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人家問你功能怎麼樣啊、用多久可以保修啊、這裏面構造是什麼啊?你就蒙了。要進入思的境界,就是要深入的、細致的觀察,每一個仔細的看,功能、作用、這些等等研究清楚,我們生活中往往是伴隨這兩種認識起來的,這是尋伺分別。
染汙分別者,謂于過去顧戀俱行、于未來希樂俱行、于現在耽著俱行所有分別。
若欲分別、若恚分別、若害分別,或隨與一煩惱、隨煩惱相應所起分別。
染汙分別者等者:此有二文。一、約叁世貪染差別爲論。若于諸可愛事,緣過去相,名顧戀俱行;緣未來相,名希樂俱行;緣現在相,名耽著俱行。二、約叁界染惱差別爲論。若欲、若恚、若害分別,唯欲界系;隨一煩惱或隨煩惱相應所起分別,通叁界系。如是總名染汙分別。
染汙分別,要注意一下過去、現在、未來。學這個你就知道,爲什麼佛法裏頭,特別是《金剛經》裏面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爲什麼要那樣告訴你?跟這個地方都有關。爲什麼呢?因爲過去、現在、未來如果你不能認識清楚,對過去的東西容易起顧戀,于現在粘著、于未來希樂,總的來講,于過去、現在、未來這些境界都容易生起執著,所以要來個叁心了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就是讓你這個執著,沒有停留的地方。你了解“哦,過去心不可得。”爲什麼呢?已經過去了,不能再回來了。所以你也不會老是去留念過去,産生貪戀、眷顧。就現在、現在不住,每一刹那都在跑,比如說現在這一刹那,還有現在嗎?它又成過去了,人生世間都是這樣的,沒有停止過。所以我常說寫西遊記的人是最懂佛法的,它爲什麼搞個白龍馬呢?不搞個黑馬呢?按草原上講,白馬還不一定跑的快呢。好像你看那些跑得很快的好的馬種,好多都是棕色或者油光油光的那種馬,最好。他爲什麼不搞個那種馬,他要寫個白龍馬,都是有道理的。我問小孩子爲什麼弄白的,小孩子說白的看得見。哈哈,不是這樣子的,因爲佛法裏面有一句“人生如白駒過隙”,白駒的“駒”,就是馬,小馬駒;什麼叫“隙”,就是外面那個門縫縫,門縫,好小的一個空隙。“如白駒過隙”,小白馬一下子從門縫過去,快不快?快的很啊,人生如白駒過隙,就是世間上的萬事萬物都像這樣子的。現在的無住也是這樣的啊,你留得住嗎?如白駒過隙,哪裏留得住啊?未來,未來還沒有來,都有變數。所以佛法把這叁個破掉以後,總的來講,讓你的執著沒地方生根根,因爲對過去現在未來容易生執著、容易生染汙之心,就是這個地方講的。所以講“染汙分別者,此有二文。一、約叁世貪染差別爲論,”“約叁世”是什麼?過去、現在、未來。當然佛法講的過去、現在、未來可以拉長、可以縮短。拉長的,前生、今世、來生。而這個前生望得到頭嗎?這個來世望得到尾嗎?是無盡延伸的,它可以縮短,昨天、今天、明天,它還可以縮短,前一念、這一念、後一念,沒有停留過。
所以這些東西,一般從哲學意義上講,從現在世間法講,很難得把它弄得透,特別這個過去現在未來世,特別是今天受科學實證主義的影響要看的見的。所以對某些人講人有來世有前生,他說哎喲,我只看到現在,還要活七、八十歲呢。老實講,你看我們這裏坐了多少人,你對你的前世也好、來生也好你真正從內心裏面信服嗎?是打鼓的,有沒有?是不是真的喲?你真正從內心裏面徹底的覺得前世是什麼、我今生這些肯定和前世有關、我現在說的做的將來肯定要承受,你從內心裏面是這樣想的嗎
不見得。真是不見得。爲什麼?很多時候會覺得過去現在未來啊,因爲我剛才講這個時空啊,它前面望不到邊、後頭望不到尾,它沒有底,上次我給你們講過,到底有沒有過去、現在、未來?我跟他講,我先不回答你,你不要想過去現在未來,就想今天明天昨天,如果只有一個今天,你想這世界會亂套嗎?肯定亂套,這樣就形成“今朝有酒今朝醉、明天無酒喝涼水”,管它那麼多,反正就今天嘛,過了就算了。但是只有想著有個明天,他就不行了,“不行,老子今天吃了明天吃什麼?”他這樣子就琢磨了,就有一個警惕吧。佛法一定是這樣子的。有叁世就是指的時間上。
從實踐上說,“若于諸可愛事,緣過去相,名顧戀俱行”,就是對過去,可愛的事情,幹嘛?顧戀。什麼叫顧戀?簡單的講就是染汙分別、就是執著。但這個還有一個反面,還有些人,過去不可愛的,也老記著、仇恨,這還是執著,知道嗎?不可以的。所以這個裏頭,雖然只講了可愛事,“名顧戀俱行”,但是于不可愛事呢?還是一樣,不可愛事還顧戀啊,還想著再來一次?這個仇恨的心理就起來的,它都不是顧戀啦,這個不可以,都屬于染汙分別。“若未來相,名希樂俱行”,我們這世界上常常有一類人叫夢想家,總是把東西寄希望于明天、寄希望于未來。修行的人也是:“我明天開始修行了。”“哎呀,我今生可能不行了,我積點資糧等到下一世吧。”下一世能不能變人還不知道呢!這些都是屬于夢想家,知道嗎?佛法講要活在當下,所以, “緣未來相,名希樂俱行”,有些人會描寫啊,描寫未來的世界,理想主義,然後你就想著,啊,我將來就那樣辦的啊。這個希樂啊,你不是學過別境麼,屬于哪個?欲心所。
