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P4

  ..续本文上一页掀开经本,第23页,发大誓愿第六,我们先把经文念一段。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先看这一段,发大誓愿这一品经文是整部无量经的核心,是整个净土法门的心要,甚至于说,是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根本。这个话,毫不夸张,这是印光大师说的,印祖的原话是这样的,说“十方诸佛离此法”,这十方一切的诸佛离开了净土念佛法门,“下无以普度众生”,没有办法,让一切众生平等得度,同样的,“九界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舍此法”,如果离开了净土法门,“上无以圆成佛道”,没有办法究竟成佛。华严经称为佛门的根本*轮,到最后导归极乐。本经经文一开端,“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这是说的华严海会,一切菩萨的修行。华藏会上41位法身菩萨无量无边,最后都跟普贤菩萨以十大愿望求生净土啊。所以很多人说这个法门是小乘,甚至于说是老太婆教,这就毫不客气了。为什么这样说呢?认为念一句阿弥陀佛太简单了,没什么高明之处,总认为要参个禅,学个密,研究个教理,好象才是最殊胜的,而不知道这一句阿弥陀佛却是一切法门最后的归宿啊。

  

而这个法门根本的依据,却是这一部无量寿经,这一部无量寿经的核心正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说些什么呢?我们先看看法藏菩萨为我们总说的,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法藏菩萨虽然成就不可思议,可是在老师面前非常谦虚,非常恭敬。白,是晚辈对长辈的讲话所用的言词,我们在经上看到,白佛,学生向老师发问用白,佛对大众说法叫告,显示出礼节。实际这一句是弟子规所教的,向老师提出报告,请老师为自己做证明加以指教。唯愿世尊,大慈听察,世尊,这个地方的世尊是世间自在王佛,大慈听察,唯愿世尊以大慈悲心听察。听是耳闻,察是临察,就是我的大愿,如果有不圆满之处,请佛为我指导,我若证明无上菩提,这个我是自称,当然不同于我们凡夫,所讲的我,这个我是真我,我们凡夫讲我,佛经上讲这个我是假的,凡夫无我,只有这一些证果的圣者,才得到真我。随顺世间,用这个字,证明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法藏菩萨他的学业,这也是我们每一个学佛人的学业。学佛了,这是在学习啊。我们就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菩提,这个课程学圆满了,成正觉,成正觉就是成佛,我将来成佛了,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

  

这一段总说,所居佛刹是依报庄严,也就是说生活环境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功德是正报,功是因,德是果。顺便解释一下什么叫功德。我们看到很多道场都会摆一个功德箱,大概的意思,往里面放几个钱就有功德了。是不是一定就有功德呢?这倒说不准,如果功德这么便宜就能买到的话,我们每一天去买一块钱的功德,天天都有,可并不这么简单,也有些道场明白,用福田箱,福田是正确的,用功德呢,倒不一定了。功德是真正修行的成就,过去梁武帝就是自以为做了很多的功德,见到达摩禅师炫耀我功德大不大,祖师说,你并无功德,那么祖师说的功德,实际上我们简单地理解就是戒、定、慧。比如,我们持戒有功,得定,戒是功,定是德,修定有功开智慧了,定是功智慧是德。念佛有功,心清净了,念佛是功,心地清净是德,信愿念佛将来往生了,信愿念佛是功,往生是德,往生了,不退成佛了,往生是功,不退成佛是德。真实的功德是这样的。那有人说,我这一块钱丢了,岂不是白丢了?也不一定,假如我在这个箱子里面放几块钱,这几块钱,把贪心断掉了,就有功德了。假如放了一块钱,想到我明天可能就捡到10块钱,这就没有功德了。不过这一块钱没有白丢,这个功德箱里面放进去不会白放的,福报是有的。功德就不得而知了。要看个人的用心。

  

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具足就是圆满没有缺陷,说无量太多了,最重要的功德庄严是什么呢?古大德为我们指出来,无量不可思议功德之中,第一功德庄严就是十念必生,我们想想极乐世界很庄严很美好,我们听说了,都报名想去,假如现在哪个旅行社组团,恐怕念佛同修无一例外通通报名,再贵也要报,说明我们知道极乐世界是好的,真的都想去,可假如我们去报名的时候,旅行社说了,你的条件不够,你一定要具备什么什么样的条件,然后我们才考虑收你,我们岂不是很失望吗

