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柏大師簡譜
戴繼誠
作者戴繼誠,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犯罪學系教師。
案:本年譜以《紫柏尊者全集》(簡稱《全集》,《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叁十一套第四冊、第五冊)、《紫柏尊者別集》(簡稱《別集》,《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叁十二套第一冊)。曹越主編《紫柏老人集》(簡稱《老人集》,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5年)。憨山德清《憨山老人夢遊集》(簡稱《夢遊集》,《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第叁十二套第二、叁、四、五冊)。徐朔方箋校《湯顯祖集》(一、二),中華書局,1962年。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沈德符《萬曆野獲編》(中華書局,1959年)。朱國祯《湧幢小品》,中華書局,1959年。谷應泰《明史紀事本末》及《明史》等相關材料整理而成。
一、公元1542年,壬寅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紫柏母夢異人授以附葉大鮮桃而有娠。
①憨山德清《全集·達觀大師塔銘》(以下簡稱《塔銘》):師諱真可,字達觀,晚號紫柏。門人稱尊者,重法故也。其先句曲人,父沈連,季子,世居吳江太湖之攤缺。母夢異人授以附葉大鮮桃,寤而香滿室,遂有娠。(《全集》卷首,第313頁)
不過,憨山德清《老人集·塔銘》中的相關記載與此稍異:……其先句曲人,父沈連,世居吳江太湖之灘缺,師其季子也。(《老人集》第842頁)
而陸符《紫柏大師傳略》(以下簡稱《傳略》)則雲:世家吳江之攤缺,沈姓,父連,字季子,其先句曲人。(《別集》附錄,第73頁)
比較叁則資料,主要差別在對“季子”的诠釋上。在古漢語中,“季子”是對兄弟輩中排行居次或最幼者的稱謂,比如戰國時蘇秦在五兄弟中排行最小,所以字“季子”。《全集·塔銘》中的“季子”指稱稍有模糊,既可認爲是沈連,也可認爲是紫柏;《老人集·塔銘》中則明確指稱紫柏是“季子”,准此,可確定此“季子”實指紫柏,而非其父,《傳略》把這一稱謂誤傳或誤刻成沈連“字季子”了。
②陸符《別集·傳略》:師諱真可,達觀其字也,晚自號紫柏。萬曆中,慈聖皇太後欽師道風,上亦雅知師,謂若此真可名一僧,師遂取以更其名雲。(《別集》附錄,第73頁)
二、公元1543年,癸卯年,明世宗嘉靖二十二年六月十二日,出生于江蘇省吳江縣,1歲。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生于(嘉靖)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壽六十有一,法臘四十有奇。(《全集》卷首,第316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紫柏)世家吳江之攤缺,沈姓,父連,字季子。其先句曲人。……若大師裏氏,定爲吳江。(《別集》附錄,第75頁)
③朱國祯《湧幢小品》卷二十八:和尚聲滿天下,諸貴人無不折節推重,卻不知家族何處,自稱曰吳江人。又曰:你輩到底曉得。(《湧幢小品》卷二十八,《達觀始末》第673頁)
④《東廠緝訪妖書底簿》雲:初叁日,王之祯問,達觀你是哪裏人?爲何造作妖書?達觀回說:貧僧是蘇州府吳江縣人,自幼出家。(《別集》附錄,第75頁)
⑤沈德符《萬曆野獲編·吳江異人》卷二十七:達觀師,世所謂紫柏老人者,本吳江人,後諱言之。其聰明機辨,實宇內無兩,晚遊京師,慈聖太後及今上俱禮重之,卒于癸卯妖書株連及難。然其人自是異人,用能奔走天下,後來名宿如林,未有能及之者。(《萬曆野獲編》卷二十七,第688頁)
叁、公元1547年,丁未年,明世宗嘉靖二十六年,5歲。遇異僧。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生五歲,不語,時有異僧過其門,摩頂而謂其父曰:“此兒出家,當爲天人師。”言訖,忽不見,師遂能語。先時見巨人迹下于庭,自是不複見。(《全集》卷首,第313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師生有異征,雄猛不可羁绁。稍長,志益大。(《別集》附錄,第73頁)
四、公元1559年,己未年,明世宗嘉靖叁十八年,17歲。出家于蘇州雲岩寺。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年十七,方仗劍遠遊塞上,行至蘇州阊門,天大雨,不前,偶值虎丘僧明覺,相顧盼。覺壯其貌,知少年不群,心異之,因以傘蔽之,遂同歸寺。具晚餐,歡甚相得。聞僧夜誦八十八佛名,師心大快悅。侵晨,入覺室曰:“吾兩人有大寶,何以汙在此中耶?”即解腰纏十余金授覺,令設齋,請薙發。遂禮覺爲師,是夜即兀坐達旦。(《全集》卷首,第313-314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年十七,辭親只行,願立功名塞上,行至郡城楓橋,天大雨,不得前。虎丘僧明覺者過視,壯其貌,問知遠行,因以蓋接之歸。具晚餐。夜臥聞僧誦八十八佛名號,心忽開悅。侵晨起,告覺願出家。遂解腰纏治齋,覺即白衆爲祝發,因禮覺爲師。(《別集》附錄,第73頁)