依可樂境希求爲性。對不對?看來你們都沒背,你達到這個功夫,《百法》的每個名相,你都能夠用原來的一句話把他說清楚,再來一句解釋把他說清楚,這樣子才能叫過關,不然的話,你們就沒過關。學了前頭忘了後頭,你就連不起來。
“緣現在相,名耽著俱行”。爲什麼耽著呢?好的總想留住它,留得住嗎?是留不住的。但人都是想的喲,留得住;留得住不?留不住。
從時間上講過去顧戀,現在耽著,未來希樂;總的來講,不管是顧戀也好、耽著也好、希樂也好都是什麼分別?染汙分別。爲什麼說它是染汙分別呢?因爲他沒明白過去、未來、現在的真相嘛。對嘛?過去你顧戀了半天,你能把它拉回來嗎?拉得回來不?拉不回來。它已經過去了嘛,對不對?現在你留得住不?留不住。未來你把它規化得好嗎?一切都在變數中。只要你照顧好每一個念頭,就可以。
所以,佛教徒我常講不要總是生活在過去,過去已成符號;不要總希望于未來,未來都有變數;也不要總是要留住現在,現在是留不住的,就是每一個當下的念頭盡心盡力就好。但我們人常常是辦不到的,很多時候你就沒有這個智慧;那怕你吃飯都在想,昨天那個火鍋真好吃,你都在想,這都算是的;你吃飯唉呀,明天回去叫我媽這樣作,回去作了,唉呀遭了沒有昨天的好吃呢?是不是?他老在想這些。
包括修行都是這樣子,打坐5分鍾,唉呀舒服,我明天還是這樣子,他從來不可能再出現了,打坐都是這樣子,你不能每天是啥樣子就啥樣子,你不要想到有個比較,出現一次境,還希望它來,它來的是魔境了,告訴你。這就出問題了,修行有時也是有貪心的,出現一次境,他老是在想,不容易的,來了就來了,緣起的。去了就去了,來者不拒,去者不留;只要在用功夫就好,一定要注意的,有很多人經常跟我講:唉呀!師父呢?我剛開始學佛的時候,我怎麼怎麼,唉呀!我現在又不行了。我說你不要總是回到從前,你要回到從前是不可能的;參照不同嘛,我老講的;你不要說修行,看東西有時都要疲勞,你剛買幅畫回去,唉呀!天天看,看久了唉呀這個不好看,再換一個吧。參照物不一樣嘛,你這個心態;修行人也要有這個智慧,所以,過去、現在、未來我們時時刻刻都是這個樣子的;生活當中,你都沒有停止過,這些是染汙分別,都不可以。
爲什麼參禅要喝五欲,去五蓋,什麼叫五欲?色聲香味觸。不是那個財色名食睡,色聲香味觸;你說真正參禅用功夫,把這個都要遠離,就是說不要受它的左右。剛才講:唉呀這個味道好,這都是受什麼?味嘛,受它的左右嘛。觸:昨天坐的墊子硬一點,今天坐的軟一點,都是在跑,一天到晚都圍到在轉,都要出問題;都不可以。佛法就是這樣子的,硬這樣子好啊,軟這樣子挺好啊,就這樣子;你看弘一大師當年在杭州,說去管子吧,和尚又不好去,說去家裏吧,好。沒煮過飯,炒了兩個菜,端上去,唉喲,鹹死了。說不行,我從新給你炒,說不用了,鹹有鹹的味道。這就叫當下,鹹有鹹的味道就夠了,這個話是何理的,你不要說鹹也很好吃,這是說假話,決定是說假話的。你想想是不是?你別看這些人講話都是有道理的,鹹有鹹的味道,這個是何理的,聽見沒有?說鹹的也好吃,這個假打。這個修行處處都可以顯現的,我們剛才說了,我們往往在過去、現在、未來上容易去顧戀也好,耽著也好,希樂也好,就是這個色聲香味觸。你爲什麼戀顧它?你爲什麼顧戀它?你想想是不是色聲香味觸,你回意嘛,唉喲昨天哪個好吃,什麼東西?不是香的就是嗅的;唉呀昨天睡得真好,哪個床真舒服,什麼東西?觸嘛。哈哈,全是這些玩意。都是隨它們,染汙分別就是這樣起來的。
“約叁界染煩差別爲論”:叁界指的是空間,前面哪個叁世就是指的時間。
“若欲”:就是貪欲。
“若恚”:就是嗔恨。
“若害”:害是嗔恚的表現嘛。
“唯欲界系”:這些都是屬于染汙分別。
“隨一煩惱”:指的什麼?就是根本煩惱。
“或隨煩惱相應所起分別”:這些都是染汙分別。因爲這裏指的第六意識,就是第六意識與欲心所、恚心所、害心所相應,什麼分別?染汙分別。後來還什麼?慢哪,疑哪相應是什麼?染汙分別。包括後來還有小隨煩惱、大隨煩惱與第六意識相應,它們統統叫什麼?染汙分別,全都是染汙的;只是欲、恚、害是在欲界;爲什麼呢?到了色界、無色界就沒有這個了。後面哪些都通叁界。這個談到《八識規矩頌》,我會具體跟你們談。下面接著念:
不染汙分別者,若善、若無記。…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8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