他的身上也會放光。好比將開關打開,電燈就會亮,不管是男生或女生開的,懂或不懂電的原理,只要開,電燈就會亮。因爲「念佛放光」是天性之自然,自自然然,不需經過任何的造作,也不可能被阻礙的。阿彌陀佛的光明是十方諸佛光明之中最極最尊、最大最盛,最可以救度衆生,所以說「光明中之極尊」。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17.《大經》說:「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無量壽經》中,釋迦牟尼佛形容阿彌陀佛的光明說:

  威神光明,最尊第一;

  諸佛光明,所不能及。

   阿彌陀佛之「威神」是指慈悲、智慧、願力、神通、辯才、救度衆生的能力,這就是「威…

《慧淨法師講演集一 《小經》叁段文兩重因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