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的八敬法条文:
第一部:《大爱道比丘尼经》[1]
1、比丘持大戒,母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不得戏故轻慢之,调欺咍笑说不急之事,用自娱乐也。
2、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当礼事之。不得故言新沙门劳精进乎?今日寒热乃尔耶?设有是语者,便为乱新学比丘意。常自恭敬,谨勅自修,勤乐新学,远离防欲,憺然自守。
3、比丘比丘尼,不得相与并止。设相与并居同止者,为不清净,为欲所缠,不免罪根,坚当自制,明断欲情,憺然自守。
4、三月止一处自相检校,所见所闻当自省察。若邪语受而不报,闻若不闻,见若不见,亦无往返之缘,憺而自守。
5、比丘尼不得讼问自了,设比丘以所闻所见;若比丘有所闻见讼问比丘尼,比丘尼即当自省过恶,不得大语自现其欲态也。当自检校,憺而自守。
6、比丘尼有庶几于道法者,得问比丘僧经律之事。但得说般若波罗蜜,不得共说世间不急之事也。设说不急之事者,知是人非为道也。是为世间放逸之人耳。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7、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法律之戒,当半月诸众僧中自首过忏悔,以弃憍慢之态。今复如是自耻惭愧,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8、比丘尼虽百岁持大戒,当处新受比丘大戒下坐,当以谦敬为作礼。
第二部:《中阿含经》[2]
1、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受具足。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一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2、比丘尼半月半月往从比丘受教。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二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3、若住止处设无比丘者,比丘尼便不得受夏坐。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三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4、比丘尼受夏坐讫,於两部众中,当请三事:求见、闻、疑。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四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5、若比丘不听比丘尼问者,比丘尼则不得问比丘经、律、阿毗昙;若听问者,比丘尼得问经、律、阿毗昙。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五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6、比丘尼不得说比丘所犯,比丘得说比丘尼所犯。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六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7、比丘尼若犯僧伽婆尸沙,当於两部众中,十五日行不慢。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七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8、比丘尼受具足虽至百岁,故当向始受具足比丘极下意稽首作礼、恭敬承事、叉手问讯。阿难,我为女人施设此第八尊师法,谓女人不当犯。女人奉持,尽其形寿。
第三部:《中本起经》[1]
1、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当从受正法。
2、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当礼事之。
3、比丘僧、比丘尼,不得相与并居同止。
4、三月止一处,自相检校,所见所闻,当自省察。
5、比丘尼不得讼问比丘僧事,以所见闻;若比丘僧有所闻见,讼问比丘尼,比丘尼即当自省察。
6、比丘尼有庶几于道法,得问比丘僧经律之事。
7、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戒律,当半月诣众僧中首过自悔,以弃憍慢之态。
8、丘尼虽有百岁持大戒者,当处新受大戒幼稚比丘僧下坐,以谦敬为之作礼。
第四部:《四分律》[2]
1、百岁比丘尼见新受戒比丘,应起迎逆礼拜,与敷净座请令坐。如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2、比丘尼不应骂詈、呵责比丘,不应诽谤言破戒破见破威仪。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3、比丘尼不应为比丘作举、作忆念、作自言,不应遮他觅罪、遮说戒、遮自恣,比丘尼不应呵比丘,比丘应呵比丘尼。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4、式叉摩那学戒已,从比丘僧乞受大戒。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5、比丘尼犯僧残罪,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6、比丘尼半月从僧乞教授。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7、比丘尼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8、比丘尼僧安居竟,应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见、闻、疑。此法应尊重恭敬赞叹,尽形寿不得过。
