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工商时代的佛法▪P4

  ..续本文上一页解释,我跟一般的解释也不同,一般认为别人就是众生,我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对,因为这还在人相这个阶段,不是众生相。我认为众生相是一个团体组织,最具体来讲是国家,国家就是众生相,所以,国家不是某一个人或一群人,他超越了个人以外的部份。菩萨要度的是众生相,通俗一点来讲,菩萨是要治国救国的,当然可以缩小一点去治理他的公司企业,再缩小一点去治理他的家;但是,最重要的是要超越了个人。

  

  

 问:股票、期货、外汇这样的金融市场,也是一个市场,有他们的法规、游戏规则里面有高度的自由竞争吗?

  

  

 答:没错!但是也有很多内线交易,那就不是自由,是垄断。其实这部份还有待努力,应该可以做得更好。例如美国的证券金融市场,跟其他国家比已经不错了,但还是有安龙公司的弊案发生,这里就透露出他们的会计制度仍然不够透明,还是有欺骗行为在,这就不是自由竞争的市场,大部分人还是以自私的方式进入。我的看法是,现世社会金融市场已经是这样,我们即使是修行者,即使是菩萨乘,即使是贡献主义者,因为游戏规则不是我们制订的,是他们制订的,我们要玩的话,照样可以依照他们的方式玩。但当我有机会定游戏规则时,我就会订出一个办法:没有贡献赚不到钱!虽然现在不是这样,我们也没必要自我设限不去玩,只要合法就可以做,这是我的看法。

  

  

 问:有权不做事是慈禧太后,想做事而无权是康有为,可否以上两个历史人物说明权力与做事之例。

  

  答:这个历史我已经不用评论。有权不做事,任务不会完成;想做事但没权,变法不能成功(变成康无为),就是这样。想做事一定要有权,没有权是没办法做事的,有权不想做事不如赶快下台!如果社会每个人对权力都有这个认识──「有权就要做事,不完成任务,权力就要收回」,就不会存在有权不做事的情形了。过去就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情都糊里糊涂,搞不清楚,允许抓权又不做事的人存在,只要把这个观念弄清楚了,问题就解决了。

  

  

 问:经营企业已五年多,一直都以服务顾客,也就是维持薄利的心态做事,最近开始质疑这样的经营法是否正确?是否应往赚钱的目标迈进?但日益扩大的公司几乎都是奸商,说得好听是将思想逻辑付诸实际行动,以积极进取换得永续经营。不知教授的看法如何?

  

  

 答:自利利他并不是只能赚取薄利,也可以赚得厚利、高利润的,只要市场的游戏环境适合你赚高利,你就可以赚高利。贡献和报酬要相当,但贡献的计量很困难,你可以认为你的贡献价值很高,因此相对可以要求高报酬,只要你做得到就行,只要这个市场让你赚得到就可以。所以,并不是说只能维持薄利,贡献主义不是薄利主义,这一点我要特别声明。

  

  

 至于若说很会赚钱的公司就是奸商,这样的想法有点反商情结。公司会赚钱,只要他有贡献,赚得多又何妨?不能就这样叫他们奸商。这一点西方的企业做得不错,东方企业,尤其是台湾企业做得最差!什么生意一给台湾的企业做下去,都变得不好赚了。原本这东西在欧美国家做时卖得很贵,一轮到台湾企业接手做,价格就很低了;而现在更严重了,在大陆生产价格还要降低。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其实这跟我们的文化有关,在我们的文化里,做事情尤其做企业,经常有一个心态,就是要「拼在一起、苦在一起」,受这样文化影响的一群人经营企业,只会拼命的苦。我发觉外国经营企业不是这样,他们不是为了苦,也不是为了拼命,他们是为了玩。外国人经营企业是玩在一起,很认真的玩在一起,我们经营企业却是苦在一起,不要命的拼,要拼才会赢,企业被我们一搞,就变得很苦、很累、不好玩。长此以往会有问题,无法永续下去,苦不久的,因为苦拼一段时间可以,一辈子这样任谁都受不了,这点要想办法改变,要学西方玩在一起的企业经营理念。

