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造罪造業、輪回無邊的衆生發願,不是我們拜托阿彌陀佛,合掌向他乞求的,是阿彌陀佛主動地發願要救度我們的。
母子喻
父母生下小孩,自然就會出自內心的去愛他、養他、教育他,是這個嬰兒合掌向母親拜托的嗎?不是。父母愛護養育兒女那是天性。天性是不假造作的,不需要培養的,自自然然天生就會那樣的。所以爲人父母是不需要勉強的,自自然然就會愛護兒女,甚至犧牲自己也要保護兒女的安全。
我們父母還是有貪瞋癡的業力凡夫,都能夠這樣,何況是阿彌陀佛?他爲我們十方衆生主動的發願,要平等無條件的救度我們。佛跟我們凡夫一樣有差別觀念嗎?沒有!佛就是佛。所謂沒有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沒有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是冤親平等、自他一體的,這才是佛。因爲祂不在相對之中,所以祂沒有聖人凡夫的觀念,沒有善人惡人的觀念,沒有男衆女衆的觀念,沒有在家衆出家衆的觀念,這個就是佛。如果還有那些差別觀念,則仍是凡夫不是佛。
欲生我國
「欲生我國」這四個字,是站在阿彌陀佛發願的立場來說的。阿彌陀佛發願的目的是在呼喚救度十方衆生,你要到我的極樂世界來,你要快一點到我的極樂世界來;你來了之後,不但不再輪回、造罪造業、受苦受難,而且永遠不會老病,永遠不會死亡;不但六通具足,而且速證佛果。
度盡阿鼻苦衆生
在《莊嚴經》裏面阿彌陀佛呼喚十方衆生說:
輪回諸趣衆生類,速生我刹受安樂。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衆生。
這就是阿彌陀佛「欲生我國」的呼喚,呼喚輪回在六道,沈淪在叁惡道的所有衆生,「速生我刹受安樂」,快快往生到極樂世界,這是你的安樂家園。不然,「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衆苦充滿,甚可布畏。」
「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衆生」,阿鼻地獄的衆生是世間上極重罪業的衆生,他所做的罪業,是所有罪業當中最嚴重的。阿彌陀佛時刻都在呼喚,永遠都以平等沒有條件的慈悲之心,救度所有的衆生,包括阿鼻地獄的衆生,希望他發願,往生極樂世界。只要願生極樂世界,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所以說「常運慈心拔有情,度盡阿鼻苦衆生」。這是阿彌陀佛欲生我國的悲心救度。
乃至十念
接下來阿彌陀佛說「乃至十念」。這「乃至十念」的念佛是最低的標准,沒有比這個更低了,幾乎沒有條件、沒有門檻,使所有的人通通做得來,通通有希望。
乃至十念就是乃至一生沒有學佛念佛,到了臨命終時,時間短促,才念了十聲南無阿彌陀佛也能往生極樂世界,來涵蓋現在就發願往生,現在就開始念佛,通通都能往生。所以是用「乃至十念」,來涵蓋所有念佛的衆生;顯示不論何人,只要念佛,都必往生。因此,「乃至十念」即是「平生之機,上盡一形;臨終之機,下至十念」的念佛。
乃至十念的「十念」,它是臨命終的人,以往也沒有學佛念佛、行善積德,甚至連叁皈依都沒有,他念佛頂多十聲,也能往生,我們再怎麼樣的愚劣,念佛到現在都不只十聲,他都能夠往生,何況是我們?阿彌陀佛是以這種作爲標准,以顯明只要願生稱名,任何人都能夠合乎這個標准,都能夠往生。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阿彌陀佛祂沒有條件,祂說乃至十念,你只要專念祂的名號,就可以了。之後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你如果這樣不能往生,祂就不成佛,祂必須要再繼續修行,達到你能往生,祂才能成佛。所以依第十八願的念佛衆生跟阿彌陀佛是直接的,密切的,甚至是一體不分的。
「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兩句八字,意義非常深遠。你不能往生,我不成佛;我必須讓你往生,我才能成佛。沒有我,你不能往生;如果有我,你就能往生。阿彌陀佛以正覺之佛身爲質,救贖十方一切罪惡衆生離開六道輪回,往生極樂成佛。這八個字有這種含義,豈不是阿彌陀佛的成佛跟我們的往生是綁在一起的?綁在一起是一體不離,如果沒有我們的往生,就沒有阿彌陀佛;沒有阿彌陀佛,就沒有我們的往生。
正覺佛名
所以這「乃至十念」,是念什麼呢?是念阿彌陀佛的正覺佛名。阿彌陀佛以祂成正覺的佛名來度衆生,以這個佛名來讓衆生稱念,所有十方叁世佛的功德都在這句六字洪名裏面,十方衆生稱念就能夠往生。
阿彌陀佛說如果不能完成那一種名號,祂就不成佛,就沒有這個佛名,必須是有這個佛名能夠使衆生稱念,使衆生往生,祂才能成佛。
所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八個字對我們來講,關系非常的重大,非常的密切,當然第十八願每一個字,每一個內容對我們都缺一不可,但是這八個字意義非常的深遠。所以第十八願是我們跟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跟我們永遠結合在一起的。所以第十八願成就了,所有的願才能成就,第十八願還沒成就,所有的願也不能成就。
第十七願
