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怎么样,怎么样,你就开始琢磨了,阿赖耶识怎么样,到最后转识成智以后,现量证的,才是彻底的缘,是不一样的。所以这里缘啊,是要缘啊,情况不同的。转识成智之前,和转识成智之后不一样。转识成智以前呢,可能也是自己臆想、推理,是在道理上的缘。找过那个《成唯识论》的五教十证去看过没?没看。这怎么证明阿赖耶识存在,我上次不是说过吗,五教十证,在《成唯识论》里头啊,引用了五个经典里的话和十个道理,在《成唯识论》卷十里。
问:再问个问题,好像到了这个罗汉啊,他就没有这种再投胎的种子了?
答:也不是没有这个种子。实际上,我要告诉你,没有永远的罗汉。你看那个《法华经》《涅槃经》上,后来佛陀授记的好多都是罗汉,舍小转大,明白不,实际那个罗汉,也是阶段性的。他不是永久的罗汉,唯识现在讲五性,五种性,但是都是相对说的,不是绝对化的。你永远记住,佛法没有绝对化的东西,一绝对化就不是佛法。你不要觉得,哎呀,他成了罗汉,他是不是永远都是罗汉?不可能。为什么,很简单,哪怕他是入定成的罗汉,他还有佛菩萨去给他说法,他还是会舍小转大的。你比如那个第七识平等性智:如来现起他受用。他还要现身去给菩萨说法,给罗汉说法呢。这罗汉在听法的时候,他还可以舍小发起心来,所以他没有永远的罗汉,你那就是说,他永远成了罗汉,没法投胎了怎么办?不是,他一发心,他就有变异生死,就还要到这个世间,他还要来把这些剩余的习气业力消完。所以,他还有个舍小转大的。所以,你看法华会上,那些罗汉最后的表示,开始嘛,都听不进去。哎呀,说这东西,我从来没听过哦,算了哦。但是最后,你看他都改变了,所以,读经要会读呢。要把前后连贯起来,你包括《涅槃》,我们最近大家一起来读这个《涅槃经》,开始他讲一阐提吗,最后他告诉你这一阐提都是方便说,没有永远的一阐提。因为他站的立场不一样,有些东西,是有针对性的,有特定的时空,他就必须那样说,但是离开那个时空以外,你那就不能那样说。还有不?
问:师父我想问个问题。您几乎每次课的时候都强调这个问题,修行要注重当下一念。平时在生活当中,当下一念结合三世因果,您能给我们讲一讲嘛?
答:嘿嘿,我都讲了好多了,每次讲课都在讲。它实际上是这样的,实际上,我个人在这一点上的体会啊,在这一个我个人提法,不是我的发明创造,是过去祖师们都是这样提倡的。但是我个人的体会在哪个地方呢,过去可能更多从禅宗里面讲觉照提得多。对现前这一念能够有觉照,修行的功夫就到了,而我个人在这个上面进一步有个体会,就是唯识,就是我原来讲过的,遍行心所,作意、触,因为我原来准备研究那个,遍行心所的顺序,你注意,唯识的有些论里头,遍行心所的排法是不一样的。有些是:作意、触、受、想、识。有些是:触、作意、受、想、识。我资料已经收集了很多了,准备写这篇文章,一直没时间。但是从这里面,我就发现,我个人认为作意应该在前头。那么触啊,根境识这三者要和合才是触,而那个作意啊,只是令心心所生起现行,它只是识生起现行。就是识由非工作状态到工作状态,而那个触是三个连在一起,问题就出在根境识三个连在一起触的时候啊,接下来是什么,受,受肯定有好的、不好的,马上想、思就造业了。所以根境识三个一合的时候,那就是当下一念。根,缘起的;识,缘起的;境,缘起的。所以,你看我原来讲《百法》的时候,讲到这里,有一个讨论叫:知道烦恼的起处吗,不知道大家还记得不记得,所以在百法里头,我自己提出来的那几个问题,是我觉得最闪光的地方,你们不要仅仅是停留在那一百个法相的解释上头,觉得那个解释解释得很好,而我提的那几个问题是最关键的。其中我有个问题是:你知道烦恼的起处吗?烦恼的起处从哪来的,就是根境识这三个本身,根不是烦恼,境不是烦恼,识也不是烦恼。而恰恰三个碰到一起的时候,烦恼从哪里产生,从受想思里产生出来了。有受的地方,好的、不好的,他们这个识,一牵动到这个识里头,这个染污的就起来了。所以根境识三个一碰到一起,你如果在这个受上面的,把握不好,一牵动到那个染污一起来,这个因就是有漏的了,那也就是生死。哎,根境识三个碰到一起的时候,识一起来,你能够掌控受,苦受、乐受能够很了解他,苦乐怎么来的,你比如修六波罗蜜里头,修忍辱,忍辱不是有三个吗,谛察法忍、安受众苦忍、耐他怨害忍,对那些不好的,什么逼迫的,你要有智慧洞察,这是业力感的,这是自然界的规律,等等的,那你就很能够正确地面对这些感受,那下面的受想思,那自然就是正确的了,那它造的因啊,业,那自然就是解脱道、出离道。所以这里面,一念里面就含有因果呢。这一念,它既可以成为因,就是你将来的因,但是,它也是果。为什么,你这根境识三个分别之前。根有根的种子,境有境的种子,识有识的种子。所以,最下面这个,他本身就是果了,所以即是因又是果,这是关键环节,所以我历来强调,根境识三个碰在一起,内含的觉照很重要,所以我常说啊,禅宗讲觉照,就是说现前一念,我通过学唯识,我更大的体会是,这一念在哪个地方,根境识碰在一起的那一刹那,你能够觉照透根境识的真相,能够觉照到根境识碰到一起产生的受的真相,安受众苦忍、耐他怨害忍、谛察法忍,那么下面一系列的东西都是正确的。《百法》里面,我不仅仅提了这一个问题,后面还有好几个问题,世间的虚幻性,那个是学了色法后提的,还有那个不相应行法的人生智慧,我记得好几个地方都提了,好几个都提了,还包括那个异生性,流转性,我还提了世间公平的问题、时空的问题,那些东西,虽然不是百法里头的,是我自己的发挥,那是我的心得。实际上,我谈的那些都是我时常在上课的时候都贯穿进去讲的,所以我希望你们将来在温习百法的过程中,把那一部分的东西要好好温习。当然,体会不是说,我的体会是我的,我提供给你参考。你要注意,怎么来的,为什么要这样提,要这样去琢磨。好吧。好,那就这样子。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7讲》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