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紫柏大师简谱(戴继诚)

  紫柏大师简谱

  戴继诚 

  作者戴继诚,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学系教师。

  案:本年谱以《紫柏尊者全集》(简称《全集》,《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三十一套第四册、第五册)、《紫柏尊者别集》(简称《别集》,《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三十二套第一册)。曹越主编《紫柏老人集》(简称《老人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憨山德清《憨山老人梦游集》(简称《梦游集》,《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三十二套第二、三、四、五册)。徐朔方笺校《汤显祖集》(一、二),中华书局,1962年。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沈德符《万历野获编》(中华书局,1959年)。朱国祯《涌幢小品》,中华书局,1959年。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及《明史》等相关材料整理而成。

  一、公元1542年,壬寅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紫柏母梦异人授以附叶大鲜桃而有娠。

  ①憨山德清《全集·达观大师塔铭》(以下简称《塔铭》):师讳真可,字达观,晚号紫柏。门人称尊者,重法故也。其先句曲人,父沈连,季子,世居吴江太湖之摊缺。母梦异人授以附叶大鲜桃,寤而香满室,遂有娠。(《全集》卷首,第313页)

  不过,憨山德清《老人集·塔铭》中的相关记载与此稍异:……其先句曲人,父沈连,世居吴江太湖之滩缺,师其季子也。(《老人集》第842页)

  而陆符《紫柏大师传略》(以下简称《传略》)则云:世家吴江之摊缺,沈姓,父连,字季子,其先句曲人。(《别集》附录,第73页)

  比较三则资料,主要差别在对“季子”的诠释上。在古汉语中,“季子”是对兄弟辈中排行居次或最幼者的称谓,比如战国时苏秦在五兄弟中排行最小,所以字“季子”。《全集·塔铭》中的“季子”指称稍有模糊,既可认为是沈连,也可认为是紫柏;《老人集·塔铭》中则明确指称紫柏是“季子”,准此,可确定此“季子”实指紫柏,而非其父,《传略》把这一称谓误传或误刻成沈连“字季子”了。

  ②陆符《别集·传略》:师讳真可,达观其字也,晚自号紫柏。万历中,慈圣皇太后钦师道风,上亦雅知师,谓若此真可名一僧,师遂取以更其名云。(《别集》附录,第73页)

  二、公元1543年,癸卯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1岁。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铭》:……师生于(嘉靖)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寿六十有一,法腊四十有奇。(《全集》卷首,第316页)

  ②陆符《别集·传略》:(紫柏)世家吴江之摊缺,沈姓,父连,字季子。其先句曲人。……若大师里氏,定为吴江。(《别集》附录,第75页)

  ③朱国祯《涌幢小品》卷二十八:和尚声满天下,诸贵人无不折节推重,却不知家族何处,自称曰吴江人。又曰:你辈到底晓得。(《涌幢小品》卷二十八,《达观始末》第673页)

  ④《东厂缉访妖书底簿》云:初三日,王之祯问,达观你是哪里人?为何造作妖书?达观回说:贫僧是苏州府吴江县人,自幼出家。(《别集》附录,第75页)

  ⑤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吴江异人》卷二十七:达观师,世所谓紫柏老人者,本吴江人,后讳言之。其聪明机辨,实宇内无两,晚游京师,慈圣太后及今上俱礼重之,卒于癸卯妖书株连及难。然其人自是异人,用能奔走天下,后来名宿如林,未有能及之者。(《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七,第688页)

  三、公元1547年,丁未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5岁。遇异僧。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铭》:师生五岁,不语,时有异僧过其门,摩顶而谓其父曰:“此儿出家,当为天人师。”言讫,忽不见,师遂能语。先时见巨人迹下于庭,自是不复见。(《全集》卷首,第313页)

  ②陆符《别集·传略》:师生有异征,雄猛不可羁绁。稍长,志益大。(《别集》附录,第73页)

  四、公元1559年,己未年,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17岁。出家于苏州云岩寺。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铭》:年十七,方仗剑远游塞上,行至苏州阊门,天大雨,不前,偶值虎丘僧明觉,相顾盼。觉壮其貌,知少年不群,心异之,因以伞蔽之,遂同归寺。具晚餐,欢甚相得。闻僧夜诵八十八佛名,师心大快悦。侵晨,入觉室曰:“吾两人有大宝,何以污在此中耶?”即解腰缠十余金授觉,令设斋,请薙发。遂礼觉为师,是夜即兀坐达旦。(《全集》卷首,第313-314页)

  ②陆符《别集·传略》:年十七,辞亲只行,愿立功名塞上,行至郡城枫桥,天大雨,不得前。虎丘僧明觉者过视,壮其貌,问知远行,因以盖接之归。具晚餐。夜卧闻僧诵八十八佛名号,心忽开悦。侵晨起,告觉愿出家。遂解腰缠治斋,觉即白众为祝发,因礼觉为师。(《别集》附录,第73页)

  五、公元1562年,壬戌年,明世宗嘉靖41年,20岁。从讲师授具足戒。

  憨山德清《全集·塔铭》:年二十,从讲师受具戒。尝至常熟,遇养斋翁,识为奇器。留月余。(《全集》卷首,第314页)而《老人集·塔铭》则具体说“养斋翁”是“相国严养斋翁”,但不详其人。

