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紫柏大師簡譜(戴繼誠)▪P4

  ..續本文上一頁1603年)有回複。仍滯留京師,有《自題》詩一首,語含預谶。該年閏二月,李贽在通州被抓,叁月,禦史康丕揚疏責紫柏。

  ①《全集·問本亭》:天臺昆岩鄭居士萬曆壬寅冬,曾問“清淨本然”之旨于紫柏道人。(《全集》卷二十一,第502頁)

  ②《明神宗實錄》:(達觀)狡黠善變,工于籠術,動作大氣魄,以動士大夫。……況數年以來,遍曆吳越,究其主念,總在京師。始而丹陽、金壇,歸于燕;繼而由五臺、留都,再都于燕;終由真定、五臺卒于燕。……昨逮李贽,往在留都,曾與 此奴並時倡議,而今一經被逮,一在漏網,恐亦勿以服贽心者,望並置于法,追贓遣解,嚴谕廠衛,五城查明黨衆,盡行驅逐。(《明神宗實錄》卷叁七0)

  ③于潤甫有《大師自題》:這個阿師,心直口快。走遍天下,圜中自在。萬曆壬寅夏日,題于赫山會延慶寺之慈標,明年癸卯冬,果圓寂圜中,前知其明驗雲。弟子叁炬盥手拜書。(《全集》卷首,第312頁)

  ④《別集·東廠緝訪妖書底簿》雲:“沈令譽供,系吳江縣人。先年在籍投拜,被參問絞監。故僧人達觀爲師,萬曆叁十年六月,以行醫來京。比達觀先已在京,朝夕相往計議,救拔德清張本。”(《別集》附錄,第75頁)

  二十七、公元1603年,癸卯年,明神宗萬曆31年,61歲。“妖書事件”爆發,紫柏于十一月二十九日在西山潭柘寺爲錦衣衛所抓。同年十二月十七日淩晨坐化獄中。該年有與馮夢祯書劄多封。

  ①《別集·東廠緝訪妖書底簿》:萬曆叁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申時,東廠番役李泰等報到,僧人達觀,由崇文門內觀音寺起身,騎坐黑驢一頭,帶徒僧兩人,俗人一名,到于北安門外,觀音庵住歇。五鼓出阜成門,去迄。十二月初一,辦事李繼祖等,訪得達觀在西山潭柘寺潛住,西司辦事吳應鬥拏獲,錦衣衛候審。(《別集》附錄,第75頁)

  ②《全集·十一月二十九日被逮別潭柘寺偈》:寒潭古柘映青蓮,野老經行叁十年。留偈別來沖雪去,欲乘爽氣破重玄。(《全集》卷首,第320頁)

  紫柏獄中有《臘月十一日司審被杖偈》、《十四日聞擬罪偈》、《十五日法司定罪說偈》、《臘月初五日從錦衣衛過刑部偈》、《十六日臨化說偈》等偈作,“手致江南諸法屬等,各各自宜堅持信心。老朽休矣,不得載見,特此爲別。付與小道人持執示覽。護持叁寶,楞嚴徑山刻藏事,可行則行,不可則止。癸卯年十二月十六日。”(《全集》卷首,第320-321頁)

  ③憨山德清《全集·塔銘》:及金吾訊鞫,以“叁負”事對,絕無他辭,送司寇。……言訖,端坐安然而逝。……時癸卯十二月十七日也。師生于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壽六十有一,法臘四十有奇。(《全集》卷首,第316頁)

  ④陸符《別集·傳略》:子夜,猶口授十余偈。黎明索姜湯漱齒,就地坐。誦毗盧遮那佛數聲,閉目不語。禦史曹學程,先以言事系獄,聞師狀趨至,望見則大呼:“師好去!”師複張目微睇,啓手扶兩足跏趺以逝。時萬曆癸卯十二月十七日也。師生于嘉靖癸卯六月十二日,世壽六十有一,法臘四十有奇。師報逝,待命六日,坐風露中,顔色不少改,遺命毋龛斂,周以壘埋葬慈慧寺土坎中。(《別集》附錄,第74頁)

