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造罪造业、轮回无边的众生发愿,不是我们拜托阿弥陀佛,合掌向他乞求的,是阿弥陀佛主动地发愿要救度我们的。
母子喻
父母生下小孩,自然就会出自内心的去爱他、养他、教育他,是这个婴儿合掌向母亲拜托的吗?不是。父母爱护养育儿女那是天性。天性是不假造作的,不需要培养的,自自然然天生就会那样的。所以为人父母是不需要勉强的,自自然然就会爱护儿女,甚至牺牲自己也要保护儿女的安全。
我们父母还是有贪瞋痴的业力凡夫,都能够这样,何况是阿弥陀佛?他为我们十方众生主动的发愿,要平等无条件的救度我们。佛跟我们凡夫一样有差别观念吗?没有!佛就是佛。所谓没有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是冤亲平等、自他一体的,这才是佛。因为祂不在相对之中,所以祂没有圣人凡夫的观念,没有善人恶人的观念,没有男众女众的观念,没有在家众出家众的观念,这个就是佛。如果还有那些差别观念,则仍是凡夫不是佛。
欲生我国
「欲生我国」这四个字,是站在阿弥陀佛发愿的立场来说的。阿弥陀佛发愿的目的是在呼唤救度十方众生,你要到我的极乐世界来,你要快一点到我的极乐世界来;你来了之后,不但不再轮回、造罪造业、受苦受难,而且永远不会老病,永远不会死亡;不但六通具足,而且速证佛果。
度尽阿鼻苦众生
在《庄严经》里面阿弥陀佛呼唤十方众生说: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
这就是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呼唤,呼唤轮回在六道,沉沦在三恶道的所有众生,「速生我刹受安乐」,快快往生到极乐世界,这是你的安乐家园。不然,「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布畏。」
「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阿鼻地狱的众生是世间上极重罪业的众生,他所做的罪业,是所有罪业当中最严重的。阿弥陀佛时刻都在呼唤,永远都以平等没有条件的慈悲之心,救度所有的众生,包括阿鼻地狱的众生,希望他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只要愿生极乐世界,就能够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说「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这是阿弥陀佛欲生我国的悲心救度。
乃至十念
接下来阿弥陀佛说「乃至十念」。这「乃至十念」的念佛是最低的标准,没有比这个更低了,几乎没有条件、没有门槛,使所有的人通通做得来,通通有希望。
乃至十念就是乃至一生没有学佛念佛,到了临命终时,时间短促,才念了十声南无阿弥陀佛也能往生极乐世界,来涵盖现在就发愿往生,现在就开始念佛,通通都能往生。所以是用「乃至十念」,来涵盖所有念佛的众生;显示不论何人,只要念佛,都必往生。因此,「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机,上尽一形;临终之机,下至十念」的念佛。
乃至十念的「十念」,它是临命终的人,以往也没有学佛念佛、行善积德,甚至连三皈依都没有,他念佛顶多十声,也能往生,我们再怎么样的愚劣,念佛到现在都不只十声,他都能够往生,何况是我们?阿弥陀佛是以这种作为标准,以显明只要愿生称名,任何人都能够合乎这个标准,都能够往生。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阿弥陀佛祂没有条件,祂说乃至十念,你只要专念祂的名号,就可以了。之后说「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你如果这样不能往生,祂就不成佛,祂必须要再继续修行,达到你能往生,祂才能成佛。所以依第十八愿的念佛众生跟阿弥陀佛是直接的,密切的,甚至是一体不分的。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两句八字,意义非常深远。你不能往生,我不成佛;我必须让你往生,我才能成佛。没有我,你不能往生;如果有我,你就能往生。阿弥陀佛以正觉之佛身为质,救赎十方一切罪恶众生离开六道轮回,往生极乐成佛。这八个字有这种含义,岂不是阿弥陀佛的成佛跟我们的往生是绑在一起的?绑在一起是一体不离,如果没有我们的往生,就没有阿弥陀佛;没有阿弥陀佛,就没有我们的往生。
正觉佛名
所以这「乃至十念」,是念什么呢?是念阿弥陀佛的正觉佛名。阿弥陀佛以祂成正觉的佛名来度众生,以这个佛名来让众生称念,所有十方三世佛的功德都在这句六字洪名里面,十方众生称念就能够往生。
阿弥陀佛说如果不能完成那一种名号,祂就不成佛,就没有这个佛名,必须是有这个佛名能够使众生称念,使众生往生,祂才能成佛。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对我们来讲,关系非常的重大,非常的密切,当然第十八愿每一个字,每一个内容对我们都缺一不可,但是这八个字意义非常的深远。所以第十八愿是我们跟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跟我们永远结合在一起的。所以第十八愿成就了,所有的愿才能成就,第十八愿还没成就,所有的愿也不能成就。
第十七愿