  六、公元1565年,乙丑年,明世宗嘉靖44年,23岁。外出参访。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铭》:年二十,从讲师受具戒。……之嘉兴东塔寺,见僧书《华严经》,乃跪看良久,叹曰:“吾辈能此足矣!”遂之武塘景德寺,掩关三年。复回吴门。一日辞觉曰:“吾当去行脚诸方,历参知识,究明大事也。”遂策杖去。(《全集》卷首,第314页)

  ②陆符《别集·传略》:年二十,从讲师受具戒,掩关武唐景德寺三年,辞觉包腰参访。(《别集》附录,第73页)

  七、公元1573年,癸酉年,明世宗万历元年,31岁。至北京参访。

  ①紫柏真可《全集·祭法通寺徧融老师文》云:洎万历元年,北游燕京。谒暹法师于张家湾,谒礼法师于千佛寺,又访宝讲主于西方庵,末后参徧老于法通寺。(《全集》卷十四,第444页,下引紫柏著述,均不署名)

  ②憨山德清《全集·塔铭》:师至京师,参徧融大老。……时知识啸岩法主、暹理诸大老,师皆及门。(《全集》卷首,第314页)

  八、公元1574年,甲戌年,明神宗万历2年,32岁。归虎丘省明觉,与吴县傅光宅之子与阳明后学管东溟斗机锋。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铭》:去九年,复归虎丘省觉。乃之淞江掩关百日。之吴县,适聊城傅君光宅为县令,其子利根,命礼师,子不怿。子一日搦二花问师云:“是一是二?”师曰:“是一。”子开手曰:“此花是二。师何言一?”师曰:“我言其本,汝言其末。”子遂作礼。之天池,遇管公东溟,闻其语,深器之。师因拈蔷薇一蒂二花,问公,公曰:“此花同本生也。”师分为二,复问公,公无语。因罚斋一供,遂相与莫逆。(《全集》卷首,第314页)

  ②陆符《别集·传略》:时与知识啸岩、法主暹理诸公,参证所得。乃归省觉去,辞觉时已九年。(《别集》附录,第73页)

  九、公元1575年,乙亥年,明神宗万历3年,33岁。至少林参访不怿。南昌密藏道开归附。设巧计使明觉重新出家。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铭》:时上御极三年,大千润公开堂少林,师结友巢林、戒如辈往参叩。及至,见上堂讲公案,以口耳为心印,以帕子为真传。师耻之。叹曰:“西来意固如是邪?”遂不入众,寻即南还。至嘉禾,见太宰陆五台翁,心大相契。先是有密藏道开者,南昌人,弃青衿出家,披薙于南海,闻师风,往归之。师知为法器,留为侍者,凡百悉委之。(《全集》卷首,314页)

  ②憨山德清《全集·塔铭》:师先于嘉禾刻藏有成议,乃返吴门,省前得度师觉公。时觉已还俗,以医名,师闻之,意行度脱。时夜觉饭,盂忽堕地裂,其精诚所感如此。乃诈病于小舟中,命请觉眕视,觉至,见师。大惊惧,师涕泣曰:“尔何迷至此耶?今且柰何?”觉曰:“唯命是听。”师即命薙发,竟载去。觉惭服,愿执弟子礼,亲近之。(《全集》卷首,第314-315页)

  ③陆符《别集·传略》:先是,有南昌诸生出家补陀,曰密藏道开者。闻师风来归,师深器重,留为侍者。凡法门大事如复楞严寺、刻大藏、复化城,皆以属之。(《别集》附录,第73页)

  ④于元凯《密藏禅师遗稿序》:(道开)初见尊者(紫柏),对坐引古今、论性命,尊者不答。至三昼夜,尊者知其机锋已尽,始语之曰:“吾以汝为奇男子,乃含沸矢喷人耶?”师大惊悟,伏地叩头,流汗透体,从此追随杖履二十季。(《密藏禅师遗稿序》卷首,蓝吉富主编《大藏经补编》,第十四册,第349页,台北华宇出版社,1986年)

  案:陆光祖(1521-1597),号五台居士,字与绳,浙江平湖人。清彭绍升《居士传》说他“累迁吏部尚书。与绳公忠强直,练达掌故。先后居吏部,力持清议,推毂豪俊,不遗疏贱。”陆光祖对佛教信仰虔诚,好善乐施,与紫柏性情多有相投之处,是紫柏重要方外法友。

  十、公元1579年,己卯年,明神宗万历7年,37岁。发愿刻大藏经。

  ①《全集·刻藏缘起》:万历七年,予来自嵩少,挂锡清风泾上,去大云寺不甚远。寺有云谷老宿,乃空门白眉也。时本谷(“谷”疑为衍字,“本”指幻余法本,后为紫柏弟子)为云谷侍者。予访云谷于大云,复值本公在焉。既而及刻藏之举。……予曰:“小子何不大若是乎?但恐办心不真,真则何虑无成!且堂堂大明,反不若宋元之盛哉?……老汉虽不敏,敢为刻藏之旗鼓。”(《全集》卷十三,第427页)

  ②憨山德清《全集·塔铭》:念大藏卷帙重多,致遐方僻陬,有终不闻法名字者,欲刻方册,易为流通,普使见闻,作金刚种子,即有谤者,…

《紫柏大师简谱(戴继诚)》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