  

  

 不但经营企业是这样,修行也是这样,许多人认为,如果没有苦修就不算修行,就不算下过功夫,只有拼了命修苦行,人家才佩服你有修,这是有问题的。我现在主张修行要玩在一起,这样才能永续下去,才能生生世世都来玩;若生生世世都来苦,日子就不好过了。

  

  

 问:想达成任务而没有权力,用收买权力的方法可否称做自利利他?

  

 答:如果收买是合法的,没有什么不可以。

  

  

 问:法律允许设立赌场,例如公益彩券,这样的市场是否符合贡献主义?贡献快乐、希望、就业机会、游戏三昧。

  

  

 答:以游戏的角度看有贡献,有人希望游戏,所以像彩券这些东西没有说绝对不可以,但如果弄得太泛滥就有问题。

  

  

 问:现在的官商勾结如何解释?关于您说的法律条文,有成文不成文,但司法也有黄牛,不知您如何解释?私立学校就不管了吗?关于中国人勇于内斗,您又如何解释?

  

  

 答:这里的问题很多要解释:所谓官商勾结,首先我不知道要如何定义「勾结」?本来官员就是要服务人民,「商」也是人民,如果勾结是违法的就不对,如果勾结不是违法的,是官员应该做的服务,就没有不对。就商的角度看,官是制订市场游戏规则,并公正执行这个游戏规则的人。如果官在执行规则时不公正,有偏袒,就是所谓的官商勾结,就不对!一旦这样的情况存在,自由竞争市场就不成立,而亚当史密斯想达到的目标就达不成了。

  

  

 所谓「不管」私立学校,是政府或国家不管,让学校自主,如果国家一直管下去,不让学校自主做决定,就是公立学校,就像国营企业。这里所谓不管也不是完全不管,是「管,即不管」。要先制订好私立学校的游戏规则,然后用那个规则在管,也就是以法治,不是以人治。当然,私立学校或企业自己管理内部时,可以是人治,当然也可以用法治。我们对法治的观念还是搞不太清楚,以为法自动会管什么,其实法只是定游戏规则,并公正的执行游戏规则罢了。就好像世界杯足球赛,世足联盟只是做大庄家,把世界各国的球队找来一起竞赛,他可以卖门票赚钱,至于那些球队自己要如何训练他们的球员,要怎样打球,完全自主,足球联盟不会去管,他们只派裁判执法,执行游戏规则,只管这个部分。所以,不管的意思不是完全不管,是「管,即不管」。

  

  

 中国人勇于内斗的原因,我认为是中国人不太知道权力的运作,所以团体组织都是松散而不健全的。中国人一向不清楚有权力就要完成任务的观念,所以聚在一起时往往摆不平,吵来吵去,变成内斗。改进之道必须先对权力有所了解,也就是对众生相能清楚了解,唯有提高这方面的水准,问题才能解。

  

  

 中国人为何落入这个盲点,这与我一向不敢触碰中国文化里的一个问题有关,就是帝王权没有被检讨,权力最大的君王权没有被检讨。历代文化在这部份都是禁忌,不敢谈、不去谈,但这地方没有弄清楚,权力最上层没有弄清楚,以下就没有办法弄清楚。尤其儒家把权力关系改变成伦理道德、君臣父子夫妇五伦,中国人就更糊涂了,看不见权力,只看到伦理道德,明明是权力问题,结果把它看成伦理道德,弄错就解不了,中国人的问题就是出在这里。

  

 「管,即不管,是名管」是什么意思?我建议看《金刚经现代直解》。

  

  

 问:企业下放权力是否即经营管理的授权?

