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紫柏大師簡譜(戴繼誠)▪P3

  ..續本文上一頁卷首,第315頁)

  ⑤憨山德清《夢遊集·大都明因寺常住碑記》:“萬曆壬辰秋,余隨緣王城,會達觀禅師于大慈壽(寺)。”(《夢遊集》,卷二十二,第263頁)

  ⑥憨山德清《夢遊集·憨山老人自序年譜》:二十年壬辰,予年四十七。是年秋七月,予至京訪達觀禅師于上方。晉時有琬公,慮叁災壞劫無佛法,乃刻石經藏石室,其塔院爲僧所賣,師贖之,欲得予作記。(《夢遊集》卷五十四,第482頁)

  十八、公元1593年,癸已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51歲。春季挂錫燕山碧雲寺,睹諸祖道影。中秋與陸五臺遊浙江當湖之積慶庵,建議修複之。在金陵與周汝登相會。

  ①《全集·書鶴林勒那問二十二祖公案後》:歲在萬曆癸巳春,予客燕山碧雲寺,燈下讀《佛祖通感(應爲“載”)》,至此不覺掩卷而歎,且覆而思之。(《全集》卷十五,第452頁)

  ②《全集·讀石壁經碑跋》卷十五:萬曆歲在癸巳春,余挂錫燕山碧雲柳樹庵,應華亭徐太仆琰之請也。(《全集》卷十五,第455頁)

  ③《全集·沐浴碧雲禅房睹羅什道影》:萬曆歲在癸巳春,信宿碧雲寺。辱雲莊禅丈爲予設浴,既而慶睹什師道影于其禅室,再拜稽首。(《全集》卷十九,第489頁)

  ④《全集·積慶庵緣起》:萬曆癸巳中秋,達觀道人以問疾毗耶,維舟當湖,既而太宰陸居士(指陸光祖,晚明著名宰官居士,與紫柏友善)疾少差,亦放舟顧道人于案山之陽。案山距積慶不十裏許。(《全集》卷十叁,第429頁)

  ⑤《全集·示道開》:萬曆歲在癸巳,春叁月十有一日,夕陽在峰,爐煙凝翠,虛堂若鏡,心眸澄渟。時開郎趨入肅拜而立,齋頭有身根說法,眼根聽受;舌根說法,耳根見納之語。予不覺舍然大喜曰:吾子可謂知言矣,因援筆書此,以廣其義焉。(《全集》卷四,第351頁)

  ⑥周汝登《紫柏大師像贊》卷首:“予晤師在癸巳歲,金陵賀氏園中,爲駕部郎時,乃予請見,固有年矣。”(《全集》卷首,第312頁)

  十九、公元1594年,甲午年,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52歲。在廬山養病百日。四月在東梵川書《東梵川說》一文。

  ①《全集·忏薦牛麂疏》:萬曆甲午八月之初,挂搭匡廬,忽構瘧疾,寒熱交楚,神識煎惶,將百日有余。幻質憔悴,氣力衰微。(全集》卷十叁,第434頁)

  ②《別集·東梵川說》卷一:王維別墅,謂之辋川者,以所標其人也。渠嘗曰:一興微塵念,橫有朝露身。如是觀陰界,何方置我人。”余每深味斯旨,則不覺身心都遺,所謂卓然而獨存者。……萬曆二十二年四月初叁日達觀可道人書于東梵川白雲西閣。(《別集》卷一,第53頁)

