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廿六)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阿弥陀佛!
【问。天奇毒峰诸祖。皆主参念佛者是谁。何谓不必参究。答。此义即出天奇诸祖。前祖因念佛人不契释迦彻底悲心。故傍不甘。直下诘问。一猛提醒。何止长夜复旦。】
这个地方是说明为什么执持名号不劳参究。“天奇毒峰诸祖。皆主参念佛者是谁。何谓不必参究。”“天奇毒峰”指天奇本瑞禅师和毒峰本善禅师,“天奇”、“毒峰”皆是地名,古时对祖师大德的称呼,都是用他们所在地的地名,像我们称莲池大师为“云栖”和尚,也是采用的地名。天奇与毒峰是禅宗的两位祖师,皆主张参念佛人是谁。天奇禅师示众禅语中讲到,终日念佛,不知全体是佛,如不知,只看念佛者是谁。现在这里讲持名念佛不劳参究,是不是违背了祖师大德的意思呢?蕅益大师很直接地回答这个问题,不劳参究就是出自天奇等诸大德的意思。大师非常有见地啊,一般人听话只是依文解义,不知意在言外,而错解祖师的意思。祖师感到大众虽然在念佛,但是心很散乱,不肯死心塌地求生西方,因为不明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不能理解释迦牟尼佛无问自说,彻底悲心说这部弥陀经的目的,就是要令一切众生发愿执持名号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祖师大德看到众生散乱心称念,心有不甘,当下诘问,念佛者是谁?这一问就犹如当头一棒,使这些散乱心念佛的人顿时开悟,明白能念佛的心与所念的佛本为一体,全佛即心,全心即佛,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才会死心塌地去念这句佛号,所以真正明心见性的他会老实去念这句佛号。我们在经中看到一些法身大士都在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前面讲过了,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非常快速。“何止长夜复旦。”众生由于当初一念不觉产生无明,无明就产生贪嗔痴,指导身口意不停地在造惑业,惑业就产生业力牵引着我们在六道之中不停地轮转,永不见光明。我们这一世得到了人身,能够闻到佛法,就是始觉之心开始动了;能够修行破除无明,真心就能够显现出来,又见天日,重见光明,这就是长夜复旦的意思,说的明白一点就是破迷开悟。
【我辈至今日。犹不肯死心念佛。苦欲执敲门瓦子。向屋里打亲生爷娘。则于诸祖成恶逆。非善顺也。】
祖师大德的本意是叫我们发愿执持这句名号,但是末法众生业障深重,不明白祖师大德的意思,不肯念佛,却在参念佛者是谁。古时候众生的根机相对而言稍微好一点,能够参究成功。到了现在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深重,却还在参究念佛者是谁,悟自性弥陀,这是错解了祖师大德的意思。蕅益大师在此地打了一个比喻,叫“拿敲门瓦子打自己亲生父母”。过去的大户人家,房子都有好几进,像现在寺院一样的,进来了有大雄宝殿,再到后面有藏经楼。那人是住在最里面一间,外面敲门又没有门铃,里面人听不到的,就拿敲门瓦子撞击门,里面人听到了才出来开门。我们现在是拿敲门瓦子去打自己亲生的爹娘,这就是比喻错解祖师之意。
【进问。此在肯心者则可。未肯者何得相应。曰。噫。正唯未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汝等正信未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当知有目者。固无日下燃灯之理。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
“进问”就是进一步问,对于能够老实念佛的人可以不必参究,那对那些业障深重、没有明心见性又不肯老实念佛的人,如果不参究,怎样与释迦牟尼佛的悲心相应呢?“曰。噫。”噫是蕅益大师的叹恨之词。“正唯未肯。所以要你肯心相应。”能够老实念佛的人就不需要说了,不劳参究老实念佛,就是对那些不肯老实念佛人所讲的。只要你能够发心,放下万缘,将万念转化为阿弥陀佛这一念,所有的妄想都放下,就是一句佛号,不要夹杂,不要间断,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就必定与释迦佛的悲心相应。“汝等正信未开。如生牛皮。不可屈折。”不肯老实念佛的人就是因为没有明心见性,不明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我执和法执思想非常强烈,好像生牛皮一样。这是比喻,牛皮要做成皮鞋一定要经过处理才会柔软可用,生牛皮非常坚硬不能屈折。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我执跟法执相当强烈,只有死心塌地去念佛,通过念佛明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就能像熟牛皮一样柔软可用。“当知有目者。固无日下燃灯之理。而无目者。亦何必于日中苦觅灯炬。”有眼睛的人无需在大白天去点灯,“目”比喻正信已开之人,正信具足的人已经明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道理,就会老实念佛,契合如来悲心。而无目的人去寻找灯具,找到了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无目的人比喻不明白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苦苦参究念佛人是谁,心中觅心,好比骑着马去找马。无目的人只要老实念佛,时间久了本来面目自然就能显现出来。接下来,蕅益大师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中的一句话,来证实不劳参究。
【大势至法王子云。不假方便。自得心开。此一行三昧中大火聚语也。敢有触者。宁不被烧。】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有“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个地方所讲的“方便”就是一切方便法门,包括参禅、修观。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人,只要执持这句名号,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就必定见佛,时间久了,我们自性本具的佛性就能够显现出来,就是禅宗所讲的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持此一句弥陀名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一行三昧,犹如猛烈火焰谁敢触之,触了以后哪有不烧之理呢?
