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八敬法條文:
第一部:《大愛道比丘尼經》[1]
1、比丘持大戒,母人比丘尼當從受正法。不得戲故輕慢之,調欺咍笑說不急之事,用自娛樂也。
2、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當禮事之。不得故言新沙門勞精進乎?今日寒熱乃爾耶?設有是語者,便爲亂新學比丘意。常自恭敬,謹勅自修,勤樂新學,遠離防欲,憺然自守。
3、比丘比丘尼,不得相與並止。設相與並居同止者,爲不清淨,爲欲所纏,不免罪根,堅當自製,明斷欲情,憺然自守。
4、叁月止一處自相檢校,所見所聞當自省察。若邪語受而不報,聞若不聞,見若不見,亦無往返之緣,憺而自守。
5、比丘尼不得訟問自了,設比丘以所聞所見;若比丘有所聞見訟問比丘尼,比丘尼即當自省過惡,不得大語自現其欲態也。當自檢校,憺而自守。
6、比丘尼有庶幾于道法者,得問比丘僧經律之事。但得說般若波羅蜜,不得共說世間不急之事也。設說不急之事者,知是人非爲道也。是爲世間放逸之人耳。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7、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法律之戒,當半月諸衆僧中自首過忏悔,以棄憍慢之態。今複如是自恥慚愧,深自省察,憺而自守。
8、比丘尼雖百歲持大戒,當處新受比丘大戒下坐,當以謙敬爲作禮。
第二部:《中阿含經》[2]
1、比丘尼當從比丘求受具足。阿難,我爲女人施設此第一尊師法,謂女人不當犯。女人奉持,盡其形壽。
2、比丘尼半月半月往從比丘受教。阿難,我爲女人施設此第二尊師法,謂女人不當犯。女人奉持,盡其形壽。
3、若住止處設無比丘者,比丘尼便不得受夏坐。阿難,我爲女人施設此第叁尊師法,謂女人不當犯。女人奉持,盡其形壽。
4、比丘尼受夏坐訖,於兩部衆中,當請叁事:求見、聞、疑。阿難,我爲女人施設此第四尊師法,謂女人不當犯。女人奉持,盡其形壽。
5、若比丘不聽比丘尼問者,比丘尼則不得問比丘經、律、阿毗昙;若聽問者,比丘尼得問經、律、阿毗昙。阿難,我爲女人施設此第五尊師法,謂女人不當犯。女人奉持,盡其形壽。
6、比丘尼不得說比丘所犯,比丘得說比丘尼所犯。阿難,我爲女人施設此第六尊師法,謂女人不當犯。女人奉持,盡其形壽。
7、比丘尼若犯僧伽婆屍沙,當於兩部衆中,十五日行不慢。阿難,我爲女人施設此第七尊師法,謂女人不當犯。女人奉持,盡其形壽。
8、比丘尼受具足雖至百歲,故當向始受具足比丘極下意稽首作禮、恭敬承事、叉手問訊。阿難,我爲女人施設此第八尊師法,謂女人不當犯。女人奉持,盡其形壽。
第叁部:《中本起經》[1]
1、比丘持大戒,女人比丘尼當從受正法。
2、比丘持大戒,半月以上,比丘尼當禮事之。
3、比丘僧、比丘尼,不得相與並居同止。
4、叁月止一處,自相檢校,所見所聞,當自省察。
5、比丘尼不得訟問比丘僧事,以所見聞;若比丘僧有所聞見,訟問比丘尼,比丘尼即當自省察。
6、比丘尼有庶幾于道法,得問比丘僧經律之事。
7、比丘尼自未得道,若犯戒律,當半月詣衆僧中首過自悔,以棄憍慢之態。
8、丘尼雖有百歲持大戒者,當處新受大戒幼稚比丘僧下坐,以謙敬爲之作禮。
第四部:《四分律》[2]
1、百歲比丘尼見新受戒比丘,應起迎逆禮拜,與敷淨座請令坐。如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2、比丘尼不應罵詈、呵責比丘,不應誹謗言破戒破見破威儀。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3、比丘尼不應爲比丘作舉、作憶念、作自言,不應遮他覓罪、遮說戒、遮自恣,比丘尼不應呵比丘,比丘應呵比丘尼。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4、式叉摩那學戒已,從比丘僧乞受大戒。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5、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6、比丘尼半月從僧乞教授。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7、比丘尼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8、比丘尼僧安居竟,應比丘僧中求叁事自恣見、聞、疑。此法應尊重恭敬贊歎,盡形壽不得過。
第五部:《四分律行事鈔》[1]
1、百歲比丘尼見初受戒,比丘當起迎逆、禮拜、問訊、請令坐。
2、比丘尼不得罵謗比丘。
3、不得舉比丘罪說其過失,比丘得說尼過。
4、式叉摩那已學於戒應從衆僧求受大戒。
5、尼犯僧殘應半月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
6、尼半月內當於僧中求教授人。