  二十、公元1595年,已未年,明神宗萬曆二十叁年,53歲。憨山法難,紫柏單身赴曹溪禮禅宗祖庭。本年有《宿石鍾思並序》之作。十一月,候憨山于南京下關旅泊庵,並囑托後事于他。四遇(實爲叁遇)湯顯祖。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師與予計,修我朝《傳燈錄》。予約師,往浚曹溪,以開法脈。師先至匡山以待,時癸巳秋七月也。越叁年乙未,予初以供奉聖母賜大藏經,建海印寺成。適以別緣觸聖怒,诏逮清下獄,鞫無他辭,送法司擬罪,蒙恩免死,遣戍雷陽,毀其寺。時師匡山聞報,爲予許誦《法華經》百部,冀祐不死,即往探曹溪回,將赴都不(應爲“下”)救予。聞予將南放,遂待于江浒。是年十一月,方會師于下關旅泊庵。師執予手歎曰:“公以死荷負大法。古人爲法,有程嬰、公孫杵臼之心。我何人哉!公不生還,吾不有生日。”予慰之再叁。瀕行,師囑曰:“吾他日即先公死,後事屬公。”遂長別。(《全集》卷首,第315頁)

  ②憨山《夢遊集·憨山老人自序年譜》:二十叁年乙未,予年五十。春正月,予從京師回海上,即罹難。……初與達觀師于石經山,因思禅門寥落,謂曹溪,禅源也,必源頭壅阏,乃志同往以浚之。達師先往候于匡山,予被難時,師正居天池,聞報大驚曰:“憨公已矣,則曹溪之願未了也。”師遂先至曹溪,回至聊城。聞予將出,遂回金陵以待。予至,則相別于江中旅泊庵中。師意欲力爲白其枉,予曰:“君父之命,臣子之事,無異也,況定業乎?師幸勿言。”臨岐把臂曰:“在天池聞師難,即對佛許誦《法華經》百部,以保無虞,我之心,師之舌也。”予唯唯謝別,師爲作《逐客說》。(《夢遊集》卷五十叁,第483頁)

  ③《全集·宿石鍾寺(並序)》:已未叁月,紫柏道人有曹溪之役。偕二叁子信宿湖口石鍾寺,寺據山之勝,才一登之,萬有盡洗。夫浮生聚散,不殊漚花,惟達人真觀,視聚爲散,視散爲聚,怨歌不廢,而思本無邪。(《全集》卷十九,第482頁)

  ④《全集·與湯顯祖》:及寸虛(湯顯祖法名)上疏後,客瘴海,野人每有徐聞(時寸虛方谪徐聞尉—原注)之心,然有心而未遂。至買舟絕錢塘,道龍遊,訪寸虛于遂昌。……此四遇也。(《全集》卷二十叁,第520頁)

  二十一、公元1596年,丙申年,明神宗萬曆24年。54歲。挂錫王肯堂“誡閑”堂。有《丙申叁月將結夏示麟朗二叁子(並序)》一詩。有《丙申叁月將結夏示朗麟二叁子(並序)》一文。

  ①《別集·破地獄偈》卷四:萬曆丙申,紫柏尊者挂錫余誡閑堂。……(王宇泰筆麈)。(《別集》卷四,第72頁)

  ②《全集·丙申叁月將結夏示朗麟二叁子(並序)》:浮生閃電,聚首難逢。苟不究竟向上機緣,則結夏之所,何適而不可哉?奚必遠峰泉而傍城隍耶?故說偈見志:“透則自應同結夏,若還不透夏難同。一枝藤杖橫肩上,又入千峰與萬峰。”(《全集》卷十九,第485頁)

  二十二、公元1597年,丁酉年,明神宗萬曆25年,55歲。有悟境出現。

  《全集·微笑庵記》卷十四:萬曆丁酉于吳江觀音大士像前,偶閱《大寶積經·兜率天授記品》,觸著我釋伽如來微笑光劍。是時也,但覺根外無境,境外無根,根境各不相到,直得一切凡聖窩窟,不踢自翻。(《全集》卷十四,第439頁)

  二十叁、公元1598年-1599年,戊戌年-已亥年,明神宗萬曆26-27年,56-57歲。1598年叁月,登武當山玄武廟。與陸光祖相遇于臺山。1598年于華嚴寺結夏,後還洵陽(九江)悼念故友匡石。1598年12月初五遇(四遇)湯顯祖于臨川。入京救助吳寶秀。

