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她家在几楼,她说不知道,但决不会摸错。上了楼梯问她往哪边走,她说也不知道,但肯定知道门在哪里,这就是个很好的样子。我们一定要记一大堆,要不然找不着家门,实际上不是这样。有很多现实生活当中,这一些分别相,相可以有,可是我们心里的确没有必要那样去计较,这个境界现前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境界过去了,决不会去牵挂,更不会去计较。远离分别啊,实际上这句经文就是教我们看破放下,看破放下不是放下外面,而是放下心中的分别计较,这才是正确的。看破放下之后接下来,诸根寂静,诸根寂静什么意思,诸根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是我们这个身心,寂静,寂是离开烦恼,静是没有忧患。这一句经文说白了,就是身心安稳,再不生烦恼,再也没有痛苦的感觉,这一句经文太不可思议了。假如我们学到了,现前就得真实受用,就离开分别,眼前就得,没有烦恼,没有忧虑,没有痛苦,剩下来的是什么呢?就是身心安稳,得大自在,学佛真实的受用就在这里,从我们内心解脱出来,并不是说学了佛之后我们什么事情都不做了,不是这样的。事情照做,而且要特别认真去做,比没学佛以前还要认真,可是心里面却不象以前那么样分别,那么样计较了,自己的心地越来越清静了,越来越安稳了,自己找到了心灵的归宿,这是学佛现前的受用。
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大涅槃,实际上就是刚才说的这个境界。涅槃,我看有人解释涅槃,说是捏着一个盘子,这叫依文解义。涅槃是梵语,翻译成中国话,它的意思是圆寂。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所有一切障碍通通除尽,烦恼不生。大般涅槃是究竟圆满的成就,这是说往生极乐世界怎样成佛的,你看,成佛说来很简单,只要不再那么计较,不再那么分别,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慢慢成佛了。实际上我们想一想,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那样去计较,又有什么事情值得我们那样去分别?这个话说来容易,可是当我们一定要计较的时候,谁也没办法,还是会计较。刚才那个同修看我的时候,好象是斜着眼睛看的,他好象对我有意见,马上心里面就计较,就分别了。如果这样过日子别活了,整天生活在烦恼忧虑之中,何苦来呢。实际上烦恼不是外面来的,全是自己心中的分别计较而产生的,除此以外,再没有生烦恼的理由,这是我们现前学习得到的受用,将来往生了,决定成佛证大涅槃,这是保证所有念佛人一旦往生,决定成就究竟圆满佛果,没有一个是中途退转的。这一愿称为定成正觉愿,善导大师在四十八愿当中选出了五愿,称为最为真实,最为殊胜的大愿,头一条就是定成正觉愿,保证人人成佛,这才是真平等啊。
再看下面经文,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这一段有两愿,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这是第十三,光明无量愿。就是佛的光明无量无边,遍照一切诸佛刹土,不但日月之光不能为比,一切诸佛的光明都没有办法跟阿弥陀佛的光明相比,绝胜诸佛,太不可思议了。那么我们先说一下佛光这个概念,很多道场,常常挂一个匾叫佛光普照,有人说了我找了半天,也没找到佛光在哪里,很想让佛光普照一下,实际上佛光正在普照我们,现在正在普照,注意往上面看,看不到的,我们生活在佛光之中,却不知不觉。佛光,我们从两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个层面,我们认为的光明,就是象这个太阳,这个电灯所发射出来的光,这是光明,这是有形有相,有形有相的光佛有;另外一个层面呢,是象我们现在在这个虚空当中弥漫的电磁波一样,我们是无法用肉眼去观察到,但是可以用仪器探测到的,它也属于光、光波,不同的光波。这些说来依然还属于有相,那么佛光最重要的一个意思,是心灵智慧之光,心性之光,一般讲佛光,分常光和放光,常光就是我们看到一般佛像,画的佛像比较多见,这个身一圈有身光,这个顶有圆光,这属于常光,常光就是平常就有的;另外一种是放光,我们在经上看到,佛讲经有时候有特殊的因缘佛就放光,有时候放眉间白毫光,有时候放顶上无间顶相肉髻放光,还有的时候说法手中放光,那么放光是有特殊因缘。
