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无量寿经》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P4

  ..续本文上一页请你现在就登高座,为我们宣讲。」阎罗王很威严地这样告诉他。玄通律师一面登高座,一面回想在阳间一生所学的法门。可是,什么也想不起来了,就只有这首偈文还记得。也很奇怪,以前已经忘记了,现在记得。所以,他就念出这首偈文:「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哎!这首偈一说完,阎罗王立刻就向他敬礼,说:「这首偈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总功德之文,凭着这种功德,你可以免除地狱恶果,返回人间,阳寿延长。」

  这首偈文能够使堕落地狱的人离开地狱,是阿弥陀佛总功德之文。

  其实,阿弥陀佛总功德就是六字名号,我们不一定要记住这首偈文。一个人在世,即使学问、智慧再怎样高深,懂得的再多,面临死亡的时候,那些大部分都忘光了,记不起来了;能够让我们记得起来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是弥陀的救度。

  有人听了这个故事之后就在想:「那我要好好把这首偈文记在心中,以备将来面对阎罗王时来使用。」其实不必!我们信受净土法门,是不经过阎罗殿的(经过阎罗殿就危险了),而且是使阎罗王向我们恭敬的。如果我们信受弥陀的救度,我们就已经不是娑婆世界轮回的苦恼众生、已经是极乐世界的圣众之一了,所以,不只是护法龙天来保护我们、赞叹我们,十方诸佛也来围绕我们、保护我们、赞叹我们。

  六字名号更能破地狱

  玄通律师在地狱念这首偈文使他离开地狱,如果他在地狱称念这句六字名号,就能救度地狱的众生。

  有一段典故,发生在古代的印度:

  有一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很愚痴,可是他的太太却很聪明,而且是学佛念佛的人。婆罗门先生愚痴而且喜欢杀生、吃肉,他太太劝他念佛学佛,他说他没有那种智慧,念不来。但这位婆罗门对他太太却是百般疼爱,所以他太太就借这种机会说:「我们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先来念佛,之后才睡觉。」并说:「我要你跟我学佛,你不答应,那么你要求我的,我怎么好答应你呢?本来夫妻就像比翼鸟,要同心、同愿、同行。」所以她的先生就不得不在她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打铜器一起念佛。

  过了三年,这个愚痴的婆罗门因为造恶业的缘故,堕落到地狱去了。刚好,地狱的鬼卒手拿铁棒打地狱鬼魂的时候,无意中打到油锅的边缘,「当」的一声。这个婆罗门听到这一声,不由自主念出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因为生前听到铜器声就念佛,形成一种习惯了)。这声佛号一念出来,附近的鬼魂一听到,立刻就离开地狱,往生极乐世界,当下惊动了阎罗王,阎罗王就把他放回阳间。

  这个婆罗门回到阳间述说这件事,大家都非常惊讶、赞叹,所以当地念佛的人就非常多。

  这个婆罗门回阳来,还念了一首偈说:「若人造多罪,应堕地狱中,才称弥陀名,猛火为清凉。」意思是说:一个人在阳间造了种种罪业,当然就会堕落地狱。在地狱中,如果有人称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听到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地狱的猛火,甚至刀山、剑树、油锅这些痛苦,立刻变成清凉,立刻从地狱解脱。

  所以,能够破地狱的,使地狱众生(他们没有称名,单单听闻)当下离开地狱的,就是这句名号,而凭藉这句名号往生净土,就是第十八愿之义。所以,刚刚那首偈文说「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地狱的众生单单听到这句名号就到极乐世界去了。

  名号的功能:使闻名、称名的人自然往生

  为什么有这么不可思议的功德力量呢?

