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净法师书信集 壹、书信篇(41-50章)▪P2

  ..续本文上一页

  

悟字相同,意则不同。何况彻悟本愿之人,是人中上上人,稀有人。虽愚痴卑贱,毫无圣道之悟,亦无所求,无所欠,且当之无愧。望能彻悟本愿,安住弥陀。

  

南无阿弥陀佛!

  

二○○一年六月一日

  

  四十五、念念称名

  

  

欢喜与踊跃、惭愧与感恩、千言与万语,

  一切不留,皆转化为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六月十日、廿一日来函敬悉。

  

炼铁成钢,教法也要深耕火炼,才更契理契机,才能更臻圆熟。

  

体验或感受是一机一缘,非普机普缘;体验感受是一时一境,非恒久普遍。故善导大师言:「纵发清心,犹如画水。」

  

又体验感受之后,其体验感受即置之,其心口唯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之六字洪名。因为凡夫皆妄,动念即乖,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是真,是以古德言:「世间皆假,唯佛独真。」

  

故本愿文之「至心信乐」归在何处?在于「乃至十念」之称名念佛。

  

故《观经》世尊亲言:「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若不称名,其人已堕地狱)。

  

龙树菩萨言:「念我称名」,又言:「执持称名号」。

  

昙鸾大师言:「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

  

道绰大师言:「十念相续,称我名字。」

  

善导大师言:「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学者学此,信者信此,行者行此。

  

欢喜与踊跃、惭愧与感恩、千言与万语,一切不留,皆转化为「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之念念称名。

  

南无阿弥陀佛!

  

二○○一年七月四日

  

  四十六、乃至一念

  

  

「一念回心」,

  必定自然一生称名不退,毕命为期。

  「一念喜爱」,

  必定一生称名,非感恩,非不感恩。

  

「但使」等者,但能使自己一生念佛不退,而不需随缘杂善之回向之意也。如善导大师言:

  

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

  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

  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

  

此「但使」之用语有几处,如:

  

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

  但使专意作者,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修杂不至心者,千中无一。

  但使回心决定向,临终花盖自来迎。—— 以上善导

  但使回心多念佛,能令瓦砾变成金。—— 慈愍

  

唐诗亦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向专称之人,不至于得「精神病」,若因宿业故,得「老人痴呆症」,亦必往生;因为此乃官能上身业之症状,非心理上意业之退转。

  

往生净土,「缘」很重要。《般舟赞》言:「若非知识教称佛,如何得入弥陀国?」

  

不「一心愿生」,恐不得往生,以其不一心愿生故。

  

「众生称念,必得往生」等,乃就「愿生」之上而言,故必得往生;除非禽兽(如鹦鹉)并无「不一心愿生」,故得「彼国不逆违,自然之所牵」之自然往生。

  

凡言「一念、十念……」等者,皆是摄上摄下之言,非仅「一念、十念、一日、七日」之语。

  

「一念回心」,必定自然一生称名不退,毕命为期。

  

「一念喜爱」,必定一生称名,非感恩,非不感恩。

  

「一念喜爱」或「乃至一念」,皆如大师所言「但使信心求念,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等,以佛愿力,易得往生」之义。

  

「一念信心正因,一生称名报恩」,此乃净土真宗之思想,大师不作此解。宜依善导,方不生弊。

  

个人或少数人可不用法器;若多人共修,则引磬、木鱼不可免,以动作一致,则庄严生敬故。

  

南无阿弥陀佛!

  

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

  

  四十七、唯照念佛

  

  

不为余缘光普照,

  唯觅念佛往生人。

  

──《般舟赞》

  

四月二十五日来函敬悉。

  

《净土宗略要文》第十二章之标目言:「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此标目乃法然上人所立,此标目与《选择集》第七章之标目:「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摄取念佛行者」之文大致相同。

  

法然上人乃势至菩萨示现,当时被佛教界誉为智慧第一,一生专一深入善导大师思想,于《观经四帖疏》阅读八遍;如此之人作此标目,应有其深义。

  

古来对此「照」与「摄」之异同有三说:

  

一、照摄俱通诸行。

  

二、照通诸行,摄局念佛。

  

三、照摄唯在念佛,普照本意,唯为念佛故。

  

《般舟赞》云:

  

不为余缘光普照,唯觅念佛往生人。

  一一光明相续照,照觅念佛往生人。

  

《观念法门》云:

  

但有专念阿弥陀佛众生,彼佛心光,常照是人,

  摄护不舍;总不论照摄余杂业行者。

  

若以此等之文来看,不摄取谓之不照,照、摄共限念佛。法然上人所言「不照」,据此祖传之义。

  

由此亦可知《往生礼赞》所言:「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之「照」,亦是照摄念佛之照。

  

又,善导大师《观经疏》亦言:「光摄有缘」、「光所及处,偏蒙摄益」、「佛光普照,唯摄念佛者」。

  

由以上等文可知:唯照念佛,不照余行。

  

盖,佛号即是光明,光明即是佛号。是故,念佛即照,照即念佛,虽不知不求,自然有此之益,乃自然之理也;不念佛即不照,不照即是不念佛故,亦自然之理也。

  

凡标目皆为显示文中大意,此标目兼有废立之义。

  

南无阿弥陀佛!

  

二○○二年五月十二日

  

【附来函】

  

师父慈鉴:南无阿弥陀佛!

  

今再拜阅「净土宗略要文(原文)」,受益匪浅,但对其中第十二条「弥陀光明不照余行者,唯照念佛行者之文」的两个「照」字,有些不解。因为《观无量寿经》云:「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念佛众生摄取不舍。」

  

又《往生礼赞》云:「相好光明照十方,唯有念佛蒙光摄。」

  

师父:用「弥陀光明不摄余行者,唯摄念佛行者之文」,是否更好些?

  

以上请吾师赐教,并真诚请吾师恕愚劣不恭犯师之罪。

  

南无阿弥陀佛!

  

二○○二年四月二十五日拜书

  

  四十八、真佛弟子

  

  

盖信佛必然学佛,学佛意在成佛,

  而忆佛念佛,即与佛同在,

  决定往生成佛,是真佛弟子。

  

你们于七月十五日发心皈依,宿缘成熟,足堪深庆。由于皈依证直到昨天才凑齐,所以迟至今日才寄去。凡此次皈依之人,应详阅《书信集》中「念佛真皈依」之文,依教奉行。

  

皈依法号是「佛」字辈,盖信佛必然学佛,学佛意在成佛,而忆佛念佛,即与佛同在,决定往生成佛,是真佛弟子。希望大家从今以后,思佛所思,言佛所言,行佛所行,念念不舍,常念佛名,深生尊重珍贵之心。

  

南无阿弥陀佛!

  

二○○二年八月二日

  

  四十九、不论一切

  

  

净宗行人,不可寻奇觅巧,喜好别异;

  应该平凡、平常、平实、平淡,

  一心念佛、安心念佛、息心念佛……

  

弥陀救度,主动平等无条件,…

《慧净法师书信集 壹、书信篇(41-50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