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光禅风禅法(佛光山 星云大师 传承)

  

  • 佛光禅的传承
    • 「佛光禅」之法脉传承,源自中国禅宗。中国禅宗溯源自释迦牟尼佛传法给大迦叶之后,历经各时代之传承,待传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时,达摩东渡来华,为东土初祖,其后有慧可、僧璨、道信、弘忍等大师,依次相传。弘忍门下又出神秀与惠能大师,遂有「南能北秀」之分。六祖惠能大师之后,南宗禅又将禅法发扬光大,历经数代祖师大德的努力,逐渐开演出「五家七宗」的局面。其后,禅又再陆续传到日本、韩国、越南,乃至近代普遍传至欧美等世界各地。但是五家七宗相传至明清,仅存临济与曹洞两宗的传承,其余各宗皆已不传。尤其临济宗以禅风自由著称,至清代皆为我国禅宗之主流。佛光山就是「临济宗」的法脉传承。

         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为临济宗门下第四十八代弟子,若从大师本人算起,则为佛光第一代,目前(二○○四年)传至佛光第三代,门徒已遍及欧、亚、美、非、大洋洲等世界各地,在家信徒有百万,出家弟子有一千三百人。自民国五十六年(西元1967年)开山以来,星云大师依佛陀菩萨道的行愿思想,秉持「人间佛教」的思想理念及精神,持续致力于佛教之教育、文化、慈善、修持等佛法之弘扬,与利生事业的推展,而不曾间歇。

        佛光山虽非专属弘扬「禅法」的道场,然禅堂禅风、行事规矩等,却可媲美千年前的禅林风光。不但总本山与国内外别分院众多寺院道场都创设有在家信众禅修的禅堂,总本山更有专属于出家僧众长期参修的禅堂,并且于每年期头、期尾时,受理僧众讨单参修。一般传统之禅林规范,以僧尼日常修行生活为主,然佛光山则是一处僧信四众与社会大众皆可亲近参修的丛林道场。

         「佛光禅」产生的因缘,乃源于星云大师对时代人心需求,所应缘创立。如《佛光山禅堂规约》记载:「为了提倡禅修风气,推动心灵环保,接引禅子体会人间佛教禅风,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再创禅门黄金时代。本堂(佛光山禅堂)也依佛陀菩萨道的思想,秉持星云大师弘扬人间佛教的理念、精神,具体提出一种能治疗现代『社会疾病』……功利、野心、奢侈、价值观混淆等,以及适合各种人修持,又能照顾到人性生理与内在需求的禅法,取名为『佛光人间生活禅』,简称『佛光禅』」。

         「佛光人间生活禅」是源自于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理念。「人间佛教」是佛陀的本怀,是中国南宗禅「佛法世间觉」的生活实践,也是民初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生佛教」思想的延伸发展。五十多年来由星云大师等教界大德,及教界有志青年的积极倡导实践,已在中华民国的台湾蔚为风气,并逐渐影响、传扬海外。

  • 佛光禅的内涵
    • 「佛光人间生活禅」的内涵,有下列几项:

(一)禅修思想,在于平常、平实、平衡的意境涵养

  

──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佛光禅的思想在于平常:主张平凡事物即是真理的所在;平实:主张老实修行即是悟道的根本;平衡:主张中道心境即是自性的显发。即以踏实的中道心境,从平凡的生活事物中去体会禅道,为其实践、化世的基本思想。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二)禅修内涵,在于信心、道心、悲心的长养增进

  

──不变随缘、慈悲喜舍。

  

佛光禅的内涵,在于信心:修发实践人间生活禅的信心;道心:修发出离五欲尘劳的道心;悲心:修发行菩萨道的悲心。即以修发实践人间生活禅的「信心」、出离五欲尘劳的「道心」、行菩萨道的「悲心」,为其实践、化世之主要内容。

  

(三)禅修生活,在于规律、简朴、惜福的用心实践

  

──依戒生活、知足澹泊。

  

佛光禅的生活,在于规律:守持净戒、作息正常;简朴:生活简单、朴素无华;惜福:惜今生福、修来世福。即以守持净戒、规律作息、简朴惜福、知足淡泊,为其生活实践、化世的基本要求。

