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P23

  ..续本文上一页个学佛人,我们都是,至少是挂名的,我们在学菩萨,我们果然真的善用其心,那就是真的菩萨了。菩萨见到恶人,见到恶事,他用什么心?生慈悲心,说得容易懂一点,就象孔老夫子说的,看到善人,自然而然生起羡慕学习之心,见善如不及啊,看到某人在做善,我要赶紧向他学,唯恐来不及,看到那个人在造恶,见恶如探汤,探汤就是烧开的滚水啊你用手去摸摸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见到不好的人事境缘,就象用手去摸了热汤一样,不自觉的就收回来,自我反省,自我检点,我们不要搞颠倒了。见到好人,有什么了不起,不就做几件好事吗?见到坏人,他比我还坏,还好,还有人现在很多人认为,譬如我们劝人学佛,劝人断恶修善,有人说,善有什么好修啊,这个修善的时代过去了,你看这个世间人都不修善,这意思是说别人都不善,所以我也不要善,我要善就吃亏了。这是把参照物搞错了,搞颠倒了,正是因为别人不善,所以我要反省,我是否跟他一样,我要更加善,如果我跟他一样,那么我要赶紧改过自新,而不能象一般人一样。

  

这个大科学家爱因斯坦,大家都听过,爱因斯坦小时候就曾经是个很不听话,很调皮的坏孩子,看到其他小朋友每一天不认真学习,天天跑着玩,天天打打闹闹,他也就跟着一起跑着玩,也不认真学习,有一天他老爸就把他叫过来,说你为什么不好好学习啊,他说你看别的小朋友都不好好学习,我为什么要好好学习,他父亲就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很有趣,他说以前有两只小猫,这两只小猫有一天爬到一个很大的烟筒上面,就象工厂里面大的烟筒一样,爬到上面以后不小心从烟筒里面掉下去,掉下去之后,在下面的一只小猫,它接触到地面,接触到那个烟筒的底部了,碰了一脸灰,可是上面的一只小猫,踩在它身上,所以脸上没有灰,于是两只小猫,猫会爬墙,掉下去了很快就爬上来,爬上来之后两只小猫就互相对看,大家猜猜出现什么效果,我们常常这样看,看看我对面的同修,看看跟我们在一起的朋友,我们常常看到别人脸上有没有东西,这个满脸是灰的小猫啊,它一看,另外一只小猫脸上很干净,一想我跟他差不多,没问题,一想掉下去之后肯定弄得很脏,可是一看它,它脸上很干净,一想我跟它差不多,我应该也很干净。可另外一只本来很干净的小猫,一看那一只满脸是灰的小猫一想,我可能跟它也差不多,我脸上可能有很多灰,我要赶紧去洗一洗,结果就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状况,那个本来干净的小猫越来越干净,它看到对方的缺点,懂得自我反省,那个满脸是灰的小猫越来越脏,它看到别人的优点,没有认真反省自己是否真的具备,误以为我跟它差不多,这就错用了心。这个爱因斯坦的父亲讲完这个故事,就跟爱因斯坦说了,你愿做哪一只小猫,向哪一只学习?爱因斯坦很聪明,立刻就觉悟到,我不能象那一只不善用心的小猫,不要自以为看到别人不好好学习,我可以跟他们一样也不好好学习,看到别人成绩比我好,我还觉得跟他们差不多,不向人家看齐,这样就把自己耽误了。从此以后,他自己暗下决心,我要做一个与从众不同的人,他最后真的成了。实际上这个故事就是说明,善用心的人,在生活当中时时处处都听闻到帮助自己提升的声音,见到帮助自己学习的境界。不善用心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天到晚听到都是烦恼的声音,遇到都是让自己生烦恼的境缘,而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境缘是平等的,不是哪一个人特别的幸运,遇到的境缘特别好,都差不多,关键在于我们是否善用其心,果然善用其心了,那么在现前我们这个娑婆国土,也真的无不善名,的确是这样,这就是说我们心地善。

  