十八願跟十七願也是相關的。十八願的「乃至十念」,是念阿彌陀佛的名號,這句名號我們是從第十七願聽來的,十七願阿彌陀佛說: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也就是阿彌陀佛發願要使十方諸佛,都來贊歎他名號的威神功德,贊歎他名號的不可思議。用贊歎使十方衆生聽聞這句彌陀名號,功德廣大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所以十七願之後就是十八願。其實十七願和十八願兩個願是一體的,十八願的乃至十念,是念十七願諸佛所弘揚贊歎的這句彌陀佛名。
因爲有十七願,所以釋迦牟尼佛出現在世間,最後要講說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救度衆生的功德力量。由于有釋迦牟尼佛宣講這一個法門,贊歎阿彌陀佛名號功德無量無邊不可思議,我們才能夠聽到,才能專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不雜修雜行。
名號具萬德
所以十七願諸佛贊歎彌陀名號的功德超越所有的功德,所以阿彌陀佛的名號是萬德洪名,超越五戒的功德,超越十善的功德,超越四谛法門的功德,超越十二因緣法門的功德,超越六度萬行的功德,超越所有衆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的功德。我們聞說阿彌陀佛名號的功德,我們才會很感動,然後相信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具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功德,因而執持名號,一向專稱這一句彌陀佛名。
這句彌陀名號具足這一切功德,這些功德又是往生的正因,往生極樂世界的功德資糧都在裏面,沒有一點點的缺陷。往生也好,成佛也好,在這句彌陀名號裏面,功德都全部具足了,所以我們聽聞,才會專稱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
往生正覺,機法一體
同時阿彌陀佛也說,祂如果不能完成這句名號讓衆生稱念和往生,祂就不成佛,可說跟我們綁在一起,所以這叫「往生正覺,機法一體」。我們衆生的往生,跟阿彌陀佛的正覺(成佛),是綁在一起的。沒有我們的往生,就沒有阿彌陀佛;沒有阿彌陀佛,也沒有我們的往生。
當然這裏所講的阿彌陀佛不是靠我們自己修行,修行到我們能夠往生了,祂才成佛;而是我們往生的功德是阿彌陀佛爲我們完成的,這個是第十八願。
親緣
所以第十八願的念佛衆生跟阿彌陀佛是有直接關系的,這個關系祖師善導大師用「親緣」來解釋。善導大師有一首偈子:
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爲親;
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
「弘誓多門四十八」是表示阿彌陀佛弘廣救度十方衆生的願有四十八個,其中「偏標念佛最爲親」,「偏」就是「專」,就是唯一無二,專一不雜。只有第十八願念佛往生願跟阿彌陀佛才是親而不疏,才是近而不遠。其他兩個願,十九願與二十願,跟阿彌陀佛不親,跟阿彌陀佛不近。只有第十八願才是親,所以叫「偏標」。
親字解
我們念佛的衆生跟阿彌陀佛到底有多親?我們先來理解「親」這個字。我們中國的字都不是隨便造的,都有它的含義,可以說不但具足外觀的藝術,也具足內涵的貼切。這個親是由「立」、「木」與「見」組成,意思是站在高高的樹木上,向著四方了望。古代交通不方便,沒有車子、電話,也沒有手機。親人到外面工作,或者是我們的小孩到外面遊玩,黃昏了,下雨了,我的心肝寶貝回來了沒有?趕快爬到樹上去了望。這個就是「親」。
世間親
我們跟阿彌陀佛的親是一體不離的親。我們世間上的親,有一等親、二等親、叁等親。父母兒女是一等親,二等親、叁等親則依一等親而衍生,比如說伯父叔父姑媽姨媽,這是因爲你有一等親,才有二等親叁等親,如果不是你爸爸媽媽的兄弟姐妹,怎麼會稱他伯父叔父姑媽姨媽?在這些親當中,父母兒女是最親的,那種親是天性上無法替代的。因爲兒女是父母所生的,沒有父母就沒有兒女。兒女是父親的精子母親的卵子結合在一起時,他的神識來投胎才有的。所以除了自己的神識之外,還有父精母血,才有他本身。因此他身體裏面所流的是父母的血液,不是伯父叔父的血液,也不是外人的血液。親是天性自然的親,他的身體繼承著父母的基因,父母的精血,外人再怎麼樣都不是親生關系,所以這一層關系是天性的,天倫的,自自然然的。
彌陀親
阿彌陀佛跟我們這樣的親,是超越十方諸佛的,因爲十方諸佛並沒有爲我們發「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願,只有阿彌陀佛爲我們發「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願。阿彌陀佛說「你不能往生」,那「我就不能成佛」;你的往生就是我的成佛,我的成佛就是你的往生。所以這之間的關系,善導大師說「偏標念佛最爲親」。
彌陀與諸佛
十方諸佛都是佛,都有大慈大悲,所謂「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都會消業障增福慧。
但是十方諸佛有誰建了極樂世界給你呢?沒有!
我們念十方諸佛可以超越叁界六道快速成佛嗎?不能!
十方諸佛有發「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願嗎?沒有!
十方諸佛中只有阿彌陀佛爲我們發四十八大願,而且在第十八願裏面說「若不生者,不…
《純粹的淨土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