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隐元东渡和日本黄檗宗▪P4

  ..续本文上一页僧俗信众前来受戒。贞享元年(1684)正月,木庵写下“末后句”“一切空寂,万法无相”后逝世,年七十四岁,弟子铁牛道机继后。木庵前后住持宇治黄檗寺十七年,在幕府和各地大名武士的支持下,在寺内建有万寿院、紫云院两所塔头(在祖师塔所在寺院内建的寺),并应请为丰前(在今大分县)开善寺、摄津方向寺、大坂舍利寺三寺的开山祖师。木庵的嗣法弟子有50多人,其中有很多日本人,有传法广录三十卷、续录七卷传世。(道契《续日本高僧传》卷五〈木庵性瑫传〉)

   即非如一(1616-1671),俗姓林,福州福清县人,出家受具足戒后,在福清黄檗寺从隐元受菩萨戒,后从隐元嗣法,曾住持福州雪峰寺,清顺治十四年(日本明历三年,1657)应隐元招请东渡,先住持长崎崇福寺,声名远扬,与当时住持福济寺的木庵唱拍相随被称为“二甘露门”。宽文三年(1663)如一到宇治黄檗寺看望隐元,隐元请他住持竹林精舍,不久与木庵同时受命分任东西两堂首座,辅佐传法。翌年秋,如一辞行,打算回归福州雪峰寺,然而途经九州丰前时,开善寺长老和法云明洞奉小仓领主之命将他热情留住,特建福聚禅寺请他出任开山住持。如一在此寺传法四年,慕名投到门下受法者很多,宽文八年(1668)请法云明洞继任住持,自己退隐于长崎崇福寺。宽文十一年(1671)如一挥笔写下“生如是,死如是,坐断生死关,触破没把鼻”,泊然逝世,年五十六岁。有传法语录二十五卷传世,嗣法弟子有柏岩道节、千呆道安等5人,被奉为尾张东轮寺、伊豫千秋寺、摄津雪峰寺的开山祖师。如一在传法之余擅长书画,受到人们的赞赏。(《续日本高僧传》卷五〈即非如一传〉)

   龙溪性潜(1602-1670),龙溪是字,原名宗潜,归依隐元后改性潜,俗姓奥村,日本京都人,十六岁时到摄津普门寺剃度出家,此后曾在长达15年间到日本南部诸寺参学,在阅读记载中国宋代雪窦重显的传法语录后,才感到自己以往所学“皆古人糟粕”,从此竭力参究,六年后始有所悟。庆安四年(1651)住持京都妙心寺,向众僧讲佛教经论和禅宗列祖语录。后住持摄津普门寺,在隐元来到长崎兴福寺之后,听说隐元上堂说过“挑云入市无人买,恼杀杖黎归去来”等禅句,表示赞赏,经征询众人意见后,邀请隐元住持普门寺,自为监院(寺主、院主)。他在隐元指导下朝参暮扣,深得禅法旨要。此后,应后水尾太上法皇之召入宫问法,因奏对称旨,受到信敬。龙溪此后为隐元进入江户传法和从幕府得到赐地建新黄檗寺、受到后水尾上皇崇信等,做了大量联络疏通的工作。在宽文三年(1663)宇治黄檗寺举行夏安居的时候,隐元请他为西堂(曾住持他寺,任以辅佐住持传法的长老),经常参加隐元主持的参禅活动。翌年龙溪正式嗣法于隐元,应请住持江户正明寺。他常奉旨入宫为后水尾上皇说法,曾向后水尾上皇授菩萨戒,得赐“大宗正统禅师”之号。宽文十年(1670)八月应请到大坂传法,住于九岛庵,在端心坐禅中遭遇突发的暴雨洪水,然而坚不起坐,写下“三十年前恨未消,几回受屈烂藤条,今晨怒气向人噀,喝一喝,却倒胥江八月潮”的偈颂后,安坐水中溺亡,享年六十九岁。后水尾上皇听说痛悼,特为之在内殿祭祀。龙溪有语录三卷,著有《铁觜录》、《辨正录》、《宗统录》等。(《续日本高僧传》卷六〈龙溪性潜传〉)

   独照性圆(1617-1694),俗姓富田,江户人,幼而丧父,随叔移居但马出石郡(在今兵库县),十一岁出家修学佛法,在和泉(在今大阪)祥云寺师事临济宗大德寺派僧泽庵宗彭(1573-1645),后参妙心寺派僧一丝文守(1608-1646),曾效法中国元代临济宗僧高峰元妙独居“死关”石室参究的做法,以三年为期参扣一个“无”字,有所悟处。后在京都嵯峨西谷建直指庵居住修行。独照听说隐元在长崎兴福寺传法,特地前往参谒,朝参暮扣深有所得,并得以随侍隐元身边,随至普门寺。万治二年(1659)在隐元到江户谒见德川家纲回到普门寺后,独照邀请并伴随隐元到京都自己的嵯峨直指庵并参访禅宗名刹。隐元赠偈,其中有“云到不辞分半榻,鸟困静处觅同参”之句。隐元就在这次参访京都将结束之际,受幕府令旨留京都选地建寺。宽文十一年(1671)隐元派人送给独照“源流”(禅法世系图)及法衣,表明正式承认独照为嗣法弟子。元禄七年(1694)去世,享年七十八岁。有弟子法灯、月潭等三人。(《续日本高僧传》卷五〈独照性圆传〉)