如果大家还无法理解,新加坡有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许哲女士,有空可以去向许哲女士请教,许哲居士心目中没有不善之人,没有不善之名,她所见所闻都会往善的一面去想,这叫善用其心,真是这样,纵然遇到不好的遭遇,自己不会往不好的地方想,一定会找一个很好的理由,让自己开开心心。美国以前有一个总统,很了不起的总统罗斯福,罗斯福他在没有做总统之前就是一个很能想得开的人,有一天他家里面进了小偷,家里面遭贼了,很多东西丢掉了,假如是我们会作何感想?罗斯福的朋友听到这个事情之后,赶紧写了一封慰问信去安慰他,要他想开一点,可结果呢,罗斯福给朋友回了一封信,回过来安慰他朋友,因为他朋友担心了,他倒没担心,朋友担心了,信里面他说,非常感谢你我的朋友,你给我慰问,但是你不要为我担心,很感谢上帝派这个小偷来,我不但不会怨恨他,我反而非常感谢他,有三个原因我要感谢他,我们想一想,假如我们钱包突然丢了,我们能不能找一个理由要感谢一下这个小偷,除非这个钱包该换了,头一个,这个小偷到我家来他只是偷东西而已,并没有给我搞破坏,也没有伤害我家里面的人,我要感谢他,他手下留情,那么对小偷来讲,他进入这个空间就属于他的,他可以为所欲为,可他没有,说明还是有良心的,要感谢他;第二个,他来偷的只是我财产当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他给我留了很多,所以我更应该感谢他;第三个,我最应该感谢他是这一次做小偷的是他,而不是我,感谢他做了小偷,而不是我做了小偷。朋友接到这一封信非常佩服,这是何等的胸襟啊,罗斯福可能没念佛,要念佛肯定上品上生,这么大的心量,不用老和尚教,他就懂得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那么反过来,看看我们,我们现在学佛,每一天喊着要上报四重恩,上报四恩里面,没有把小偷除外,没有把恐怖分子除外,没有把跟我们吵架的人除外,没有把天天惹我们生烦恼的人除外,通通包含在其中,可是我们却找不到理由去感恩,不但这一些我们找不到理由,甚至于生活当中经常帮助我们的人,我们尚且不容易生起感恩之心,所以在生活当中常常听闻到的,的确,不善之名多啊,在我们的感触中总是遇到不顺心、不如意,而实际上反过来一想,不是不顺心不如意,不是有这么多不好的境缘,那些或许正是帮我们提升历练的大好增上缘。所以我们从这个一愿当中得到启示,在现前生活中善用其心,然后就能听闻到,在我们的身边都是善名,所观察到的境缘都能从中提升自己的境界,保持自己纯善的心情,这是我们现前得到的受用。

  

下面这一愿,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这是第二十九住正定聚愿。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大家都是同一类聚,共同一个理念。那么定聚啊,在佛法里面讲,把一切众生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正定聚,一类是邪定聚,一类是不定聚。正定聚啊,就是如理如法修学,在这一生肯定成就的这叫正定聚,反过来不管怎么修学,理论方法出了问题,不能成就这叫邪定聚,那么一会儿正一会儿邪这就叫不定聚。我们换个说法好懂,就是把这个世间的人都分成一类一类的,分为三大类,就象常常到念佛堂来的都是念佛人,常常进赌场的都是赌鬼,念佛人应该不会天天到赌场去念佛,喜欢赌钱的,也不可能到念佛堂来赌钱,他聚不到一块,不同类,易经里面说得好,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就是相同的人总是自然而然走到一起,你看,我们来一起学习佛法的都是有善心的,当然不是说没来的就没良心,不能这么理解,这只能说我们现前具备一起学习的缘分,从这个角度讲我们可能属于正定聚这一类的,我们遇到佛法能够听闻,而且能够认真学习,在这一生保证成就,这就属于正定聚一类的,就是我们的路走得是纯正的,没有偏差。那么还有一些走的路不正确,譬如误入歧途的,当然我们不能评论现在社会哪些人走的路不正当,不能这么说,现在民主,这个每一条道谁高兴走都可以,但是从客观的角度讲,的确有一些路不好,譬如走向三途了,这些路不好,选择这一种途径的那就是邪定聚,那么还有一些呢,在佛门里面也会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就是有些到佛门里面来不是要学佛,是干什么呢,是来游玩,消遣,到佛法里面看看有什么好玩的,这个地方说的好玩是说到佛法里面来不是真正用心修学,在道场里面看了几天,这个法师长得不怎么庄严,还没那个牧师漂亮,还不如去教堂去祈祷,这边听两天经,那边去上两天祷告,过几天哎呀祷告也不好玩,还是去打打麻将来的痛快,没有定性,这一类就属于不定聚,就是他偶尔想起来也会闻闻正法,可是不能入心,法不入心,不定聚。

  

那么讲到具体的法门修学上,我们更深入的去探讨,在法门修学上有时候也出现这样的情况,譬如我们选择念佛法门,选择之后说老实话最好一门深入,容易成就,最忌讳的是什么?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我说会得罪人,这是菩萨说的,觉明妙行菩萨《西方确指》里面讲得好啊,念佛人最忌讳的是夹杂,何谓夹杂呢?菩萨一条一条列出来,即是又诵经又持咒,又作会,又要说些没要紧的禅,又要讲一些见神见鬼的话,就是夹杂,好像我们都具备了。菩萨真的很慈悲,把念佛人为什么不能专心,不能一心,不能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的障碍一条一条都列出来,那真的叫大慈大悲,但是这个地方我们简单说明一下,菩萨说的又诵经,哎呀是什么经都诵,当然诵经很好,不是说经不好,但有一点,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心定下来,诵经多了反而会让自己无所适从。譬如刚听到念佛好,极乐世界怎么样怎么样庄严,忽然看到《金刚经》,《金刚经》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看《六祖坛经》,坛经里面惠能大师说啊,念佛人有病求生西方,他说东方人有病求生西方,西方人有病求生哪方?于是有人就理解为,能大师不劝人念佛,不鼓励人往生,这样一来,就自相矛盾,而事实上呢,这是没有正确理解经义,佛说一切经对治一切众生不同的执着,如…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善导大师语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