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紫柏大師簡譜(戴繼誠)▪P2

  ..續本文上一頁罪當自代。遂倡緣,時與太宰光祖陸公、司成夢祯馮公、廷尉同亨曾公、冏卿汝稷瞿公等議,各歡然,願贊佐。命弟子密藏開公董其事。(《全集》卷首,第314頁)

  十一、公元1585年,已酉年,明神宗萬曆十叁年,43歲。在南京攝山勸化居士王肯堂研修唯識學。

  ①王肯堂《因明入正理論集解·自序》:萬曆乙酉仲秋,余與董玄宰(董其昌),侍紫柏大師于金陵之攝山中,日相與縱談無生,且謂枯坐默照爲邪禅,非深泛教海不可。一日于素庵法師閣上,得一小梵冊,有喜色,手授余二人曰:“若欲深泛教海,則此其舟航維楫乎!”觀之則《因明入正理論》。(王肯堂《因明入正理論·自序》,《卍新纂續藏經)》第五十叁冊,第917頁)

  ②《全集·雜記》:達觀道人,乙酉歲之伏牛山,道出滁陽。(《全集》卷二十二,第508頁)

  案:王肯堂(1549--1613),自號樵子,又號“念西居士”,字宇泰,江蘇金壇人。萬曆十七(1589)年進士,後選庶吉士,官至福建參政等職。王肯堂精于醫道,並博通教乘,尤善唯識。有《唯識俗诠》、《唯識證義》、《因明入正理論集解》等著述。他的唯識學研究受益于紫柏的啓發。

  十二、公元1586年,丙戌年,明神宗萬曆十四年,44歲。春宿于潭柘寺,夏六月館于洪福寺,作《同開侍者、缪仲淳宿洪福寺(有序)》、《宿洪福寺懷古》等詩。七、八月間與憨山德清初次會面,欲複琬公塔院,未果。冬宿于潭柘山嘉福寺。

  ①《全集·法語》:萬曆丙戊春,皮毬道人(紫柏自稱)由路南達燕山。距都城八十裏,爲古潭柘,幽絕勝天下,瓶錫因留之。隆冬未已,春風忽動,千山暖回,萬壑冰消,則峨嵋之興油然而生。(《全集》卷七,第375頁)

  ②《全集·同開侍者缪仲淳宿洪福寺(有序)》:……洪福寺由唐訖我明,廢興不知凡幾。其寺僧慈峰朝公,今複力舉廢墜。而貧衲與二叁子阻雨得假信宿。朝公索詩題石,遂賦此以結叁生之緣。時萬曆丙戌夏六月十有一日也。(《全集》卷二十五,第6頁)

  ③憨山德清《全集·塔銘》雲:師以刻藏因緣議既成,聞妙峰師建鐵塔于蘆牙,乃送經安置于塔中,且與計藏事。未偕,複之都門,乃訪予于東海,時萬曆丙戌秋七月也。……師返都門,複潭柘古刹,乃決策西遊峨嵋。(《全集》卷首,第315頁)

  不過,憨山德清《老人集·塔銘》所述稍有不同:“師返都門,訪石經山,禮隋琬公塔。念琬公慮叁災劫壞,正法澌滅,創刻石藏經,藏于岩洞,感其護法深心,淚如雨下。琬公塔已爲歸豪右,矢複之而未果。乃決策西遊峨嵋。”(《老人集》第845頁)沒有言及複興潭柘寺。

  ④《全集·燒爆竹(有序)》:魏光中居士,于萬曆十四年冬,參予于潭柘山嘉福寺。明年仲春,仍送別于此。(《全集》卷二十七,第20頁)

  十叁、公元1587-1589,丁亥年-己醜年,45-47歲,紫柏在峨眉山等地行腳參訪,前後持續叁年左右,在峨眉山時,結識禅僧善真。其間曾在曲阿、廬牙山等地結夏,在廬牙山與妙峰禅師有交往。

  ①《別集·送龍子歸潭柘文》:歲在丁亥,我將禮普賢大士于峨嵋。……己醜,我始東還,結夏曲阿(今江蘇丹陽)于觀察(指于玉立,紫柏俗家弟子)別墅。(《別集》卷一,第48頁)

