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十二因缘▪P3

  ..续本文上一页以学啊!因为那个时候看武侠小说,里面会写到密宗、法王、大手印什么的,他们多半很坏,专门搞一些坏事,在武侠小说里都这样写。所以我就觉得不太好,但是又不好意思拒绝他,只好说去见见面可以啦!意思是想要推掉。可是,当天晚上,我就梦见上师来看我,我还入定给他看,请他检查看看,上师还在梦里跟我说:「嗯!比我想象的还好。」就这么一惊,就醒了。听到钟敲了两下,知道是半夜两点钟,就睡不着觉了。第二天一大早,同事还没有醒,我就敲他的门,把他给叫起来,请他把师父的照片拿来给我看一看,当他把照片拿来一看,「唉呀!完全一样。」我的心防一下子就没有了,所以上师一来,我就跟他学了。

  跟上师学了以后没多久,我就懂了《金刚经》里面,六祖懂得的那句话,就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懂了之后对于佛法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在说什么呢?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不需要假设,就可以生出心来了!不需要上帝,也不像科学需要假设,它不需要,这样子生出心来的心才对,才是我要追求的。我觉得太好了,把我所有的问题全部一扫而空。原来佛法是这么个样子的,超越了科学,也超越了其它有假设的宗教。

  当然「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要真正懂不容易。要真懂的话,要做到破「无明」,如果没有破「无明」,你就是住在「无明」这里生出来的心,对不对?「无明」以下的东西就一个一个生出来的,就是住在「无明」这里生出来的。你能够破「无明」,才能够懂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也就是为什么六祖惠能,当他懂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时候,说了「何其自性能生万法!」他才真正的懂得了禅宗的道理。我学佛的历程就是这样的,我相信任何修行人,都是这样的历程。

  问:学佛了以后,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不像原来的他了。我们为什么要修行?

  答: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也就是众生为什么要修行?我的看法是:我们的生命就是为了来修行的。这里有众生、有六道轮回、有森罗万象的宇宙,我们人生是做什么呢?难道没有目的吗?如果我们承认生命是有轮回的,一生一生这样子过的,现在有这一生,以后还有,我们一直重复地这样子过,难道没有目的吗?我们是有目的的。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来修行成道,才有这个世界、才有众生、才有轮回。所以没有这个世界,我们没有办法来修行的。没有轮回、没有众生、没有这个人生,我们也没有办法修行。所以我们有这个人生、有轮回、有世界,就是为了修行的。

  现在你的问题、你的假设是:我本来很好,那也就是说我做众生、我在这个「生、老、病、死」轮回很好,对于这个「生、老、病、死」很满意,不愿意改变。但是,事实上我们对「生、老、病、死」不会满意的,一定不会满意的。现在满意也只是暂时的,人迟早会老、会病、会死,所有的事情迟早会起变化的。不只是人会「生、老、病、死」,连这个世界都会毁灭的。当然,我们没有讲到整个世界大劫一来、整个世界毁掉的样子,还没有看到。至少我们知道很多国家也是起起落落,有战争等等问题。这就表示它会坏,它会起变化的。起变化可以包含两个方向,一个是变好,富丽堂皇很庄严;一个是变坏、毁了。两种都是变化,凡是会变化的,你都会不满意的,你迟早会不满意的。会满意,那个满意也只是暂时的。你稍微深远一点来看,你会觉得不满意。

  至于学佛了以后,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这个状况是他发现了一个新的情形,跟他原有的况状截然不同,他觉得原来的状况是熟悉的,而新的状况是不熟悉的。事实上,他更应该警觉为什么会有新的状况,是不是?说不定那个新的状况才是他所原有的,而他认为是原有的那个反而是新的。

  我相信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生命可以一直地轮回,一生一生地这样子过,绝对是有目的的。如果是没有目的,那我们是在做什么?同样的吃饭,吃一辈子的饭还不够,还要再吃下一辈子吗?这样子地吃吃吃,吃下去,我们的目的是在制造粪便吗?难道我们的目的是在制造粪便?这是不可能的,一定有目的的。能够发现、体验到这个目的的人,就是菩萨。所以,我们不要以为众生就是众生了,当众生一体会到这个目的的时候,他就是菩萨了。这个目的会给他一个动力,那个动力就是愿力,「无始清净愿力」就会在他的身上发生。这样子的力量是会推动这个世界趋近真、善、美。让我们这个世界越来越接近真、善、美。

  问:老师的那个梦是不是「名色」?