  

 答:对!就是授权。

  

  

 问:非营利事业是否也适用此法则?为何大乘根器者适合贡献主义?请说明举例。以及为何大乘根器者可谈判、杀价、讨价、还价?

  

 

  

 答:非营利事业也适用此法则。

  

 小乘根器者还停留在我相,考虑事情会以我的立场判断是非对错、价格高低、恩怨情仇,完全以我相的立场来看。我相的基础是自利,资本主义的自利方式跟他的思考逻辑完全一致,实行起来游刃有余;但贡献主义不同,是以众生相的立场,不以我相的立场,也不以别人的立场,而是站在整体立场看事情。如果他是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便可以站在整个国家立场,而不是站在哪一个人的立场,或哪一个党派的立场。当他在谈判、杀价时,不是个人考量,而是看到整件事,怎么做大家会更好,用这样的立场去判断、执行,这是非常不同的。

  

 

  

 没有这样的根器,就无法达到众生相的立场,做起来就会窒碍难行;反之大根器的人,做起来就觉得很容易,这是我亲身实践时发现的。有时我觉得根本不是问题的事,很多人觉得这里不通、那里不通、不能做,几次以后我才想到,贡献主义是为我自己量身定做的,不是为其他人量身定做的,所以很多人没办法用,原来我的根器不同。最近我特别再把松下幸之助的东西拿来看,发现他一开始就是贡献主义者,他可以站在众生相的立场想事情,所以他的企业,从很小的插座,发展到这么大的规模,不是没有原因的。

  

  

 问:请问将资本主义转为贡献主义有何困难?

  

 答:其实我不觉得有太大的困难,事实上有很多企业家,本身的根器就在贡献主义,所作所为就是贡献主义,像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写的就是贡献主义,虽然他自认为是资本主义,但在他的书中,也曾提出贡献的字眼,只是没把贡献的观念整合成一个整体概念而已。

  

  

 问:假如公司要自利利他,该怎样做才好?

  

 答:你怎样做都好,多学一点佛法,把佛法的工具,刚才我讲的方法,用在企业里,同时你要做一件事情,把你的修行跟你的经营企业这两件事情,变成一件事情。你只要自利利他,改善生活,自觉觉他,提升心灵,把目标确切落实,我相信你的企业会更赚钱,所有好的人才都会到这里来。

  

  

 问:如果我的老板就是自利利他的大菩萨,但他不自知,是否要让他知道,还是保持沈默?

  

 答:应该让他知道,你让他知道就是在度他、救他,你会让他变成真正的菩萨。

  

  

陈国镇教授:

  

  

 今天的演讲,我们一直听到梁教授讲贡献主义、众生相,事实上大家的问题还是落在我相里。什么叫众生相?《金刚经》里面一直在讲这个,众生相如果换成我所了解的语言来说,就是整体观,这个整体观已经超乎个人,你的脑里不应该再存有个人。我举个例子来说,金刚钻是碳的原子组成的,如果是木炭就是黑色的,但你看到的金刚钻是一个硬度很高,晶莹剔透的钻石,已经不是黑黑的碳粉,如果还是黑黑的碳粉,其组合就不是金刚钻。所以,你的心里一定要有众生相,就是要有金刚钻的知觉。换句话说,你对众生的知觉已经是一个比较抽象、整体、抽离个人的,如果能这样,你才能去实践贡献主义,否则你不会了解众生要什么,就容易变成一厢情愿的服务,甚至弄错,最后就赚不到钱。

  

  

 因此,具备贡献主义的能力之前,先要有众生相的知觉,要有众生相的知觉,才可能去实践贡献主义,而且在得到众生相知觉的同时,你也有了智慧。说起来修行越好,经营企业应该更好,它们不是背道而驰的。今天梁教授讲工商时代的佛法,就是讲佛法的修行和时代根本是一致的,只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才不是在做两件事,而是在做一件事──完成生命的任务,这也才是大乘佛法。我们谢谢梁教授。

  

《工商时代的佛法》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回头是岸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