  西方极乐世界非常美好,无量寿经里面略举几个例子给我们介绍,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到极乐世界,不用天天上班,也不用每一天这么辛苦的去应酬,极乐世界是思衣得衣,思食得食,衣食住行无需为此忧虑。而且那边的房舍是七宝宫殿,那边的环境是宝树成行,那一边的交通工具是七宝莲花,那一边的良师益友是阿弥陀佛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这一切的一切,足以让我们生起向往之心。可是如果很不容易去,对我们来说也是空谈。所以是非常容易往生才显示出这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的殊胜。

  

那么这就讲到往生的方法,而往生的方法最简单,最明了,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这一条愿,简单地说哪怕就念十句阿弥陀佛,都一定往生。有人很高兴了,我念了不止十句了,应该肯定往生了。先不要高兴的这么早,不过可以高兴高兴,十念必生。我们要明了,怎样十念才能必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就是往生极乐世界,绝不会象我们想象的那么难,这一点是肯定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也不会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有人说这岂不矛盾吗?不矛盾,这个话是藕益大师说的,这一桩事情,说难不难,说易非易呀。说难是怕我们起了贡高我慢,以为自己不得了,你还差得远着呢,让我们更加用功,可是这样一来,我们又没有信心了,于是就在哄一哄,很容易啊,你现在可以去了,这是说法的善巧。有人说,那到底说一句真话,是难还是容易呢?跟大家说一句真话,对感觉很难的同修来讲,你别想那么难,很容易。对认为往生很容易的同修,我要说,你别想那么容易,你不要想到我现在不念佛,临终十念就往生了,别想那么容易,是要好好念佛才能往生的。

  

总而言之一句话,既然我们真的认为极乐世界好,而且一定要去,那么这一桩事情,从今天开始就是我们人生当中最为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附带的。有很多人认为念佛是闲来没事来玩玩的,新加坡地方太小了,跑一跑就跑到念佛堂,太无聊了,进去念念佛吧,把念佛当成副业,认为这是一种休闲生活,这样是不符合念佛往生的心态,既然我们要真的念佛,真的要学习这个法门,那么这就是我们人生中最应该最慎重的一桩事情。从今往后,心心念念,都不离往生极乐世界。不过不要怕,不是要大家现在往生,说老实话,如果大家真的现在能往生啊,那可不得了。我们这在座的同修,假如今天同时往生,我们道场可以去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而事实上,我们现在想往生也往生不了,只不过教我们时时有这样的心理。怎样才能更好地把握往生的机会,更好的将我们学习的净土法门用在现前的生活当中,既不耽误眼前的生活工作,又能保证我们在这一生决定往生不退成佛。在下面的四十八愿当中,会给我们的答案。好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仁山对佛法的认识很肤浅,在习讲过程中有不妥的地方,敬请诸位大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仁山法师讲于新加坡南海普陀山)

  

公元二千零七年九月一日

  

第二集

  

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同修,大家好。请掀开经本第23页,请看发大誓愿第六,这一篇经文,我们先将经文念一段,对一对地方。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

  

这是四十八愿当中的前两愿,我们分别来学习。首先,国无恶道愿,这是这一愿。愿文的内容看起来非常简单,法藏菩萨说,我将来成佛了,因为愿是在因地发的,所以说将来,那么我们现在看法藏菩萨已经成佛,所以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个愿文呐,称之为成就文,这个大愿已然成就了,愿愿圆满兑现,它不是假设,摆在第一位的大愿。我们应该特别重视,这一愿说,我将来成佛,国土无有地狱、饿鬼、禽兽乃至于蜎飞蠕动之类,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不就是简单的国无恶道愿吗?有什么值得我们注意的地方。首先,我们明了十方诸佛世界多半都有恶道,虽然有一些诸佛的净土,没有恶道,象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毗卢遮那如来的净土没有恶道,但是有一点,毗卢遮那如来的净土可不是一般凡夫所能去得了的。十方诸佛净土,没有三恶道,而且又能保证一切凡夫都可以往生的,只有极乐世界。从这一点来看,极乐世界的国无恶道,就特别殊胜。

  

那么我们再来看这一愿的实际内容。恶道,通途来讲,就是指地狱、恶鬼、畜生。蜎飞蠕动,这是畜生道例举的两类为代表,蜎飞是飞禽,蠕动是属于爬行…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仁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善导大师语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