  ⑤朱國祯《湧幢小品》:和尚被執,爲曹郎中所撻,創甚。歎曰:“駐不得矣!”即獄中說偈,理襟,斂手而逝。屍不仆,首微敧,有笑容。蓋存時只夜坐,不貼身臥席者已叁十余年矣。(《湧幢小品》卷二十八,第674頁)

  ⑥《別集·與馮開之共十六首》:萬曆叁十年十一月初七日,始得展手示,徐讀之,備悉先生並江南法侶,深護智願之心,即土木偶人亦必知感,況貧道耶?……自密藏去後,貧道與先生疏闊以來,先生得聞藥石之言罕矣。……癸卯叁月初七日。(《別集》卷叁,第63頁)

  案:馮夢祯,字開之,號具區,又號真實居士,浙江秀水人(今嘉興人)萬曆五年(1577)會試第一,官編修,曾爲南京國子監祭酒。他爲官有氣節,且信佛甚笃,與紫柏友善,爲其身邊大護法之一。

  案:“妖書事件”是晚明政壇風雲變換的一個縮影。明神宗朱翊鈞鍾愛鄭貴妃所生朱常洵,欲立其爲太子,但無正當理由廢恭妃王氏所生長子朱常洛。于是,在冊立太子問題上,一拖再拖,引起群臣不滿。萬曆二十九年,在無奈之下,常洛被立爲太子,常洵爲福王。此爲“爭國本”事件。萬曆叁十一年十一月十一日清早,有人在內閣大學士朱赓門前發現了一本名爲《續憂危竑議》的揭帖,指責鄭貴妃欲廢常洛而立福王,該書假托“鄭福成”爲問答。“鄭福成”即鄭妃之子福王朱常洵當成之意。書中稱,神宗冊立東宮(太子)實爲不得已之舉,他日必以“福王”易之。用朱赓爲內閣大臣,是因“赓”與“更”同音,寓更易之意。時人稱其“詞極詭妄”,故謂“妖書”。此書雖短,但鼓動性大,在京師引起轟動,神宗下令嚴查造書者,紫柏因此遭人陷害。

  二十八、公元1604年,甲辰年,明神宗萬曆32年。紫柏肉身不壞,弟子奉送南歸。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次春夏,霖雨及秋,陸長公西源,欲致師肉身南還,啓之安然不動。……至京口、金沙、曲阿諸弟子,乃奉歸徑山,供寂照庵。以刻藏因緣,且推沈中丞重建大殿,乃師遺命。以師臨終有偈雲:“怪來雙徑爲雙樹,貝葉如雲日自屯。”以是故耳,時甲辰秋九月也。(《全集》卷首,第316頁)

  ②陸符《別集·傳略》:次年春夏,霖雨及秋,衆憂淹漬久,令田侍者鳴諸當事,得請歸龛。啓識端然如生,見者悲踴,如佛複出。傳聽來觀,奔動幾下。龛歸江南,途中尚多求啓視瞻禮者。江南弟子議卓塔地,持未決。適《圜中錄》刻成,寄至,中有“怪來雙徑爲雙樹”語,遂定議歸徑山。(《別集》附錄,第74頁)

  二十九、公元1615年,乙卯年,明神宗萬曆43年。與紫柏有交往的官吏朱國祯禮紫柏塔,知內有水,與缪仲淳、澹居法铠等合議,議改葬文殊臺,蔔定荼毗時日。

  ①憨山德清《全集·塔銘》:越十一年乙卯,弟子先葬師全身于雙徑山後,適朱司成文甯公國祯禮師塔,知有水,亟囑弟子法铠啓之,果如言,複移龛至開山。乃與俗弟子缪希雍謀得五峰內,大慧塔後,開山第二代之左,曰文殊臺,蔔于丙辰十一月十九日荼毗,二十叁日歸靈骨塔于此。(《全集》卷首,第316頁)

