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8讲▪P6

  ..续本文上一页,造业一定就有果;有因必有果。但是,我们今天的人最多了,哪管他哟,今天过了就算了,哪里还有来生哟,这叫损减。反正造业就要赶果的,对吧?可他说没有,别信这一套;今天吃好些,哪管明天哟。是吧?这叫损减。这都不对,要远离这两边,才是真实的状态;所以,这个地方讲:谓不增益非真实有。不增加没有的东西,刚才哪个车子开到哪里,是牛就是牛,不是车。那么,

  我们常常凡夫众生不是这样的,凡夫众生是增益的。怎么增益的,下面给你举了四颠倒,“于无常常倒,于苦乐倒,于不净净倒,于无我我倒”。这个内容,我都不给你讲了,内容你自己去看,我给你分析。无常做常倒,说佛法讲这个世间的一切东西是不是无常的,是变化的嘛。但是试问,这么多人有几个是在内心里面时时刻刻认为这个东西是无常的,你要认为是无常的就不会留住现在了,所以你认识不到它是无常的,你常常把它当成常的,所以活了120岁都不想死,对吧?这就叫颠倒,所以有些人这个世界上怕死呢,所以有些人常骂怕死鬼,我说这天底下99%都是怕死鬼,哪个不怕死,怕死不?怕死不?哎呀,都怕死,现在。怕死还是要死嘛,你怕它干什么,怕死就不死了?没有这个道理嘛,要有这么简单,问题就好解决了,对不对,佛法的生死观就是:生,缘起法,死,缘起法,没什么大不了的,谁都要死嘛。要死得明白一点嘛,下头也要讲到。我们今天人稀里糊涂地就死了,怕死?怕死就死得快。你看嘛,那些生病的,怕死怕死,哎哟,我有病了。他越死得快。你看那越是不在乎的人,管他的哦,反正老子天天耍嘛,他心里开心,他还死得慢一点。是不?但是为什么怕死,就是认识不到嘛。死很正常嘛,就等于去赴宴一样,有什么不得了的,就等于有人给你发了个请柬,请你去吃满汉全席呢,一样的,有什么不得了,但是我们人就认识不到这个呢,都怕死呢,佛教讲,死是什么?死就是无常嘛,无常来了,但是我们恰恰这个世间就是常倒,要把它当成常,还有于苦乐倒,今天还有一句流行的:痛苦地快乐着。哪儿出来的?我还没查到哪儿来的,我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报纸上呢,电视上呢,我容易听到这些。痛苦地快乐着,有这种境界哦,今天恰恰就是这样子哦,他把这个以牺牲这个为代价,以痛苦为代价去获得快乐嘛,这种快乐长久啊?不长久,但是世间上人还要苦中作乐,这就是颠倒,不如实。还有“于不净净倒”,当然这里讲了六种不净,这个容易理解,就是我们这个人的身体,你干净吗?你干净得不得了吗?所以世间上的人一天到晚爱干净死了。哎哟,我说哪有那么多干净哦。我们那老和尚一年四季不洗澡,他也不是照样过日子,浪费那么多水干什么。我就不是天天洗澡,我起码要三五天、七天。不管夏天,冬天我半个月洗一次。我在法源寺上学,那有个老和尚。他后来肝癌呢,他死得还快,我去传戒呢,很快他就死了。一般人跟他靠不住的,他脾气很怪,我和他能够聊。我说:“洗澡,老和尚。”“不洗。”我说:“洗嘛,洗了干净。”他说:“什么干净,黑的煤炭洗不成白的。你心不干净怎么洗也不干净。”有道理的。你看今天那些人一天到晚洗,你说爱干净,实际上不干净。心里面脏嘛。啊,是不是?哪个地方干净?你洗,天天洗,头发洗干净了嘛,还弄那么多摩丝,洗了你的头发还是臭的,能当面条吃?不能嘛。你再那么洗,一天不漱口还是臭,三天不掏耳朵,还是脏。鼻子里面还要流鼻涕,脏死了。但是今天我们还要:哎哟,那个人爱干净哪。什么干净啊,假象。哎呀,我们这个世界上的人就容易被这些假象迷惑呢,就叫没智慧,就是颠倒,于不净净倒,最干净的地方在哪儿?(极乐世界)你心不干净,极乐世界也不干净,我告诉你。所以唯识告诉你要转识成智,转染成净。要一念心。《维摩诘经》上讲:心净则国土净,心染则众生染。心要净。你心不清净哪儿都不清净。