   独本性源(1617-1674),俗姓法木,安房(在今千叶县)人,年十四出家。先参曹洞宗“五位”宗旨,后到京都龙安寺参谒临济宗妙心寺派僧龙溪宗潜(后改性潜),学临济宗禅法,正保四年(1647)回到江户,建自肯庵居住修行,听说隐元在长崎兴福寺传法的消息,率弟子前往参谒,受到隐元器重,后住持江户海福寺。万治元年(1658)隐元应召到江户进见德川家纲之后,独本请隐元访问海福寺,并请隐元为海福寺开山祖师。隐元在去世之前,特地为独本写付嘱偈,以确认他为嗣法弟子,偈的最后两句是:“一柄龟毛(按:喻示禅法不可以实有视之)今付子,勿孤黄檗老婆禅。”隐元去世,独本前来奔丧,在奉安隐元遗体的龛前得受此偈。此后,独本在镰仓建净业禅寺。元禄二年(1689)去世,享年七十二岁。独本死前命弟子将著作和语录烧掉,表示汗牛充栋的佛经祖录尚读不完,岂可以修补前人“葛藤”(著述)为事,说“不必留片语以辱于我也”。(《续日本高僧传》卷五〈独本性源传〉)

   隐元弟子中虽以中国人最多,然而毕竟也有亲自培养的日本弟子,并且拥有大量继承他的法脉的二传或三传弟子,杰出者如铁牛道机、铁眼道光、潮音道海、了翁道觉等人,他们在包括江户、京都等地在内的各地传法,培养门徒,将隐元的禅法介绍到日本佛教界,激发更多禅林有识之士对传统公案禅、看话禅和当时禅风的反思,推动佛法的革新和振兴。当时日本临济宗妙心寺派正在开展的正法复兴运动应当说是受到隐元黄檗宗的影响的。

   黄檗寺实际是以幕府将军德川家纲为外护建造和发展起来的,在宽文五年幕府下达朱印状(幕府的盖印证书)给予四百石的寺院领地。此后,黄檗寺也得到幕府历代将军的支持,从第五代将军德川纲吉到第十四代将军德川家茂皆为黄檗寺下达朱印状加以保护。

   隐元生前为宇治黄檗寺订立住持选任规则:

   本山第三代住持,仍依吾法嗣中照位次轮流推补;后及法孙亦须有德望者,方合舆情,克振道风。……

   历观古来东渡诸祖嗣法者,三四代后即便断绝,遂使祖席寥寥。前承酒井空印老居士(按:幕府大老酒井忠胜)护法之念,尝言本山他日主法,茍无其人,当去唐山(按:指中国)请补,使法脉绳绳不断。此议甚当,惟在后代贤子孙举而行之,则是法门重光之象也。(《黄檗清规·老人预嘱语》)

   隐元退席前已选嗣法弟子木庵性瑫为第二代住持,这里又明确提出第三代住持也必须由他的嗣法弟子担任,至于此后的住持需从他的法孙有德望者中选任;并且按照幕府大老酒井的建议,以后若在本寺找不到合适人选,应到中国聘任。遵照这一规定,自隐元隆琦开始,在长达九十多年时间里宇治黄檗寺的十三代住持皆为中国人,继第二代木庵性瑫之后的第三第四代住持分别是慧林性机、独湛性莹,皆是隐元的嗣法弟子;从第五代至第八代是隐元的法孙高泉性潡、千呆性侒、悦山道宗、悦峰道章;从第九代至第十三代是木庵、即非等人的嗣法弟子或法孙灵源海脉、旭如莲昉、独文方炳、杲堂元昶、竺庵净印。此后至第二十一代的住持中,既有中国僧也有日本僧,中国僧住持有连任第十五代、第十八代的大鹏正鲲、第十九代仙岩元嵩、第二十代伯珣照浩、第二十一代大成照汉。因从中国招聘高僧越来越难,幕府便停止从中国招聘住持的做法,黄檗寺住持皆由日本僧担任。

   黄檗寺在发展过程中建成以寺中隐元祖塔为中心的很多塔院,如木庵的万寿院、紫云院、慧林的龙兴院、独湛的狮子林院等。因木庵担任住持近20年,法裔弟子很多,后世建成包括他的紫云院在内的十三所塔院,有铁牛的长松院、潮音的绿树院等等,在法系上形成在黄檗宗内最有影响的紫云派。

   六、隐元的禅法

   隐元在法系上属于中国临济宗杨岐派,是“曹溪正脉三十六世、临济正传三十二世”(《黄檗年谱·年谱乞言小引》),上承唐·临济义玄……宋·汾阳善昭……慈明楚圆……杨岐方会……圆悟克勤——虎丘绍隆……无准师范——元·雪岩祖钦——高峰原妙——中峰明本……明·幻有正传——密云圆悟——费隐通容的法系。现主要根据《大正藏》卷82所載《普照国师语录》、《普照国师法语》及《黄檗清规》,并参考隐元赴日之前的部分语录,对他的禅法思想进行介绍。

   隐元在日本先后住持长崎兴福寺和崇福寺、摄津普门禅寺、宇治黄檗寺,向日本信众旗帜鲜明地宣告自己传承的临济宗法系,阐扬禅法基本宗旨,宣示人人生来皆有佛性,引导他们自修自悟,提倡源自宋代大慧宗杲以来的看话禅,然而同时要求不废念经,还保持明代禅净双修的做法,既参禅也要念佛,并且在说法中会通儒佛,要求信众遵循儒家的忠孝之道。

   (一)鲜明阐扬禅宗宗旨,明确传承临济法脉

   隐元踏上日本国土,先后住持长崎兴福、崇福及摄津普门诸寺,在说法中经常以十分明了的语言向日本信众宣示禅宗的 “即心即佛”、“明心见性成佛”的基本宗旨。在江户幕府宽文三年(1663)正月十五日,隐元应幕府将军德川家纲之请在新建成的宇治黄檗寺举行隆重的“祝国开堂”仪式。五月,后水尾太上法皇通过龙溪性潜向隐元问…

《隐元东渡和日本黄檗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