7、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
8、夏訖當詣僧中,求自恣人
第六部:《五分律》[2]
1、比丘尼半月應從比丘衆乞教誡人。
2、比丘尼不應於無比丘處夏安居。
3、比丘尼自恣時應從比丘衆請叁事見、聞、疑罪。
4、式叉摩那學二歲戒已,應在二部僧中受具足戒。
5、比丘尼不得罵比丘,不得於白衣家說比丘破戒、破威儀、破見。
6、比丘尼不得舉比丘罪,而比丘得呵比丘尼。
7、比丘尼犯粗惡罪,應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半月行摩那埵已,應各二十僧中求出罪。
8、比丘尼雖受戒百歲。故應禮拜起迎新受戒比丘。
第七部:《僧祇律》[3]
1、比丘尼雖滿百臘,應向新受戒比丘起迎、恭敬作禮。
2、二歲學戒,二部衆中受具足。
3、比丘尼不得說比丘實罪、非實罪,比丘得說比丘尼實罪。
4、比丘尼不先受食、床褥。
5、比丘尼二部衆中半月行摩那埵。
6、半月問布薩,求教誡。
7、無比丘住處,比丘尼不得安居。
8、比丘尼安居竟,二部僧中受自恣。
第八部:《十誦律》[4]
1、百歲比丘尼,見新受具戒比丘,應一心謙敬禮足。
2、比丘尼應從比丘僧乞受教誡。
3、若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從二部僧乞半月摩那埵法。
4、無比丘住處,比丘尼不得安居。
5、比丘尼安居竟,應從二部僧中自恣求見、聞、疑罪。
6、比丘尼半月從比丘受八敬法。
7、比丘尼語比丘言,聽我問修多羅、毘尼、阿毘曇,比丘聽者應問;若不聽者,不得問。
8、比丘尼不得說比丘見聞疑罪。
第九部:《根本說一切有部律》[1]
1、諸比丘尼當從比丘求出家,受近圓成比丘尼性。
2、半月半月當從比丘求請教授。
3、無比丘處不得安居。
4、比丘尼不得诘問比丘,懷念比丘所有過失,謂毀戒、見、威儀、正命,若比丘尼見比丘戒、見、儀、命,有毀犯處不應诘責。比丘見比丘尼有毀犯處爲诘問。
5、比丘尼不得罵詈、瞋恚、呵責比丘,比丘于尼得爲此事。
6、若比丘尼雖受近圓已經百歲,若見新受近圓比丘,應當尊敬合掌、迎接、恭敬頂禮。
7、比丘尼若犯衆教法(僧殘)者,應二衆中半月行摩那埵。
8、若比丘尼夏安居已,于二衆中以叁事見、聞、疑作隨意事。
第十部:《銅鍱律》[2]
1、受具百歲應禮迎新受具比丘。
2、不得無比丘住處住。
3、半月從比丘衆請教誡問布薩。
4、安居已于兩衆行自恣。
5、犯尊法于二衆中半月行摩那埵。
6、二年學法已,于兩衆請受具足。
7、不得罵詈、讒謗比丘。
8、不得說(舉)比丘罪。
第十一部:《明了論》[3]
1、一期比丘尼必定從比丘僧求得具足戒。
2、若已得百夏比丘尼,若比丘是日受具足戒已,是比丘尼必應作禮拜恭敬等事。
3、隨半月半月,應往比丘僧處,受八尊敬法。
4、若比丘尼犯隨一尊法,于二部僧應行摩那埵法。
5、比丘尼不得惡罵毀謗比丘。
6、比丘尼不得問難比丘及教比丘學。
7、若此住處無比丘,比丘尼不得結夏安居。
8、若比丘尼安居竟,以叁處請比丘僧說,問難如法受僧正教。
爲了進一步顯現諸部經律中的八敬法的不同特點,現依《四分律》中的八敬法爲例,對它們作一個基本的比較、說明。
第一條是說比丘尼即使受具足戒已經百歲,對于新受具足戒的比丘也要禮拜、迎接,以示恭敬。綜觀以上十種經律,將此條“禮敬法”作爲第一條的有《僧祇律》、《十誦律》、《銅鍱律》,而又具體提到“禮拜”之說的有《十誦律》、《根有律》、《明了論》,只有《四分律》兼而有之。不過《大愛道經》、《中本起經》有“百歲比丘尼在新戒比丘下坐”之說。
第二條“不得罵謗比丘”,依《四分律》說這是“犯上”戒,即保證比丘的權威性。這在《根有律》、《銅律》、《明了論》中有明文規定,其它幾種經律中都不見相關文字。不過《僧祇律》說,倘若比丘是比丘尼的親裏,尼就可以軟語勸誡,不可以诃責。[1]《四分律行事鈔》中有“不得舉比丘罪、說其過失,比丘得說尼過”的敬法,《五分律》有尼衆“不得向白衣說比丘過失”的戒條,[2]這是它們的不同之處。
第叁條“不得舉比丘罪”,在《四分律資持記》中也是“犯上”戒,只有《明了論》中不見相關規定,其它幾種經律中都有此說。
第四條“尼衆從大僧受戒”是受戒製度,其它經律都有相同規定,只有《十誦律》不見此說,而另外要求“比丘尼半月從比丘受八敬法”(《明了論》也有這一條),這是它們的特別之處。
第五條“尼犯僧殘,應半月在二部中行摩那埵(忏悔除罪法)”在經律中都有相關內容。只是《銅律》、《明了論》說犯“尊法”(八敬法)在二部中忏悔;《四分律》、《十誦律》、《根有律》(《根有律》所說的“衆教法” 是“僧殘”的異名,取犯此罪過後須經僧衆教導悔過之意。)說犯“僧殘”在二部中忏悔;而《僧祇律》則沒有說明犯罪內容,只是要求在二部僧中行摩那埵;至于《愛道經》、《中本起經》則說未得道尼在半月中都要往僧中求忏悔。
第六條“尼半月往僧中請教誡”在律中都有規定,在上述經、論中則沒有定說,不過請教比丘的內容是有的。
第七條“不得于無比丘處安居”,只有《愛道經》、《中本起經》中…
《八敬法的曆史淵源(覺燈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