【问。临终佛现。宁保非魔。答。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况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
这个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临终佛现。宁保非魔。”佛在弥陀经中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将佛号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来接引。但是我们看《地藏经》里面讲到,到了临命终时,百千恶道鬼神变作父母、眷属来接引我们,要知道这些鬼神都是我们宿世冤亲债主来报复我们,接引我们堕落恶道。佛在《楞严经》中又告诉我们,有五十种阴魔会变成种种的境界来诱惑我们,甚至于现佛身、菩萨身、比丘等身口说经法,诱导我们下地狱。到了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会不会是魔变的呢?“答。修心人不作佛观。而佛忽现。非本所期。故名魔事。”修心人指参禅的人,参禅人打坐时要去除一切妄念,一念不生去参话头,心光直照话头,反复参究,不会去想佛,也不念佛,但是在临命终时佛来了,这就不是一件好事情,有可能就是魔变的。所以参禅的人讲魔来也斩,佛来也斩。“念佛见佛。已是相应。”对于我们修学净土法门的人,我们在念佛,所期望的就是临命终时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告诉我们,“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所以念佛最终感召到阿弥陀佛与观音、大势至、清净大海众来接引,这是与佛相应,感应道交。“况临终非致魔时。何须疑虑。”修学净土法门的人能够念到一心不乱,临命终时一定蒙佛接引,这时决定不会招致魔来。我们从三个角度来讲,首先从自身角度讲,如果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心地非常清静,水清月现,因为我们心地清净,就会感召阿弥陀佛来接引。从佛的角度来讲,阿弥陀佛本愿不可思议,他一定会来接引至诚恳切念佛的人。从法门的角度来讲,我们修净土念佛法门,能够得到一切诸佛所护念,龙天护法更加维护你。所以我们念佛的人,只能保持阿弥陀佛这一念,如果有其它的念头,那我们心地就不清净了。如果在临命终时不是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是药师佛来接引我们,那就跟我们所期望的相违背了,这个药师佛有可能就是魔所变现的,我们动了这个念头就不能往生了。有人要问了,阿弥陀佛也有千百亿化身,到临命终时如何辨别这尊佛是不是阿弥陀佛呢?那就在于你平时所观想、所念的这尊佛像是什么样子。楞严经所讲,佛本无相,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脑子里面的阿弥陀佛是什么样子,到了临命终时来接引你的就是这尊佛,所以我们平时一定要有一尊固定的像,经常忆念,临终的时候就是那尊佛来接引。
【问。七日不乱。平时耶。临终耶。答。平时也。问。七日不乱之后。复起惑造业。亦得生耶。答。果得一心不乱之人。无更起惑造业之事。】
这段讲到两个问题。第一个和七日不乱有关,弥陀经告诉我们,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一心不乱即得蒙佛接引,这个七日一心不乱,是指平时要一心不乱还是临终时一心不乱?藕益大师告诉我们,平时就要达到一心不乱。所以我们平时就要下功夫,平时念佛就是为临终服务,我们现在念佛,在这儿举办精进佛七,目的就是克期取证,以期达到一心不乱。第二个问题,如果现在念佛念到了一心不乱,会不会再起惑造业呢?如果现在念佛真正念到一心不乱的程度,真正的念到了事一心不乱,那也就是没有我执心了,就不会再造人我是非,一切都是无我了。到理一心不乱那是更加不得了了,法身大士的地步,怎么可能再会起惑造恶业呢。念到这种功夫,往生决定有把握。
【问。大本十念。宝王一念。平时耶。临终耶。答。十念通二时。晨朝十念属平时。十念得生。与观经十念称名同。属临终时。一念则但约临终时。】
这段是破十念一念疑,也有两个问题。“大本十念”,大本指《无量寿经》,弥陀经是小本,无量寿经四十八愿,其中有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宝王一念”,是指唐朝飞锡法师所著的念佛三昧宝王论所阐述的一念往生的道理。无量寿经所讲的十念必生,与念佛三昧宝王论所阐述的一念往生,适用于平时还是临终?蕅益大师告诉我们,十念通二时,通平时跟临终。晨朝十念属于平时,晨朝十念是慈云忏主所提倡的晨…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义 廿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