五、公元1562年,壬戌年,明世宗嘉靖41年,20歲。從講師授具足戒。
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年二十,從講師受具戒。嘗至常熟,遇養齋翁,識爲奇器。留月余。(《全集》卷首,第314頁)而《老人集·塔銘》則具體說“養齋翁”是“相國嚴養齋翁”,但不詳其人。
六、公元1565年,乙醜年,明世宗嘉靖44年,23歲。外出參訪。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年二十,從講師受具戒。……之嘉興東塔寺,見僧書《華嚴經》,乃跪看良久,歎曰:“吾輩能此足矣!”遂之武塘景德寺,掩關叁年。複回吳門。一日辭覺曰:“吾當去行腳諸方,曆參知識,究明大事也。”遂策杖去。(《全集》卷首,第314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年二十,從講師受具戒,掩關武唐景德寺叁年,辭覺包腰參訪。(《別集》附錄,第73頁)
七、公元1573年,癸酉年,明世宗萬曆元年,31歲。至北京參訪。
①紫柏真可《全集·祭法通寺徧融老師文》雲:洎萬曆元年,北遊燕京。谒暹法師于張家灣,谒禮法師于千佛寺,又訪寶講主于西方庵,末後參徧老于法通寺。(《全集》卷十四,第444頁,下引紫柏著述,均不署名)
②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至京師,參徧融大老。……時知識嘯岩法主、暹理諸大老,師皆及門。(《全集》卷首,第314頁)
八、公元1574年,甲戌年,明神宗萬曆2年,32歲。歸虎丘省明覺,與吳縣傅光宅之子與陽明後學管東溟鬥機鋒。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去九年,複歸虎丘省覺。乃之淞江掩關百日。之吳縣,適聊城傅君光宅爲縣令,其子利根,命禮師,子不怿。子一日搦二花問師雲:“是一是二?”師曰:“是一。”子開手曰:“此花是二。師何言一?”師曰:“我言其本,汝言其末。”子遂作禮。之天池,遇管公東溟,聞其語,深器之。師因拈薔薇一蒂二花,問公,公曰:“此花同本生也。”師分爲二,複問公,公無語。因罰齋一供,遂相與莫逆。(《全集》卷首,第314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時與知識嘯岩、法主暹理諸公,參證所得。乃歸省覺去,辭覺時已九年。(《別集》附錄,第73頁)
九、公元1575年,乙亥年,明神宗萬曆3年,33歲。至少林參訪不怿。南昌密藏道開歸附。設巧計使明覺重新出家。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時上禦極叁年,大千潤公開堂少林,師結友巢林、戒如輩往參叩。及至,見上堂講公案,以口耳爲心印,以帕子爲真傳。師恥之。歎曰:“西來意固如是邪?”遂不入衆,尋即南還。至嘉禾,見太宰陸五臺翁,心大相契。先是有密藏道開者,南昌人,棄青衿出家,披薙于南海,聞師風,往歸之。師知爲法器,留爲侍者,凡百悉委之。(《全集》卷首,314頁)
②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先于嘉禾刻藏有成議,乃返吳門,省前得度師覺公。時覺已還俗,以醫名,師聞之,意行度脫。時夜覺飯,盂忽墮地裂,其精誠所感如此。乃詐病于小舟中,命請覺眕視,覺至,見師。大驚懼,師涕泣曰:“爾何迷至此耶?今且柰何?”覺曰:“唯命是聽。”師即命薙發,竟載去。覺慚服,願執弟子禮,親近之。(《全集》卷首,第314-315頁)
③陸符《別集·傳略》:先是,有南昌諸生出家補陀,曰密藏道開者。聞師風來歸,師深器重,留爲侍者。凡法門大事如複楞嚴寺、刻大藏、複化城,皆以屬之。(《別集》附錄,第73頁)
④于元凱《密藏禅師遺稿序》:(道開)初見尊者(紫柏),對坐引古今、論性命,尊者不答。至叁晝夜,尊者知其機鋒已盡,始語之曰:“吾以汝爲奇男子,乃含沸矢噴人耶?”師大驚悟,伏地叩頭,流汗透體,從此追隨杖履二十季。(《密藏禅師遺稿序》卷首,藍吉富主編《大藏經補編》,第十四冊,第349頁,臺北華宇出版社,1986年)
案:陸光祖(1521-1597),號五臺居士,字與繩,浙江平湖人。清彭紹升《居士傳》說他“累遷吏部尚書。與繩公忠強直,練達掌故。先後居吏部,力持清議,推毂豪俊,不遺疏賤。”陸光祖對佛教信仰虔誠,好善樂施,與紫柏性情多有相投之處,是紫柏重要方外法友。
十、公元1579年,己卯年,明神宗萬曆7年,37歲。發願刻大藏經。
①《全集·刻藏緣起》:萬曆七年,予來自嵩少,挂錫清風泾上,去大雲寺不甚遠。寺有雲谷老宿,乃空門白眉也。時本谷(“谷”疑爲衍字,“本”指幻余法本,後爲紫柏弟子)爲雲谷侍者。予訪雲谷于大雲,複值本公在焉。既而及刻藏之舉。……予曰:“小子何不大若是乎?但恐辦心不真,真則何慮無成!且堂堂大明,反不若宋元之盛哉?……老漢雖不敏,敢爲刻藏之旗鼓。”(《全集》卷十叁,第427頁)
②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念大藏卷帙重多,致遐方僻陬,有終不聞法名字者,欲刻方冊,易爲流通,普使見聞,作金剛種子,即有謗者,…
《紫柏大師簡譜(戴繼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