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8讲▪P4

  ..续本文上一页人家问你功能怎么样啊、用多久可以保修啊、这里面构造是什么啊?你就蒙了。要进入思的境界,就是要深入的、细致的观察,每一个仔细的看,功能、作用、这些等等研究清楚,我们生活中往往是伴随这两种认识起来的,这是寻伺分别。

  染污分别者,谓于过去顾恋俱行、于未来希乐俱行、于现在耽着俱行所有分别。

  若欲分别、若恚分别、若害分别,或随与一烦恼、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

  染污分别者等者:此有二文。一、约三世贪染差别为论。若于诸可爱事,缘过去相,名顾恋俱行;缘未来相,名希乐俱行;缘现在相,名耽着俱行。二、约三界染恼差别为论。若欲、若恚、若害分别,唯欲界系;随一烦恼或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通三界系。如是总名染污分别。

  染污分别,要注意一下过去、现在、未来。学这个你就知道,为什么佛法里头,特别是《金刚经》里面讲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要那样告诉你?跟这个地方都有关。为什么呢?因为过去、现在、未来如果你不能认识清楚,对过去的东西容易起顾恋,于现在粘着、于未来希乐,总的来讲,于过去、现在、未来这些境界都容易生起执着,所以要来个三心了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就是让你这个执着,没有停留的地方。你了解“哦,过去心不可得。”为什么呢?已经过去了,不能再回来了。所以你也不会老是去留念过去,产生贪恋、眷顾。就现在、现在不住,每一刹那都在跑,比如说现在这一刹那,还有现在吗?它又成过去了,人生世间都是这样的,没有停止过。所以我常说写西游记的人是最懂佛法的,它为什么搞个白龙马呢?不搞个黑马呢?按草原上讲,白马还不一定跑的快呢。好像你看那些跑得很快的好的马种,好多都是棕色或者油光油光的那种马,最好。他为什么不搞个那种马,他要写个白龙马,都是有道理的。我问小孩子为什么弄白的,小孩子说白的看得见。哈哈,不是这样子的,因为佛法里面有一句“人生如白驹过隙”,白驹的“驹”,就是马,小马驹;什么叫“隙”,就是外面那个门缝缝,门缝,好小的一个空隙。“如白驹过隙”,小白马一下子从门缝过去,快不快?快的很啊,人生如白驹过隙,就是世间上的万事万物都像这样子的。现在的无住也是这样的啊,你留得住吗?如白驹过隙,哪里留得住啊?未来,未来还没有来,都有变数。所以佛法把这三个破掉以后,总的来讲,让你的执着没地方生根根,因为对过去现在未来容易生执着、容易生染污之心,就是这个地方讲的。所以讲“染污分别者,此有二文。一、约三世贪染差别为论,”“约三世”是什么?过去、现在、未来。当然佛法讲的过去、现在、未来可以拉长、可以缩短。拉长的,前生、今世、来生。而这个前生望得到头吗?这个来世望得到尾吗?是无尽延伸的,它可以缩短,昨天、今天、明天,它还可以缩短,前一念、这一念、后一念,没有停留过。

  所以这些东西,一般从哲学意义上讲,从现在世间法讲,很难得把它弄得透,特别这个过去现在未来世,特别是今天受科学实证主义的影响要看的见的。所以对某些人讲人有来世有前生,他说哎哟,我只看到现在,还要活七、八十岁呢。老实讲,你看我们这里坐了多少人,你对你的前世也好、来生也好你真正从内心里面信服吗?是打鼓的,有没有?是不是真的哟?你真正从内心里面彻底的觉得前世是什么、我今生这些肯定和前世有关、我现在说的做的将来肯定要承受,你从内心里面是这样想的吗

  不见得。真是不见得。为什么?很多时候会觉得过去现在未来啊,因为我刚才讲这个时空啊,它前面望不到边、后头望不到尾,它没有底,上次我给你们讲过,到底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我跟他讲,我先不回答你,你不要想过去现在未来,就想今天明天昨天,如果只有一个今天,你想这世界会乱套吗?肯定乱套,这样就形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无酒喝凉水”,管它那么多,反正就今天嘛,过了就算了。但是只有想着有个明天,他就不行了,“不行,老子今天吃了明天吃什么?”他这样子就琢磨了,就有一个警惕吧。佛法一定是这样子的。有三世就是指的时间上。

  从实践上说,“若于诸可爱事,缘过去相,名顾恋俱行”,就是对过去,可爱的事情,干嘛?顾恋。什么叫顾恋?简单的讲就是染污分别、就是执着。但这个还有一个反面,还有些人,过去不可爱的,也老记着、仇恨,这还是执着,知道吗?不可以的。所以这个里头,虽然只讲了可爱事,“名顾恋俱行”,但是于不可爱事呢?还是一样,不可爱事还顾恋啊,还想着再来一次?这个仇恨的心理就起来的,它都不是顾恋啦,这个不可以,都属于染污分别。“若未来相,名希乐俱行”,我们这世界上常常有一类人叫梦想家,总是把东西寄希望于明天、寄希望于未来。修行的人也是:“我明天开始修行了。”“哎呀,我今生可能不行了,我积点资粮等到下一世吧。”下一世能不能变人还不知道呢!这些都是属于梦想家,知道吗?佛法讲要活在当下,所以, “缘未来相,名希乐俱行”,有些人会描写啊,描写未来的世界,理想主义,然后你就想着,啊,我将来就那样办的啊。这个希乐啊,你不是学过别境么,属于哪个?欲心所。