十八愿跟十七愿也是相关的。十八愿的「乃至十念」,是念阿弥陀佛的名号,这句名号我们是从第十七愿听来的,十七愿阿弥陀佛说: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也就是阿弥陀佛发愿要使十方诸佛,都来赞叹他名号的威神功德,赞叹他名号的不可思议。用赞叹使十方众生听闻这句弥陀名号,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所以十七愿之后就是十八愿。其实十七愿和十八愿两个愿是一体的,十八愿的乃至十念,是念十七愿诸佛所弘扬赞叹的这句弥陀佛名。
因为有十七愿,所以释迦牟尼佛出现在世间,最后要讲说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救度众生的功德力量。由于有释迦牟尼佛宣讲这一个法门,赞叹阿弥陀佛名号功德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我们才能够听到,才能专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不杂修杂行。
名号具万德
所以十七愿诸佛赞叹弥陀名号的功德超越所有的功德,所以阿弥陀佛的名号是万德洪名,超越五戒的功德,超越十善的功德,超越四谛法门的功德,超越十二因缘法门的功德,超越六度万行的功德,超越所有众生发菩提心修诸功德的功德。我们闻说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我们才会很感动,然后相信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具有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因而执持名号,一向专称这一句弥陀佛名。
这句弥陀名号具足这一切功德,这些功德又是往生的正因,往生极乐世界的功德资粮都在里面,没有一点点的缺陷。往生也好,成佛也好,在这句弥陀名号里面,功德都全部具足了,所以我们听闻,才会专称南无阿弥陀佛这句名号。
往生正觉,机法一体
同时阿弥陀佛也说,祂如果不能完成这句名号让众生称念和往生,祂就不成佛,可说跟我们绑在一起,所以这叫「往生正觉,机法一体」。我们众生的往生,跟阿弥陀佛的正觉(成佛),是绑在一起的。没有我们的往生,就没有阿弥陀佛;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我们的往生。
当然这里所讲的阿弥陀佛不是靠我们自己修行,修行到我们能够往生了,祂才成佛;而是我们往生的功德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的,这个是第十八愿。
亲缘
所以第十八愿的念佛众生跟阿弥陀佛是有直接关系的,这个关系祖师善导大师用「亲缘」来解释。善导大师有一首偈子:
弘誓多门四十八,偏标念佛最为亲;
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
「弘誓多门四十八」是表示阿弥陀佛弘广救度十方众生的愿有四十八个,其中「偏标念佛最为亲」,「偏」就是「专」,就是唯一无二,专一不杂。只有第十八愿念佛往生愿跟阿弥陀佛才是亲而不疏,才是近而不远。其他两个愿,十九愿与二十愿,跟阿弥陀佛不亲,跟阿弥陀佛不近。只有第十八愿才是亲,所以叫「偏标」。
亲字解
我们念佛的众生跟阿弥陀佛到底有多亲?我们先来理解「亲」这个字。我们中国的字都不是随便造的,都有它的含义,可以说不但具足外观的艺术,也具足内涵的贴切。这个亲是由「立」、「木」与「见」组成,意思是站在高高的树木上,向着四方了望。古代交通不方便,没有车子、电话,也没有手机。亲人到外面工作,或者是我们的小孩到外面游玩,黄昏了,下雨了,我的心肝宝贝回来了没有?赶快爬到树上去了望。这个就是「亲」。
世间亲
我们跟阿弥陀佛的亲是一体不离的亲。我们世间上的亲,有一等亲、二等亲、三等亲。父母儿女是一等亲,二等亲、三等亲则依一等亲而衍生,比如说伯父叔父姑妈姨妈,这是因为你有一等亲,才有二等亲三等亲,如果不是你爸爸妈妈的兄弟姐妹,怎么会称他伯父叔父姑妈姨妈?在这些亲当中,父母儿女是最亲的,那种亲是天性上无法替代的。因为儿女是父母所生的,没有父母就没有儿女。儿女是父亲的精子母亲的卵子结合在一起时,他的神识来投胎才有的。所以除了自己的神识之外,还有父精母血,才有他本身。因此他身体里面所流的是父母的血液,不是伯父叔父的血液,也不是外人的血液。亲是天性自然的亲,他的身体继承着父母的基因,父母的精血,外人再怎么样都不是亲生关系,所以这一层关系是天性的,天伦的,自自然然的。
弥陀亲
阿弥陀佛跟我们这样的亲,是超越十方诸佛的,因为十方诸佛并没有为我们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只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阿弥陀佛说「你不能往生」,那「我就不能成佛」;你的往生就是我的成佛,我的成佛就是你的往生。所以这之间的关系,善导大师说「偏标念佛最为亲」。
弥陀与诸佛
十方诸佛都是佛,都有大慈大悲,所谓「念佛一声,罪灭河沙;礼佛一拜,福增无量」,都会消业障增福慧。
但是十方诸佛有谁建了极乐世界给你呢?没有!
我们念十方诸佛可以超越三界六道快速成佛吗?不能!
十方诸佛有发「若不生者,不取正觉」的愿吗?没有!
十方诸佛中只有阿弥陀佛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而且在第十八愿里面说「若不生者,不…
《纯粹的净土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