  答:我自己的那个梦,其实就是在「名色」世界。在「名色」世界里面,它有它的讯息在流通的。比如说,我那个同事跟我讲了以后,他等于是把我心中的「名色」和我师父心中的「名色」中间连起来了,所以中间等于是有一个管道。「名色」是一个世界,互相间会有管道,你的「名色」跟我的「名色」互相之间可以交通的。还有像西方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世界,也是在「名色」这里的。

  我记得有人问我,用天文学的方法,有没有办法找到西方极乐世界?像是用太空船、望眼镜之类的可不可以找到,那是找不到的。因为科学的世界是「六入」以下的世界,找不到的,因为科学工具不在「名色」这个地方啊!那么,这个地方谁可以找它呢?要由「识」来找、来看它。科学在「名色」这方面没有下什么功夫,但在「取、有」这一层次、这个中间,下的功夫很多。比如说,科学在我们的眼睛装上一个望眼镜,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了。在这个地方接了一个仪器,等于改造了你的「六入」,改造了你的眼根。显微镜也是一样,改造得比较多的是眼睛,然后是耳朵。还有鼻、舌、身等,不过这样的仪器很少。电脑是「意根」的延续,所以你在「六入」这个地方一加装了东西以后,这个世界就起变化了。

  一般所认为的「死」,就是从六入以下都坏掉,就是报废了、不能用了,因此「名色」以上这一部份就脱离了,它又去再找一个身体,就好像我们又去找一个新的汽车来开一样,这个就是轮回。

  问:讲到因果,「果」的好坏是不是从我们的「无明」来的?

  答:对了!是这样子。从「无明」以下都可以讲因果关系。但是「本明」这个地方就超出了「因果」,所以「本明」这里是「非因非果」。

  比如说:我们下一生要找到好的身体,其实不要下一生,这一生就可以找到好的身体。只要把「名色」这个地方改造,你这一生就可以改好,不需要等到下一生。当然下一生也可以。事实上,我们要有福报的话,就要多做善事。其实多做善事就是在种什么?就是在改造「名色」。所以这一部份你能够改造好,你下一生就会有一个好的「名色」。有了好的「名色」,就能找到一个好的身体。那个身体长出来,就是按照你的「名色」来长,你是什么样子的「名色」,就会长出那样子的身体。所以,你如果想要下一辈子的命运好、有福报,就要让你整个变好,你变好了,当然「名色」就变好了。那以下它长的时候,是一个一个接过来的,照这个蓝图长的。严格来讲,基督教说上帝创造了人,上帝是按照什么蓝图呢?按照祂自己的形象创造的,圣经里面有这样子的说法。而依佛教的说法,就是按照「名色」来造的。

  问:请问持咒也是从「名色」切入吗?

  答:持咒也是从这里,「名」是念名号啊!念咒语都可以。

  问:是不是在觉与不觉,超越到更上层,如果「觉」了,到了「本明」,为什么辟支佛不是佛呢?

  答:依「十二因缘」修的话,到「本明」这个地方,其实是有程度差别的。觉了以后,即觉了「本明」,「本明」会有什么程度差别呢?会有觉了「自性」,还有觉了「法性」的不同。辟支佛和罗汉所「觉」的「觉性」,就是到「自性」这里;如果要到佛,那就要「法性」也要觉,这个很难。一定先要做到「自性」这一步以后,才有机会做到「法性」这里。因为这个「本明」里面其实很深的、有程度的。「本明」我们只讲「本明」很简单、「觉性」只讲有觉性,很简单;其实不简单。我们「自性」这边都还没有搞清楚,就讲到「法性」这里,超过太多了。

  问:被教懂了而不修,可以吗?

  答:这个问题是在问:是不是道理懂了,不需要修也可以成道?这不可能的,一定要实修亲证。懂是什么意思?你懂是在哪个层次,你就觉得懂了?你还是在「识」这个层次,你就觉得懂了?还是在「识」这个层次,你懂了?光是一个懂,就不简单。一般人讲「懂了」,只是懂。当然有的人一懂了,就到「本明」这个层次,他就修成了;但是你还在「识」这个层次,那就还没修成。光是一个懂,就不简单,我们是一定要实际去修的。从大家读书的经验就知道,课本里面讲的事情,跟你实际去做之后你所懂得,会不一样,不但不一样,有时候还是相反的。所以,一定要去实践。佛法是一个要去实践的学问,如果不去实践,佛就会说这是戏论,没有意义的。

  问:如果老实念佛,没有经过反省,也能成道吗?