净也好、染污也好,都是一念心起来的,你看嘛很简单的。我老讲:你心里不高兴的时候走出去,你看到这些树啊,花啊,恨不得两刀把它砍了,你心里开心的时候,今天赚到钱,股票涨了,挺开心的,你走出去,看到这些花都在唱歌一样,它完全就是自己的心嘛。心生的种种,但是我们世间上的人呢?那是不净做净倒,还有,当然了,无我起我倒。当然这个无我的我啊,我们上次讲百法的时候讲过的,我这儿就再不去讲了。本来是无我的,是吧,人无我,法无我,都没有,但我们就是我的、他的、你的,都是颠倒的。他说这是四种颠倒。那么什么是如理所引呢?就是还它的本来面目,不颠倒,就是不增益非真实有,“谓于无常常倒,于苦乐倒,于不净净倒,于无我我倒”,这都是四种颠倒,知道不,都是增益,知道不,所以这里如理所引者,谓不增益非真实有。常是不是真实的?乐是不是真实的?净是不是真实的?我是不是真实的?都不是真实的,非真实有。所以谓不增益非真实有。在这个事物上,它是无常的,我就认识它是无常的。是无我的,我就认识它是无我的。是苦的,我就认识它是苦的。是不净的,我就认识它是不净的。对吧,我不增加它不存在的东西。这叫如理所引,这只是一面,但是我们世间人常常是倒的哦。第二一个,“亦不损减诸真实有,如诸邪见。谓无施与等诸邪见行”。谓无施与,那个施与两个字连着读啊,施与是一个词,就等于是布施一样的。,亦不损减诸真实有,如诸邪见。就是刚才讲的,你比如说,有因必有果。他说造了因没有果,这是不是邪见,就是邪见嘛。这就叫损减。谓无施与等诸邪见行。这里面主要讲,这里面主要是一个故事。什么呢?就是一个外道,他有神通,因为他这个神通很有限,他就在神通里观察,有一个人很穷,穷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前世、再前世的时候,他曾经布施,但是布施了,按道理讲,布施就要获福报,对不对,但是,他这个神通有限,他就观察到,他再前世的时候,没有布施。因为业报按顺序来嘛,但他这一生穷呢,他说,你看这个人布施了,他也穷,布施也不会感富贵果,所以大家就不要布施了。懂不,这个就是邪见,但是后来佛就用他的神通一观察,说:不对,虽然他前一世布施了,应该感得福报,但是他再前世的时候,曾经由于伤害过,由于悭贪,所以他这一世该贫穷。再过一生,他就该受布施的福报了,他就富了。这个是交织在一起,所以这个外道,他有神通也不管用,神通有限的。佛法是不提倡神通的。这个主要是指这个,再往下念。

  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

  或法住智如实了知诸所知事者:如佛施设开示,无倒而知,名法住智。如下有寻有伺地说。(陵本十卷十七页816)所知事者,谓或不净,或慈愍,或缘性缘起,或界差别,或阿那波那念,或蕴善巧,或界善巧,或处善巧,或缘起善巧,或处非处善巧,或下地麤性,或上地静性,或苦谛、集谛、灭谛、道谛,是名所知事。如下声闻地说。(陵本二十六卷十四页2210)于如是等能正解了,是名如实了知。

  辰二、出世智

  或善清净出世间智,如实觉知所知诸法。

  寅二、结

  如是名为如理所引。

  或善清净出世间智如实觉知所知诸法者:出世间智住有学位,名为清净。住无学位,名善清净。此于所知诸法能证真实,是名如实觉知。此中觉者,于实有义差别说故。如下摄异门分释。(陵本八十三卷十二页6311)云何名为所知诸法?谓略有五。显扬颂云:心、心所有、色、不相应、无为。(显扬论一卷一页31,480b)如是五法总摄一切所应可知,是故名为所知诸法。

  丑二、不如理所引

  与此相违,当知不如理所引。

  与此相违当知不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8讲》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