一切诸佛的常光大小不同,而放光呢,通通可以遍虚空法界,也就是说,一切诸佛都有这个能力。那么这个地方又特别说,这法藏菩萨发愿他的光超过诸佛,我们怎么理解?这不是说阿弥陀佛比别的佛更厉害,我们可不要这么想,要这么想又起高下心了,刚说过不分别。阿弥陀佛这个大愿,是显示出弥陀在因地的时候,心量比别的修行人心量要大,一般的诸佛在因地发愿没有这样大的心量,只想到我将来成佛,成佛象某一尊佛一样就可以了。而法藏菩萨在因地,他发的愿是我不但成佛,我成佛度众生的成就要超过一切诸佛,是度的众生超过诸佛。实际上呢,成佛都是平等的,没有先佛后佛,没有此佛彼佛,没有大佛小佛,这个要知道,可是从度众生这一方面来说,一切诸佛法缘不同。我举个例子,你譬如大学毕业,同班同学都拿到博士学位,这是平等的,可是出去之后,每一个人闯荡个若干年之后事业成就不一样,这就不平等。可是他们同样都是博士,同样道理,一切诸佛智慧德能相好圆满平等,但是在度众生的法缘上不一样,所以佛门才说佛不度无缘之人。阿弥陀佛发愿,以光明来接引一切众生,所以光明无量,就是要接引无量无边一切众生,光明所到之处,这些众生通通都跟阿弥陀佛有缘,都得阿弥陀佛的帮助,这个光是常光,而不是放光,也就是说平常就有的。那话又说回来,平常就有为什么现在看不到?这是我们的眼睛出了那么一点小问题,不大,你说我的眼睛没近视,不是这个眼,是这个心眼,心眼出了那么一点问题,所以见不到佛光普照。我们心中的烦恼污染太多了,把我们原本清静的心眼给障碍了,或许常常念佛的同修比较容易觉察。你譬如,在非常殊胜的念佛堂念佛,一走近这个磁场给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好象自己沐浴在一种特殊的气氛之中,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感,实际上那就是粗浅的感受到佛光。还有一些念佛心地比较清静的,在念佛过程中真的见到佛光,尤其是在临命终的时候,往生的时候,那就更明显,佛光接引,这是真实不虚的事情。阿弥陀佛光明无量,超胜一切诸佛,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就有多么殊胜,而是为了利益更多更广的众生。
下面说,若有众生,见我光明,这就说了,这个光明主要是利益众生,若有众生,那就说了可能还会有众生见不到。哎呀,这个事情不能怪佛,佛把光明通通给了一切众生,可是有的众生不愿意见,就象太阳光一样,太阳光遍照大地,有人就天天躲在房子里,说太阳光怎么不进来啊,不是太阳光不进来,而是你躲起来了,太阳光不为难你。还有生盲无目也没有办法见到阳光,这比喻众生的心眼不开,没有办法见闻佛光。那么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的,佛慈悲,把机会平等的给予一切众生,那么在这些众生当中,只要有任何一个众生觉悟了,见我光明,见到佛光,就是开始觉悟了,光明在哪里,你们说我们今天是不是觉悟了,我们算不算见到佛光呢?如果说不算的话,大家会很伤心,所以就算吧,实际上是真算。我们的无量寿经展开,注意看,字字句句,放无量光,这在放光啊,这是放智慧之光,放慈悲之光,放欢喜光,解脱光。我们从这个里面得到一点利益,烦恼轻了,这就是放解脱光啊。法喜充满就是放欢喜光,慈悲心生起来了,那就是放慈悲光,下面真是这么说的。你看,照触其身,怎么照触其身,就是无量寿经我们学了之后,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身体力行了,这就叫佛光照触其身。不是说象拿个手电筒一样照着我们,这才叫照触其身,佛光体现在我们生活中,身体力行,用我们的肢体语言去表现出来,这就是佛光照耀。照耀我们,我们同样啊把佛光传给别人,也把佛光给予更多的众生。
现前的利益照触其身是莫不安乐,就是真正现前。在这一部经中,真的用心学习,不要多,能学到一分两分,立刻就得安乐,不是明天,今晚回家睡觉就肯定睡得非常安稳,你一定要不安稳也没有办法。这是说如果自己明白了,想开了,烦恼自然而然就减轻了,现前的利益是身心安稳,欢乐无比,将来的利益呢,是慈心作善,来生我国,从今而后,发慈悲心,发真诚的善心,这是往生极乐世界之前,我们应该要做的,你可不要想念佛人就等着死啦。好多人说,念佛天天没事等死,不是啊,在没有往生之前,我们这个身体要对得起它,应该充分利用,好好的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具体落实这四个字非常具体——慈心作善。所以一个晚上什么都记不住,这四个字能记住就不错,多了的确记不住,少一点,又不高兴记,所以有时候很为难,讲了一整天,出了门什么都没了,所以我们特别强调,在我们现前的生活中,佛法真正落实。念佛人就是这一愿讲的,现前自己得受用,就是莫不安乐,那么对一切众生从自己身边开始,家人朋友同事社会大众,用什么心?慈悲心,作善就是为大家服务,以此功德,我们说功德说习惯了,有很多人不容易理解,实际上就是以我们这样的行持,以我们这样的习惯,以我们这样的成绩,回向求生净土,肯定往生。你看,下面这一句,来生我国,非常肯定,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如果不能往生,法藏菩萨就不成佛,他给我们保证啊。法藏菩萨现在成佛了,这一愿也兑现了,我们只要这样修学,在这一生当中,现前生活当中得真实受用,往生极乐世界那是肯定…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