  因为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体,这句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身;阿弥陀佛的本体、阿弥陀佛的本身,是涅槃的境界,涅槃就是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的。名号不经过造作,而且有功能,能够使轮回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这句名号不只是阿弥陀佛的本身,也是极乐世界的本身。以阿弥陀佛来讲,依报跟正报是一体的,阿弥陀佛的本身跟极乐世界是一样的境界。

  在我们这个世间,正报就是我们的身体,依报就是我们依附的环境、居住的地方,它们是各自分开的,不一样的,而且互相隔碍,不能自由。譬如这个房间,如果没有门,四周都是墙壁的话,就不能出去,这是我们凡夫的境界。但是阿弥陀佛,佛的境界却是融通无碍的,依报就是正报,正报就是依报。

  这句名号能够使闻名、称名的人自自然然地进入极乐世界。所以,我们听闻弥陀的救度,称念弥陀的名号,就能自自然然地往生极乐世界,这就是名号的功能。

  好比水的功能本来就是止渴,可以湿润东西;火的功能本来就是燃烧东西。燃烧东西是火的功能、火的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你要它不燃烧也不可能。你口中说「不要燃烧」,心中想「不要燃烧」,它还是照样继续燃烧。

  我们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若不往生极乐世界,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你自己抗拒,不想往生。但既然抗拒、不想往生,也不会称念这句名号。

  如果真正称念这句名号,而且是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一辈子都不改变,那他肯定知道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同时晓得称名必定往生。弥陀的救度在于「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一念」的念佛,随顺弥陀的救度就必定往生,阿弥陀佛的誓愿就是如此。

  我们依照这样去做,无形中就进入弥陀愿海,所以,我们往生的功德力量,不在我们自己,完全在弥陀本身。这个就是《无量寿经》的大意。

  (四)付嘱流通文

  所以,在《无量寿经》的结尾,释迦牟尼佛就把阿弥陀佛的名号、称念弥陀名号的法门付嘱弥勒菩萨: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

  欢喜踊跃,乃至一念;

  当知此人,为得大利,

  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欢喜踊跃地称念这句名号,就得到最大的利益,具足了无上的功德。所谓「无上功德」,就是成佛,因为没有比佛更上的了。

  我们念佛,佛的功德就跟我们一体不离。

  (五)特留此经之文

  唯有净土法门才是释迦牟尼佛本怀中的本怀,即使将来所有的法都灭了,宣说释迦牟尼佛本怀的这部《无量寿经》不会灭,会继续留在世间度众生。

  佛法流通在我们这个世间有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叫做正法时期,第二个叫做像法时期,第三个叫做末法时期,第四个叫做灭法时期(没有法了)。我们现在就是末法时代,末法时代有一万年的时间,一万年的时间过了,所有其他经典就自自然然地消失掉了,没有消失的就是这部《无量寿经》。

  「大经五文」第五段就是「特留此经之文」。释迦牟尼佛说: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

  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

  其有众生,值斯经者,

  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其他经典都逐渐消灭了,但是释迦牟尼佛还以祂的大悲心,为了救度众生而使这部《无量寿经》继续留在世间;虽说是一百岁,其实就是无尽的时间,《无量寿如来会》言:「我今为大嘱累,当令是法,久住不灭。」

  如果没有这一部经,没有经典宣说弥陀的救度,那时的众生就没有希望了。为了使那些众生有希望、救度那些众生,至少也要将这部经留下去。何况这部经是度尽十方众生的,是佛本怀中的本怀,留下这部经,等于留下弥陀的名号,所以到最后,还是名号度众生

  既然名号度众生,那个时候经典都没有了,佛法僧三宝都没有了,大家都不晓得有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于不晓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所以都是为非作歹的多,那时都能依名号得到救度,何况我们现在三宝住世的时代?依这句名号就更容易往生极乐世界了。

  

三、总结

  总之,《无量寿经》的大意,离不开这五段文,约略来讲,就是第十八愿——弥陀的救度。

  弥陀的救度是我们所有学佛人最后的希望。我们努力一辈子,到最后一检讨:脱离轮回有把握没有?没有!自己的贪瞋痴降伏了没有?没有!那时就绝望了。能够使我们绝处逢生的,只有净土法门。

  弘扬净土法门,等于也是以阿弥陀佛第十七愿的悲愿来庄严自己,作为自己的悲心。

  《无量寿经》大意就讲到这里。南无阿弥陀佛!

  

《《无量寿经》大意(慧净法师、净宗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