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慈航法师的可贵探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为台湾僧教育提供了借鉴。第三,形成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慈航法师在教学中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许多方法在实践中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归纳、分析这些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总结慈航法师的僧教育思想,对于今后进一步发展、实践僧教育,无疑也是有益的。
注:
[1]目前所见的各种文章均言慈航法师在17岁出家前曾经常出入寺院,由此产生出家念头,但究竟出入哪所寺院,皆不见记载。笔者于2007年12月26日到慈航法师家乡建宁县考察,得到县政府谢翠姬副县长的热情帮助,在县教育局丁升副局长陪同下,笔者考察了距县城十公里的报国寺。经报国寺住持演新法师提供的文献和考察寺周围的墓碑(慈航法师母亲也安葬于寺附近),可断定当年慈航法师出家前所出入的寺院即为报国寺。
[2]《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1页。
[3]《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355页。
[4]释悟因主修:《台湾佛学院志(2) 圆光佛学院志》,香光书香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第119页。
[5]释悟因主修:《台湾佛学院志(2) 圆光佛学院志》,香光书香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第120页。
[6]《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443页。
[7]《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75-76页。
[8]《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78页。
[9]《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87页。
[10]《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538页。
[11]《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135页。
[12]《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111-112页。
[13]《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236-238页。
[14]《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279-280页。
[15]释悟因主修:《台湾佛学院志(2) 圆光佛学院志》,香光书香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第120页。
[16]《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81―82页。
[17]《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85―86页。
[18]《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210页。
[19]《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211页。
[20]《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88页。
[21]《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87页。
[22]《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227页。
[23]《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83-84页。
[24]《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87页。
[25]为弄清慈航法师在美国法脉,笔者近年五次赴美考察调研,2008年2月主要访问了纽约的慈航精舍。妙峰法师的详情,可参阅拙作《探访纽约慈航精舍――慈航法师在美国法脉探讨之一》,《福建佛教》2008年第1期。
[26]《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227―229页。
[27]《慈航大师纪念集》(下),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9月出版,第107页。
[28]《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252-253页。
[29]《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561页。
[30]《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561页。
[31]《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564页。
[32]《慈航大师纪念集》(上),弥勒内院、大乘精舍印经会1998年2月出版,第368页。
[33]释悟因主修:(《台湾佛学院志(2) 圆光佛学院志》,香光书香出版社1995年4月出版,第35页。
《试论慈航法师对台湾僧教育的贡献(何绵山)》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