  ②《全集·雜記》:予登峨嵋,往返幾叁年,以貪觀山水,須發不暇剃除,遂成頭陀焉。既至曲阿于觀察北園,時比部爲地主。常熟缪生(缪仲淳,紫柏俗家弟子),吳江周生(不詳)並在。(《全集》卷二十二,第508頁)

  ③《全集·雜記》:萬曆丁亥冬,余結製蘆芽(指山西甯武蘆芽山)。(《全集》卷二十二,第509頁)

  ④《別集·祭了然關主人》:萬曆戊子八月,余挂錫五峰山中。(《別集》卷一,《祭了然關主人》,第53頁)

  ⑤《全集·蘆芽夜話記過》:……歲丁亥,予與蘆芽妙師(指妙峰禅師),燈下偶及世故,不覺談一二交遊短處,既而思我非如來,安知無誤?書此以記吾過。(《全集》卷二十一,第503頁)

  案:妙峰,名福登,俗人姓續,別號妙峰,山西平陽人,晚明禅僧,與憨山友善,對振興晚明佛教,尤其是五臺山佛教頗多貢獻。

  據《補續高僧傳》卷十六載,紫柏參訪峨眉山時,與禅僧善真有善。善真,字實相,南昌人,俗姓熊,參幻休常潤不契,隱居峨眉,“紫柏尊者曰:“真禅師持行高潔,與余意氣相期,惜不得與之雅遊,僅與峨眉一交,而失之。曾投一偈,冀續後緣,而今則已矣。世之君子,試讀其樂志諸篇,可想而見也。”師住峨眉,臥雲臺時,達師曾會過訪之,故及之雲。”(《補續高僧傳》卷十六,《續藏經》第一輯第二編乙,第七套,第二冊第139頁)

  十四、公元1589年,已醜年,明神宗萬曆十七年,47歲。方冊藏(嘉興藏)始刻于五臺山紫霞谷妙德庵。四年後南移浙江余杭徑山寂照庵。

  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嘉興藏》)以萬曆己醜創刻于五臺,屬弟子如奇綱維之。居四年,以冰雪苦寒,複移于徑山寂照庵。工既行,開公以病隱去。其事仍屬奇(寒灰如奇,紫柏弟子),協弟子幻予本公(幻余法本,“余”也作“予”),本尋化,複請澹居铠公(澹居法铠,紫柏弟子)終其役。(《全集》卷首,第314頁)

  十五、公元1590年,庚寅年,明神宗萬曆十八年,48歲。初會湯顯祖于南刑部鄒元標舍。結夏于南京棲霞山棲霞寺。

  ①《全集·湖州府弁山圓證寺募四萬八千彌陀緣起》:余萬曆庚寅歲,結夏于留都攝山棲霞寺,以七月旬有二日。(《全集》卷十叁,第430頁)

  ②湯顯祖《湯顯祖詩文集》卷十四:予庚午(1570年)秋舉,赴謝總裁參加余姚張共嶽。晚過池上,照影搔首,墜一蓮簪,題壁而去。庚寅(1590年)達觀禅師過予于南比部鄒南臯郎舍中,曰:“吾望子久矣”。因誦前詩,叁十(應爲二十年)年事也。師爲作《館壁君記》,甚奇。(徐朔方箋校《湯顯祖詩文集》,第549頁)

  案:鄒元標(1551——1624),字爾瞻,號南臯,江西吉水人。明萬曆五年進士,東林黨魁之一,與趙南星、顧憲成號爲“叁君”,與紫柏,湯顯祖等友善。

  十六、公元1591年,辛卯年,明神宗萬曆十九年,49歲。有《鵬沙彌塔銘(有序)》、《募修天池寺山門疏》、《跋石刻〈圓覺經〉》等撰述,書寫《法華經》、《楞嚴經》二經畢。有開示浣禅人語。