  依可乐境希求为性。对不对?看来你们都没背,你达到这个功夫,《百法》的每个名相,你都能够用原来的一句话把他说清楚,再来一句解释把他说清楚,这样子才能叫过关,不然的话,你们就没过关。学了前头忘了后头,你就连不起来。

  “缘现在相,名耽着俱行”。为什么耽着呢?好的总想留住它,留得住吗?是留不住的。但人都是想的哟,留得住;留得住不?留不住。

  从时间上讲过去顾恋,现在耽着,未来希乐;总的来讲,不管是顾恋也好、耽着也好、希乐也好都是什么分别?染污分别。为什么说它是染污分别呢?因为他没明白过去、未来、现在的真相嘛。对嘛?过去你顾恋了半天,你能把它拉回来吗?拉得回来不?拉不回来。它已经过去了嘛,对不对?现在你留得住不?留不住。未来你把它规化得好吗?一切都在变数中。只要你照顾好每一个念头,就可以。

  所以,佛教徒我常讲不要总是生活在过去,过去已成符号;不要总希望于未来,未来都有变数;也不要总是要留住现在,现在是留不住的,就是每一个当下的念头尽心尽力就好。但我们人常常是办不到的,很多时候你就没有这个智慧;那怕你吃饭都在想,昨天那个火锅真好吃,你都在想,这都算是的;你吃饭唉呀,明天回去叫我妈这样作,回去作了,唉呀遭了没有昨天的好吃呢?是不是?他老在想这些。

  包括修行都是这样子,打坐5分钟,唉呀舒服,我明天还是这样子,他从来不可能再出现了,打坐都是这样子,你不能每天是啥样子就啥样子,你不要想到有个比较,出现一次境,还希望它来,它来的是魔境了,告诉你。这就出问题了,修行有时也是有贪心的,出现一次境,他老是在想,不容易的,来了就来了,缘起的。去了就去了,来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在用功夫就好,一定要注意的,有很多人经常跟我讲:唉呀!师父呢?我刚开始学佛的时候,我怎么怎么,唉呀!我现在又不行了。我说你不要总是回到从前,你要回到从前是不可能的;参照不同嘛,我老讲的;你不要说修行,看东西有时都要疲劳,你刚买幅画回去,唉呀!天天看,看久了唉呀这个不好看,再换一个吧。参照物不一样嘛,你这个心态;修行人也要有这个智慧,所以,过去、现在、未来我们时时刻刻都是这个样子的;生活当中,你都没有停止过,这些是染污分别,都不可以。

  为什么参禅要喝五欲,去五盖,什么叫五欲?色声香味触。不是那个财色名食睡,色声香味触;你说真正参禅用功夫,把这个都要远离,就是说不要受它的左右。刚才讲:唉呀这个味道好,这都是受什么?味嘛,受它的左右嘛。触:昨天坐的垫子硬一点,今天坐的软一点,都是在跑,一天到晚都围到在转,都要出问题;都不可以。佛法就是这样子的,硬这样子好啊,软这样子挺好啊,就这样子;你看弘一大师当年在杭州,说去管子吧,和尚又不好去,说去家里吧,好。没煮过饭,炒了两个菜,端上去,唉哟,咸死了。说不行,我从新给你炒,说不用了,咸有咸的味道。这就叫当下,咸有咸的味道就够了,这个话是何理的,你不要说咸也很好吃,这是说假话,决定是说假话的。你想想是不是?你别看这些人讲话都是有道理的,咸有咸的味道,这个是何理的,听见没有?说咸的也好吃,这个假打。这个修行处处都可以显现的,我们刚才说了,我们往往在过去、现在、未来上容易去顾恋也好,耽着也好,希乐也好,就是这个色声香味触。你为什么恋顾它?你为什么顾恋它?你想想是不是色声香味触,你回意嘛,唉哟昨天哪个好吃,什么东西?不是香的就是嗅的;唉呀昨天睡得真好,哪个床真舒服,什么东西?触嘛。哈哈,全是这些玩意。都是随它们,染污分别就是这样起来的。

  “约三界染烦差别为论”:三界指的是空间,前面哪个三世就是指的时间。

  “若欲”:就是贪欲。

  “若恚”:就是嗔恨。

  “若害”:害是嗔恚的表现嘛。

  “唯欲界系”:这些都是属于染污分别。

  “随一烦恼”:指的什么?就是根本烦恼。

  “或随烦恼相应所起分别”:这些都是染污分别。因为这里指的第六意识,就是第六意识与欲心所、恚心所、害心所相应,什么分别?染污分别。后来还什么?慢哪,疑哪相应是什么?染污分别。包括后来还有小随烦恼、大随烦恼与第六意识相应,它们统统叫什么?染污分别,全都是染污的;只是欲、恚、害是在欲界;为什么呢?到了色界、无色界就没有这个了。后面哪些都通三界。这个谈到《八识规矩颂》,我会具体跟你们谈。下面接着念:

  不染污分别者,若善、若无记。…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8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