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生的现代意义
主讲:梁乃崇教授
时间:2007年1月14日
地点:台北科技大学综合科馆第一演讲厅
纪录:蔡素钰
整理:周雅容、汪义丽、汪满妹、苏莉华
主持人:
今天梁教授要讲「放生的现代意义」。一谈到放生,大家都认为是对小动物或其他的生物放生,可是却忘掉了要对自己放生。现代社会出现很多奇怪的现象,我们常常做一些会伤害人类的事情,这一点都没有好好的去想。如果我们可以放下对生命的执着,把生命的意义扩大一点,大家可以在人世间一辈子过得快快乐乐。
我想放生的意义,不是只对小动物或对其他生物的放生;我们看过很多放生,其实是杀生。去年夏天我到北京一个很古老的寺庙,我们正要离开的时候,看到很多笼子放出鸟儿,有人在放生。很多鸟被他们抓来时翅膀都还没长硬,根本飞不起来,放出来根本飞不走;甚至有些鸟从笼子拎出来就已经死了。我站在那里非常感慨,这样的放生,对这些生命是什么意义?把它抓来又把它放掉,对整个生态来说也是一种干扰。所以我们应该重新想一想放生的意义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符合佛法的精神。
梁教授:
我先解释一下今天这题目的背景,正如刚才主持人所说的,现在佛教界有「放生」这种仪式,也有这样的活动。但是它的意义好像跟目前社会的需要有一点脱节,需要重新检讨,所以我才会讲这个题目。
有一次我到马来西亚,在吉隆坡上课时,有几位小朋友,差不多是小学或国中这样的年龄,他们提出一个问题:「在马来西亚有一个地方专门做放生的活动。那是一个大的池子,所有要放生的动物通通放下去,每天都在那里做放生。放到后来,池子都装不下了,放下去就是死掉啊!这样的放生对不对?」ㄝ!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蛮尖锐的,我当时回答,我没有做这样的放生,所以不便回答。但是他既然问了,我就真正去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才有今天的演讲。
今天我要讲的内容大纲是:一、佛法的宇宙演化观;二、演化的目的:修行成道三、佛法的演化链;四、放生的现代意义是「环保放生」;五、启动「环保放生」的立即回馈机制、六、结论。
一、佛法的宇宙演化观
讲放生之前,先要讲生命。佛法对宇宙的生命是怎样的看法?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个人,对生命都有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宇宙整个的生命就是演化;这个演化是整个宇宙的演化,不只是达尔文的生命演化而已,是整个宇宙大生命的演化。
佛法的宇宙演化观,是一个怎么样的观点?整个宇宙的演化包含四个部份:物质的演化、生物的演化(又分为生物体和灵性)、社会的演化、觉性的演化。
1、物质的演化
物质有一个成、住、坏、空的循环系统,在这循环当中是不断的进步,层层演化的。我们讲物质,从最小的开始,就是基本粒子,然后中子、质子、电子,组成原子;原子又组成分子,这些分子就会组成土地、水、空气、矿物等。
大地、水、空气和矿物,有了这些元素,就会形成很多的生态系统,如农田、森林、湖泊、雷电、雨。──这样的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这个地球,是可以让生物生活的。地球本来并不适合生物生存,因为空气里面没有氧气,以及其它生物赖以存活的条件;几经沧海桑田,才演化成现在的地球──变成适合很多生物在这儿生存的生态环境──地球历经了许多层次成、住、坏、空的变化,越变越好、越变越适合像我们人类这样的生命、生物在里面生活、生存、繁衍。
在整个宇宙来说,地球是属于太阳系的一颗行星,太阳系是银河(星云)里面的恒星,星云里面的恒星有些会因为重力而形成黑洞,把周围的星星和一切都吸进去,最后就变「空」了。
宇宙是如何生成的?目前科学界的主张是「霹雳说」──宇宙是一瞬间从「空」爆炸生出来的。我们再来看基本粒子,当使用加速器把它变成最小的时候,它也是放一道光,瞬间就没有了。
所以从小到大,从头到尾都是「空」,由「空」生出来,又回到「空」里面去。整个宇宙一直不断地在进行成、住、坏、空的循环,而这样的循环是以螺旋向上的方式,一直在进步。这就是物质演化的情形。
2、生物的演化
生物的演化,其实包含「生物体」的演化和「识心或灵性」的演化。前者,达尔文有了部份的发现,他的理论有些是有道理的,有些,若从更大的视野来看的话,则是不正确的。而生物识心、灵性的演化,则鲜有人探讨,佛法虽略有提及,但也没有系统性的介绍。
※生物体的演化
