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隱元東渡和日本黃檗宗▪P4

  ..續本文上一頁僧俗信衆前來受戒。貞享元年(1684)正月,木庵寫下“末後句”“一切空寂,萬法無相”後逝世,年七十四歲,弟子鐵牛道機繼後。木庵前後住持宇治黃檗寺十七年,在幕府和各地大名武士的支持下,在寺內建有萬壽院、紫雲院兩所塔頭(在祖師塔所在寺院內建的寺),並應請爲豐前(在今大分縣)開善寺、攝津方向寺、大坂舍利寺叁寺的開山祖師。木庵的嗣法弟子有50多人,其中有很多日本人,有傳法廣錄叁十卷、續錄七卷傳世。(道契《續日本高僧傳》卷五〈木庵性瑫傳〉)

   即非如一(1616-1671),俗姓林,福州福清縣人,出家受具足戒後,在福清黃檗寺從隱元受菩薩戒,後從隱元嗣法,曾住持福州雪峰寺,清順治十四年(日本明曆叁年,1657)應隱元招請東渡,先住持長崎崇福寺,聲名遠揚,與當時住持福濟寺的木庵唱拍相隨被稱爲“二甘露門”。寬文叁年(1663)如一到宇治黃檗寺看望隱元,隱元請他住持竹林精舍,不久與木庵同時受命分任東西兩堂首座,輔佐傳法。翌年秋,如一辭行,打算回歸福州雪峰寺,然而途經九州豐前時,開善寺長老和法雲明洞奉小倉領主之命將他熱情留住,特建福聚禅寺請他出任開山住持。如一在此寺傳法四年,慕名投到門下受法者很多,寬文八年(1668)請法雲明洞繼任住持,自己退隱于長崎崇福寺。寬文十一年(1671)如一揮筆寫下“生如是,死如是,坐斷生死關,觸破沒把鼻”,泊然逝世,年五十六歲。有傳法語錄二十五卷傳世,嗣法弟子有柏岩道節、千呆道安等5人,被奉爲尾張東輪寺、伊豫千秋寺、攝津雪峰寺的開山祖師。如一在傳法之余擅長書畫,受到人們的贊賞。(《續日本高僧傳》卷五〈即非如一傳〉)

   龍溪性潛(1602-1670),龍溪是字,原名宗潛,歸依隱元後改性潛,俗姓奧村,日本京都人,十六歲時到攝津普門寺剃度出家,此後曾在長達15年間到日本南部諸寺參學,在閱讀記載中國宋代雪窦重顯的傳法語錄後,才感到自己以往所學“皆古人糟粕”,從此竭力參究,六年後始有所悟。慶安四年(1651)住持京都妙心寺,向衆僧講佛教經論和禅宗列祖語錄。後住持攝津普門寺,在隱元來到長崎興福寺之後,聽說隱元上堂說過“挑雲入市無人買,惱殺杖黎歸去來”等禅句,表示贊賞,經征詢衆人意見後,邀請隱元住持普門寺,自爲監院(寺主、院主)。他在隱元指導下朝參暮扣,深得禅法旨要。此後,應後水尾太上法皇之召入宮問法,因奏對稱旨,受到信敬。龍溪此後爲隱元進入江戶傳法和從幕府得到賜地建新黃檗寺、受到後水尾上皇崇信等,做了大量聯絡疏通的工作。在寬文叁年(1663)宇治黃檗寺舉行夏安居的時候,隱元請他爲西堂(曾住持他寺,任以輔佐住持傳法的長老),經常參加隱元主持的參禅活動。翌年龍溪正式嗣法于隱元,應請住持江戶正明寺。他常奉旨入宮爲後水尾上皇說法,曾向後水尾上皇授菩薩戒,得賜“大宗正統禅師”之號。寬文十年(1670)八月應請到大坂傳法,住于九島庵,在端心坐禅中遭遇突發的暴雨洪水,然而堅不起坐,寫下“叁十年前恨未消,幾回受屈爛藤條,今晨怒氣向人噀,喝一喝,卻倒胥江八月潮”的偈頌後,安坐水中溺亡,享年六十九歲。後水尾上皇聽說痛悼,特爲之在內殿祭祀。龍溪有語錄叁卷,著有《鐵觜錄》、《辨正錄》、《宗統錄》等。(《續日本高僧傳》卷六〈龍溪性潛傳〉)