  答:如果老实念佛,而没有经过反省,是不会成道的。修行就是要懂,一直懂到破「无明」,这样子才是成功的。如果只是念佛、只是口念,心没有念,没有反省、了解,没有检讨时,就不是真正的念佛。真正念佛的话,就是把佛性显现。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那就是在真正地老实念佛,那是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没有一个佛号。都摄六根也就是六入这里不起作用,六入的作用停掉。「净念相继」要透过「行、识」这里,到了「本明」才是「净念相继」。所以念佛,要念到本明一现、自性一现、法性一现、佛性一现,这才叫做「念佛」;而不是念佛的名字、声音,那个是「声闻乘」啦。即使是观想出来了,还只是到「名色」这里,从定义上就没有到。

  问:请问有没有简单的法门?

  答:简单的法门,就是「摄心内证」。我们先来做一个最简单的法门,现在来问大家一件事情:你家的房子,是不是你?不是。你家的房子,当然是「你的」房子,但就不是你啊!你的汽车,就是你的汽车,也不是你啊!你的衣服,当然是你的,还是不会是你啊!它是你的衣服,但不是你。

  我再问:我的身体会不会是我啊?也不是!我的身体不是我。那么,我在哪里?没有了,是不是?没有了,那我存不存在?存在啊!「我」一定有啊!不然怎么存在「我的身体」?这个身体只是是我的身体,我存在,但是我是空的,这样就可以进入到「本明」这里。当然当我讲我的身体时,只讲到「六入」这里,讲我的思想,就到了「行、识」这里,就这样一步一步地退掉。

  大家在想事情的时候,是不是有立场?一定有吧!我们常常指责别人「啊!你预设立场,不跟你讲了!」那么,立场这个东西在哪里?立场就是在「无明」。当然立场还有很多层次,但是最深的就是在「无明」这里。当你知道你的立场是什么时,其实你已经了解了「无明」,所以你只要把你的立场退掉,这是「我的立场」;不是「我」,那就进去了。我们一定有立场,立场非常复杂而且多得不得了,你至少会有人的立场,不会是狗的立场,是不是?有非常多的立场,而这些立场都是没有什么道理的。当你认定了那个立场时,你根本没有选择权就接受了。所以,立场这个部份是没有思维的。但是,在「行、识」这里是有思维;而「无明」这里是没有思维的。

  所以立场就是在「无明」这里,而且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已经有了立场,这也就是「无明」的特质,你有了它,还不晓得,这是思维所不及,思维达不到这里的,它是在思维的背后,这个就是「无明」。当我们一选择了某一个立场以后,就会长出一大推的理由。所以「立场」就像种子一样自己会长出来,这也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又叫做「种子识」,是自己会长的。

  问:「行」是指什么?

  答:「行」里面最深的是「时间」,如果「时间」能够突破,这一关也就突破了!所以「行」就是时间,这个时间是停不住的,一直进行下去,没有人能够停得住的。当你一感觉到「时间」,其实就是有「行」在这里了。你心里面有「时间」,就是有「行」。

  问:什么是超越时空?

  答:超越时空就是破了「行」,空间和时间的观念都在「行」这里。超越时空就是已经突破了「行」,还要把你心中时空的立场拿掉。

  问:阿赖耶识是否脱离立场了?

  答:还没有脱离。「无明」这个地方其实还是满深的,里面还有很多东西的。比如说:你在「无明」那里修行的时候,是不是还有一个修行人的立场在里头、还有修行要成道的心,那都是立场啊!

  问:把时间看清楚了,修行程度在哪里?

  答:这是把「行」看清楚了,是在「无明」这里,这是用来做一个叙述,叙述把「行」看清楚了。你感觉到有时间,就是在「行」这里;还有我们会抽象思考、会逻辑、推理,也是在「行」这里。我认为现在的数学,其实呈现的是「行」的结构,所以这个「行」是很复杂的。

  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只是在「行」的较外处,因为他也不了解时间嘛!

  答:对,他要破「行」至少要到「无明」这里。

  问:感觉空荡荡、什么都没有,是「空性」吗?

  答:对的,那个是「空性」。空性还有深度,还要再深下去。不错喔!能够到这里,已经不简单了。

  

《十二因缘》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工商时代的佛法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