第五部:《四分律行事钞》[1]
1、百岁比丘尼见初受戒,比丘当起迎逆、礼拜、问讯、请令坐。
2、比丘尼不得骂谤比丘。
3、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过。
4、式叉摩那已学於戒应从众僧求受大戒。
5、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
6、尼半月内当於僧中求教授人。
7、不应在无比丘处夏安居。
8、夏讫当诣僧中,求自恣人
第六部:《五分律》[2]
1、比丘尼半月应从比丘众乞教诫人。
2、比丘尼不应於无比丘处夏安居。
3、比丘尼自恣时应从比丘众请三事见、闻、疑罪。
4、式叉摩那学二岁戒已,应在二部僧中受具足戒。
5、比丘尼不得骂比丘,不得於白衣家说比丘破戒、破威仪、破见。
6、比丘尼不得举比丘罪,而比丘得呵比丘尼。
7、比丘尼犯粗恶罪,应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半月行摩那埵已,应各二十僧中求出罪。
8、比丘尼虽受戒百岁。故应礼拜起迎新受戒比丘。
第七部:《僧祇律》[3]
1、比丘尼虽满百腊,应向新受戒比丘起迎、恭敬作礼。
2、二岁学戒,二部众中受具足。
3、比丘尼不得说比丘实罪、非实罪,比丘得说比丘尼实罪。
4、比丘尼不先受食、床褥。
5、比丘尼二部众中半月行摩那埵。
6、半月问布萨,求教诫。
7、无比丘住处,比丘尼不得安居。
8、比丘尼安居竟,二部僧中受自恣。
第八部:《十诵律》[4]
1、百岁比丘尼,见新受具戒比丘,应一心谦敬礼足。
2、比丘尼应从比丘僧乞受教诫。
3、若比丘尼犯僧残罪,应从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法。
4、无比丘住处,比丘尼不得安居。
5、比丘尼安居竟,应从二部僧中自恣求见、闻、疑罪。
6、比丘尼半月从比丘受八敬法。
7、比丘尼语比丘言,听我问修多罗、毘尼、阿毘曇,比丘听者应问;若不听者,不得问。
8、比丘尼不得说比丘见闻疑罪。
第九部:《根本说一切有部律》[1]
1、诸比丘尼当从比丘求出家,受近圆成比丘尼性。
2、半月半月当从比丘求请教授。
3、无比丘处不得安居。
4、比丘尼不得诘问比丘,怀念比丘所有过失,谓毁戒、见、威仪、正命,若比丘尼见比丘戒、见、仪、命,有毁犯处不应诘责。比丘见比丘尼有毁犯处为诘问。
5、比丘尼不得骂詈、瞋恚、呵责比丘,比丘于尼得为此事。
6、若比丘尼虽受近圆已经百岁,若见新受近圆比丘,应当尊敬合掌、迎接、恭敬顶礼。
7、比丘尼若犯众教法(僧残)者,应二众中半月行摩那埵。
8、若比丘尼夏安居已,于二众中以三事见、闻、疑作随意事。
第十部:《铜鍱律》[2]
1、受具百岁应礼迎新受具比丘。
2、不得无比丘住处住。
3、半月从比丘众请教诫问布萨。
4、安居已于两众行自恣。
5、犯尊法于二众中半月行摩那埵。
6、二年学法已,于两众请受具足。
7、不得骂詈、谗谤比丘。
8、不得说(举)比丘罪。
第十一部:《明了论》[3]
1、一期比丘尼必定从比丘僧求得具足戒。
2、若已得百夏比丘尼,若比丘是日受具足戒已,是比丘尼必应作礼拜恭敬等事。
3、随半月半月,应往比丘僧处,受八尊敬法。
4、若比丘尼犯随一尊法,于二部僧应行摩那埵法。
5、比丘尼不得恶骂毁谤比丘。
6、比丘尼不得问难比丘及教比丘学。
7、若此住处无比丘,比丘尼不得结夏安居。
8、若比丘尼安居竟,以三处请比丘僧说,问难如法受僧正教。
为了进一步显现诸部经律中的八敬法的不同特点,现依《四分律》中的八敬法为例,对它们作一个基本的比较、说明。
第一条是说比丘尼即使受具足戒已经百岁,对于新受具足戒的比丘也要礼拜、迎接,以示恭敬。综观以上十种经律,将此条“礼敬法”作为第一条的有《僧祇律》、《十诵律》、《铜鍱律》,而又具体提到“礼拜”之说的有《十诵律》、《根有律》、《明了论》,只有《四分律》兼而有之。不过《大爱道经》、《中本起经》有“百岁比丘尼在新戒比丘下坐”之说。
第二条“不得骂谤比丘”,依《四分律》说这是“犯上”戒,即保证比丘的权威性。这在《根有律》、《铜律》、《明了论》中有明文规定,其它几种经律中都不见相关文字。不过《僧祇律》说,倘若比丘是比丘尼的亲里,尼就可以软语劝诫,不可以诃责。[1]《四分律行事钞》中有“不得举比丘罪、说其过失,比丘得说尼过”的敬法,《五分律》有尼众“不得向白衣说比丘过失”的戒条,[2]这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第三条“不得举比丘罪”,在《四分律资持记》中也是“犯上”戒,只有《明了论》中不见相关规定,其它几种经律中都有此说。
第四条“尼众从大僧受戒”是受戒制度,其它经律都有相同规定,只有《十诵律》不见此说,而另外要求“比丘尼半月从比丘受八敬法”(《明了论》也有这一条),这是它们的特别之处。
第五条“尼犯僧残,应半月在二部中行摩那埵(忏悔除罪法)”在经律中都有相关内容。只是《铜律》、《明了论》说犯“尊法”(八敬法)在二部中忏悔;《四分律》、《十诵律》、《根有律》(《根有律》所说的“众教法” 是“僧残”的异名,取犯此罪过后须经僧众教导悔过之意。)说犯“僧残”在二部中忏悔;而《僧祇律》则没有说明犯罪内容,只是要求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至于《爱道经》、《中本起经》则说未得道尼在半月中都要往僧中求忏悔。
第六条“尼半月往僧中请教诫”在律中都有规定,在上述经、论中则没有定说,不过请教比丘的内容是有的。
第七条“不得于无比丘处安居”,只有《爱道经》、《中本起经》中…
《八敬法的历史渊源(觉灯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