   獨照性圓(1617-1694),俗姓富田,江戶人,幼而喪父,隨叔移居但馬出石郡(在今兵庫縣),十一歲出家修學佛法,在和泉(在今大阪)祥雲寺師事臨濟宗大德寺派僧澤庵宗彭(1573-1645),後參妙心寺派僧一絲文守(1608-1646),曾效法中國元代臨濟宗僧高峰元妙獨居“死關”石室參究的做法,以叁年爲期參扣一個“無”字,有所悟處。後在京都嵯峨西谷建直指庵居住修行。獨照聽說隱元在長崎興福寺傳法,特地前往參谒,朝參暮扣深有所得,並得以隨侍隱元身邊,隨至普門寺。萬治二年(1659)在隱元到江戶谒見德川家綱回到普門寺後,獨照邀請並伴隨隱元到京都自己的嵯峨直指庵並參訪禅宗名刹。隱元贈偈,其中有“雲到不辭分半榻,鳥困靜處覓同參”之句。隱元就在這次參訪京都將結束之際,受幕府令旨留京都選地建寺。寬文十一年(1671)隱元派人送給獨照“源流”(禅法世系圖)及法衣,表明正式承認獨照爲嗣法弟子。元祿七年(1694)去世,享年七十八歲。有弟子法燈、月潭等叁人。(《續日本高僧傳》卷五〈獨照性圓傳〉)

   獨本性源(1617-1674),俗姓法木,安房(在今千葉縣)人,年十四出家。先參曹洞宗“五位”宗旨,後到京都龍安寺參谒臨濟宗妙心寺派僧龍溪宗潛(後改性潛),學臨濟宗禅法,正保四年(1647)回到江戶,建自肯庵居住修行,聽說隱元在長崎興福寺傳法的消息,率弟子前往參谒,受到隱元器重,後住持江戶海福寺。萬治元年(1658)隱元應召到江戶進見德川家綱之後,獨本請隱元訪問海福寺,並請隱元爲海福寺開山祖師。隱元在去世之前,特地爲獨本寫付囑偈,以確認他爲嗣法弟子,偈的最後兩句是:“一柄龜毛(按:喻示禅法不可以實有視之)今付子,勿孤黃檗老婆禅。”隱元去世,獨本前來奔喪,在奉安隱元遺體的龛前得受此偈。此後,獨本在鐮倉建淨業禅寺。元祿二年(1689)去世,享年七十二歲。獨本死前命弟子將著作和語錄燒掉,表示汗牛充棟的佛經祖錄尚讀不完,豈可以修補前人“葛藤”(著述)爲事,說“不必留片語以辱于我也”。(《續日本高僧傳》卷五〈獨本性源傳〉)

   隱元弟子中雖以中國人最多,然而畢竟也有親自培養的日本弟子,並且擁有大量繼承他的法脈的二傳或叁傳弟子,傑出者如鐵牛道機、鐵眼道光、潮音道海、了翁道覺等人,他們在包括江戶、京都等地在內的各地傳法,培養門徒,將隱元的禅法介紹到日本佛教界,激發更多禅林有識之士對傳統公案禅、看話禅和當時禅風的反思,推動佛法的革新和振興。當時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正在開展的正法複興運動應當說是受到隱元黃檗宗的影響的。

   黃檗寺實際是以幕府將軍德川家綱爲外護建造和發展起來的,在寬文五年幕府下達朱印狀(幕府的蓋印證書)給予四百石的寺院領地。此後,黃檗寺也得到幕府曆代將軍的支持,從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到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皆爲黃檗寺下達朱印狀加以保護。

   隱元生前爲宇治黃檗寺訂立住持選任規則:

   本山第叁代住持,仍依吾法嗣中照位次輪流推補;後及法孫亦須有德望者,方合輿情,克振道風。……

   曆觀古來東渡諸祖嗣法者,叁四代後即便斷絕,遂使祖席寥寥。前承酒井空印老居士(按:幕府大老酒井忠勝)護法之念,嘗言本山他日主法,茍無其人,當去唐山(按:指中國)請補,使法脈繩繩不斷。此議甚當,惟在後代賢子孫舉而行之,則是法門重光之象也。(《黃檗清規·老人預囑語》)

   隱元退席前已選嗣法弟子木庵性瑫爲第二代住持,這裏又明確提出第叁代住持也必須由他的嗣法弟子擔任,至于此後的住持需從他的法孫有德望者中選任;並且按照幕府大老酒井的建議,以後若在本寺找不到合適人選,應到中國聘任。遵照這一規定,自隱元隆琦開始,在長達九十多年時間裏宇治黃檗寺的十叁代住持皆爲中國人,繼第二代木庵性瑫之後的第叁第四代住持分別是慧林性機、獨湛性瑩,皆是隱元的嗣法弟子;從第五代至第八代是隱元的法孫高泉性潡、千呆性侒、悅山道宗、悅峰道章;從第九代至第十叁代是木庵、即非等人的嗣法弟子或法孫靈源海脈、旭如蓮昉、獨文方炳、杲堂元昶、竺庵淨印。此後至第二十一代的住持中,既有中國僧也有日本僧,中國僧住持有連任第十五代、第十八代的大鵬正鲲、第十九代仙岩元嵩、第二十代伯珣照浩、第二十一代大成照漢。因從中國招聘高僧越來越難,幕府便停止從中國招聘住持的做法,黃檗寺住持皆由日本僧擔任。

   黃檗寺在發展過程中建成以寺中隱元祖塔爲中心的很多塔院,如木庵的萬壽院、紫雲院、慧林的龍興院、獨湛的獅子林院等。因木庵擔任住持近20年,法裔弟子很多,後世建成包括他的紫雲院在內的十叁所塔院,有鐵牛的長松院、潮音的綠樹院等等,在法系上形成在黃檗宗內最有影響的紫雲派。

   六、隱元的禅法

   隱元在法系上屬于中國臨濟宗楊岐派,是“曹溪正脈叁十六世、臨濟正傳叁十二世”(《黃檗年譜·年譜乞言小引》),上承唐·臨濟義玄……宋·汾陽善昭……慈明楚圓……楊岐方會……圓悟克勤——虎丘紹隆……無准師範——元·雪岩祖欽——高峰原妙——中峰明本……明·幻有正傳——密雲圓悟——費隱通容的法系。現主要根據《大正藏》卷82所載《普照國師語錄》、《普照國師法語》及《黃檗清規》,並參考隱元赴日之前的部分語錄,對他的禅法思想進行介紹。

   隱元在日本先後住持長崎興福寺和崇福寺、攝津普門禅寺、宇治黃檗寺,向日本信衆旗幟鮮明地宣告自己傳承的臨濟宗法系,闡揚禅法基本宗旨,宣示人人生來皆有佛性,引導他們自修自悟,提倡源自宋代大慧宗杲以來的看話禅,然而同時要求不廢念經,還保持明代禅淨雙修的做法,既參禅也要念佛,並且在說法中會通儒佛,要求信衆遵循儒家的忠孝之道。

   (一)鮮明闡揚禅宗宗旨,明確傳承臨濟法脈

   隱元踏上日本國土,先後住持長崎興福、崇福及攝津普門諸寺,在說法中經常以十分明了的語言向日本信衆宣示禅宗的 “即心即佛”、“明心見性成佛”的基本宗旨。在江戶幕府寬文叁年(1663)正月十五日,隱元應幕府將軍德川家綱之請在新建成的宇治黃檗寺舉行隆重的“祝國開堂”儀式。五月,後水尾太上法皇通過龍溪性潛向隱元問…

《隱元東渡和日本黃檗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