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二、随释2 辰一、善分别
谓出离分别、无恚分别、无害分别,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
辰二、无记分别
或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
子三、结
如是等类,名分别所缘。
不染污分别等者:此有二种。一、善,二、无记。谓出离分别乃至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所有分别,是名为善。此中出离分别,谓出离欲。余文易知。若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是名无记。当知威仪、工巧亦有染善可得。若依伎乐,以染污心发起威仪,是染污性;若依寂静,即是善性。若依染着发起工巧,是染污性;若善加行所起工巧,即是善性。又变化心亦有善性可得,如诸菩萨为引导他,或为利益诸有情故而起变化,当知是善,此无染污。如下决择分释。(陵本五十五卷十三页4439)今于此中,唯取无覆无记性者所有分别,名为不染污分别。诸无记法总说有四,谓异熟生、威仪路、工巧处、变化心。今于此中不说异熟生者,彼唯业引,非分别故。
我们这一段,主要是讲分别所缘,分别所缘共有七种:有相、无相、任运、寻求、寻伺、染污六个都讲了,哪么第七是不染污分别。要我来写这个书更简单,因为前面讲了染污分别,除了染污的,就是不染污的,他还给搞这么大一段,实际上就是一回事。因为染污的,就是我们《百法》里面的烦恼心所,下面说不染污分别是若善、若无记。善:指的哪几类呢?谓出离分别。什么是出离心?就是指的出离心,出离心从哪里生起来?
就是善——窜欲。 而发起出离心;我们之所以生不起出离心,就是对现实世界的贪念,认为这个世界挺好的,挺知足的,好像挺快乐的,他就生不起出离心,这个就是“出离分别”。发起出离心,就断了贪欲。
“无恚分别”:就没有嗔恨。
“无害分别”:无害就是慈悲。
“若随与一信善法相应”:就是说任何一善法与第六意识相应,都是属于善,都是属于不染污分别。
“或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这个主要指的是无记。什么叫无记?就是没有明显的善恶色形。威仪路:走路的威仪,你说他有善恶的色形吗?但个别的除外,马胜比丘走路,很有威仪,号威仪第一,他走路,你看他哪个样子,就被他哪个样子镇嘿了。你问他老师是谁?他说我老师释迦牟尼。看你都这个样子,那你老师更行,哪是个别的,其它大部分走路,你给他说出个好的、坏的来吗?最多说他走路不好看,这个人走路好看点,他有善恶吗?没有。这就是威仪路。
“工巧处”:就是做东西,那个木匠,哪个技术,修自行车,这些不太有善恶色形。
“及诸变化所有分别”:什么变化?就是有神通的。比如:诸佛菩萨有变化身,他变化的身体不属于善恶。他哪个解释说了一大段,我们还是大概说一下。
不染污分别等者:此有二种。一、善,二、无记。善说过了,谓出离分别乃至或随与一信等善法相应有所分别,是名为善。此中出离分别,谓出离欲。就是指的贪。下面哪些什么无恚哟、无害哟都跟它是一至的,若威仪路、工巧处,及诸变化所有分别,是名无记。这些都是无记。当知威仪、工巧亦有染善可得,这个地方主要取他的无记性。刚才说的马胜比丘走路,哪就有善的;因为这个地方我们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善和恶?我们原来讲过的,什么叫善和恶?有一天小朋友我们看电视刘文彩坏蛋,小八路好人,这个地方不是这样的,佛法讲善恶,就是能顺益此世,顺益他世,不仅今生能够有好处,来生还有好处;这从时间上讲,还有从空间上讲,不仅自己有好处,对他人有好处;利已利人,顺此世又顺他世这个才叫善。什么叫恶?反过来了,又能损害自己,又能损害别人,不仅今生有不好的结果,来生也有不好的结果,这个就叫恶;这是明显有善恶色彩。无记性,刚才讲了,没有善恶色彩。善和恶原来讲《百法》都讲过了的,你们都忘了,唉哟还写在纸上的呢,我记得,还引了《成唯识论》里的话,要记哟,脑子要管用,不要把其它的东西装多了,装多了就跟硬盘一样存不住东西。
“当知威仪、工巧亦有染善可得”。说有些时候也有好也有坏。“若依伎乐,以染污心发起威仪,是染污性”;伎乐就是唱歌跳舞。以染污心发起威仪,就是说现在哪些歌厅、舞厅就是染污心,你看哪个敦煌,上次他们排的哪个舞,喊我去看,拿了一个照片给我看,我说我坚决不去。他说为什么?大乘佛法不是讲伎乐供养佛法。我说你们哪个是伎乐供养吗?一看哪个照片就是昧态,你看哪个敦煌,你看哪个壁画里画的飞天,一看哪些东西,没有邪想就清净无污染的吗,光理论还……,还飞天呢?天上飞的差不多,还飞天呢?他哪个神态,整个气质就不一样了。对,一看就是染污心,多起威仪是染污心。