  ①《全集·鵬沙彌塔銘(有序)》卷二十二:鵬子少爲書生,含毫弄舉子業,及學爲古文詩賦,精陰陽谶緯之術,皆臻其奧。又以宿業現行,複知歸敬大法,既而遊學燕京。觸世感懷,遂決薙染。……于萬曆辛卯年十一月望日訪道人于妙德庵中,遂克初志。(《全集》卷二十二,第512頁)

  ②《別集·募修天池寺山門疏》:吳門佛國山天池寺,迴峰抱寂,碧水常流,雅稱禅棲,境實稀有。……惟山門凋落,未得英檀。道人聊爲倡二十人緣,人乞銀二兩,完茲勝事。……萬曆辛卯四月二十八日。紫柏道人題于天池蓮花樓中。(《別集》卷一,第52頁)

  ③《全集·經龛畫八部神記》卷十四:萬曆辛卯,予寫《法華》、《楞嚴》二經畢。(《全集》卷十四,第441頁)

  ④《別集·跋石刻法界觀》卷一:華嚴法界觀,辭旨沖漠,大經廣雅,囊括盡矣。丹陽賀生學仁,欣然石刻印行,達觀道人一語因書語之,時萬曆辛卯四月二十一日也。(《別集》卷一,第50頁)

  ⑤《別集·跋石刻〈圓覺經〉》此神通大光明藏,我釋迦如來入之,乃說此經,十二大士入之,則能酬酢精辨,如瓶泄水,了無滯沚。丹陽賀上舍,喜《圓覺經》,刻石流通之,乞予一語爲之嚆矢,時萬曆辛卯年四月下旬一日也。(《別集》卷一,第50頁)

  ⑥《全集·浣上人》卷四:萬曆辛卯仲秋叁日,達觀老漢被業風吹到一處,名曰華嚴庵。庵前有流水,庵背有青山,青山與流水,廣長舌相寒。(《全集》卷四,第351頁)

  十七、公元1592年,壬辰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年,50歲。春天在方山谒李長者(李通玄)遺像。複房山雲居山琬公塔院。與憨山第二次見面。

  ①《全集·谒方山李長者還定襄道中(有序)》:余慕唐李長者有年數矣,而以參學未暇一訪遺蹤。萬曆壬辰,發春叁日,自清涼山攜開江彩叁子,特禮觐之。既而揮鞭還清涼。春雪缤紛,千山裹玉,逆思長者音容笑貌,恨不與之同生,得事巾拂。(《全集》卷二十七,第19頁)

  ②《全集·覺林字說》卷二十一:萬曆壬辰,春王正月,甲子日。自清涼山攜諸法侶,谒晉陽方山(即太原壽陽方山土龛)李長者遺像,還道青石村,休于寬師禅房。(《全集》卷二十一,第505頁)

  ③《全集·房山縣天開骨香庵記》:萬曆壬申(案:應爲壬辰年,因明萬曆年間無壬申年)五月十九日,涿鹿山雲居東觀音寺住持明亮等,以修補石經山雷音窟中叁世佛座下地面石,石下有一石函。……是室之建,有年數矣,而未得名。俟舍利靈骨,並光照臨,始得名焉。予與二叁子,皆得信宿舍利光中,又得忍庵慈公昆季爲香飯主人,何幸如之。……予以“骨香”名此庵者,了知一切衆生初無常性,以其隨順無明而六道星陳。若不隨順,誰骨非香?(《全集》卷十四,第440頁)

  ④憨山德清《全集·塔銘》:至石經山,晉琬公慮叁災壞劫,正法浸滅,乃石刻藏經安于岩穴,師見而感之。時琬公塔院被力者侵,師志複之。啓石室佛座下,得函貯佛舍利若幹。出時,光燭岩壑。適聖母聞師至,命近侍陳儒致齋供,特賜予紫伽黎。師讓之,謝曰:“自慚貧骨難披紫,施與高人福更增。”因請佛舍利入內,供叁日,出帑金重藏於石窟。師重二事,思得予作記。適予聞師西遊回,即馳至京,候於上方兜率院。師拉予遊,觀石經,遂記之。(《全集》…

《紫柏大師簡譜(戴繼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