  ①《全集·法語》:萬曆戊戌叁月初二日,停舟于襄河之岸。適有二鄰船,皆進武當山香者,自暮達旦,焚香誦經似若不辍。(《全集》卷二,第339頁)

  《全集》卷二十七有一系列與陸光祖有關的詩歌,如《陸太宰以寶帶施清涼,賦此贈之》、《清涼山懷陸太宰》、《早春谒方山李長者,還清涼招陸太宰,特賦此二絕》、《清涼山懷陸太宰》等。

  ②《全集·長松館記》:往年抱瘧松雲間,來慈(邢懋颙,紫柏俗家弟子)偕其弟匡石(邢懋學,紫柏俗家弟子),多方調治。予性不耐服藥,複恣情所爽口者,故瘧鬼得肆焉,既而予瘧稍瘳,遂有曹溪之役。曹溪還,複償牢山之盟,奄忽叁易寒暑。至戊戌,結夏襄之隆東華嚴寺時,廬嶽黃龍潭名修潔者,赍來慈書至,則匡石已有淨土之遊矣。歎息久之,于是複還浔陽,一悼匡石,淹留累日。(《全集》卷十四,第440頁)

  ③《全集·禮石門圓明禅師文》:萬曆二十六年十二月十九日,予自廬山歸宗寺挈開顯壽公與吳門朗驅烏來臨川,于二十九日黃昏舟次筠溪石門寺西南隅者。(《全集》卷十四,第443頁)

  案:在1598-1599年之間,湯顯祖寫了許多與紫柏有關的詩歌,反映了二者間的密切關系。如《達公忽至》、《已亥發春送達公訪白雲石門,過盱吊明德(指羅近溪)夫子》,《江中見月懷達公》、《離達老苦》等之作。

  二十四、公元1600年,庚子年,明神宗萬曆28年,58歲。爲救助南康太守吳寶修而滯留京師。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庚子,上以叁殿工,下榷礦稅令,中使者駐湖口,南康守吳寶秀不奉令,劾奏被逮,其夫人哀憤缳死。師時在匡山,聞之曰:“時事至此,倘閹人殺良二千石及其妻,其如世道何!”遂策杖越都門。(《全集》卷首,第315-316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上以叁殿工,開礦稅。中使輩出,有李道者,初奏南康守吳寶秀抗旨,逮治,其夫人哀憤投缳死。師聞之曰:“良二千石爲民請命死,其妻自且不免,時事至此乎!”遂入都門營救。以毗舍半偈令誦十萬當出獄,吳持至八萬,上意解得末減。師因喟然曰:“憨山不歸,我出世一大負;礦稅不止,我救世一大負;傳燈未續,我慧命一大負。釋此叁負,當不複遊王舍城矣。門弟子皆知都下側目師,相繼奉書勸出,開侍者刺血具書隱去。(案:道開隱去時間可能早于庚子年)(《別集》附錄,第73-74頁)

  二十五、公元1601年,辛醜年,明神宗萬曆29年,59歲。滯留京師,曾暫住明因寺,夜夢僧負羅漢像待售。

  ①劉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正陽門外,叁裏河東之明因寺,乃行僧樂居之。萬曆二十九年,紫柏大師自五臺來,夜夢十六僧,請挂瓶缽。亭午,有負巨軸售者,軸十六,貫休所畫羅漢也。軸軸展視,面面若舊曾識,夜請挂瓶缽者僧俱是也。師歎異購之,各系以贊,傳寺中。(劉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卷叁,第103頁,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年)

  ②陶望齡《紫柏大師像贊》:……余久向紫柏師,辛醜入都,而師住西山,忻然欲以瓣香見之。會同學數友皆短師,心疑而止。後讀其遺言,審其生平,真證密行,深慈高節,一時叢林踞師席者誠罕其比。(《全集》卷首,第312-313頁)

  二十六、公元1602年,壬寅年,明神宗萬曆30年,60歲。有“天臺昆岩鄭居士”問法于紫柏,紫柏于癸卯年(…

《紫柏大師簡譜(戴繼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