有关生物体的演化是这样子的:地球起初时只有无机物,后来有机分子出现;有机分子又组成类似病毒的有机体,之后再演化变成单细胞;单细胞演生成多细胞生物,进而发展成昆虫、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冷血、温血、哺乳类动物,人类是地球至目前为止,演化到最高阶段的生物体。从单细胞生物体演化到人类,在地球上要多久的时间?要四亿到五亿年才演化成功。
但是从单细胞发展成一个人,这样的事情人类每天都在重复着,你们知道这要用多少时间吗?十个月!大自然是用了四、五亿年才演化成功,我们就在母亲的子宫里复制这样的演化,十个月就从卵细胞变成人类,十个月就完成了四、五亿年的演化,多么伟大啊!。所以,生小孩是奇迹,做妈妈的人就在身体里演出了这个演化的奇迹!当然从这里可以看到生物体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美、也越来越完备,所以演化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灵性(识心)的演化
生物的灵性也在演化。一个活生生的生物,会吃、会动、会繁衍,有的还会思考、会有情绪,这不是只有肉体而已,那还要有灵性在其中。灵性又包含了两个部份:识心和觉性。识心里一定要包含有觉性,如果只有识心而没有觉性,那么,识心是无法起作用的;识心要起作用,必然要有觉性参与其中。我们这里谈灵性的演化,指的是识心的部份,因为觉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所以不会改变。
识心不断地在演化,演化得越来越复杂、越来越完备。我们要知道,一个灵性的识心很简单的话,就只能够住进单细胞生物体里面,没有办法进到高一层的生物体内;即使进去了,也不会具有高一层生物体的功能。识心要住进不同层次的生物体里面,其构造、性能、完整性、复杂度都要配合的;越高等的生物,识心越完整、越复杂。生物体经历不断的生老病死轮回,就是要从低的阶段演化到最高的阶段。
佛法在讲十道就有这个意思,十道又可分为六道众生与四圣道。六道,指的是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四圣道即是:罗汉、辟支佛、菩萨、佛。灵性演化到最高的境界就是成佛。
从十二因缘来看物质、生物体、灵性的演化,其结构上的关系:十二因缘之上的「本明」,就是所谓的觉性;十二因缘从「无明」、「行」、「识」、一直到「名色」,这个就是所谓的识心;六入就是「六根」,「触」、「受」、「爱」、「取」的生物体、肉体;「有」,就是所谓的物质世界;「生」、「老、「死」,就是生物的世界。这些名词在十二因缘都有对应的。
现有的佛法并没有探讨灵性演化的复杂性。生物体从单细胞演化到人,其识心的构造,也要从简单逐渐变成复杂、丰富、完备。自然界的生命体是经历四、五亿年这么久的演化过程,而人类的胎儿,在母亲的子宫内十个月就完成了。但是人的灵性不是从单细胞经过十个月变成的,不是的;人必须是投胎时就具备了「人」这样等级的的灵性。
如果投胎的灵性与生物体是相称的,那就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二者不搭配,那就会出状况。有些哺乳类动物的灵性,并没有达到人类灵性的层次,但他们却有机缘投胎做人。──如此一来,会出现什么状况呢?其中一个可能就是不会说话。因为动物在识心里还欠缺语言、文字系统,所以虽然他具备了人的身体,但他就是不会说话。而他不会说话的原因,就是因为识心的构造还不完备所致。
然而,这里还需要做一点补充:世间有许多无法说话的人,他们不能说话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性,不见得只有上述的因素。
3、社会的演化
很多生物会群居在一起,以求最大的生存机会。只要群居,就有社会产生。因为生物与生存的环境都在演化,所以社会也在演化。
社会的类型有很多,有简单的社会、复杂的社会,也有污浊的社会、清净的社会。人类的社会结构历经过什么样的演化历程呢?由家庭,形成部落,再形成国家,到现在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
理想的演化过程,当然是从污浊的社会环境变成清净的环境。我们想要探讨社会如何进化,其中主要的课题就是要探讨社会责任与财富。
一群人生活在一起,就有各自的身份、职务;有了社会身份或职务,就有社会责任,并且有了与之相关的财富。譬如作老师的,担任了老师的职务,就有这个职务的社会责任──教导学生;而因此职务所获得的财富,在中国社会,就有比一般人还要高的尊敬。
社会责任与财富该怎么定?责任、权力、义务乃是依社会关系、角色、职务而定;而财富,在理想的情况下,是贡献报酬而定的。一个社会要能进步、和谐,每个人就要尽自己本分的社会责任,并依自己的责任所做出的贡献而取报酬。
4、觉性的演化
觉性的演化,只有佛法在讲;佛法不但在讲,而且在实践…
《放生的现代意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