“若依寂静,即是善性”。即是三心,就我刚才说的嘛,今天一般人来说就是唱歌跳舞,你看哪样子,心里边是染污的,表现出来的那个形像呀,乍看不舒服;但是你看敦煌里的那些壁画,那些飞天呀,嗯你看到没有染污心,那些东西看到让你清净,那就是善。
“若依染着发起工巧,是染污性”。一样的,这个我就不个个去过了。
“若善加行所起工巧,即是善性。又变化心亦有善性可得,有些变化身,是善的嘛,有些菩萨引导众生,或利益众生;如诸菩萨为引导他,或为利益诸有情故而起变化,当知是善,此无染污”。也有坏的,《西游记》里哪些妖怪全是坏的。
“如下决择分释(陵本五十五卷十三页4439)今于此中,唯取无覆无记”。这个地方,只取无记性的。有染的、有善的、有恶的都不是这个地方要用的。这个地方说的威仪路、工巧处,诸变化所有分别,主要是指的平常的,无记的哪部分。平常哪些人在路上走,就是散步的,无所谓好和坏。是不?有时候大街上修个自行车啊,这些也说不出个好和坏的。主要是指的这部分。他的内心世界是无记的,修自行车的你拿来我给你修,我挣钱就完了,就是贸易交易,没有更多的分别;不行,我要多攒点。有啊!哪走的,在大街上走路,他没在哪一边走一边想:全世界都死光,留我一个人走。可能大部分没这个心事啊。要有这个心事的人出来走路你都小心点,是吧?一般走路都不是这个心。对不?哪些都是无记的状态。他都是无所事是,漫无目的的走,去逛公园,去散步,碰见了,唉哟,好久不见了,干吗呀?走走,有什么?随便走走。是不是?大部分的不都是这样子的吗?没有明显的想法,这都属于无记性的。无记分别,说不出好,说不出坏。
“如是等类,名分别所缘”。这上头说了这么多,只是十五个中的一个,分别所缘。你看搞得多细。
云何审虑所缘?
子二、列
谓如理所引、不如理所引、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
子三、释3 丑一、如理所引2 寅一、释2 卯一、依离诸见辨2 辰一、不增益
如理所引者,谓不增益非真实有,如四颠倒。谓于无常常倒,于苦乐倒,于不净净倒,于无我我倒。
谓于无常常倒等者:谓诸愚夫于所知事不如实知,故于诸行无常、剎那无常起常颠倒。于有漏苦起乐颠倒。于六不净起净颠倒。六不净者,一、朽秽不净,二、苦恼不净,三、下劣不净,四、观待不净,五、烦恼不净,六、速坏不净。如下声闻地释。(陵本二十六卷二十页2229)于二无我起我颠倒。二无我者,一、补特伽罗无我,二、法无我。
这一段主要讲审虑所缘。这个审虑所缘他比分别就更进一步了,对不?这个审虑就有点思维呀,推理呀,这样的性质了。这样的主要分三个,一个是如理所引,不如理所引,非如理非不如理所引。所谓如理所引者,谓不增益非真实有,如四颠倒。谓于无常常倒,于苦乐倒,于不净净倒,于无我我倒。这里边有一个概念要跟大家说一说,我们常常说佛法讲中道。对吧?为什么有他的讲法?什么叫中道?就是远离增益执和损减执。这个地方就出现了,就不增益也不损减。下面有,不损减,就是翻过来那一页,亦不损减诸真实有,就是说他是什么就是什么。没有的不加,有的不减;要如实知,这叫如理所引。但是我们这个凡夫众生恰恰就是颠倒的、反的,不增益就损减,不损减就增益;不增就减,哪这个如理所引者,就包括两部分,一个谓不增益非真实有,反过来,亦不损减诸真实有;这两个才叫如理所引。什么叫增益?什么叫损减?举个简单例子,你晚上出去走夜路,好像城市里体会不到了,看见一个小树子,又没有灯光,又刮点风,哪个树子摇一摇的,看到哪个影子,哟,哪个农村过去胆子就小,啥子哟?前面怎么有个人呢?不要说有个人呢,我给讲个真实的,我经历过的,九七年,遍能和尚去世的时候,春节的时候,我跟清头和尚和智海和尚,那个时候我和智海和尚还在北京上学,回去在内江过春节,就去参加追掉会,轻工哪个车,请哪个司机开,哪个司机老头五十多,他开,下雨;我们从内江往自贡、乐山,开到马路上,下午呢,开到半路上,他突然不走了,那司机不走了,停了几分钟,我问干吗?你怎么不走了。他说等一下,等前面哪个车子过来。我们看了半天没有啊,前面没有车,前面不是个车吗?唉哟,这时我们才明白,前头有个放牛的牵头牛在前头,他说不慌等哪个车过都。这就是增益,懂了没有。明明是个放牛的他说是个车,他的认识是在牛的影子上增加的,懂了没有,这就是增益执;还有更毛的,晚上开到乐山已经都黑了,看不见,他就只往栏杆上头撞,过去红绿灯旁边不是有水泥栏杆吗?唉哟,我们吓坏了;回来的时候,我们打电话到成都喊个人去开,说不要他开了。那个人听到,骂的,我说你开到路上把我们闪失没关系,把他闪失了就搞不成呢?我经历过的嘛,我讲这个,这叫增益执。明明是根牛,他干呀?他说是个车,这是一种,叫增加的。
还有一种叫损减,按佛法讲损减是什么呢?就是一切法,你只要造业…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8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