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关于僧中授具足戒的“遮难”问题(真体法师)▪P4

  ..续本文上一页。在《摩诃僧祇律》中官人分为四种:

   或有名而无禄;或有禄而无名;或有禄有名;或无名无禄。是中有名无禄;有名有禄者,此国不听出家,余国亦不听。有禄无名,此间不听,余处听。无名无禄此间听,余处亦听。

   以上经文是说有名位的官人,无论有没有奉禄,此国他国都不能度;有俸禄却没有名位的官人,在其他地方可以度;没有名位也没有俸禄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度。由此可知,俗人来出家,理所应当为他受戒。

  9、丈夫

   丈夫的定义,是胸怀远大,立志成佛。环境如何恶劣也改变不了他的节操,;忧愁喜悦也不能动摇他的心志,能八风吹不动,稳坐如泰山,这样的人堪称为人中大丈夫。因此《四分律》中说,年满二十才可以受具足戒,因为此时才能忍耐寒、暑、饥、渴、风、雨、持戒、日中一食、忍恶言及毒虫十事,是丈夫相。《摩诃僧祇律》中说:二十岁以上,七十岁以下,有堪忍出家事的能力,若不足二十岁,或超过七十岁,不应与受具足戒。

  10、五种病

   五种病分别是:癞病、痈疽、白癞、干痟及癫狂。癞即疥;痈疽是毒疮;白癞是白廯,即白秃风;干痟是痟瘦病;癫狂是指精神不正常的,不得度有这五种病的男子出家。因佛世时,有耆婆童子能治病,但只为佛及比丘僧治。有人为了请他治病,欲把家中一切财产甚至妻子送给耆婆作使唤,耆婆也不为他们治。于是生病的人都来出家,待病治愈后便还俗了。以此因缘,佛令不得度五种病人出家。若人有此五种病的,前面四种还可以受戒,狂病中分为三种,如果完全不知道好坏的,不应与受戒。《善见律》说癞病有多种:

   有白癞、有黑癞、疥癣,皆入癞,亦不得出家。癞癣下至如指甲大,亦不得出家。如指甲大,若在露处,增长不增长,悉不得出家;若屏处不现,增长,不得出家;若不增长,得出家。若瘤病在露处,增长不增长,不得出家;若屏处,不增长,得出家。若小时有疣病,大便失,得度出家,此非瘤病,是故得出家。

   无论白癞、黑癞、疥癣都算是癞病。癞癣最小如指甲般大,在身体明显处,无论增长不增长都不得出家;长在身体隐避处,若增长不得出家,若不增长得出家;瘤病也如此。若小时有疣病,长大后消除的可以度出家。癞病由二种原因造成:一是由造恶业所感;二是身体四大不调所致。在《阿育王经》曾有疥癞须陀洹、疮痍阿罗汉的名称。如果是出家以后长癞的,可以与僧共作一切僧事。但吃饭时不要让他在大众中,以免产生讥嫌,这是《萨婆多论》所说。以上十六轻遮中,受戒人应该有无实答,其中有得戒,有不得戒,如行事钞中说得非常详细,在羯磨疏里,南山律祖有“师资名字及丈夫三,此定须有,缺非戒缘,衣钵余者……至时增减,通人情也。”的结断,由此可见出古人对戒法的灵活应用。

   三、尼众的遮难

   以上就男子而言,比丘尼的遮难与比丘稍有不同,而且各律本所传也不一致。依《四分比丘尼羯磨法》所载,十三难中,第二犯比丘尼改为犯净行比丘。十遮中,第五父母听否的父母改为父母夫主;第七奴改为婢;缺第八官人;第九丈夫改为第八女人;第十的五种病改为:癞、痈疽、白癞、干痟、癫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 涕唾常流出,另加第十学戒清净。《四分律》中佛说:

   不应以小小颜貌便遣使受戒;……不应授血出者大戒;……不应授月水不出者大戒;……不应授无乳者大戒;……不应授一乳者大戒;……不应授二道烂坏者大戒;……不应授二道烂臭者大戒;……不应授二根者大戒。

   可见不应与女子中常血出者、月水不出者、无乳者、一乳者、二道烂坏者、二道烂臭者、二根者受大戒。《十诵律》中说以下几种情形:二根、二道合、常有月忌、常无月忌、少有女相,这样的女子不应与出家受具足戒,若已出家受具足戒的当灭摈。佛说以上几种情形“因不能女,于我法中,不生善法比丘尼故。”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说:不应出家,纵受近圆,不发律仪护,可速摈出者:二形、二道合、常流血女、无血女、身道小、根不具足(此是黄门女)。若有女人来求出家,应须先问。若不问与出家者,师主得越法罪。

   结 语

   以上大致介绍了关于僧中受具足戒前所问遮难的意义及内容,从中可以看出佛陀不允许犯十三重难、十六轻遮的人来出家受具足戒,其根本原因是为了护持圣教与防止世人的讥嫌。作为一名住持三宝,为人天师范的代表佛教僧团的比丘,所具备的条件不仅要有庄严的仪表,丰厚的学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深厚的宗教情怀。佛陀顾及到教团的整体形象,为简别不适于出家受具足戒的人进入僧团,而设立了十三重难。十六轻遮,则原本不是受戒的难缘,为了防止世人讥嫌而制,若能按大乘方法行“无生忏”成功,仍可以到僧中来出家受具足戒,由此可窥见佛法的圆融无碍。作为新时代的年轻比丘,我们应该深切体悟世尊制定种种戒法及律仪的根本目的和精神,佛陀所考虑到的问题是全方位的,是多方面的,以凡夫之智难以测度,这只是片面臆测之词而已!

  

《关于僧中授具足戒的“遮难”问题(真体法师)》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