  

(四)禅修运用,在于生活、生趣、生机的权变妙用

  

──触处皆道、机趣无限。

  

佛光禅的运用,在于生活:主张随顺自然的行作即是禅的生活;生趣:主张无住生心的应缘即是禅的生趣;生机:主张权变自在的化世即是禅的生机。即以随顺自然的生活,无住生心的情趣、权变自在的禅机,为实践、化世的基本理念。

  

(五)禅修精神,在于承担、无畏、精进的落实行履

  

──自心是佛、直下承担。

  

佛光禅的精神,在于承担:发心做一位勇于担当的禅者;无畏:发心做一位不怕艰难的行者;精进:发心做一位永不休息的菩萨。即以发心做一位勇于担当、不畏艰难、永不休息的菩萨行者,为其实践、化世的基本精神。

  

(六)禅修目的,在于般若、自在、菩提的开示悟入

  

──般若生活、自在人生。

  

佛光禅的目的,在于般若:开发自性般若;自在:体现无住修为;菩提:成就无上菩提。即以成就无上菩提、开发自性般若、体现无住修为,为其实践、化世的理想目的。

  

  • 佛光禅的道次
    • 佛光禅的道次第主要可分为下列几项:

1.预备道--建立健全人格,达观进取谦冲。

  

2.信行道--诚敬皈依三宝,学习止恶行善。

  

3.善行道--培养正知正见,随缘入世利生。

  

4.戒行道--依持菩萨戒法,知足简朴淡泊。

  

5.定行道--消灭五欲五盖,念念清醒明觉。

  

6.慧行道--正观缘起法性,净化如幻业习。

  

7.见 道--永断分别我法二执,薄贪嗔痴。

  

8.修 道--进断俱生我法二执,大悲济世。

  

9.无学道--圆满无上菩提,无见无修无证。

  

  • 佛光禅的修持法
    • 佛光禅的修持法可分为「前行法」与「正行法」,兹略述如下:

1、前行法--

  ◎生活-规律、简朴、惜福、知足、淡泊。

   人格-明理、开朗、达观、谦冲、慈悯、坚毅、独立、勤劳、

  

  惭愧、感恩。

  ◎方法-净除业障-诵经、礼佛、拜忏、回向。

   积聚资粮-福德资粮-布施资财、义工服务、守持净戒。

   智慧资粮-听闻教法、研究经典、思惟法义。

  (思惟:人身难得、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轮回痛苦。)

   善调五事-调身、调息、调心、调饮食、调睡眠。

  

2、正行法--

  ◎呼吸禅(初级禅修):

  (1)数息法:数出息、数入息。

  (2)观息法:观长短息相、观完整息相、观微细息相。

  (3)其 他:念佛法、持咒法。

  ◎慈悲禅(中级禅修):

  (1)慈心观:思惟忆念众生恩德。

  (2)悲心观:思惟忆念众生苦恼。

  ◎般若禅(高级禅修):

  (1)无我观:思惟观照五蕴无我。

  (2)唯识观:思惟观照能所空性。

  (3)中 观:思惟观照缘起性空。

  (4)自性观:a.默照法---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b.参究法---活在当下、照顾话头。

  

学佛贵在实践,然实践必须由正见引导,才能在菩提道上从容自在的拾级进修,不致盲修瞎练。有鉴于此,佛光禅立足在人间佛教的基础上,以「菩提心」为核心,按大、小乘佛法之菩提道次,安立禅观次第与方法,更依发愿行菩提心的深浅,订定修学目标。使学人从健全人格开始,逐渐「启发愿行菩提心」,待备办福德资粮,再进阶证取「胜义菩提心」而圆成佛道。本套禅法内容具体可行,殊胜无比(以菩提心为核心故),必是现代苦难众生的良药。兹详列佛光人间生活禅修持综合表于下:

  

佛光人间生活禅修持综合简表

  

修学次第

  

修学目标

  

修学德目或方法

  

  

预备道

  

养成孝亲感恩之心

  

《佛光禅风禅法(佛光山 星云大师 传承)》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