  ②朱國祯《湧幢小品》:龛歸徑山,有內臣某,穴龛摸其頂,奇之,舍五百金助葬。初遺命塔于五峰之內,有競者,伺其徒法铠入蜀,塔于外。缪仲淳先生見而驚曰:“浸殺和尚矣”。會余亦至,議合,而急發之,浸者叁尺,啓龛,流血水凡叁晝夜,可見屍尚未壞。(《湧幢小品》卷二十八,第674頁)

  ③憨山德清《夢遊集·徑山化城寺澹居铠公塔銘》:乙卯春,(澹居法铠)同直指若谷徐公出蜀。是年秋,還徑山,大師靈龛已入土。司成文甯朱公禮師塔,按形家言,知地有水,議改葬。公與師護法弟子仲淳缪公,行求善地,改蔔于鵬抟峰之陽。(《夢遊集》卷二十九,第309頁)

  叁十、公元1616年,丙辰年,明神宗萬曆44年。憨山主持紫柏荼毗儀式。

  憨山德清《夢遊集·自序年譜》:四十四年,丙辰,予年七十一。……長至月望至寂照,十九日,爲達大師作茶毗佛事。先爲文以祭之,預定是日無爽,識者異之。二十五日,手拾靈骨,藏于文殊臺,弟子法铠隨建塔。予爲塔上之銘,以盡生平法門之義焉,遂留度歲。(《夢遊集》卷五十四,第487頁)

  叁十一、公元1620年,庚申年,明光宗泰昌元年。顧大韶校定《紫柏集》。

  顧大韶《別集·跋紫柏尊者全集》:憶萬曆(應爲泰昌)庚申歲,達老之徒澹居铠公,持《紫柏集》見示。予爲校定二十卷,铠公攜往廬山,今其本存亡不可知,然料難再睹矣。此金壇于氏所刻,不知誰所刪定,較予所定本,似有遺漏。……顧大韶又識。(《別集》附錄,第76頁)

  叁十二、公元1621年,辛酉年,明熹宗天啓元年。憨山校閱《紫柏老人集》。

  憨山德清《全集·紫柏老人集序》:師初往來于金沙曲阿之間,與于、王、賀氏諸君子大有夙緣,所聞最多。如庵居士于公執侍甚謹,得片言如寶,只字不遺。凡隨師杖屦者,必搜而得之。師每至匡廬,必主于江州孝廉邢君來慈長松館,多有所說。師化後,並屬弟子仲櫜、潤甫,結集成帙。予久沈瘴海,適爲師了末後因緣,之雙徑。先過金沙之東禅,二公以予與師爲法門深契,故出其稿,稽首請校而梓之。……昔覺範禅師,妙悟超絕,語工典則,其所著述,自自之曰《文字禅》,故予題之曰:《紫柏老人集》,蓋非墮于俗數也。觀者當具金剛正眼,視之于言外,則思過半矣。時天啓元年歲在辛酉春王上元日書于匡山五乳峰下木石庵中。(《全集》卷首,第310頁)

  叁十叁、公元1660年。庚子年,清世祖順治十七年。錢謙益輯《紫柏尊者別集》。

  錢謙益《別集·紫柏尊者別集序》卷一:金壇刻《紫柏尊者全集》,已行藂林。此外有錢啓忠《集鈔》四卷,陸符《心要》四卷。按指禅師攜吳江周氏藏本,乃尊者中年之作,白衣弟子缪仲淳、周季華、周子介,執侍左右,手自繕寫者。余爲會萃諸本,取《全集》所未載者,排爲四卷,名爲《紫柏別集》。……歲在庚子,十一月長至後七日,來複之日。虞山白衣私淑弟子,蒙叟錢謙益,焚香肅拜謹序。(《別集》,第45頁)

  

《紫柏大師簡譜(戴繼誠)》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